形容成语兰桂齐芳的意思及解释

  • 形容成语兰桂齐芳的意思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成语词典大全

红楼梦“兰桂齐芳”在什么地方

“兰桂齐芳”

“兰”指“到头谁似一盘兰”之贾兰,李纨、贾珠之子,后来在贾府败落后作复了高官,李纨因此凤冠霞帔,被封诰命。

“桂”指后四十回程高续本所指贾宝制玉、薛宝钗之子(按曹雪芹原意或许无此子,因其百辈份无草字头,且前八十回无交代),在贾府败落后也作了高官,和贾兰一样使贾府家道复兴(按曹雪芹愿意也应不然,因有“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之语,暗示贾府一败涂地

兰桂度齐芳问

【拼音】(lánguìqífāng)

【注释】兰桂:对他人儿孙的美称;芳:比喻美德、美声。旧指儿孙同时显贵发达。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现今荣宁两府,善者修缘,恶者悔祸,将来兰答桂齐芳,家道复初,也是自然的道理。”

‘兰桂齐芳,家道复初’,高鹗背弃了曹雪芹的本意了吗?

确实是违背了曹雪芹的本意,但是由知于高鹗对红楼梦的理解还不透彻,况且在当时的社会环境,这样的结局应该是道不允许的,如果结局是这样的话,清政府应该会更加严厉的禁这内本书的。加上高鹗的封建意识比较重,得出这样的结局也不奇怪。曹雪芹的本意必然是四大容家族败落,封建社会崩溃!

“兰桂齐芳”的“兰桂”指?

“兰桂齐芳”的“兰桂”本意是指:芝兰和丹桂,在成语中代指子孙一辈。

1、“兰”就是兰草,古人常以它与芷草并称为芷兰,比喻才质之美。

2、“桂”就是桂花。后人以“折桂”比喻科举及第,而桂花也兼备了类似的象征意义。

一、兰桂的解释:

1、兰和桂。二者皆有异香,常用以比喻美才盛德或君子贤人。《文选·刘琨<答卢湛>诗》:“虚满伊何,兰桂移植。”意思是:充满的是什么,兰桂移动种满了这里。

2、唐代:吕向:“兰桂,喻君子也。”意思是:兰桂像君子一样。

二、出自于: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现今荣宁两府,善者修缘,恶者悔祸,将来兰桂齐芳,家道复初,也是自然的道理。”

扩展资料

一、用桂花和兰草合成吉祥图画,特指对家中子弟个个成才的祝愿,图称《兰桂齐芳》。此外,民间亦有专以却诜之言为本的《蟾宫折桂》图,画小儿嬉戏桂树之下,预祝子弟绵绣前程。

二、“兰桂齐芳”的近义词有:

1、兰桂腾芳:

兰桂:芝兰和丹桂,儿孙的美称;芳:比喻美名。比喻子孙显贵发达。

出自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父母俱存,谓之椿萱并茂;子孙发达,谓之兰桂腾芳。”意思是父母都健在,称之为椿萱并茂,子孙们都发达,称之为兰桂腾芳。

2、椿萱同茂:

椿:多年生落叶乔木;萱:古人以为可以使人忘忧的萱草。椿萱:喻父母,古称父为“椿庭”,母为“萱堂”。比喻父母健在。

出自于《庄子·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意思是古时有大椿树,八千年是为它的一个春秋,因大椿长寿,古人用以比喻父亲。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兰桂齐芳

“兰桂齐芳”的“兰桂”字面意思是芷兰和丹桂,兰即兰草,古人常以它与芷草并称为芷兰,比喻才质之美,兰桂指代子孙一辈,芳:比喻美德、美声。兰桂齐芳旧指儿孙同时显贵发达,又比喻子孙后代一起取得荣华富贵。

兰桂齐芳拼音是lánguìqífāng,是主谓式结构;作宾语;比喻子孙显贵发达。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譬如芝兰桂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白话文意思是这就好比芝兰玉树,是人人喜见的瑞草佳木,但谁都更希望看见它们生在自家的庭前阶下。

扩展资料

与兰桂齐芳一词语义相近的近义词有:

①兰桂腾芳,读音为lánguìténgfāng,兰桂:芝兰和丹桂,儿孙的美称;芳:比喻美名。比喻子孙显贵发达,出自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父母俱存,谓之椿萱并茂;子孙发达,谓之兰桂腾芳。”意思是父母都健在,称之为椿萱并茂,子孙们都发达,称之为兰桂腾芳。

②椿萱同茂,同椿萱并茂,拼音是chūnxuānbìngmào,椿:多年生落叶乔木;萱:古人以为可以使人忘忧的萱草。椿萱:喻父母,古称父为“椿庭”,母为“萱堂”。比喻父母健在。

语出《庄子·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白话文意思是古时有大椿树,八千年是为它的一个春秋,因大椿长寿,古人用以比喻父亲。《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意思是我到哪里弄到一支萱草种在后庭院,“谖”同“萱”,“萱草”为忘忧之草,古人用以比喻母亲。

词目兰桂齐芳

发音lánguìqífāng

释义兰桂:兰桂是红楼中第三代子孙的名字,贾兰和贾桂,分别是李纨的孩子和宝玉宝钗的孩子,用兰桂替代他们的名字,指代子孙一辈;芳:比喻美德、美声。旧指儿孙同时显贵发达。

出处明·胡文焕《群音类选·百顺记·王曾祝寿》:“与阶前兰桂齐芳,应堂上椿萱同茂。”

示例清·曹雪芹的《红楼梦》的后续,高鹗续的《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现今荣宁两府,善者修缘,恶者悔祸,将来兰桂齐芳,家道复初,也是自然的道理。”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

兰即兰草,古人常以它与芷草并称为芷兰,比喻才质之美。史载,东晋名将谢玄早在少年时,就称聪明颖悟,与堂兄谢朗俱为叔父谢安所器重。有一日,谢安和子侄们谈话,先谆谆告诫他们要努力学习,修身自爱,而后又提问:“按说你们都还未成人,品学如何,也不会影响父辈,何以我这般望你们有出息呢?”众兄弟大眼瞪小眼,一时不知如何回答。谢玄道:“这就好比芝(为“芷”的借字)兰玉树,是人人喜见的瑞草佳木,但谁都更希望看见它们生在自家的庭前阶下”。后人遂以“芝兰玉树”比喻子弟有出息。

桂即桂花。史载西晋时,晋武帝要百官推荐贤良直言之士。济阴太守文保举本州才子却诜应选。考选的方式是,皇帝在诏书中提出问题,选人写一篇解答的对策。却诜出任雍州刺史,武帝亲自为他送行,问他:卿自以为如何?若用现在的通行语言来讲,就是您的自我感觉怎么样?却诜直言回答:“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正好比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后人遂以“折桂”比喻科举及第,而桂花也兼备了类似的象征意义。

用桂花和兰草合成吉祥图画,特指对家中子弟个个成才的祝愿,图称《兰桂齐芳》。此外,民间亦有专以却诜之言为本的《蟾宫折桂》图,画小儿嬉戏桂树之下,预祝子弟绵绣前程。

事实上,这是不符合曹雪芹创作原意和取名习惯的。根据前80回作者的设计,贾家的败落结局是“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其表现是“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根本不可能出现什么“中兴”,更不会有“二次抄家”。

取名习惯上,贾家几代人分别以“水”旁(源、演)、“代”字(代化、代善)、“文”旁(敬、政)、“玉”旁(珍、珠)、“草”头(芸、兰)等。根据辈份,宝玉宝钗的孩子应该以草头作名,而桂字怎么都不与草头粘边,风马牛——不相挨。

红楼梦里兰桂齐芳是指谁

兰桂齐芳,旧指儿孙同时显贵发达,又比喻子孙后代来一起取得荣华富贵。

具体到红楼梦来讲,是预视着贾政的孙子贾兰和贾宝玉自的贵腹子贾桂能顶起家庭复兴的重任,二人使家族重新兴旺发达。兰桂齐芳的说法见续书,和原著的思想相冲突,曹雪芹的原著的意思是荣宁二府“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不可能会出现续书中“兰桂齐芳,家道复zd出”的现象。

“兰桂齐芳”

“兰”指“到头谁似一盘兰”之贾兰,李纨、贾珠之子,后来在贾府败落后作了高官,zd李纨因此凤冠霞帔,被封诰命。

“桂”指后四十回程高续本所指贾宝玉、薛宝钗之子(按曹雪芹原意或许无此子,因其辈份无草字头,且前八十回无交代),在贾府败落后也作了高官,和贾兰一样使贾府家道复兴(按曹雪芹愿意也应不然,因有“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之语,暗示贾府一败涂地

兰桂齐芳回

【拼音】(lánguìqífāng)

【注释】兰桂:对他人儿孙的美称;芳:比喻美德、美声。旧指儿孙同时显贵发达。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现今荣宁两府,善者修缘,恶者答悔祸,将来兰桂齐芳,家道复初,也是自然的道理。”

“兰桂齐芳”

“兰”指“到头谁似一盘兰”之贾兰,李百纨、贾珠之子,后来在贾府败落后作了高官,李纨因此凤冠霞帔,被封诰命。

“桂”指后四十回程高续本所指贾度宝玉、薛宝钗之子(按曹雪芹原意或许无此子,因其辈份无草字头,且前八十回无交代),在贾府败落后也作了高官,和贾兰一样使贾府家道复兴(按曹雪芹愿意也应不然,因有“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之语,暗示贾府一败涂地。但是这是高鹗续写的,按照曹雪芹的意思薛宝钗是回没有和宝玉发生关系的,所以根本不可能有孩子。高鹗续写答的后四十回在很多地方违背了曹雪芹写作的初衷,所以按照曹雪芹的意思写下去是不会有兰桂齐芳的

红楼梦中最后一回中提到“兰桂齐芳”所指之人?

“兰桂齐芳”

“兰”指“到头谁似一盘百兰”之贾兰,李纨、贾珠之子,后来在贾府败落后作了高官,李纨因此凤冠霞帔,被度封诰命。

“桂”指后四十回知程高续本所指贾宝玉、薛宝钗之子(按曹雪芹原意或许无此子,因其辈份无草道字头,且前八十回无交代),在贾府败落后也作了高官,和贾兰一样使贾府家道复兴版(按曹雪芹愿意也应不然,因有“落了权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之语,暗示贾府一败涂地)。

1、这是指贾兰后来科考的中举。出自高鹗续的《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现今荣宁两府,善者修缘zd,恶者悔祸,将来兰桂齐芳,家道复初,也是自然的道理。”

2、贾兰,《红楼梦》中贾珠与李纨之子。在寡母的教导下,从小诵读四书五经。根据高鹗整理的续本:贾兰成年后考中第一百三十七名举人。从其母李纨的曲〈晚韶华〉中能侧面猜出来: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版。只这带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李纨是在贾兰“爵禄高登”的时候去世的,也只有她的儿子权能使她“气昂昂头戴簪缨,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

兰桂齐芳

发音lánguìqífāng

释义兰桂:兰桂是红楼中第三代子孙的名字,贾兰和贾桂,分别是宝玉宝钗的孩子zhidao和李纨的孩子,用兰桂替代他们的名字,指代子孙一辈;芳:比喻美德、美声。旧指儿孙同时显贵发达。

出处明·胡文焕《群音类选·百顺记·王曾祝寿》:“与阶前兰桂齐芳,应堂上椿萱同专茂。”

示例清·曹雪芹的《红楼梦》的后续,高鹗续的《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现今荣宁两府,善者修缘,恶者悔祸,将来兰桂齐芳,家道复初,也是自然的道理。属”

兰桂齐芳兰桂指的意思是什么

兰桂:对他人儿孙的美称

【成语】:兰桂齐zd芳

【拼音】:lánguì qífāng

【注音】:ㄌㄢˊㄍㄨㄟˋㄑㄧˊㄈㄤ

【释义】:兰桂:对他人儿孙的美称;芳:比喻美德、美声。旧版指儿孙同时显贵发达。

【语出】: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20回:“现今荣宁两府,善者修缘,恶者悔祸,将来兰桂齐芳,家道复初,也是自然的道理。”权

【用法】:主谓式;作宾语;比喻子孙显贵发达

【近义词】:兰桂腾芳、椿萱同茂

鉴于作者曹雪芹的特殊经历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作为一名才华横溢的文人,将个人及家族的悲惨遭遇落笔成稿以抒发个人的悲愤、并期望看到的人能从字里行间了解到他自己的坎坷经历、当时的朝廷篡改“清史”及“记年”的真实史实,而写的一篇著作,为了躲避“文字狱”,他写成稿后又打乱了所有回目的次序,为了让有心人真正读懂“红楼梦”,有些地方他有意“写错”(其实事实上也不是错,“错误”的地方实际上又隐晦地暗示了实际上的真实情况或是真实的年代、时间表),这样一来,有心人就会提出疑问、细细思索,最终从他全文的字里行间琢磨出作者的真实经历、这本书作者写它的真正目的,绝不仅仅是一本什么“风花雪月”的爱情悲剧小说,而是真实反映当时的部分史实。加上作者“一笔绝不写一家事”,而是两家事、三家事等等的著书风格,所以就有了前后不连贯、有些人物的年龄对不上号的现象,不信地话,你仔细看看前几回,你会发现连女一号“林黛玉”的年龄都是个迷,前后对不上号。至于贾宝玉究竟有没有孩子这一点,可以从作者的自身情形以及文中隐晦的写法可以看出,他是有孩子的,但后来孩子又早早夭折了,所以有子等于无子,所以没有明写他的婚后是否有子嗣,所以书中的他——贾宝玉也只有一个干儿子。贾宝玉对薛宝钗没有特别深的感情,他的新娘应该是黛玉,宝钗是旧封建势力的代表,她的观念对贾宝玉无疑是一中束缚我觉得电视剧的后四十回拍的比高鄂的写的好,比较符合曹雪芹的思想.因为宝玉对宝钗只是姐弟感情,而且他后来疯了.宝玉和宝钗是否真的在一起生活过都是疑问,怎么会有孩子呢?宝玉并不是要和宝钗结婚的,他是在贾府上下骗着结婚的,他以为他的新娘是黛玉,怎么会想到是他的宝姐姐呢?他是不会和薛宝钗生活在一起的。宝钗是有了身孕以后宝玉才出家的~宝玉和宝钗是有孩子的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里面有个“兰桂齐芳”兰是贾兰,是宝玉哥哥的孩子,和宝玉一起中进士的,而贾桂是后来宝玉出嫁后钗剩的孩子文中喻贾家将由兰桂二人重振门庭宝玉和宝钗是有孩子的,书里后40回提到了.电视剧剧作者没有依据后40回稿创作,而是大胆揣摩作者原意编出的结局.感觉确实比续作好多了.其探索性很值得嘉奖,因为续作偏离原著意图太远了"金钗雪里埋呀".婚后,宝玉思念黛玉,和宝钗感情不好,怎么会有小孩呢?巧姐和惜春,那是演员的事,女孩子着六七岁,看不出来的.后40回是根据据本拍的,是人们根据对曹雪芹的愿意的分析写出来的,但是不是符合曹雪芹的愿意,只有曹雪芹知道----基本符合愿意."兰桂齐芳",那是贾桂,曹雪芹都不知道有贾桂这个人,那是老高自己造的,还说不定是谁的儿子呢?因为曹雪芹没你那么好想象力或许是结婚不久四大家族便迅速败落。贾府被抄,上下人等都牵连入狱,被释放后不久二人穷困交加,至少有一个人很快病死(或因其他原因而死)。不过这不是曹雪芹的本意,而是高鹗续写部分体现出来的。因为老曹可没有让贾家再复兴的意思,而高鹗这么写也附合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雨村听到这里,不觉拈须长叹,因又问道:"请教老仙翁,那荣宁两府,尚可如前否?"士隐道:"福善祸淫,古今定理.现今荣宁两府,善者修缘,恶者悔祸,将来兰桂齐芳,家道复初,也是自然的道理."雨村低了半日头,忽然笑道:"是了,是了.现在他府中有一个名兰的已中乡榜,恰好应着`兰'字.适间老仙翁说`兰桂齐芳',又道宝玉`高魁子贵',莫非他有遗腹之子,可以飞黄腾达的么?"士隐微微笑道:"此系后事,未便预说."雨村还要再问,士隐不答,便命人设俱盘飧,邀雨村共食.贾宝玉以追求自在自为自我的理想为基点,对于拘束他放松任情发展的传统观念作出他独特的批判和反抗,如他有“国贼禄鬼论”,反对八股文章,反对文死谏、武死战的言论等。贾宝玉的理想与家族理想发展到激烈状态是“不肖种种大受笞挞”,在这回目中,表面上看起来,贾宝玉挨打是由于所谓的“蓄优伶、调戏母婢”,其实这只是引子、是导火线,本质上说是两种理想的对抗和冲突的显现化,用王蒙的话说是“贾政与宝玉的矛盾的焦点在于价值观念,人生道路的选择,正统与非正统,换句话说,是两种世界观两种价值取向两种文化思潮的斗争。”⑹斗争的结果是在贾母的庇护下贾宝玉的理想得以在更大、更宽松的时间和空间上有限度的发展,家族理想暂时处于低隐状态,但绝不会消失和停止。在贾宝玉的眼中、心中,没有主子和奴仆之分,作为个体的人都是平等的,都有各自的尊严与个性,他不想去阻碍任何人的个性发展,而且为各自的自我发展尽可能提供一些条件和空间;对待女性的态度,已升华为一种审美的情趣,完全摒弃了以前的种种陈见与陋习,甚至庸俗、变态的观念。末世的思想和时代孕育了贾宝玉这种全新的审美理想和人生理想,同时又毁灭了这种理想,因为在末世的现实土地上并没有可以立足的空间,没有生存的土壤。“贾宝玉的弃绝是全然的,是对生活彻底的绝望和拒斥,他痛苦的真实更加激荡着我们的心灵,甚至在他的皈依中我看不出慈悲,只感到义无返顾的悲凉和冷漠,映衬着的是他身前身后‘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肃杀和死寂。”⒁舒芜也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活着出家,而不自杀,正是因为这个世界已经毁灭了他的所爱,所以只有逃出这世界去坚持他的爱,贾宝玉并没有真正‘却尘缘’,倒是带着他最不能割舍的全部‘尘缘’逃去的。”⒂贾宝玉的逃遁与甄士隐、柳湘莲的遁入空门是完全不同的。甄士隐在经受身世飘零、家道中落、女儿失散、寄人篱下等种种尘世的打击与惨痛后,看破红尘,飘然出世,对尘世生活已经别无留念,已经看透尘世生活的污浊和空无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