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易行难

  • 知易行难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成语词典大全

大道至简,知易行难 是什么意思

意思:

大道至简,知易行难: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最有价值的道理其实是最朴素的道理,认识事情的道理比较容易,而去做或者去实行这件事比较困难。”

大道至简,悟在天成:复杂的事情简单去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去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去做,长期坚持,自然功成。

这句话叫我想起了[励志名句:聪明的人下笨功夫-简单的招式练到极致就是绝招(傻子精神)]励志中国梦认为能把最简单的事情坚持做到最后的人都是伟人。

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提出来的。谓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

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

近代陶行知在他的生活教育论中也倡导“知行合一”,认为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是行动,是实践,是亲身体验。

知,顾名思义就是知识,在这里应该是动词,学习理论知识。

陶先生强调“亲知”,即从“行”中得来,亲身得来;而不仅仅是“闻知”,从师得来,或从书本得来。

做人其实很简单,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坚持努力走下去,总有一天会站在顶峰。

然而,还有一句话跟在大道至简后面,那就是“知易行难”。

知道道理并不一定能做到,不一定能坚持下去,很多事情的最大阻力是我们自己的不够勇敢坚决的内心,和不经意间复杂化的方法。

急!!!知易行难如何理解?有什么例子?

知难行易/知易行难

正方:南京大学知难行易

反方:辅仁大学知易行难

主席:欢迎收看中国中央电视台和新加坡电视机构共同主办的‘95国际大专辩论会。今天将要进行的是人们期待已久的大决赛,也可谓本届辩论会的高潮。

在过去的6夭当中,8支辩论队伍分别进行了四场初赛和两场半决赛,各队都有出色的表现,可谓精彩纷呈。

从表面上来看,辩论赛仿佛是一种高级的智力游戏,然而它所引发出来的知识与智慧,特别是辩手们表现出来的个性的风采和整体的青春魅力,我认为都超越了辩论本身。当然,既然是辩论,就总有胜负之分,所以今天坐在场上的两支队伍都是“过关斩将,志在必得”。双方只要稍一留意就会发现这中间有一个很有趣的巧合,从我这个角度来说,正好是男左女右,一边是“长袖善舞,中帼不让须眉”,另一边也是“好奇勃发,好男要跟女斗”。过去我们都说“龙虎斗”、“龙虎斗”,看来今天要改成“龙凤相争”了。

现在我来介绍一下今天的辩论双方。坐在我右手边的是正方——南京大学队。她们的4位辩手分别是:一辩钟婳婳同学,社会学系三年级;二辩邬建敏同学法律系四年级;三辩韩璐同学,经济系二年级;四辩杨蔚同学,中文系一年级研究生(掌声)。那么坐在我左手边的是反方~辅仁大学队。如果您看过过去几场比赛,对这几位辩手您可能也相当熟悉了。他们是:一辩顾振豪同学,法律系法学组三年级;二辩林立书同学,法律系财经法学组三年级;三辩刘伯彦同学,大众传播系新闻学三年级;四辩林正疆同学,法律系财经法学组三年级。(掌声)

我们今天的评判团由海内外的知名李者组成,我向大家介绍一下。这5位成员分别是: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江平教授(掌声)。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及哲学教授、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杜维明教授(掌声)。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王元化教授(掌声)。那鲁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学系主任孙康宜教授(掌声)。上海戏剧学院余秋雨教授。(掌声)

各位观众,知难行易与知易行难是传统文化意义上的经典命题,历代的诸位贤哲们都为此发出过深深的感叹,也留下许多著名的论断。在现实生活当中,知与行究竟孰难孰易,每个人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都会做出不同的回答。希望今天的8位辩手在这个问题上也会做出令人信服的论述。作为正方的南京大学队的辩论立场是:“知难行易”。而作为反方的辅仁大学队的辩论立场是:“知易行难。”双方的立场由抽签而定。

首先我们欢迎正方一辩钟婳婳发言,时间3分钟。

正方:谢谢主席!尊敬的评委,各位嘉宾,来自宝岛的对方辩友,大家好!洪荒久远的50万年前,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上生活着我们的祖先北京猿人。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过去,他们学会了钻木取火。火的运用是跨时代的大发现。然而直到一百多年前,科学家才揭开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规律,从而科学地说明了钻木取火的真正奥秘。这就无可辩驳的证明了我方立场:知难行易。所谓“行”是人对外界事物作用的过程,包括对“知”的运用;所谓“知”是指对“行”的认识,解决做什么,为什么做和怎样做的问题。知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个结果。所谓“知难行易”,是说求知得知难,行动使用易。知难行易与说说容易做起来难的言行观“风马牛不相及”,切不可混为一谈。我方主张知难行易,理由如下:首先,认识发生学告诉我们,行先知后,知难行易。人一生下来便会行,所谓:“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但要成为像对方辩友那样才学渊博的翩翩君子,寒窗十年苦,谈何容易。个人求知无穷尽,人类探索亦无止境。“钻之弥深,仰之弥坚。”①孔子他老人家到了晚年还坚持学习《易传》,纬编三绝。可见求知难哪!其次,辩证法告诉我们知行密切相关。人类的行为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其中,知是关键。无知之行只是简单重复。有了知,才有了自觉行为;有了知,才有了开拓引进。知作为行的认识、概括和总结,是行路明灯,是行动指南;掌握了行的知识和方法才会有成就。知,只有长期艰苦探索才会小有所成,因而知比行显得更难。再次,日常经验告诉我们,行之不易,归根到底是不知或知之不足;俗语说得好:“会者不难,难者不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旦掌握了行的知识和方法,行起来必然如庖丁解牛般游刃有余;总而言之,知行相比,知难行易。谢谢各位!(掌声)

主席:好,各位观众,现在我们来看看反方是如何破题立论的。、请反方一辩顾振豪同学发言,时间3分钟。请!

反方:主席,各位评委,大家好!题目把知、行两个东西分开来,就是要我们讨论其中的难易程度。如果把纯粹的认知与行动弄得混淆不清,那么难易从何产生?对方辩友所犯的第一个矛盾就是把知包含在行的过程。这是还要讨论行的必要吗?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知行的配合,但不同的时代则需要知行学说。大体而言,知只有两种,一方面是道德伦理的良知,一方面是科学经验的所谓知识。接下来让我从这两方面,分别论述“知”和“行”之间的关系.第一,环顾当今社会,教育、科技日渐普及,但是人们的道德行为却是日益堕落。所谓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社会不安的秩序才是我们所应当面临的问题。这时我们不禁怀疑,真的是知难行易吗?难道是知识教育文化不够?难道问题不是出在具体的落实与实践方面吗?我们难道不知道所谓的仁义礼智?我们难道不知道所谓一般的公民道德吗?传统儒家告诉我们什么,所谓:“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下下。”①孟子不也说。‘仁、义、礼、智”是人之四端②吗?王阳明先生更告诉我们,今天所谓的良知是本心所固有的,是生而有之的。因此对于为人处世的一些基本道理,对于所谓一般的佛理道德,这些都是我们本来就知道的,良知更是我们本心所拥用的。这难道不是很清楚很简单的吗?难在哪里呢?难在“行”啊!难在具体的实践方面。由于人心的懈怠,由于外在环境种种的限制以及变数,所以说行难更甚于知难啊!从第二个方面——科学经验方面来说,也是知易行难。顶夸克在物理学上早就能够论证出所谓顶夸克粒子的存在,但是还必须等到加速器产生,我们才能确切真实掌握住这样的概念。爱因斯但发明相对论后,人们却要经过一段长时间的艰辛过程才能创造出原子弹。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一般的通病是什么?一般的通病就是:说是一回事,做又是另外一回事。所以我方才要在这里解析什么是知难行易。什么是知易行难。唯有认清知易行难的情况,才能够认清什么情况你不是不知道,你只是不愿意去做。所以知不单只是知,行也不单知行知行必须相互配合。所以明白了知易行难的道理之后,我们就要对症下药,希望能够药到病除!谢谢大家!(掌声)

--------------------------------------------------------------------------------

--作者:天籁

--发布时间:2005-6-270:56:00

--

主席:谢谢顾振豪同学!现在我们请正方二辩邬健敏同学进一步阐述正方观点,时间也是3分种。

正方:谢谢主席!大家好!对方辩友提出了一个观点说:“说是一回事,做又是一回事。”显然,他们把今天的“知行关系”偷换成了“言行关系“,嘴上说一说就代表你心里真的知道吗?鹦鹉经过训练还能说人话呢,但是我们能够说这些鹦鹉像对方辩友一样学识渊博吗?显然不能啊!(掌声)今天,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发展高科技,开拓新领域,已成为世界潮流。人类已深深懂得知难行易,唯有迎难而上,方能健步而行。我方之所以认为知难于行,更基于以下原因。第一,创造知识比运用知识更难。今天,人们对电灯已熟视无睹,可当年爱迪生历经磨难,痴心不改,试过1600多种材料,做了:万多次实验,写下了两万页笔记。可见知有多难啊!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周游列国,潜心于革命之学,险些命丧于伦敦,终于积心血而成《建国方略》。面对这样的事实,对方辩友难道还要告诉大家说知很容易吗?叔本华说得好:伟大的思想家和科学家是入类的灯塔,如果没有他们,人类将在迷茫的大海中飘泊啊!第二,探索方法比运用方法更难。求知不止包括一般原理,更要掌握具体的方法。传说远古时鲧盲目采用水来土掩的方法,结果反而使洪水泛滥成灾,而禹以父为鉴,摸索出疏导的方法,终于取得了抗洪救灾的全面胜利。第三,认识规律比按规律办事更难。认识规律是一个积沙捡金的过程。规律不是推销员,不会自己找上门来,它有待人们不懈探求。改造利用沙漠资源就是一个认识规律的难题,一旦人类攻克了这一难题,沙漠变绿洲就不再是海市蜃楼。综上所述,知是一个艰难曲折过程,他需要“天将降大任与斯人”的责任感,需要“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勇气,更需要“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毅力。一次我方认为知难行易!谢谢大家。(掌声)

主席:谢谢邬建敏同学的发言!现在我们来看看反方二辩邻里属同学是如何反驳正方观点的。时间也是3分钟。

反方:大家好!对方辩友告诉了我们怎样的命题呢?对方辩要知是告诉了我们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啊!对方辩友,在这样的命题下,我们看看今天的立论点该站在哪里?如果是这样子的话,对方辩友告诉了我们,所有的知识、所有知道的事情都是假的,除非你一一的去实现。举个例子吧。今天我们知道丢垃圾是不道德的,我也知道不丢垃圾是道德的。那么当我在丢垃圾的时候,你能告诉我说:我那个时候已经忘记道德喽,我不知道道德了?等到丢完的时候才恍然大悟的说:我的道德又重新出现了。换句话说,对方辩友告诉了我们什么?对方辩友在这样的架构下,只是告诉了我们:知而不行,只是未知。那么到底什么是知?什么是未知?不要忘记一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对方辩友不要混淆了。好的,再让我们从三个方面告诉大家,知虽然可能是很难的,但是行是更难的。首先,在天时方面来讲,孟子说过:“虽有智慧,不如趁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若不是三国的时代趋势,刘备的三顾茅庐及赤壁的东风巧现,孔明纵然有运筹帷幄之智,也无法大展雄才,大行其道,终将落入“英雄无用武之地”呀?我们再来看看地理环境的限制。凭借今日建筑方面的发达科技我们就可轻易知道建筑长江三峡大坝要用什么办法,要用什么材料,但是从动工到完成也必须花上15年的光景。这工程浩大艰辛,全然都是环境所致的。再者,知易行难是我们人类生活中的逻辑。人人都知道男性女性要互相的关怀,男性要平等的对待女性,但是经过20年漫长的妇女运动,妇女的地位仍然没有改善,所以我们才要在北京举行妇女大会继续努力呀!(掌声)再者,我们要告诉大家的是,现今社会的个体不论是环保、女权、民主、法制、教育、和平、文化、道德都体现了知易行难的道理,而唯有认清知易行难的真正含义,才能使人人去了解,去透悟。坐而言不起于行是国人的通病。我们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使人人勇于立行,耻于空谈,才能发挥真正中国传统愚公移山的力行精神!我的申论到此结束!谢谢大家!(掌声)

主席:谢谢林立书同学!现在我们请正方三辩韩璐同学发言,时间也是3分钟。请。

正方:大家好!对方一辩给我们谈到道德伦理,又说嘴上一套做又一套,请问这是真正的知道道德吗?请对方辩友给我们解释,什么是“满口的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呢?对方辩友又说,有些人不是不知道,而是说不愿意去做,那么,这是不是要给小偷找借口呢?因为小偷说“我真的不是不知道偷东西不好,可是我就是忍不住要伸出第三只手”啊!对方二辩又说到了男性比女性更需要关怀,那么既然对方辨友认为知易行难,我们想要请教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打开男性封闭的心灵?怎样才能让男性成为一个开放的人呢?好,我方认为知难行易。翻开历史史册,人类求知探索的伟业可谓“惊天地,泣鬼神”。“生命诚可贵”,但是李林塔尔为了科学却献出了生命。“爱情价更高“,但是诺贝尔为了事业却终生孤独。李时珍遍尝百草才获得“回春之术”,司马迁励精图治终成《一家之言》。对方辩友你一定也还知道,大热问呕心沥血几十年才孕育了《进化论》,布鲁诺用生命凝成真理,“魂归去来兮。”“艰难困苦,玉汝予成。”古往今来,就是这用热血和生命叩响知识之门的求知者铸成了人类文明的脊梁。正视现实人生,行正如辩友所说的并非一帆风顺,但是,对已知的深刻认识告诉我们,知比行更难。“求知之路漫漫兮,人类上下而求索。”和平难,难就难在尚未达成各国的共识;反腐败也难,难就难在还不知道制止腐败的办法;治艾滋病更难,难就难在医学知识还没有突破性的进展。而有知,行就会化难而易。博大精深的知识、入木三分的思想的确来之不易,可是换来的却是行动中的大刀阔斧,工作上的从容自如。越洋电话让“天涯若比邻”,电波送衷情;信用卡让我们“一卡在手,走遍天下”。

--------------------------------------------------------------------------------

--作者:天籁

--发布时间:2005-6-270:57:00

--

自由辩论:

正方:这求知的过程当然也是知了。我们说知就是求知、得知嘛!行才是行动之义。对方同学说知很容易,那么请您告诉扎伊尔的人民如何去防治那个可怕的埃博拉病毒,那可是比艾滋病还要可怕啊!

反方:对方辩友说得好。如果像对方辩友所说,把知的过程也界定成知的话,那么我们就会发现,今天基本上知是无所不在。然而不是!今天,我去求知是一个行为,如果像对方辩友所说有任何困难的话,那就是——求知的行为难,而不是知识本身难哪,对方辩友!(掌声)

正方:我们讲知行相比,当然(是)就知、行两个过程相比喽,对方同学把知压缩成一个结果,而把行扩展为一个过程。那么一个结果一个过程如何比较难易呢?(掌声)

反方:如果按照对方所说的知难行易,原则出现后那接下来的步骤应该是很简单的。那么,两千年前柏拉图告诉我们一个“理想国”的境界到今天为什么还没有出现?

正方:对方辩友,那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找到达到理想国的正确的方法和途径,还是知之不深呀!对方辩友刚刚又说,知识很容易学,那么我们又请问对方辩友了,这世上有没有外星人呢?我们怎么样和外星人做交流去做朋友呢?

反方:对方说(实现)“理想国”是没有方法,那马克思早就说过建设共产主义的理想和实行步骤,为什么仍然需要毛泽东、邓小平先生的致力改革?中国为什么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行”难道不比“知”还要难吗?(掌声)

正方:对方辩友,难道您没有看到吗?在我们提出改革的正确策略和方法后,中国17年的改革可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哇!我想请问对方辩友的是,大观园里的林妹妹喝了那么多参汤补药,也治不好她的肺病,可是今天痨病能治,绝症不绝,请问这不是知的功劳,难道还是“行”的功劳吗?(掌声)

反方:对方辩友不要跳出讨论的论题之外。今天知是一种静态的认同和理解。任何一个具有中学程度以上的都知道爱因斯坦的伟大公式——“物体所散发的能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也都知道原子弹是根据这公式制造出来的。那么想请问在座的各位,你没有看过任何一个高中毕业生做出原子弹嘛。(掌声)

正方:对方同学记不记得这句名言呢?法国的蒙田说:“背得烂熟还不等于掌握知识。”对方同学说死记硬背就等于完全掌握知识了吗?(掌声)

反方:那么换句话说,对方辩友,今天如果有一个专治胃溃疡的医生,而他自己又得了胃溃疡,难道你要说他不懂如何去治疗?不懂如何去保养吗?

正方:这个医生就要去找一个更能精通治疗胃溃疡的医生来治疗他的病啊!对方同学刚才说来说去无非是说,学习也不是求知,苦读也不是求知,只有那一张文凭的结果才是知了,那我们干嘛还从小学读起,干脆直接读大四拿文凭好了。(掌声)

反方:对方辩友,我们都知道人都会犯错,按照您的说法,只要犯错就是不知,那么我们有两个问题请您正面回答。第一,如果只要会犯错就是不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个世界上有谁知道道理?第二,如果按照您所说,一直保持正确的观念才是知的话,那么真知,您的知,要在哪一个世纪——是不是人类灭亡的时候才会出现?(掌声)

正方:对方同学说的好。宋朝的陆九渊就说过:“真知非则必能去,真知过则必能改。”如果他真知道道理的话,怎么不改正错误呢?

反方:那么也就是说,在对方辩友的架构之下真知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出现,可能要等到地球灭亡的时候才会出现,所以“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应该改成“吾爱吾师,吾更爱不知”啊!(掌声)

正方:我们说知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一点一滴积累的过程。对方辩友,我们在求知的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积累一下真知,怎么会说真知要到地球灭亡的时候才有呢?那么说你们四位辩友坐在这儿都是“无知”的人吗?(掌声)

反方:对方辩友说得好。对方辩友你也承认了真知是经由行动的不断检验而发生的,那么难的应当是行动的过程,困难重重,当行动的过程克服了困难之后,真知就自然产生了,这也就是今天的“格物致知”①的真义呀,对方辩友!(掌声)

正方:对方辩友说知行中来,所以知易行难。那么我们知道,人也是由猿猴进化来的,按照对方辩友的观点,是不是说做猴子是苦不堪言,难上加难,而做人倒是“轻轻松松过一生”啊!

反方:对方辩友,请你不要套用王阳明先生所谓的知行合一那个知的定义了。对方辩友是不是告诉我们说,木炭必须经过压缩的过程、压力的过程才会变成钻石,那么其实木炭就是钻石,对方辩友可以这样解释吗?

正方:对方辩友搞错了,把知行合一的恰恰是对方辩友。我们一再说求知的过程就是知,我们的行就是运用实践这个知,怎么能说我们是知行合一呢?

反方:对方辩友口口声声告诉我们说不断检验出错误的时候,得出来才知,按照对方辩友这样的逻辑的话,那么我不断知行,知行,难道这不叫“知行合一”吗?!

正方:难道这一个人在不断地由知然后再指导行,然后再由行再得出知,这就是说,知行都是“知说是行,行就是知”吗?那么对方辩友,你们今天坐在这儿到底是来知呢,还是在行呢?你们是知行一体吗?

反方:对方辩友,这也就是所谓的“致良知”嘛!你所说今天要用一切的努力去把知发现出来,这一切的努力就是行为。今天行有两种意义:一种是探索真理,一种是实践真理。您怎么能够说实践真理才是行,探索真理就不是行呢?对方辩友请正面回答。(掌声)

正方:我们说探求真理当然是一个求知的过程了。我要请问对方辩有的是,你们说行难,你们想不想把行难变成行易呢?

反方:对方辩友,今天我们辩论的是一种理论的现象,一种真理的所在。(我们在这里讨论)“行难”跟我们要不要去勉励人们去做是两回事。今天就算辩得出行难,我们还可去勉励人做,怕就怕今天您主张知难,是不是在告诉人们说难的东西你先不要去管呢。

正方:不是说不要去管,而是要化行难为行易。怎么办?就要去解决知的问题呀!对方辩友,辅仁大学社会学系王书礼副教授也说,近年来台湾地区,犯罪问题严重,而要寻找到有效的策略则是难上加难。请问对方辩友,您是不是也深有同感呢?(掌声)

反方:所以大家都知道不应该有犯罪,不应该有暴力,不应该有坏的事情,但是这些事情层出不断,难道这不是他不去做吗……(哨声终了提示)

正方:对方辩友说得好,正是因为对方辩友知道不应该去犯罪,知道不应该去犯错,所以我们看到四位同学是翩翩君子啊!

主席:请正方继续发言。

正方:对方辩友说,现在向好人学习都很难,要谈道德也很难,那么对于这种现象,我们要进行道德反思,知其所以然,请问是不是更难呢?

正方:“人非生而知之者。”所以孔子说:“学而不已,阖棺乃止。”孔子又说:“学而不厌,诲而不倦。”请问对方向学,这是知易吗?

正方:对方同学刚刚举了很多(关于)辛苦的例子,但是辛苦流汗就是艰难吗?对方同学是认为在操场跑两圈难呢……(哨声终了提示)

--------------------------------------------------------------------------------

--作者:天籁

--发布时间:2005-6-270:58:00

--

主席:对不起!时间到。(掌声)好,各位观众,刚才这段自由辩论可谓非常的精彩,而各方的第四位辩手所将要作的总结性陈述,往往更是举足轻重。我们先从反方四辩林正疆同学开始,时间4分钟。请。

反方:大家好!中国人真是了不起!怎么说?因为中国人能用一个字象征很多种含义。怎么说呢?今天对方辩友所说的“知”,实际上是一种知跟行结合出来的产物。今天所谓的真知是要经过不断地行动做出来的“知”,那个中间“行的过程”,指的是“知的过程”,那不是“行”。然而,各位,让我们来想想看,究竟为什么我们要讨论这样的题目,讨论这样的题目的真谛应该是让大家站在同样一个立足点来比较纯粹的认知跟实际的行动两个哪一个比较难。对方辩友却想要用颠倒的方式告诉我们说,追求真理的过程叫做“知的过程”,不叫做“行的过程。”然而,请问各位,爱迪生发明电灯用了好几种金属的过程,难道不是一种行的实践吗?他目的是为了印证他的理论,不是吗?我们想告诉对方辩友,任何理论存在的目的都在于它要能够解释世界。然而,我方一开始所强调的道德良知的知确实是知易行难哪!今天,难道大家能够说去杀人的人那一瞬间他不知道他是不应该杀人吗?不,他知道。只是那一瞬间,他被他的欲望以及冲动给冲昏头了,他忘了不能去杀人。而对方辩友的说法是:“只要你在犯错误,你就不知道喽!只要你做错了,你就不是真知喽!那我们就不晓得了,一个人如果要获得真知恐怕真的是所谓盖棺论定,到他死的那一刹那去检验他的过去历史,哪一件事情是他从来没做过的,他才是真知。这样,是公平的吗?(掌声)再者,我们就科学知识上的知来讨论,到底是知易行难,还是知难行易?在座各位,谁不知道圆形是什么形状,然而现在给你一支笔,你能够用手画出正圆形吗?(掌声)这就是标准的“知易行难”哪!即便给你的是圆规,也会因为颜料的深浅、线条的粗细不同而画不出科学上的正圆形。这难道不是“知难行易”①的最佳写照吗?诚如我们在刚才的辩论过程中所告诉大家的,如果对方辩友以有没有犯错误来对知不知作为概念的话,那么,今天抽烟的认识不是到死的那一刹那,他真的流下了最后一滴眼泪的时候,对方辩友才要说“他真的知到了”。(掌声)然而,当他拿到烟盒的时候,看到“吸烟有害健康”的时候,它其实不知道,他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样合乎在座各位的经验法则吗?我们希望告诉大家的是,孔子曾经说过“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今天我们把纯粹心灵上的体验与认知上跟实际上的行动上的难易比较出来后证实了知易行难的命题。然后我们下一步要做的是:正因为行比较难,所以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大家一起来实践。如果向对方辩友所说的行易的概念的话,大家其实不必去探讨行的法门,大家只要去蛮干就好了,因为行是那么容易嘛!道理之间应当如何小心谨慎不用去管它了嘛!因此综上所述,我们发现,第一,对方辩友在知跟行之间没有办法准确的划分。对方辩友还想要告诉大家追求知的过程,那是“知”,那不是“行动”,纵使你拼命去做,那是“知”,那不叫“行动”。第二,用知易行难的方法较能够解释世界,用知难行易的方法就能够给人类较多启示。因此我们要告诉大家,这样的观念出现是理所当然且势在必行的。谢谢在座各位!谢谢大家!(掌声)

主席:谢谢林正疆同学!现在我们请正方四辩杨蔚同学为正方作总结性陈述,时间也是4分钟。请。

正方:谢谢主席!尊敬的评委,各位嘉宾,大家好!刚才我们和对方辩友在知与行孰难孰易的哲学命题中探讨了这么久,求知的过程实在是艰难啊!对方辩友雄辩的口才诚恳的风度确实非常感人,但细细想来,这似乎并没有遮盖住他们立论上的某些偏误。

第一,对方同学知行不分,把知的功劳都记在行的帐簿上。知行比较应该两个过程的比较,而对方同学把知看作一个静止的结果,把行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请问这二者如何可比呢?第二,概念不清。对方一味说知有两种,一个是“科学之知”,一个是“道德之知”,可对方同学说来说去,都是大谈道德,我们今天就不要科学了吗?道德之知是什么,对方说是良知,那么对方说的良知是“天上掉下来的林妹妹”吗?人们轻而易举的就能知道了吗?第三,偷换辩题。对方同学举了大量事例都在论证言行关系。但我们今天讨论的是知行关系,言绝不等于知啊!下面我进一步总结我方观点。

第一,行先知后。能行未必能知,能知却必定能行,所以知难行易。第二,行动中可能会遇到些障碍,这归根到底是因为知之不足,或者知之甚少,要化阻力为动力,人要依*智慧的指引,所以知难行易。第三,个人探索求知易历尽艰难,而要众人达成共识则难上加难。我们和对方辩友刚才辩论得如此辛苦,不就是因为我大家不能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吗?但是只要众人知了,便能众心齐;众心齐了,便能泰山移

大道至简,知易行难 是什么意思

最有价值的道理往抄往是最朴素的,看起来很容易去做,但是自己真正做的时候却不是那么简单。

扩展资料:

大道至简

中华道家哲学。道在中国哲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表示“终极真理”。此一百概念,不单为哲学流派度诸子百家所重视,也被宗教流派道教等所使用。大道至简是指大道理(基本原理、方法和规律)是极其简单的,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知“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知易行难

知易行难指认识事情的道理较易,实行其实较难;明白认知事物的规律道理是一回道事,能够做到做好是另外一回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大道至简(中华道家哲学)百度百科_知易行难

大道至简,知易行难:大道理(指基本原理、方法和规律)是极其简单的,知道容易但做起来很难。

真正的智慧就是洞察事物的本质和相互关百系。本质的东西看起来都是很简单的,但度本质的来源却是错综复杂的。

大道至简:指大道理(基本原理、方法和规律)是极其简单的,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问。

知易行难:指认识事情的道理较易,实行其实较难;明白认知事物的规律道理是一回事,能够做到做好是另外一回事。

扩展资料:

中文名:大道至简答

外文名:Thegreatesttruthsarethesimplest

流??派:中华道家哲学

释??义:大道理极其简单,一句话就说明白

中文名:知易行难

出??处:?《尚书·说命》:“说拜稽首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孔传:“言知之易,行之难。”意思是:傅说跪拜叩头,说道:“不是知道它专艰难,而是实行它很难。

英语翻属译:Toknowiseasy,buttodoisdifficult

成语解释:知:懂得。认识事情的道理较易,实行其事较难。

参考资料:大道至简(中华道家哲学)_百度百科知易行难_百度百科

1、意思是认识事情的道理比较zd容易,而去做或者去实行这件事却是比较困难的。

2、这句话还有后边两句:大道至简,知易行难。知行合一,得到功成。

在这个世上不管做什么事情,看起来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实则内不易,只有用自己的真心、汗水、智慧、操守、无私以及做人的品行努力的实践磨炼才有可能功成名就容…这才是人间大道、正道…但是能真正做到这些是不容易的,要不断的反省、鞭策。只有践履德行,做到时常磨炼,才能知行合一。

大道至简,知易行难:大道理(指基本原理、方法和规律)是极其简单的,知道容易但做起来很难。真正的智慧就是洞察事物的本质和相互关系。本质的东西看起百来都是很简单的,但本质的来源却是错综复杂的。

大道至简:中华道家哲学。道在中国哲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表示“终极真理”。此一概念,不单为哲学流派诸子百家所重视,也被宗教流度派道教等所使用。大道至简是指大道理(基本原版理、方法和规律)是极其简单的,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知易行难:认识事情的道理较易,实行其事较难;明白认知事物的规律道理是一回事,能够做到做好是另外一回事。知:懂得,认识,明白。

《尚书·说命中》:“说拜稽首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孔传:“言知权之易,行之难。”

知易行难 名言

第一,知易行难是不断被前人所印证的。早在几千年以前,孔子就已经说过:“言知之易,行之难。”《尚书》中也提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也。”而在现代,建筑长江三峡大坝的设想和详细方案早在毛主席时代就已经被提出,可是为什么我们还是花上了几十年的时间才把它建成?谁不知道只要植树造林就能防止土地沙漠化,可是我们的土地还是以惊人的速度被沙化。这些都无不印证着,知易行难!

第二,知易行难中的知与求知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求知是什么?求知就是探索真理,这正与现代汉语字典中的行的概念不谋而合!而科学家的大量试验探索无不是在印证,各种猜想和理论!而证明不可否认是一个行的过程。歌德巴赫早在1742年就提出了他的猜想,可是为了证明他的猜想,各国数学家们付出了多大的努力!爱因斯坦早就提出了相对论,可是至今我们任然无法证明!,这些不都说明了知易行难吗?

第三,自古以来明知故犯的人是何其之多啊!那些因贪污而入狱的人难道不知道“君子敛财,取之有道”的道理吗?那些知法犯法者,难道不知道触犯法律的的后果吗?那些闯红灯的人难道不知道被汽车撞了的结果吗?他们当然知道!但是个人的欲望让他们丢掉了,礼义廉耻,心存侥幸。控制个人欲望是何其的难啊!这不都说明了行比知难吗?

第四,知易行难更符合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体系,我们在行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我们所无法预知的不确定因素,以及客观条件的限制,这些无不加大了行的困难程度!并不是我们知道了,就可以忽略外在的客观因素,主观的认为一切万事大吉了。所以从马克思为主义哲学的角度看,知易行难!

1.每天告诉自己一次,『我真的很不错』

2.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

3.生活中若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一样

4.明天的希望,让我们忘了今天的痛苦

5.生活若剥去了理想、梦想、幻想,那生命便只是一堆空架子

6.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

7.愚者用肉体监视心灵,智者用心灵监视肉体

8.获致幸福的不二法门是珍视你所拥有的、遗忘你所没有的

9.贪婪是最真实的贫穷,满足是最真实的财富

10.你可以用爱得到全世界,你也可以用恨失去全世界

11.人的价值,在遭受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12.年轻是我们唯一拥有权利去编织梦想的时光

13.青春一经典当即永不再赎

14.没有了爱的语言,所有的文字都是乏味的

15.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

16.爱的力量大到可以使人忘记一切,却又小到连一粒嫉妒的沙石也不能容纳

17.当一个人真正觉悟的一刻,他放弃追寻外在世界的财富,而开始追寻他内心世界的真正财富

18.只要有信心,人永远不会挫败

19.不论你在什麼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後就不要停止

20.不论你在什麼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之後就不要悔恨

21.人若软弱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

22.人若勇敢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23.『不可能』只存在於蠢人的字典裏

24.抱最大的希望,为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25.家!甜蜜的家!天下最美好的莫过於家

26.游手好闲会使人心智生銹

27.每一件事都要用多方面的角度来看它

28.有理想在的地方,地狱就是天堂

29.有希望在的地方,痛苦也成欢乐

30.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的胜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

31.所有的失败,与失去自己的失败比起来,更是微不足道

32.上帝从不埋怨人们的愚昧,人们却埋怨上帝的不公平

33.美好的生命应该充满期待、惊喜和感激

34.世上最累人的事,莫过於虚伪的过日子

35.觉得自己做的到和不做的到,其实只在一念之间

36.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

37.少一点预设的期待,那份对人的关怀会更自在

38.思想如钻子,必须集中在一点钻下去才有力量

39.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不会失去自己

40.如果你曾歌颂黎明,那麼也请你拥抱黑夜

41.问候不一定要慎重其事,但一定要真诚感人

42.未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

43.当你能飞的时候就不要放弃飞

44.当你能梦的时候就不要放弃梦

45.当你能爱的时候就不要放弃爱

46.生命太过短暂,今天放弃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

47.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久十久的努力

48.人总是珍惜未得到的,而遗忘了所拥有的

49.快乐要懂得分享,才能加倍的快乐

50.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

51.一个今天胜过两个明天

52.要铭记在心;每天都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日子

53.乐观者在灾祸中看到机会;悲观者在机会中看到灾祸

54.有勇气并不表示恐惧不存在,而是敢面对恐惧、克服恐惧

55.肯承认错误则错已改了一半

56.明天是世上增值最快的一块土地,因它充满了希望

57.理想的路总是为有信心的人预备著

58.所有欺骗中,自欺是最为严重的

59.人生最大的错误是不断担心会犯错

60.把你的脸迎向阳光,那就不会有阴影

61.经验是由痛苦中粹取出来的

62.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

63.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

64.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65.快乐不是因为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

66.你的选择是做或不做,但不做就永远不会有机会

67.如你想要拥有完美无暇的友谊,可能一辈子找不到朋友

68.不如意的时候不要尽往悲伤裏钻,想想有笑声的日子吧

69.把自己当傻瓜,不懂就问,你会学的更多

70.要纠正别人之前,先反省自己有没有犯错

71.因害怕失败而不敢放手一搏,永远不会成功

72.要克服生活的焦虑和沮丧,得先学会做自己的主人

73.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能转变你的心情

74.孤单寂寞与被遗弃感是最可怕的贫穷

75.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

76.漫无目的的生活就像出海航行而没有指南针

77.好好扮演自己的角色,做自己该做的事

78.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

79.得意时应善待他人,因为你失意时会需要他们

答案补充“说是一回事,做又是一回事。”今天,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发展高科技,开拓新领域,已成为世界潮流。人类已深深懂得知难行易,唯有迎难而上,方能健步而行。我之所以认为知难于行,更基于以下原因。第一,创造知识比运用知识更难。今天,人们对电灯已熟视无睹,可当年爱迪生历经磨难,痴心不改,试过1600多种材料,做了:万多次实验,写下了两万页笔记。可见知有多难啊!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周游列国,潜心于革命之学,险些命丧于伦敦,终于积心血而成《建国方略》。面对这样的事实,对方辩友难道还要告诉大家说知很容易吗?叔本华说得好:伟大的思想家和科学家是入类的灯塔,如果没有他们,人类将在迷茫的大海中飘泊啊!第二,探索方法比运用方法更难。求知不止包括一般原理,更要掌握具体的方法。传说远古时鲧盲目采用水来土掩的方法,结果反而使洪水泛滥成灾,而禹以父为鉴,摸索出疏导的方法,终于取得了抗洪救灾的全面胜利。第三,认识规律比按规律办事更难。认识规律是一个积沙捡金的过程。规律不是推销员,不会自己找上门来,它有待人们不懈探求。改造利用沙漠资源就是一个认识规律的难题,一旦人类攻克了这一难题,沙漠变绿洲就不再是海市蜃楼.

自古以来明知故犯的人是何其之多啊!那些因贪污来而入狱的人难道不知道“君子敛自财,取之有道”的道理吗?那些知法犯法者,难道不知道触犯百法律的的后果吗?那些闯红灯的人难道不知道被汽车撞了的结果吗?他们当然知度道!但是个人的欲望让他知们丢掉了,礼义廉耻,心存侥幸。控制个人欲望是道何其的难啊!这不都说明了行比知难吗?

作文《知易行难》700

中国很早就有先知而后行、知难行易的古训,大概的意思就是做事之前都该想清楚如何去做;遇到了困难该如何处理;成功或失败后将以什么样的状态来面对,准备好这一切后,行起来必定会容易很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与其对应的知易行难却表达的是完全相反的概念,这就促使我抱着浓厚的兴趣来分析“知难行易”的是与非。

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都会认为“知比行更难”。正是因为“知比行更难”,所以在求知的过程中,欲认知一件事物,就该从理论上入手,先认识它、理解它,最后吃透它。这就比我们自己漫无目标的反复尝试会容易得多,因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这的这些理论都是前人通过无数的艰辛实践才获得的。举个实例吧:在生物课上我们都会学习显微镜的作用与使用,一些关于显微镜的概念和使用步骤很难记住,但我把它们死背下来、消化了以后,在实验室使用显微镜时遇到的困难肯定就会少得多,这无疑就验证了知难行易。

虽然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势”,可光是盲目地去做不用脑袋去思考那才真正是“假把势”。想一想,人类的祖先就是通过一代代不断的实践、不断的创造才有了我们的今天,虽说是因为不断的实践与积累经验才会有进步和新的发明,可光靠行动不靠脑子行吗?如果古猿不知道锋利的石头更容易攻击敌人、更容易刮开动物表皮,它们会不断地去创造、不断地去发现么,那又怎样会有我们今天的社会?

理念上的东西虽然常被人们说成是空洞的,可那绝对不是一堆垃圾,正好相反,那是精华、那是人们在漫长的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智慧。正如我们学习的数学一样,教科书上所给的虽然只是一些刻板的定理,老师主要是做相关讲解和进行针对性的解题技巧训练。但书中教给我们的这些知识则并不全是老师们个人的发明、发现,而是老师们在吸收、消化了前人的相关知识后才有资格站在了我们的讲台上。这正是知难行易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在求索的过程中故然有太多的不容易,可掌握了精髓、掌握了技术,做起来不也是大刀阔斧、易如反掌么?

请就‘知易行难’举一些事例

1、就拿我们近两年出现的雾霾,了解到主要是人类生产生活不注意环境保护才导致的。难道作为对方优秀的人才不能明白保护环境的道理吗,环保意识难道不明白、不知道吗。之所以知道环保还会出现环境问题,就是因为我们大多数的人,仅仅是知道而已,却很少能够去行动起来。

2、一些公共场所,我们会看到一些温馨的提示语:请勿大声喧哗,禁止吸烟,安静。之所以出现这些提示语,你就能保证这些公共场所,就能够如标语上所说的那样,难道大家不知道公共场所应该怎么样做吗,之所以还会出现这么多不良的现象,一个很简单的原因那就是大家难得去做,知道去很难去做。

3、在哲学当中,我们很熟悉的实践与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过程,就是主体在改造客体的实践中能动地反映客体的过程。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对方可能会说,正是由于认知的困难,所以才很难行动,只要认识明确了,行动就会变得很容易了。我们在这里要很明确,哲学上说过,认识有正确的认识和错误的认识,认识是靠实践决定的,同时认识又对实践有引导作用。

对方之所以出现说认识困难,只是说明了正确的认识一定程度上是很困难的,而我们要明确一点,认识并不等同于正确的认识,即使错误的认识,也能够引导实践,要不怎么会出现我们熟知的杀人案、越狱案、失联案、诈骗案的屡次发生,他们不知道这些不对吗?正是由于他们明知故犯的原因啊。

4、就拿我们自身来说,都是经过一年苦读,而今才进入研究生的行列,大家回想决定考研的时候,你了解和知道之后,仅仅是说我知道考研是什么了,然后就能够取得硕士生的录取通知书了吗。

要成为一名硕士研究生,你就没有想想你认为最困难的阶段是什么,是不是别人在睡觉的时候,你要去自习室学习;在寒风凛冽的冬天,你是不是要饱受其苦;你觉得这些“行动”很容易,甚至比你所说的“知道”考研怎么回事要简单吗。再一次证明:知易行难。

5、你先声明认知确实有些难度,可是为什么哥德巴赫在1742年就提出他的猜想,为什么证明他的猜想需要数以百计甚至数以千计的科学家需要若干年才能够证明;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我们是很难认知的,可是你能说去证明这个就很简单。从这里面直接得出结论:知易行难。

扩展资料

知易行难指认识事情的道理较易,实行其实较难;明白认知事物的规律道理是一回事,能够做到做好是另外一回事。

出处《尚书·说命中》:“说拜稽首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孔传:“言知之易,行之难。”

"知易行难"说,即"非知之艰,行之惟艰"之说,是中国古代认识论里的一个基本观点,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明末清初的王夫之,这一观点已深入人心。

孙中山认为”知易行难“说对资产阶级革命事业危害极大,在理论上,容易使人坐而论道,空谈心性,不敢或不愿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上,容易使人轻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甚至放弃信仰革命理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知易行难

1、爱迪生在发明和改进电灯的过程,发现灯泡里的空气影响灯泡使用寿命,认识到灯丝的熔点要高,于是采取抽真空的技术.采用高熔点金属做灯丝,但是一开始效果不理想,知道原理但行动起来很难。

2、前苏联的事例——前苏联在瓦解前就已经意识到了国家的危机,但是经过了多次解救但却终没能成功。所以行难。

3、以作文为证:人人都会提笔写文章,这是作文之行易,但不知文法、文理者比比皆是。

4、以建屋为证:施工造屋不难,是为行易,构图设计非有高深特别知是不行,是为知难。

5、以造船为证:明朝郑和无科学知造船知识亦无机械以代人工,竟能再十四个月中造出六十四艘大船,证明造船之行易,造船之知难。

6、以筑城为证:秦代没有科学、没有机器、没有工程学,竟能筑成万里长城,足证筑城之知难与易行。

扩展资料

1、出处:

《尚书·说命中》:“说拜稽首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孔传:“言知之易,行之难。”

2、示例:

现在提出这问题,盖亦~,遂只得空口说白话,而望垦辟于健者也。★鲁迅《准风月谈·我们怎样教育儿童的?》

"知易行难"说,即"非知之艰,行之惟艰"之说,是中国古代认识论里的一个基本观点,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明末清初的王夫之,这一观点已深入人心.孙中山认为"知易行难"说对资产阶级革命事业危害极大,在理论上,容易使人坐而论道,空谈心性,不敢或不愿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上,容易使人轻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甚至放弃信仰革命理论.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知易行难

1、前苏联的事例——前苏联在瓦解前就已经意识到了国家的危机,但是经过了多次解救但却终百没能成功。所以行难。

2、以作文为证:人人都会提笔写文章,这是作文之行易,但不知文法、文理者比比皆是。

3、以度建屋为证:施工造屋不难,是为行易,构图设计非有高深特别知是不行,是为知难。

4、以造船为证:明朝郑和无科学知造船知识亦无机械以代人工,竟能再十四个月中造出六十四艘大船,证明造船之行易知,造船之知难。

5、以筑城为证:秦代没有科学、没有机器、没有工程学,竟能筑成万里长城,足证筑城之知难与易行。

扩展资料:

“知易行难”指认识事情的道理较易,实行其实较难;明白认知事物的规律道理是一回事,能够道做到做好是另外一回事。

“知易行难”造句:

1.管理创新,知易行难,成功必须创新。

2.上述道理非常浅显,但是知易行难。

3.当然,这些看似版简单的策略实在是知易行难。

4.但是,知易行难,对老一辈的新加坡人来说,更是如此。

5.对我而言,最权新的教训就是知易行难。

6.说时容易做时难;知易行难。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知易行难

某家长训斥儿子,你的外语成绩又下降了。你知道落后的原因吗?儿子说,知道,用功不够。家长“乘胜追击”,既然知道原因了,你该怎么办?儿子一本正经地说,从明天开始6点起床背单词,保证成绩进前10名。然而第二天早晨,不管家长如何大声呼喊,这个中学生继续鼾声如雷,迟迟不愿起床。“道理知道”了,但“做起来难”。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知易行难”吧。

小孩子如此,某些大人又何尝不是如此?有个朋友体重95公斤,典型的三高。医生反复告诫他一严控饮食,二锻炼身体。对此“老生常谈”朋友心知肚明,然而一看到美味佳肴他就成了肠胃俘虏,一散步他总急着回家看电视。这不也是“道理知道”得清清楚楚,但“做起来就是难”吗?

这样“知易行难”现象,在个别领导人身上也存在。最近被判了无期徒刑的福建省委宣传部原部长荆福生就是一个典型。此人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写起文章来妙笔生花。他的不少大作还发表在最权威的报刊上:“常修为政三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永葆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人民公仆的革命本色……”看,字字珠玑,让人拍案叫绝。倘若他身体力行,肯定是一个优秀干部。然而他偏偏丢掉了“为政之德”,遗忘了“贪欲之害”,失去了“律己之心”,糟蹋了“高尚情操”,抹黑了“革命本色”,成了“金钱、美色”的奴隶,先后受贿766.75万元,并和几个女士共写了一段段“风花雪月”的故事,最后被判无期。

荆福生这个部长,没有做到“知与行”的统一。出现“知易行难”现象。消除这种现象,自律是不可或缺的,比如学生,一定要提高学习自觉性,同时也要监督。而对于手中掌握着权力的官员,则要加大监督和制度作用。有了“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知和行的脱节现象,也就失去了生长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