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碧海无波_宋朝晏殊的诗词

  • 踏莎行·碧海无波_宋朝晏殊的诗词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古诗大全

文章目录:

1、踏莎行·碧海无波_宋朝晏殊的诗词
2、宋朝晏殊《踏莎行·碧海无波》赏析
3、宋朝晏殊的其它诗词
4、宋朝的其它诗词
5、猜你喜欢:
踏莎行·碧海无波_宋朝晏殊的诗词

1、踏莎行·碧海无波_宋朝晏殊的诗词

碧海无波,瑶台有路。

思量便合双飞去。

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绮席凝尘,香闺掩雾。

红笺小字凭谁附。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2、宋朝晏殊《踏莎行·碧海无波》赏析

【注释】:

此词写别情,深婉含蓄。以结句为最妙,蕴藉而韵高,颇耐赏玩。

上片起首三句:“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说没有波涛的险阻,要往瑶台仙境,也有路可通 ,原来可以双飞同去 ,但当时却没有这样做;现在“ 思量”起来,感到“不合”,有些后悔。

碧海,指海上神山;瑶台,《离骚》有这个词,但可能从《穆天子传》写西王母所居的瑶池移借过来,指陆上仙境。接着两句:“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是说放弃双飞机会,让“意中人”轻易离开,如今后悔莫及,可就是“山长水远”,不知她投身何处了。“轻别”一事,是产生词中愁恨的特殊原因,是感情的症结所在。一时的轻别,造成长期的思念,“山长”句就写这种思念。

下片,“绮席凝尘,香闺掩雾”,写“意中人”去后,尘凝雾掩,遗迹凄清,且非一日之故。“红笺小字凭谁附”,音讯难通,和《鹊踏枝》的“欲寄采笺兼尺素”而未能的意思相同。“高楼目尽欲黄昏”,更类乎《鹊踏枝》的“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既然人已远去,又音讯难通,那么登高遥望,也就是一种痴望。词中不直说什么情深、念深,只通过这种行动来表现 ,显得婉转含蓄 。后接以“梧桐叶上萧萧雨 ”一句,直写景物,实际上景中有情,意味深长。

比较起来 ,温庭筠《更漏子》的“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清照《声声慢》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虽然妙极,恐怕也失之显露了。

晏殊整整做了五十年的高官 。他性格“ 刚峻”(《五朝名臣言行录》),处事谨慎,没有流传什么风流艳事。他自奉俭约,但家中仍然蓄养歌妓,留客宴饮,常“以歌乐相佐”(《避暑录话》)。他喜欢纳什么歌妓、姬妾,是容易做到的。照理,他生平不会在男女爱情上产生多少离愁别恨,但他词中写离愁别恨的却颇多。这可能和当时写词的风气有关:酒筵歌席上信手挥写,以付歌妓、艺人歌唱,内容不脱晚唐、五代以来的“艳科”传统;也可能和文学创作的特点有关:它可以描写人们的普遍感情,不限于作者的自我写照。但晏殊写的这类词,也不象完全脱离自身生活的客观描写,究竟如何理解,读者自有分解。

3、宋朝晏殊的其它诗词

玉堂春·斗城池馆
[ 宋朝诗词  晏殊的诗词 ]

斗城池馆。

二月风和烟暖。

绣户珠帘,日影初长。

玉辔金鞍、缭绕沙堤路,几处行人映绿杨。

小槛朱阑回倚,千花浓露香。

脆管清弦、欲奏新翻曲,依约林间坐夕阳。

端午词·御阁
[ 宋朝诗词  晏殊的诗词 ]

献寿竞为长命缕,迎祥还佩赤灵符。

端门漏永晨曦上,飒飒薰风绕帝梧。

渔家傲·嫩绿堪裁红欲绽
[ 宋朝诗词  晏殊的诗词 ]

嫩绿堪裁红欲绽。

蜻蜓点水鱼游畔。

一霎雨声香四散。

风飐乱。

高低掩映千千万。

总是调零终有恨。

能无眼下生留恋。

何似折来妆粉面。

勤看玩。

胜如落尽秋江岸。

4、宋朝的其它诗词

凤皇枝令/凤凰枝令
[ 宋朝  万俟咏 ]

人间天上。

端楼龙凤灯先赏。

倾城粉黛月明中,春思荡。

醉金瓯仙酿。

一从鸾辂北向。

旧时宝座应蛛网。

游人此际客江乡,空怅望。

梦连昌清唱。

浣溪沙
[ 宋朝  王之道 ]

残雪笼晴作沍寒。

北风吹浪过前滩。

远山云气尚漫漫。

睡起阳乌窥破牖,坐怜香雾蔼雕盘。

一尊聊佐旅中欢。

江城子·斜风细雨作春寒
[ 宋朝  朱淑真 ]

残雪笼晴作沍寒。

北风吹浪过前滩。

远山云气尚漫漫。

睡起阳乌窥破牖,坐怜香雾蔼雕盘。

一尊聊佐旅中欢。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