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成语沂水春风的意思及解释

  • 形容成语沂水春风的意思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成语词典大全

沂水春风的出处

解释:沂水:山东一水名。在沂水中洗澡,自由自在地歌唱。指逍遥自在的生活。

出处:zhidao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九回:“回这位霸王果然能照我家子晰公一般,领略些沂水春风乐趣,自然上下与天地同流答了哇。又怎得会短如春梦。”

解释曾皙回答孔子的大致观点

出处:《论语》

论语选读 沂水春风 孔子对冉求志向的评价 存在疑问

关于这一段的完整评述我觉得南怀瑾先生的解说很好,摘来供你参考。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侍坐”,是过去的礼貌,学生晚辈在老师长辈面前,不敢随便就坐,只有站在旁边。这是记载子路等四个高才生站在孔子身边,孔子就说,你们不要以为我比你们大几岁,就认为我了不起,我也和你们一样。“毋吾以也”,不要把我看得太了不起。孔子以这样诚恳的心情自我表白,是一个大宗师的气度,这就是所谓“满灌水不响”了。他又说平常你们在背后说“不吾知也!”认为我不了解你们,假使说了解你们,那你们又将怎样呢?你们把自己的心意,讲给我听听看。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子路的个性,大家已经了解,这位急性子的老兄,听过以后,就冒冒失失地说话了。他说,假使有一个“千乘之国”——这是当时诸侯中大型的国家了,而这个千乘大国,是处在几个大国的中间,在强敌环伺下,又经过了连年的战争,而且内部财政上也非常艰难困苦,不断地发生灾害饥荒。像这样一个国家,如果交到我子路的手上来,我只要花三年的时间去治理,就可以使这个国家的全体人民,每个人都能够站得起来,每个老百姓都知道如何去走自己该走的路,做自己该做的事。子路这个话讲得实在蛮够气魄的,不但有英雄气概,而且有大政治家的气魄。可是孔子听了以后“哂之”,露了牙齿:“嘻嘻!”微微一笑,笑中充分表露了否定的意味。

讲到这里,想到一个笑话,那是《三国演义》中(这是小说不是历史,但是中国三四百年来的政治思想,可以说从来没有脱离过《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的笼罩。)“煮酒论英雄”的故事。曹操有一天和刘备两人喝酒聊天,那时刘备还在投靠曹操,等于是他的部下。曹操问刘备,天下哪一个算是真正的英雄,刘备当然第一个捧曹操。曹操问他还有谁,刘备就说到袁绍、刘表等等一些当时有权有势的人,曹操都一一驳掉了。说这些人都不够资格作英雄,天下英雄唯有你我两个人而已。他说这句话的同时,天上忽然霹雳一声,响了个大雷。刘备不知道被曹操的话吓着,还是被天上的雷声一惊,手中拿着的筷子,都吓得掉到地上了。曹操问他怎么回事,他说我自幼在褓姆手中长大,被他们溺爱,所以胆子很小,刚才被雷声吓了一跳。曹操本来最怕刘备的,这么一来,觉得刘备不过如此而已。但紧跟着刘备就设法逃走了。(中国人对这部小说都非常熟悉,不过要注意的,我们不能说小说不是思想,而且在民间发生的影响力很大。小说是代表知识分子的思想,《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写的,至少是罗贯中的思想,罗贯中也代表了知识分子。)前几天有个学生看到一篇文章中引用的两句诗,来问我这两句诗的出处,我一时想不起来了,只好叫他自己去查,后来查到是曹操《短歌行》中的两句诗。曹操父子在文学方面,影响南北朝很大,他的英雄思想影响了几千年,这种思想方面的影响是没有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所以我常常告诉一些喜欢写文章的作家,要特别注意,万一所写的东西能够流传下去,将来就不知道要影响多少人。所以有人一辈子有很好很丰富的人生经验,还不敢轻易写出来,就是写下来了,也还不敢用上自己的真名字。哪里像现在,为了赚稿费,提笔就写了。现在回到本文,子路答的那段话,当然不是曹操论英雄的那个意思和态度。子路说的话很有英雄气概、具大政治家的风范,但是孔子还是笑他,这并不是笑他的话不对,而是认为他还没有这种能力。

谦谦君子的冉求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冉求说话的态度谦虚多了,他说只要方圆六七十里的一个小小的国家交给我,或者更小一点的国家让我来治理,花上三年的时间,我可以使这个国家社会繁荣,国民经济发达,全民进到康乐的境界,这是我可以做得到的。“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但是社会的经济充足了、富裕了,还不一定建立起良好的文化来,而对于文化根基的建立,这种重大艰巨的事情,就只好等高明的人才来着手了。这是冉求的谦虚词,也是他的老实话。这节书有两个观念:

首先,一个文化的建立,的确是不容易。不说大事,就拿小事来说,我过去写了一些学术性的东西,后来想把几十年的人生经验,我见我闻,写一部小说,就是写不出来。新体小说、旧体小说都写不出来,写写又撕掉,像现在拥有很多年轻读者的作家,我当面称赞他们,他们真是行,我就无法下笔。所以不要轻看了小说,有许多人都是眼高手低,随便批评别人的作品,自己却写不出来,所以一个文化的建立真难。据我的了解,真是所谓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培养一个人才,是要很长的时间的。我曾说过溥儒的画好,是清朝入关又出关之间三百年培养出来的。他在宫廷中所看到的那许多名画,这是别人办不到的。其实他的字比画更好,他的诗比字又要好,这都是别人学不来的。李后主的词我也说过,像他的《破阵子》那阙词:“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阙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销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挥泪对宫娥。”的确是好词,读来令人感叹,但里面每一句话都是他的生活经验,是他的真感情、真思想。由他写来,非常容易。如果不是一个做了皇帝又变成臣虏的人,谁能写出这样的词来。这是在文学方面的情形,由文学的培养,我们可看到文化建立之难。

其次,我们看看管子的高见“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这句话放之于全世界,无论古今中外,都是站得住的。所以谈中国政治思想,离不开管子。再者,透过这两句话,可知社会国家的富强、教育文化的兴盛,要靠经济做基础的;要衣食富足了才会知荣辱,仓廪充实了才礼义兴。所以有人说,最大的是穷人,连裤子都没得穿了,拚命都不在乎,还怕什么?有地位有钱的时候就怕事了。就是这两句话的道理。可见文化的建立,要靠经济作基础。从冉求这句话里,我们可以看出他深懂这个道理。所以他说,一个小国家交给我去干三年,我可以使他经济基础稳定,社会政治稳定,至于文化的建立,则要“以俟君子”。这就还要等一段时间,乃至要请比我更高明的人来。这是他的谦虚,也是他的真话。

冉求已经报告了,孔子又问公西华: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公西华这个人,在上论中已经提到过,孔子说他“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他可做一个很好的外交官,衣冠整齐,生活从来不马虎,仪容很端肃,应对之间很得体,是一个标准的外交官。他在这里表现的也是外交官的风度,一开口就是外交官的口吻,与众不同。(这段《论语》,实在是很好的文学作品。)他说,老师,我是一无所能,不过愿意跟着学习就是了。这里三个人讲话,表达不同。第一个子路“率尔对曰”,咚咚就讲出来了,就干了。轮到冉求就谦虚了:“小一点的地方……。”问到公西华就说:“我并不是说我有才能,我很差,不过愿意学习。”学习什么呢?“宗庙之事”,这里宗庙就代表了国家。以前是宗法社会,每一个国家的社稷以宗庙为象征,所谓宗庙之事,就是国家大事。“会同”,开大会。等于说现在开国民大会,或者立法院会、行政院会。“端章甫”,大家都穿上礼服,很有礼貌。“愿为小相焉”,辅相是一位很好的幕僚长,或者等于国民大会的秘书长。公西华对孔子说他可以去学习,慢慢在工作中求取经验,以便做到这个程度。可是一位优秀的国民大会秘书长可不容易作,一个重要会议中的小相,是很不容易作好的。小相就是总务人才,也就是宰相才;真正的好总务,就是宰相,像萧何就是最好的总务人才。历史上的这类人物是屈指可数的。

性天风月

下面是这里最重要的一段了。点,《史记》作“葳”,曾参的父亲,字皙,也是孔子的学生。下面是他和孔子的对话: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孔子和其他三位同学讨论的时候,曾点在旁边悠闲地鼓瑟。孔子听了子路他们三人的报告以后,转过头来问正在鼓瑟的曾点说,曾点,你怎么样呢?说说看。曾点听到老师在问他,瑟音渐稀,接着,弹瑟的手指在弦上一拢,瑟弦发出铿然的响声,然后曾点离开了弹瑟的位置,站起来对孔子说,老师你问我啊!我和他们三个人刚才所讲的不同,我的思想和他们是两样的。这里有一个问题,从这一段描写,我们看到曾点的恬淡、宁静。大家在讨论问题,而他在搞他的音乐,应该是没有听到子路他们的讨论。可是孔子问到他的时候,他又说自己的想法、作法和子路他们三个人不同。可见刚才别人的话他都听到了,这是很高的修养。

能在处世之间,最忙乱当中,同时应付几桩事情,这就要具有真正的学问、真正的修养、最高的宁静功夫。我的确看到过这样的朋友,一边在一件一件忙着批公文,还在删改文句,一边听别人向他报告紧急重要的事情,口里在“唔!唔!”应着,然后他把笔一放,立即吩咐报告的人怎样去办理事情应付情况。同一时间处理了所有的事,还非常轻松,这个人修养真高,我很佩服。这里又要提到小说了,《三国演义》中仅次于诸葛亮的庞统,怀了诸葛亮的介绍信去见刘备。可是他傲气很重,见了刘备就是见刘备,不把诸葛亮的信拿出来,认为凭介绍信是丢人的事。不料刘备看走了眼,给他当一个县长,他上任以后天天喝酒,公事都不看,一概不管。三个月以后,张飞去视察,他还在喝酒,张飞就指责他。他要张飞坐在一边等着,把积压了三个月的公文拿出来,把所有的关系人全部找来同时报告,他一面听,一面答复,一面批公文,一会儿功夫,把所有的公事全部办完,把笔一丢,问张飞哪里还有什么事情。张飞的智慧很高,立刻道歉,庞统才拿出诸葛亮的信来,就调升了副参谋长——副军师。事实上也真有这种人。所以说,这段书不要马马虎虎读过去,读书不要只靠两只有形的眼睛,还要用智慧的眼睛去读。

这里就看到曾点高雅清华的风度,孔子听了他的话,态度也不同,他说这有什么关系,并不会矛盾、冲突的,只不过是关起门来,表达各人自己的思想而已,你尽管说好了。于是曾点说,我只是想,当春天来了,冬衣一换,穿上舒适的衣服,农忙也过去了,和成人五六人,十几岁的少年六七人,到沂水里去游泳,然后唱唱歌,跳跳舞,大家悠哉游哉高兴的玩,尽兴之后,快快活活唱着歌回家去。这个境界看起来多渺小!虽然渺小,可是孔子听了以后,大声地感叹说,我就希望和你一样。

孔子这个话是什么意思?孔子就这么孩子气!所以说这段书很难懂。我们经历这几年的离乱人生——国家、社会、天下事,经过那么大的变乱——才了解国家社会安定了,天下太平了,才有个人真正的精神享受。不安定的社会、不安定的国家,实在是做不到的。时代的剧变一来,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悲剧,遍地皆是。所以古人说“宁为太平鸡犬,莫作乱世人民。”而曾点所讲的这个境界,就是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这也就是真正的自由民主——不是西方的,也不是美国的,而是我们大同世界的那个理想。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真正享受了生命,正如清人的诗“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我们年轻时候,家里有书房读书的生活,的确经历过这种境界,觉得一天的日子太长了,哪里像现在,每分钟都觉得紧张。如果我们有一天退休,能悠闲地回家种种菜,看看有多舒服!

这里孔子问这四个学生的话,其中孔子与曾点的一段话,可以说进入了最高潮,师生之间,说出了完美人生的憧憬。政治的目的,不过在求富强康乐,所以这一段可以说是大同世界中,安详、自得的生活素描。

春风化雨

下面就是一个结论。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侍坐的四个学生,答复了孔子的问题以后,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都已经走了,还有一个曾皙留在最后。因为孔子除了对他的话发表了意见以外,对其他三位同学的话还没有表示意见,意犹未足,再向孔子请教,他们三位同学所作的答案,老师认为怎么样?孔子说,没有什么,只是每个人报告心得,表达自己的思想,如此而已。曾皙又进一步问道,刚才子路说的话,老师笑他,为什么笑他呢?

我们也许觉得子路的话,也没有什么不对,而且很对胃口,有什么可笑之处?但孔子告诉他,子路说的是国家天下大事,是一种大英雄、大政治家的事业,要有文化基础,要有学问修养,不是那么简单。而子路大言不惭,一点都不谦让,自认为很行了,所以我才笑他。至于他说的那个对国家的理想并没有错,我只是笑他太自满、太轻率。

至于冉求的那套话,讲得也蛮好,实际上那就是政治家的作为,事实上方六七十和五六十有什么不同呢?这里我们可以引用老子的话来作一解释。现在有些研究老子哲学的,对“小国寡民”、“治大国如烹小鲜”这两句话,各有各的解释。现在的青年们,在大学里研究文学的也好,研究哲学的也好,研究政治学的也好,拿硕士、博士学位的论文,很多写老子。什么老子的政治思想、老子的哲学思想、老子的经济思想、老子的什么什么思想都来了。老子当年自己只写了五千个字,以后几千年来,几千万字都说不完。这些巨著,如果老子自己看了,一定会笑掉大牙。而今日那些论文中的老子,究竟是哪一家说的老子也不知道。真正的老子思想很简单其实,只有五千字。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要注意这个“烹”字,是慢慢地用文火来炖,小火来烧。小鲜是小鱼小肉,如用大火,一烧就烧焦了,必须用文火,慢慢地烹。这句话也告诉我们作人,乃至处世的一个大原则,在混乱之中,不能心急,任何一个时代的混乱,都有一个关键,慢慢来,逐渐解决。利用太极拳原理,四两拨千斤,就是顺其势,慢慢来。如果想一下子用突变的方法把它改过来,往往突变还没有变好,新的毛病又出来了,所以他主张“小国寡民”。换句话说,他是以地方政治为基础做起。这也是和孔子说的“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的意思是一样的,不论地方大小,治理之道都是一样,并没有两样。而孔子这样说冉求,并不是说冉求不对,只是说冉求的思想,用来治大国、治小国都是一样的。这句话如引用到我们自己的身上,就是不论我们职位大小,责任是一样的,事功是一样的,问题在做得好做不好。

至于公西华的思想,孔子认为那也是一个大政治家的见地,但是他话说得谦虚。实际上一个“宗庙会同”,主持一个庞大联合会议,各国的元首、阁员都参加,而能够担任这种会议的秘书长,作主席。公西华说这是小意思,学习学习,话是讲得谦虚,口气是蛮大的。他说这是一件小事,天下还有什么大事?

根据上面这一段,我们还可以看出来另一方面。子路等人的抱负思想很了不起,但总离不开自我英雄主义,我可以如何,我要如何……而且都偏于从政治着手。但曾皙就不同了,同样希求大同之世,但成功不必在我,而着重于文教方面,真正说中了孔子的心事,所以孔子感叹:“吾与点也。”

你理解的没错。其实很多古文你都不知所云来,包括这篇文章,孔子明明主张儒治天下,听见后边“点”说的又觉得不错,说他同意,

古时候的东西其实是很落后的,那时候读书源再多的人也没有现在随便一个教授读书多,现在是什么年代,信息化的年代,各种知识那么丰富,是那时候的“贤者”根本不能接触到的,所以不用zhidao把他们想的那么厉害,其实也很渣

沂水春风 古今异义

《沂水春风》译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坐在孔子身边。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你们不要认为这样就不敢说了。你们平时总是说:‘世上没人了解我呀!’(现在,)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将打算做些什么事呢?”

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夹在大国之间,常受外国军队侵略,国内又发生了饥荒,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后,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人人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

孔子听了,对他笑了一笑。

(接着,)孔子问(冉求)道:“冉求,你怎么样?”

冉求回答说:“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后,就可以使它的老百姓富足起来,但至于礼乐教化,(我的才能不够)只能等待德才兼备的君子来实行了。”

“公西赤,你又怎么样?”(孔子接下来问道。)

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我一定能做到,只是愿意学习。(我愿意)在宗庙祭祀时,或是在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时,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人员。”

“曾点,你怎么样呢?”(孔子问曾点道。)

(曾皙原本在弹瑟,)这时他弹奏的声音渐渐稀疏,(听到孔子的问话,)他才铿的一声停止弹奏,接着他放下瑟,直起身子回答道:“我和他们三位的才能不一样呀。”

孔子说:“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大家在一起)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于是,)曾皙说:“在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还穿在身上,我要跟五位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人一起到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最后,一路)唱着歌回来。”

(孔子听了,)不由得长叹一声道:“我赞成曾点的想法呀!”

(后来,)三个人都出去了,曾皙留在里面。他问孔子道:“先生,他们三位的话你怎么看?”

孔子说:“没什么,(大家在一起)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追问道:“那先生为什么要笑仲由呢?”

孔子答道:“治理国家要用礼,可是他的话一点也谦让,所以我要笑他。

曾皙说:“难道冉求所说的就跟国家无关吗?”

孔子说:“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就不是国家了吗?”

曾皙说:“难道公西赤所说的就跟国家无关吗?”

孔子说:“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这些不是诸侯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赤只能给诸侯做个小小的司仪员,那么谁能给诸侯做大事呢?”

沂水春风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喟(kuì)然叹曰吾与(yǔ)点也风乎舞雩(yú)浴乎沂(yí)

B.冠(guān)者莫(mù)春三子者之撰(zhuàn)铿(kēng)尔

C.愿为小相(xiàng)因之以饥谨(jǐn)夫子哂(shěn)之千乘(shèng)之国

D.曾皙(xī)长(zhǎng)乎尔以俟(sì)君子鼓瑟(sè)希

答案:冠(guàn)者

2.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摄乎大国之间时时而间进

B.比及三年此其近者祸及身

C.且知方也方六七十

D.吾与点也失其所与,不知

答案:B到;A中间;间或,断断续续地;C正道,指是非准则;纵横D同意、赞成,亲附。

3.下列句子中的“如”,和例句中的“如”词义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B.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C.宗庙之事,如会同D.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答案:C,或者A如果B至于D及,比得上

4.下列句子中的“比”,和例句中的“比”词义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比及三年

A.每自比于管仲、乐毅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比至南郡,而琮已降D.鳞次栉比

答案:C等到,A相比B近D排列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方”字的解释与“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可使有勇,且知方也B.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C.夫虽无四方之忧D.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答案:B方圆,纵横A道理C方面D正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与点也:跟,介词唯求则非邦也与:同“欤”,表反问语气

B.冠者五六人:20岁以上的成年人童子六七人:儿童

C.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妨害舍瑟而作:起

D.因之以饥馑:于是,就以俟君子:等待

答案:CA项第一个“与”意为“赞同”,B项“童子”,意为“少年,二十岁以下的人”

D项第一个“因”意为“接连,继续”

7.下列句子加点的“以”,词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①以吾一日长乎尔②毋吾以也③加之以师旅

④如其礼乐,以俟君子⑤为国以礼

A.③与⑤B.①与④C.②与③D.④与⑤

答案:A①⑤因为,介词;②认为,动词;③用,介词;④用来,表目的的连词

8.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A.鼓瑟希,铿尔B.莫春者C.吾孰与徐公美D.唯求则非邦也与

答案:CA项“希”通“稀”,B项“莫”通“暮”,D项“与”通“欤”

9.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不知吾也

A.夫晋,何厌之有?B.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C.微斯人,吾谁与归?D.古之人不余欺也

答案:B句为定语后置句,余为宾语前置句

10.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类活用”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名词活用作动词,弹奏

B.如会同,端章甫:名词活用作动词,端:戴礼帽;章甫:穿礼服

C.浴乎沂,风乎舞雩:名词活用作动词,吹风乘凉

D.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小事,大事

答案:端:穿礼服;章甫:戴礼帽

11.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宗庙之事,如会同②千乘之国

B.①以吾一日长乎尔②子路率尔而对曰

C.①亦各言其志也②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D.①居则曰:“不吾知也。”②唯赤则非邦也与

答案:B第一个“尔”为“你们”,第二个“尔”,助词,相当于“然”A之:结构助词,相当于“的”C其:代词,相当于“他的”D则:副词,相当于“就”

12.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率尔而对曰:草率的样子B.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哪里受伤

C.其言不让,是故哂之:所以D.夫子喟然叹曰:感叹的样子

答案:B“何妨”,即“有什么关系”

13.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不吾知也——说不定我能知道。

B.则何以哉——那么你打算做些什么

C.因之以饥谨——拿饥荒之年紧接着它

D.异乎三子者之撰——跟他们三个人的才能不同

答案:A(不了解我。这是一个宾语前置句)

14.下列各项哪项不属于《四书》()

A.《论语》B.《孟子》C.《中庸》D.《大学》E.《左传》

答案:E

二.文学常识填空(9分)

15.《论语》是一部体的著作,是记录我国家学派创始人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全书共篇,其中本文选自《论语》中的。《论语》所记录的言论大致上有四种体式,分别是、、、。

答案:语录体,儒家,孔子,20,《先进》格言体答问体对话体议事体

三.阅读理解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21题(24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五六十,如七八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6.比较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8分)

A.①求,尔何如()②铿尔()

B.①以吾一日长乎尔()②浴乎沂()

C.①可使有勇且知方也()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D.①因之以饥谨()②因击沛公于坐()

答案:A①你②助词,相当于“然”,“……的样子”B①相当于“于”,比②于,在C①并且②将近D①接着②趁机

17.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2分)

A.风乎舞雩,咏而归B.可使足民C.端章甫,愿为小相焉D.莫春者,春服既成

答案:DA:风,动词,吹风,乘凉B足:使……富足C端:穿着礼服;章甫:戴着礼帽

18.翻译画线的语句:(6分)

①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②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参考答案:①不要因为我比你们年长一两天,就不敢直言说出(你们各自的志向)。

②暮春三月,穿上了春装,跟五六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六七个十多岁的少年一起,在沂河中玩玩水,在舞台上吹吹风,唱着歌儿回来。

19.孔子“与点”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

答案:曾点所描绘的春游图景,是“为国以礼”的结果,与孔子的治国思想相同。

20.子路“率尔而对”的神态,表现了子路怎样的政治主张?(2分)

答:

答案:勇于任事,尚武,尚攻伐。

21.孔子“哂”子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由此可以看出孔子特别注重人的哪方面的品德?(4分)

答:

答案:子路不知谦让,本身就不符合“礼治”之道,所以孔子要“哂之”了。由此可以看出孔子特别注重一个人谦虚的品德。

四.语言综合运用题(25分)

22.填入下面一句话空缺处最恰当的短语是()(5分)

这是人们都知道的:_______________因为上书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遭受宫刑,他发愤读书,终于写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A.司马迁被史界誉为“实录、信史”的作者。

B.被史界誉为“实录、信史”的《史记》作者司马迁。

C.史界称司马迁的《史记》为“实录、信史”。

D.史界称司马迁的《史记》誉为“实录、信史”。

答案:B

23.下列句子中语体色彩恰当的一项是()(6分)

A.小王在课后捧读小说。

B.值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行的世界文化政策大会召开之际,我谨代表中国政策向大会致以热烈的祝贺。

C.老师们正在商谈有关评选三好学生的问题。

D.阿山和我一样也是种田郎,他和夫人一家五口,住在南山区的一个村子里。

答案:本题属语言的得体问题,选B。A“捧读”是文言语体,C“商谈”是书面语体,D“种田郎”与“夫人”连在一起不好。

24.下面这段介绍录音笔的文字在表达上有一些毛病,请加以修改(有几处改几处)。(10分)

录音笔的录音时间至少可以长达10小时以上,这对于需要长时间进行会议录音或不能及时整理录音的记者来说特别适用。一般的MP3产品只能一两个小时录音。

录音笔具有电话录音功能。将它接驳到电话机上,就可以进行电话录音,这对其他数码产品是做不到的。

录音笔在录音时还可以对声音进行辨析,当外界环境安静时,录音笔会自动暂停录音,一旦在录音环境中再次出现声音,它又会重新开始工作。

另外,录音笔外带话筒,可以使录音效果更加清晰。

原句

改正

答案:①“至少可以长达10小时以上”去掉“至少”或“以上”

②“只能一两个小时录音”改为“只能录音一两个小时”

③“这对其他数码产品是做不到的”改为“这是其他数码产品做不到的”

④“录音笔在录音时还可以对声音进行辨析”中的“辨析”改为“判断”等

⑤“可以使录音效果更加清晰”改为“可以使录音效果更加理想

25.按照要求修改下面的这段话,使之更精美。(4分)

①你的浮躁决定你的冲动,②你的奔放决定你的豪爽,③你的沉稳决定你的踏实,④你的柔韧决定你的忍耐,⑤你的内秀决定你的精细,总之,⑥你的性格决定你的名声。

(1)与内容不符,必须删掉的一句是。(只填序号)

(2)还有一句不贴切,应修改为。

参考答案:(1)①,因①与语境义不符。

(2)⑥应改为“你的性格决定你的生活作风和态度”。

更多内容都在:

http://www.ywzx8.com/jajx/xxja/lyxx/Index.html

沂水春风全文及全部译文

【原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

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

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沂水春风》译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坐在孔子身边。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你们不要认为这样就不敢说了。

你们平时总是说:‘世上没人了解我呀!’(现在,)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将打算做些什么事呢?”

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夹在大国之间,常受外国军队侵略,国内又发生了饥荒,

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后,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人人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

孔子听了,对他笑了一笑。

接着,)孔子问(冉求)道:“冉求,你怎么样?”

冉求回答说:“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后

就可以使它的老百姓富足起来,但至于礼乐教化,(我的才能不够)只能等待德才兼备的君子来实行了。”

公西赤,你又怎么样?”(孔子接下来问道。)

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我一定能做到,只是愿意学习。(我愿意)在宗庙祭祀时,或是在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时,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人员。”

曾点,你怎么样呢?”(孔子问曾点道。)

曾皙原本在弹瑟,)这时他弹奏的声音渐渐稀疏,(听到孔子的问话,)

他才铿的一声停止弹奏,接着他放下瑟,直起身子回答道:“我和他们三位的才能不一样呀。”

孔子说:“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大家在一起)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于是,)曾皙说:“在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还穿在身上,我要跟五位个成年人,六七个少

一起到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最后,一路)唱着歌回来。”

(孔子听了,)不由得长叹一声道:“我赞成曾点的想法呀!”

后来,)三个人都出去了,曾皙留在里面。他问孔子道:“先生,他们三位的话你怎么看?”

孔子说:“没什么,(大家在一起)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追问道:“那先生为什么要笑仲由呢?”

孔子答道:“治理国家要用礼,可是他的话一点也谦让,所以我要笑他。

曾皙说:“难道冉求所说的就跟国家无关吗?”

孔子说:“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就不是国家了吗?”

曾皙说:“难道公西赤所说的就跟国家无关吗?”

孔子说:“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这些不是诸侯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赤只能给诸侯做个小小的司仪员,那么谁能给诸侯做大事呢?”

扩展资料:

沂水春风作者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孔子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译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个人陪孔子坐着.孔子说:“我年龄比你们大一些,不要因为我年长而不敢说.你们平时总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你们要怎样去做呢?”子路赶忙回答:“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中间,常常受到别的国家侵犯,加上国内又闹饥荒,让我去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使人们勇敢善战,而且懂得礼仪.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呢?”冉求答道:国土有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国家,让我去治理,三年以后,就可以使百姓饱暖.至于这个国家的礼乐教化,就要等君子来施行了.”孔子又问:“公西赤,你怎么样?”公西赤答道:“我不敢说能做到,而是愿意学习.在宗庙祭祀的活动中,或者在同别国的盟会中,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孔子又问:“曾点,你怎么样呢?”这时曾点弹瑟的声音逐渐放慢,接着“铿”的一声,离开瑟站起来,回答说:“我想的和他们三位说的不一样.”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也就是各人讲自己的志向而已.”曾皙说:“暮春三月,已经穿上了春天的衣服,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去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皙的想法的.”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的都出去了,曾皙后走.他问孔子说:“他们三人的话怎么样?”孔子说:“也就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说:“夫子为什么要笑仲由呢?”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礼让,可是他说话一点也不谦让,所以我笑他.”曾皙又问:“那么是不是冉求讲的不是治理国家呢?”

孔子说:“哪里见得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曾皙又问:”公西赤讲的不是治理国家吗?”孔子说:“宗庙祭祀和诸侯会盟,这不是诸侯的事又是什么?像赤这样的人如果只能做一个小相,那谁又能做大相呢?”

【原文】

子路、曾皙(1)、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2)。居(3)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4)?”

子路率尔(5)而对曰:“千乘之国,摄(6)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7)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8)。”夫子哂(9)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10),如(11)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12),如会同(13),端章甫(14),愿为小相(15)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16),铿尔,舍瑟而作(17),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18)春者,春服既成,冠者(19)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20),风乎舞雩(21),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22)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11?26)

【注释】

(1)曾皙:名点,字子皙,曾参的父亲,也是孔子的学生。

(2)以吾一日长乎尔,毋以也:虽然我比你们的年龄稍长一些,而不敢说话。

(3)居:平日。

(4)则何以哉:何以,即何以为用。

(5)率尔:轻率、急切。

(6)摄:迫于、夹于。

(7)比及:比,音bì。等到。

(8)方:方向。

(9)哂:音shěn,讥讽地微笑。

(10)方六七十:纵横各六七十里。

(11)如:或者。

(12)宗庙之事:指祭祀之事。

(13)会同:诸侯会见。

(14)瑞章甫:端,古代礼服的名称。章甫,古代礼帽的名称。

(15)相:赞礼人,司仪。

(16)希:同“稀”,指弹瑟的速度放慢,节奏逐渐稀疏。

(17)作:站起来。

(18)莫:同“暮”。

(19)冠者:成年人。古代子弟到20岁时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20)浴乎沂:沂,水名,发源于山东南部,流经江苏北部入海。在水边洗头面手足。

(21)舞雩:雩,音yú。地名,原是祭天求雨的地方,在今山东曲阜。

(22)唯:语首词,没有什么意义。

【译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个人陪孔子坐着。孔子说:“我年龄比你们大一些,不要因为我年长而不敢说。你们平时总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你们要怎样去做呢?”子路赶忙回答:“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中间,常常受到别的国家侵犯,加上国内又闹饥荒,让我去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使人们勇敢善战,而且懂得礼仪。”孔子听了,微微一笑。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呢?”冉求答道:国土有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国家,让我去治理,三年以后,就可以使百姓饱暖。至于这个国家的礼乐教化,就要等君子来施行了。”孔子又问:“公西赤,你怎么样?”公西赤答道:“我不敢说能做到,而是愿意学习。在宗庙祭祀的活动中,或者在同别国的盟会中,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孔子又问:“曾点,你怎么样呢?”这时曾点弹瑟的声音逐渐放慢,接着“铿”的一声,离开瑟站起来,回答说:“我想的和他们三位说的不一样。”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也就是各人讲自己的志向而已。”曾皙说:“暮春三月,已经穿上了春天的衣服,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去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皙的想法的。”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的都出去了,曾皙后走。他问孔子说:“他们三人的话怎么样?”孔子说:“也就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说:“夫子为什么要笑仲由呢?”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礼让,可是他说话一点也不谦让,所以我笑他。”曾皙又问:“那么是不是冉求讲的不是治理国家呢?”孔子说:“哪里见得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曾皙又问:”公西赤讲的不是治理国家吗?”孔子说:“宗庙祭祀和诸侯会盟,这不是诸侯的事又是什么?像赤这样的人如果只能做一个小相,那谁又能做大相呢?”

【评析】

孔子认为,前三个人的治国方法,都没有谈到根本上。他之所以只赞赏曾点的主张,就似因为曾点用形象的方法描绘了礼乐之治下的景象,体现了“仁”和“礼”的治国原则,这就谈到了根本点上。这一章,孔子和他的学生们自述其政治上的抱负,从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理想。

论语沂水春风读后感

《沂水春风》有句:生活犹如一幅空白画卷,需要自己去添墨加彩。自己是那支挥毫泼墨的笔,对待生活的态度就是那支握笔的手。不同的人因为态度不同也就绘出了风格迥异的画卷。有的人看到了繁星点点,有的人则画出了阴霾满天;有的人画出了和风细雨,有的人则绘出了电闪雷鸣;有的人绘出了前程万里,有的人则只能畏缩不前。

搬到海边,浮木漂流,潮起潮落,啤酒泡沫带走灌溉的花朵,火箭升空,静静生活,地球旋转,静静生活,不让全世界的寂寞陪我坠落。虽然,这是个美丽的季节。冲出那道关卡,或许迎来了烟花雨季。可是,心中有个疑问。

我该不该说出这个不是秘密的秘密?我真的想啊,我想不顾一切地冲到你面前,我想满怀期待地展开双臂,我想紧紧地抱住你,我想亲吻你的眼泪。我想告诉你,你在我心中是最美。可是,我说不出口。

你知道吗?这个字压得我好重。现在说出这几个字真的好难,因为这是不负责任的行为。扪心自问,我凭什么呀?我还是个学生,我能让你幸福吗?至少现在,我还没这个能力。未来的路还很长,不能如此莽撞。只有在奋斗中凸显价值,只有在自己铺好的路中寻找到你的影子,我知道,那个时候的你,一定更美。一个男人,就该去承担责任。就该去拼搏,只有在拼搏出来的空间里才能容下我的最爱。

爱你,不是说出来那几个字那么简单,更要去为你腾出空间,让你在这个空间里任意妄为,像小孩子一样偎依在我的怀抱,让你幸福。爱了5年,想了5年,却也遗憾了5年。因为你选择逃避。那一夜,我鼓起多大的勇气约你出来。当时,我只是想为你做点什么让你开心。在耀达我面带微笑地给你挑巧克力,想象着你美丽的身影。在礼品店我开心地给你选娃娃,想象着你可爱的样子。可是那个晚上我却带着遗憾回到了家。但是,我不后悔。我庆幸没有伤害你,我庆幸没有离开你,而是静静地守护在她身旁。

如果有缘,我会依然守候;如果有缘,我会依然等待;如果有缘,我会真正出现在你面前。现在,就让我静静地去营造这个舞台。今晚我说出了一切。

孔子在沂水春风中是什么样的形象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抄,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袭,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百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就是这样,度

暮春,

着春衫,

一群少年,

沐浴于沂河,

沐风于舞雩台,

唱着歌儿回家。

简直是乌托邦的理想国度。

《子路复、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制!”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百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就是这样,

暮春,

着春衫,

一群少年,

沐浴于沂河,

沐风于舞雩台,

唱着歌儿回家。

简直是乌托邦的理想国度。

楼下两位想干嘛?赤裸裸的侵度权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