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成语风刀霜剑的意思及解释

  • 形容成语风刀霜剑的意思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成语词典大全

风刀霜剑言如雪 这句话出自于哪里?哪位高手告诉我一下。

古诗中无此句,是今人引抄用曹雪芹写的《红楼梦》中的诗句“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加以修改而成。此句出自《红楼梦》第十七回中林黛玉的《葬花辞》:“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袭严相逼。明媚鲜妍百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现在“风刀霜剑”这个词语被用来形容气候寒冷,也比喻恶劣的环境。

今人修改之作有许多,如:

铜镜明妍绣春色

风刀霜剑言如度雪

纵是瑜儿无觅处

终有喃喃秋千索

寒冬腊月,北国风光,风刀霜剑,塞外边疆,漫天飞舞,纷纷扬扬的意思

【意思】指农历十二月天气最冷的时候。泛指寒冷的冬季。

【读音】hándōnglàyuè

【出处】汉·无名氏《别诗(骨肉缘枝叶)》:“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

【造句】寒冬腊月,大雪纷飞,漫山遍野一片白色。

【意思】泛指我国北方寒冷地带的景色风光,比如雪景等,北国指代的是我国北方地区。

【读音】běiguófēngguāng

【引用】《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造句】山头白雪皑皑,山下松柏苍苍,多么壮丽的北国风光!

【意思】寒风像刀子,霜像剑一样刺人的肌肤,形容气候寒冷。也比喻恶劣的环境。

【读音】fēngdāoshuāngjiàn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造句】这位老人两鬓斑白,黝黑的脸上刻满了风刀霜剑,说明老人受过不少磨练。

【意思】指我国长城以北国界以内的地区,包括内蒙古、甘肃、宁夏、河北等省、自治区的北部。南方的暖湿季风吹不到,西伯利亚的干冷空气首当其冲,气候都比较干燥寒冷。

【读音】sàiwàibiānjiāng

【引用】

1、《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引军出?卢龙塞?,塞外道绝不通。”

2、《汉书·武帝纪》:“遣因杅将军公孙敖筑塞外受降城。”

3、《后汉书·南匈奴传》:“其诸新降胡初在塞外,数为师子所驱掠,皆多怨之。”

4、南朝宋?颜延之《阳给事诔》:“凉冬气劲,塞外草衰。”

5、明?王铎《送袁环中(袁可立子)郎中奉使宁远饷军序》:“夫军士之疲顿塞外也,于关内诸郡县,异内存节钺之驭,又有山谷边堑之险。”

6、艾青?《骆驼》诗:“你来自塞外的生客啊--披着无光茸乱的干毛。”

【造句】我们都想从铁道两旁看到一些塞外风光。

【意思】遍布天空;满天。或形容雪花或轻的东西满天飘的样子。

【读音】màntiānfēiwǔ

【造句】看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孩子们兴奋不已。

【意思】状态词。(雪、花、叶等)飘洒得多而杂乱。

【读音】fēnfēnyángyáng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外人纷纷扬扬;也多晓得。”

【造句】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地下个不停。

寒冬腊月,指农历十二月天气最冷的时候,泛指寒冷的冬天。北国风光指北方寒冷地带的景色风光,比如雪景等。寒风像刀子,霜像剑一样刺人的皮肤;形容气候寒冷,也比喻恶劣的环境塞外指长城以北的地区,边疆zhidao指靠近国界的领土,这个词指我国长城以北国界以内的地区。古代指国家与邻国的交界地带,但不与邻国国界线重合,相当于郊区。形容雪花或轻的版东西在飘动;漫天飞舞的大雪。形容雪花飘落的样子。银装素裹:形容雪景中,户外的东西像被银白色包起来了一样,很美丽。雪地上面天空的白色光亮,权比冰映光要亮形容风雪很大比喻接连遭受灾难,苦上加苦。风把残云卷走。比喻一下子把残存的东西一扫而光。形容人精神爽快,心情舒畅

寒冬腊月:只农历十二月天气最冷的时候。泛指寒冷的冬季。

北国风光:北方的风光

风刀霜剑:寒风像刀子,霜像剑一样抄刺人的肌肤,形容气候寒冷。也比喻恶劣的环境

漫天飞舞:布满天空。形容雪花等其他轻zhidao的东西满天飘的样子

纷纷扬扬:状态词。雪、花、叶等飘洒得多而杂乱

寒冬腊百月,指农历十二月天气最冷的时候,泛指寒冷的冬天。

北国风光指北方寒冷地带的景色风光,比如雪景等。

风刀霜剑指寒风像刀子,霜像剑一样刺人的皮肤;形容气候寒冷,也比喻恶劣的环境。

塞外指长城以北度的地区,边疆指靠近国界的领土,这个词知指我国长城以北国界以内的地区。古代指国家与邻国的交界地带,但不与邻国国界线重合,相当于郊区。

漫天道飞雪,纷纷扬扬形容雪花或轻的东西在飘动;漫天飞舞的大雪。形容雪花飘落的样子。

拓展资料:

塞外古代指长城以北的地区,也称塞北。包括内蒙古、甘肃、宁夏、河北等省、自治区的回北部以及蒙古高原,塞外政治军事文化中心和林。雍正皇帝:“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答,自古中外一家,幅员极广,未有如我朝者也”。

终于想明白为何“风刀霜剑严相逼”

最近无事,翻出《红楼梦》和一些红学研究的书来看。看着看着忽然想明白了一件事。

林黛玉是我所不喜欢的女人,虽然这个角色刻画得极其传神,非亲身体验不能撰之。姑且不说她心眼小,脾气差,出语刻薄,光文艺这一项,就让常人难以忍受。

小时候,我也是很文艺的,所以在16岁的时候,很认真地背过一轮《红楼梦》里的诗词,尤其是葬花吟,红豆曲,柳絮词等。那时候看葬花吟,就不明白那伤感从何而来,尤其有这样几句“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我想,父母过世,寄人篱下,肯定有凄凉之感。但林黛玉在贾府,锦衣玉食,上有祖母宠爱,下有宝玉热恋,就是姐妹姑嫂们,也都相处融洽。在园中的日子,吟诗作对,赏雪折梅,吃螃蟹烤鹿肉。既不用高考,也不学化学,为什么就一年到头“风刀霜剑严相逼”了呢?贾府虽然淫乱,但大观园里的姑娘们还是很干净的,怎么就“污淖陷渠沟”了呢?

因此,这葬花吟成为我最不喜林黛玉的证据之一。

最近看周汝昌的学生梁归智的《石头记探佚》和蔡义江的《论红楼梦》,里面都提到探佚派的一大观点:林黛玉并非如程高续书所绘失宠贾母,宝玉偷取宝钗,黛玉死于拜堂一刻而怀恨宝玉。他们认为,宝黛的婚姻是贾府早就确定之事,但婚前,宝玉必由于某种不可抗力的原因而离开贾府,离家时间一年,期间必颠沛流离。黛玉思念宝玉,泪尽而亡。等宝玉回家后,潇湘馆已人去楼空。后宝玉和宝钗奉元春旨意成婚。

这本也不是很新奇的观点。但蔡义江提到的富察明义的诗,倒让我心里一动。富察明义是和曹雪芹同时代的人,年纪约比曹雪芹小20岁左右,有可能与曹雪芹有交往。他曾写过《题红楼梦》绝句二十首,里面那意思,是看过《红楼梦》全本,其中三首涉及到八十回后的情节。

其中一句云:“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知”。也就是说,葬花词里写的,都是谶言。

梁归智和蔡义江都论述过,宝玉离家后,黛玉的日子并不好过。宝玉每有事,都是女人倒霉。被打那回,死了金钏儿;抄捡大观园,死了晴雯。晴雯本是黛玉的影子,抄捡大观园是贾府获罪的前兆。那贾宝玉不管是因祸还是其他原因被迫离家,林黛玉必是要倒霉的。他们认为,黛玉和宝玉当年私下传递的手帕,写下了情诗,多半败露了。宝玉不在,黛玉恐怕遭受了很多闲言秽语,“枉当了虚名”。

如果说葬花词是谶语,那就可以理解“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了。”根据脂批分析,宝玉离家时间正好一年。这一年里,黛玉又受气又相思,那日子果然不太好过。最后只能泪尽速死,所以才有“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还有人认为林黛玉是投水自尽,因为潇湘妃子就是投水而亡。我个人认为死相不好看,病死好些。

红学家们反复提到黛玉的一句戏言,有次和宝玉斗嘴,宝玉又赶着要出门,黛玉在身后说,“阿弥陀佛,等你回来,我死了也罢了!”就这样一语成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