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语如梦如幻如泡影及解释

  • 关于成语如梦如幻如泡影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成语词典大全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一切依靠因缘而生的法,都如梦幻,如泡沫中的影子,如雾霭一样的不可琢磨,无常变幻。同时又如同闪电一样的快速变化。我们要无时不刻地这样看待这个世间的一切,不要执着它而被它束缚我们本来解脱自在的体性。

其中一切有为法,泛指一切有作为、有造作的因缘所生法。即包含一切事物、物质、精神,以及所有现象的存在。原意作“由因缘而起的存在者”。有为法是无常之法。“作如是观”是一个成语,读音是zuòrúshìguān,泛指对某一事物作如此的看法。

这是佛学术语,出自于《金刚经》(鸠摩罗什译)偈子。

扩展资料:

如是观,见《金刚经》结尾“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意思是说,佛教徒应持这样的观点:所有事物现象,都是空幻的,生灭无常的。“如是”是指示代词,犹言如此,是这样。

在佛经中,“如是”往往特指佛说的教义。过去注经者或谓当理为“如”,无非为“是”;或谓“真空”为“如”,“妙有”为“是”。

应作如是观,教化于人,对于世间的一切事物,都要以如同梦幻和闪电一样虚幻和短暂的来看待。不要执着它实有而紧握不放,不要渴望它永远不会变动。要这样想才可以解脱,没有痛苦。这是持诵《金刚经》的最高境界)的感受,证得这种境界(感受)后,才不会把虚幻的大千世界认作是真实的。因为外在的一切都是心的变现,都是不实的;同时,境又决定了心,佛教说“心本无生因境有,”这是绝对的真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切有为法

一切有为法:世间万物,有形的,无形的,由心产生,由物产生的一切。都是内心折射出来的产物,心念升起的时候这zhidao些就随着升起,心灭的时候也随之而灭。

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像南柯一梦般梦幻,又像晨露和闪电一样瞬回间生灭。

应做如是观:梦境和瞬间太过虚幻,不要对他们产生执着答,所以一旦看清了刚才说所得“一切有为法”以后,也不可对此产生执着和留恋。

这是《金刚经》中的一首偈子,真正的意思很深,我从字面解释一下吧。

一切人、事、物、境界等等都是法。zhidao凡是有生有灭的法,都是有为法。比如人有生、死、病、老,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乃至星球有成、住、坏、空。你找不到一个不生不灭的东西。接下来佛连用梦境、幻术、水泡、影子、露水、闪电这六种版我们熟悉的事物来形容有为法,告诉我们应该像看这六种事物一样来看待世间的一切。常常这样观想,看破真相,放下对一切人事物的执著,权放下有为法,才能证得无为法,最终达到不生不灭的境界,回归到自己的佛性,圆满成佛,方才究竟

金刚经还有一句话和这个意思差不多,叫“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希望能帮助你理解。

世间一切有为法(器世界,心世界,世间法世界),无常百变化,时时短度暂地存在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转眼即逝,缘起重来。故劝众生离一切相,不要过知分执着于眼前世间的人事变化,情感财物的得道失。破除我执,信心清净,直至明心见性,般若实相。专阿弥陀佛!知难修习更难属,境界现前,离开情绪的当今世上能有几人?----徐妄解

净空法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是把为什么不取于相,如如不动的真相说出来了。天亲菩萨在百法明门论里面,把一切法归纳为一百法,他是依据弥勒菩萨瑜伽师地论里面的六百六十法归纳而成的,作为大乘教科书的启蒙。这一百法里面又分为两大类,有为法与无为法。

心法八(八识),心所有法五十一(心所有法即心理作用),色法十一(色法即物质),不相应行法二十四(不相应行法是从心、色变现出来的),总共有九十四类,这叫有为法。

‘一切有为法’,包括起心动念的心,心也是有为法。相是假的,起心动念那个心也是假的。本经跟我们讲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那个心就是讲八识,那是假的不是真的。相是假的,心也是假的,虽是假的,它有那么一回事情,它有个幻相,像怎一回事呢?如‘梦’。佛在此地举了六个比喻,六个比喻是以‘梦’为主。其余五个比喻,都是形容梦不是真的。梦如‘幻’,梦如‘泡’(水泡),梦如‘影’,幻、泡、影三个字,是形容梦之不实。‘露’和‘电’是比喻梦之短暂。我们在六道、在十法界,经上常讲时劫之长:三大阿僧只劫,无量阿僧只劫,无量劫来,说的再多也是露,也是电。为什么?比起永恒的真性,那它就太短暂了,佛教我们要作‘如是观’。有许多同修常常问我:怎样能让心清净?怎样能放下万缘?佛这首偈就是教我们怎样放下,教我们怎样得清净心。能把这首偈参透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之法,不外这四句。所以世出世间,一切诸法不是真的,何必去计较,何必那么认真呢!明白了,自然就能随缘,心才清净。我们修的是不取于相,如如不动。顺境随顺顺境,逆境随顺逆境。善缘随顺善缘,恶缘随顺恶缘。在天堂随顺天堂,在地狱随顺地狱。永远保持一个常住真心,这才是真正修菩萨道,真正在学菩萨行。

在一切法相当中,能够把它看成‘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你是在修最高的金刚般若法门。不是天天捧著金刚经念,那叫修金刚般若法门,不是这样的。诸位冷静想一想,你入这个境界,怎么不快乐不自在?善缘很自在,恶缘也很自在,平等心现前了,‘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跟前面这两句(‘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合起来很有味道。把这四句合起来,受持四句偈,不就这四句最好吗?常常放在心中—‘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你是修最高的金刚般若波罗蜜。从早到晚,一时一刻没有离开,在在处处都是受持金刚般若波罗蜜,那你得的福,就像经上世尊所说的无量无边,恒沙世界七宝布施,比不上你的福报大,你修的这才真正究竟圆满。如何能够不取不著,这就是说要怎样得清净心?要怎样放下?‘应作如是观’。这段经文是把方法教给我们了,我们读到这个地方,对世尊不能不感激,真正是大慈大悲,把修行的关键、重要的纲领和盘托出。一切诸佛如来在因地里,就是修这个法门成就的。过去以为小乘跟大乘还有差别,读金刚经才知道小乘须陀洹,也是用的这个方法,一直到成佛也是用这个方法。只是每个人用的功夫浅深不同,才有菩萨阶级,正是本经所说的‘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都是修的无为法,不是有为法。有为法舍弃了,有为法是梦幻泡影,舍弃有为,就是无为。在无为法功夫浅深上分等级。功夫浅的—小乘。功夫深的—大乘。这些说法都是佛为众生方便而说,而在他们那些人(指佛菩萨)当中,根本没有这个念头。小乘须陀洹他没有说我证须陀洹果,释迦牟尼佛他成佛了,他也没觉得他成佛了,没这个念头,那叫真清净。如果释迦牟尼佛说: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了,我成佛了,那就四相具足,四相具足是凡夫,那里是佛菩萨?这才明了从小乘须陀洹到大乘无上佛果,于一切法,心里面都不染著。在世法佛法里,一切随缘,这样我们才真正体会到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他那个‘顺’一点都不勉强,自自然然,为什么?因为一切法如梦幻泡影。凡夫恒顺众生,有时候心不甘情不愿,是没有看透,不晓得事实真相。轮回十法界是从那里来的?是从有为法来的,取相、分别、执著就有六道,就有轮回,就有十法界。能离相、离念六道十法界统统没有了,这时候的境界—入佛知见,入佛的境界。这段经文注解很长、内容很丰富,我们将全经做个总结,本经唯一主旨,在于无住,以破我也。观上说如梦之义,可知作如梦观,是贯彻到底的。即是由粗而细、由浅而深、从初学至究竟。一切行门,皆不外此观。观有即非有,不可著有也。观非有而有,不可著空也。‘破我’是破我执。佛在大乘经里讲的很多,六道轮回从我执来的,所以只要有我执,就没有能力超越六道轮回,十法界从法执来的,破了法执,十法界就没有了。破我执六道就没有了。功夫必须先破我执,再破法执。 观空有一切如梦。果能于一切有为法,有即非有。何妨于一切无为法,非有而有。此之谓大作梦中佛事。学人初下手,便作圆顿妙观,不执实、不执虚、不执无。即是本经所说,无我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一空到底矣。涉有不住有,行空不住空,则如如不动矣。便是止观双运,定慧均等。寂而常照,照而常寂。‘观空有一切如梦’:梦的相有,我们知道是假的,不是真的。

金刚经四句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的意思?我解释的不知道完不完整?

出自金刚经。

南怀瑾讲解【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是金刚经最后一个四句偈。金刚经有好几个四句的偈,「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等等,共有两三处地方。所以有人提出来,金刚经中所说的四句偈,究竟指的是那个四句偈?

那四句都不是!这四句偈,离经而说是指空、有、非空非有、亦空亦有。假如一定要以偈子来讲,非要把它确定是那四句不可的话,你就要注意金刚经所说的:不生法相,无所住。非要认定一个四句偈不可,就是自己生了法相!所以说都不是。这才是「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才能讲四句偈。

有为法与无为相对,无为就是涅盘道体,形而上道体。实相般若就是无为法,证到道的那个是无为,如如不动;有为的是形而下万有,有所作为。一切有为法如梦一样,如幻影一样,电影就是幻。泡是水上的泡沫,影指灯影、人影、树影等。佛经上譬喻很多,梦幻泡影,水月镜花,海市蜃楼,芭蕉,又如犍达婆城,就是海市蜃楼,如阳□,太阳里的幻影等。

年轻的时候学佛,经常拿芭蕉来比,我说芭蕉怎么样?「雨打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这是古人的一首诗,描写一个教书的人,追求一位小姐,这位小姐窗前种了芭蕉,这个教书的就在芭蕉叶上提诗说:「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

风吹芭蕉叶的声音,煞煞煞……吵得他睡不著,实际上,他是在想那位小姐。那位小姐懂了,拿起笔也在芭蕉叶上答覆他:「是君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

是你自己心里作鬼太无聊,这个答覆是对不住,拒绝往来。我们说芭蕉,难道佛也晓得这个故事吗?不是的,这是中国后来的文学,砍了一颗芭蕉,发现芭蕉的中心是空的,杭州话,空心大老倌,外表看起来很好看,中间没有东西。所以这十个譬喻梦幻泡影等都是讲空,佛告诉我们,世间一切事都像作梦一样,是幻影。

梦幻中如如不动

二十年前的事,现在我们回想一下,像一场梦一样,对不对?对!梦有没有啊?不是没有,不过如作梦一样。当你在作梦的时候,梦是真的;等到梦醒了,眼睛张开,唉呀,作了一场梦!你要晓得,我们现在就在作梦啊!现在我们大家作听金刚经的梦!真的啊!你眼睛一闭,前面这个境界,这个梦境界就过了,究竟这个样子是醒还是梦?谁敢下结论?没有人可以下结论。你一下结论就错了,就著相了。

幻也不是没有,当幻存在的时候,好就是真,这个世界也是这样。这个物理世界地球也是假的,它不过是存在几十万亿年而已!几千万亿年与一分一秒比起来,是觉得很长,如果拿宇宙时间来比,几千万亿年弹指就过去了,算不算长呢?也是幻呀!水上的泡泡是假的真的?有些泡泡还存在好几天呢!这个世界就是大海上面的水泡啊!我们这个地球也是水泡,你说它是假的吗?它还有原子、汽油从地下挖出来呢!那都是真的呀!你说它是真的吗?它又不真实永恒的存在!它仍是幻的。你说影子是真是假?电影就是影子,那个明星林黛已经死了,它再放出来一样的会唱歌会跳舞,李小龙一样打得匹哩趴啦的。所以金刚经没有说世界是空的,可是它也没有告诉你是有的,空与有都是法相。

所以你研究了佛经,说金刚经是说空的,你早就错得一塌糊涂了,它没有告诉你一点是空的,它只告诉你「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梦幻泡影是叫你不要执著,不住,并没有叫你空不空。你如果说空是没有,金刚经说:「于法不说断灭相」,说一个空就是断灭相,同唯物的断见思想是一样的,那是错的。当梦幻来的时候,梦幻是真,当梦幻过去了,梦幻是不存在的;但是梦幻再来的时候,它又俨然是真的一样。只要认识清楚,现在都在梦幻中,此心不住,要在梦幻中不取于相,如如不动,重点在这里。

当你在梦中时要不著梦之相;当你做官的时候,不要被官相困住了;当你做生意的时候,不要被钞票困住了;当你要儿女的时候,这个叫爸爸,那个叫妈妈,不要被儿女骗住了;要不住于相,如如不动,一切如梦幻泡影。下面,「如露亦如电」,早晨的露水也是很短暂的,很偶然的凑合在一起,是因缘聚会,缘起性空。因为性空,才能生缘起,所以说如露亦如电。你说闪电是没有吗?最好不要碰,碰到它会触电,但是它闪一下就没有了。

很多人念完金刚经,木鱼一放,叹口气:唉!一切都是空的。告诉你吧!一切是有;不过「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方法,你应该这样去认识清楚,认识清楚以后怎么样呢?「不住于相,如如不动」。这才是真正学佛。所以,有许多年轻人打坐,有些境界发生,以为著魔了。没有什么魔不魔!都是你唯心作用,自生法相。你能不取于相,魔也是佛;著相了,佛也是魔。所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就是最好的说明,佛讲到这里,金刚经全部圆满。

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2.净空法师开示: 经文:何以故。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这是把为什么不取于相,如如不动的真相说出来了。天亲菩萨在百法明门论里面,把一切法归纳为一百法,他是依据弥勒菩萨瑜伽师地论里面的六百六十法归纳而成的,作为大乘教科书的启蒙。这一百法里面又分为两大类,有为法与无为法。

心法八(八识),心所有法五十一(心所有法即心理作用),色法十一(色法即物质),不相应行法二十四(不相应行法是从心、色变现出来的),总共有九十四类,这叫有为法。

‘一切有为法’,包括起心动念的心,心也是有为法。相是假的,起心动念那个心也是假的。本经跟我们讲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那个心就是讲八识,那是假的不是真的。相是假的,心也是假的,虽是假的,它有那么一回事情,它有个幻相,像怎一回事呢?如‘梦’。佛在此地举了六个比喻,六个比喻是以‘梦’为主。其余五个比喻,都是形容梦不是真的。梦如‘幻’,梦如‘泡’(水泡),梦如‘影’,幻、泡、影三个字,是形容梦之不实。‘露’和‘电’是比喻梦之短暂。我们在六道、在十法界,经上常讲时劫之长:三大阿僧只劫,无量阿僧只劫,无量劫来,说的再多也是露,也是电。为什么?比起永恒的真性,那它就太短暂了,佛教我们要作‘如是观’。有许多同修常常问我:怎样能让心清净?怎样能放下万缘?佛这首偈就是教我们怎样放下,教我们怎样得清净心。能把这首偈参透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之法,不外这四句。所以世出世间,一切诸法不是真的,何必去计较,何必那么认真呢!明白了,自然就能随缘,心才清净。我们修的是不取于相,如如不动。顺境随顺顺境,逆境随顺逆境。善缘随顺善缘,恶缘随顺恶缘。在天堂随顺天堂,在地狱随顺地狱。永远保持一个常住真心,这才是真正修菩萨道,真正在学菩萨行。

在一切法相当中,能够把它看成‘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你是在修最高的金刚般若法门。不是天天捧著金刚经念,那叫修金刚般若法门,不是这样的。诸位冷静想一想,你入这个境界,怎么不快乐不自在?善缘很自在,恶缘也很自在,平等心现前了,‘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跟前面这两句(‘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合起来很有味道。把这四句合起来,受持四句偈,不就这四句最好吗?常常放在心中—‘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你是修最高的金刚般若波罗蜜。从早到晚,一时一刻没有离开,在在处处都是受持金刚般若波罗蜜,那你得的福,就像经上世尊所说的无量无边,恒沙世界七宝布施,比不上你的福报大,你修的这才真正究竟圆满。如何能够不取不著,这就是说要怎样得清净心?要怎样放下?‘应作如是观’。这段经文是把方法教给我们了,我们读到这个地方,对世尊不能不感激,真正是大慈大悲,把修行的关键、重要的纲领和盘托出。一切诸佛如来在因地里,就是修这个法门成就的。过去以为小乘跟大乘还有差别,读金刚经才知道小乘须陀洹,也是用的这个方法,一直到成佛也是用这个方法。只是每个人用的功夫浅深不同,才有菩萨阶级,正是本经所说的‘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都是修的无为法,不是有为法。有为法舍弃了,有为法是梦幻泡影,舍弃有为,就是无为。在无为法功夫浅深上分等级。功夫浅的—小乘。功夫深的—大乘。这些说法都是佛为众生方便而说,而在他们那些人(指佛菩萨)当中,根本没有这个念头。小乘须陀洹他没有说我证须陀洹果,释迦牟尼佛他成佛了,他也没觉得他成佛了,没这个念头,那叫真清净。如果释迦牟尼佛说: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了,我成佛了,那就四相具足,四相具足是凡夫,那里是佛菩萨?这才明了从小乘须陀洹到大乘无上佛果,于一切法,心里面都不染著。在世法佛法里,一切随缘,这样我们才真正体会到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他那个‘顺’一点都不勉强,自自然然,为什么?因为一切法如梦幻泡影。凡夫恒顺众生,有时候心不甘情不愿,是没有看透,不晓得事实真相。轮回十法界是从那里来的?是从有为法来的,取相、分别、执著就有六道,就有轮回,就有十法界。能离相、离念六道十法界统统没有了,这时候的境界—入佛知见,入佛的境界。这段经文注解很长、内容很丰富,我们将全经做个总结,

本经唯一主旨,在于无住,以破我也。观上说如梦之义,可知作如梦观,是贯彻到底的。即是由粗而细、由浅而深、从初学至究竟。一切行门,皆不外此观。观有即非有,不可著有也。观非有而有,不可著空也。‘破我’是破我执。佛在大乘经里讲的很多,六道轮回从我执来的,所以只要有我执,就没有能力超越六道轮回,十法界从法执来的,破了法执,十法界就没有了。破我执六道就没有了。功夫必须先破我执,再破法执。 观空有一切如梦。果能于一切有为法,有即非有。何妨于一切无为法,非有而有。此之谓大作梦中佛事。学人初下手,便作圆顿妙观,不执实、不执虚、不执无。即是本经所说,无我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一空到底矣。涉有不住有,行空不住空,则如如不动矣。便是止观双运,定慧均等。寂而常照,照而常寂。‘观空有一切如梦’:梦的相有,我们知道是假的,不是真的。观一切得失,都像梦中一样,得不必欢喜,失没有苦恼,要这样锻炼清净心,修学平等心,一切随缘。诸佛菩萨到世间来示现度化众生所谓‘梦中佛事,水月道场’,兴建的道场是水中的月影,全是梦幻泡影,不可执著。做不做呢?做。要作梦中佛事,要建水月道场。作不著作的相,建不著建的相。作而无作,无作而作,空有两边不著,这就是菩萨行。‘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我们初学佛的人,如果会用功,把这个道理、事实真相清清楚楚了了于胸中,在日常生活当中,能用这样观行的功夫,就与如来果地上寂照的境界相应。一部金刚般若,‘无住’妙旨,全在‘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上。欲达到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全在‘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上。一切学人,当从此观,随顺而入。此观,正是金刚智慧。应如是受持,如是演说。永永流通此绍隆佛种之无上大法矣。这个意思不只是说这部金刚经,诸位一定要晓得,把金刚经的原理原则‘随顺而入’,应用在佛法所有大小乘佛法上、各种宗派上,因为它是最高指导的原理原则。不限于禅宗,不限于般若部,它讲的是原理原则,概括了所有的一切法门。所以这个原则应用在于念佛上是理念,得理一心不乱,生西方实报庄严土。

“一切有为法 有如梦幻泡影 如梦亦如幻 如露亦如电 当作如是观”的意思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学术语,泛指一切有作为、有造作的因缘所生法。即包含一切事物、物质、精神,以及所有现象的存在。原意作“由因缘而起的存在者”。有为法是无常之法,如《金刚经》(鸠摩罗什译)偈子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华严经》卷二十五载:“如实知一切有为法,虚伪诳诈,假住须臾,诳惑凡人”。

通俗解释“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意思就是:一切依靠因缘而生的法,都如梦幻,如泡沫中的影子,如雾霭一样的不可琢磨,无常变幻。同时又如同闪电一样的快速变化。我们要无时不刻地这样看待这个世间的一切,不要执着它而被它束缚我们本来解脱自在的体性。

梦幻泡影、露、电,皆为虚而不实之相,因缘和合,缘起缘灭,瞬息即逝,以之喻娑婆世间一切因缘而生、因缘而作之有为法,甚为贴切。所谓性空缘起,缘起性空,如是如是。

故而识者,不可耽于声色幻影,而造作无数业因,因因循环,轮转三界,不得出离。当奋迅勇猛、精进不懈,趋入菩提大道,证悟无生正法。

扩展资料

金刚经(佛典)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来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系大乘经中可视为一个略本;本经说“无相”而不说“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风。

本经六种译本中,通常流通的是鸠摩罗什的初译。如印顺法师所说,此后的五译是同一唯识系的诵本,比如菩提流支、达摩笈多等,都是依无著、世亲的释本译出;只有罗什所译为中观家(般若系)的诵本。又如吕澄说,罗什传龙树的般若学,所以能“心知其意”;到玄奘新译般若经,《金刚经》其实已“面目全非”了。

《金刚经》在印度有唯识家(无著、世亲)的论释。传入中国,三论、天台、贤首、唯识各宗都有注疏;然而中国佛教深受真常唯心一系大乘的影响,各宗表面上阐扬《金刚经》,实际上阐扬常住佛性和如来藏。

又在三教合流环境下,明清以来,三教九流都来注解《金刚经》,杂合浓厚的真常理论和儒道信仰。又受密教影响,《金刚经》被附加密咒形成读诵仪轨。此外,民间还出现各种离奇的灵验感应录。般若经典《金刚经》被真常化、儒道化、迷信化之中,在中国特别的盛行起来。

本经文义次第的艰深为古印度学者所公认,如无著说:“金刚难坏句义聚,一切圣人不能入”。依龙树所示《般若经》的“两番嘱累”,《金刚经》的“初问初答”即宣说“般若道”,“再问再答”宣说“方便道”。

本经侧重广观万法(《心经》则侧重观身心五蕴),阐扬发菩提心,行无我的大乘菩萨道;彻始彻终归宗於般若无住的离相法门,以此明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金刚经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意思就是:

一切依靠因缘而生的法,都如梦幻,如泡沫中的影子,如雾霭一样的不可琢磨来,无常变幻。同时又如同闪电一样的快速变化。我们要无时不刻地这样看待这个世间的一切。不要执着它而被它束缚我们本来解脱自在的体性。

扩展资料

“一切有为法源”佛学术语,泛指一切有作为、有造作的zd因缘所生法。即包含一切事物、物质、精神,以及所有现象的存在。

原意作“由因缘而起的存在者”。有为法是无常之法,如《金刚经》(鸠摩罗什译)偈子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华严经》卷二十五载:“如实知一切有为法,虚伪诳诈,假住须臾,诳惑凡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一切有为法

字面意思很简单。如梦亦如幻,如露亦如电。这一句你一看就能明白。这句就是形容有为法就像电光泡影一样。应做如是观,这一句你也一看就懂,白话翻译就是应该如此来看。那么你不懂的应该就是“一切有为法里”的“有为法”指什么。“有为法”就是指所有有形象的,有实体的,能看得到摸得着闻得到等这些。在这个世界里所有你能接触到的事物都是有为法,都是有实体的。我对有为法的解释不完整,你可以百度查“有为法”指什么,就像你知道1和0,但是你能接触到的都是1,你问0是什么,这个我很难解释。他只是一个名词。用一种概念来描述“有为法”,所有有一定时间寿命的,会坏灭的,都是有为法。地球是的,因为几十万亿年后可能发生大爆炸而不复存在。山川河流也是,可能地壳运动挤压山脉会坍塌断裂,河流会干涸。更别说房屋桌椅板凳了。当然人也是,100年内就能看到他从小到老,从生到死的变化。这些都是空的,因为只在世界里存在一段时间,这就是有为法。

最后一个总结,全部完整的字面意思就是:所有的有为法,都像电光泡影,像梦幻泡影一样。对待和看待有为法时,都应该如此想。

也就是说对待那些在时间和空间里只存在一段时间的事物,要有“局外人”一样的冷静的觉观。可以投入进去,但不要迷失了自己。因为人整个生命阶段里拥有过的东西都是暂时占用,出生时什么都没有,死的时候什么也带不走。把我们经历的一切当成一场梦里的游戏。“无为而无所不为”!明白这个意思就好了。

不过佛经里包含的意思远远不是我一个凡夫俗子能全领悟的,他的含义甚广,只有佛能明白。我只是用我理解的方式分享给你。

金刚经里的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我们经历的一切事物,要把这些都观空,但又不是消极的空,不是断灭空。一般看了金刚经后落入空里的修行者是要再看一部圆觉经的。因为佛法走是中道,理解佛经的含义能让我们很幸福的活好这一生。

以上经句引文有误,应为如下:抄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

梦幻泡影、露、袭电,皆为虚而不实之相,因缘和合,缘起缘灭,瞬百息即逝,以之喻娑婆世间一切因缘而生、因缘而作之有为度法,甚为贴切。所谓性空缘起,缘起性空,如是如是。

故而识者,不可耽于声色幻影,而造作无数业因,因因循环,轮知转三界,不得出离。当奋迅勇猛、精进不懈,趋入菩提大道,证悟无生正法道。

如梦如幻是什么意思

如梦似幻,意为很美,朦朦胧胧,不像是在现实中,像梦又像幻觉,指人的感受,多zd指美好事物,也有镜花水月的意思。通常在句中作谓语、定语,造句参考:我喜欢这豪华、如梦如幻、金碧辉煌的威尼斯人酒店。

如梦似幻一词出自《金刚经》作为结束语的偈子: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梦亦如幻,如露亦如电。“如梦”是说人生一切(这里偏指财物)都是虚幻的,都是假的,没什么好留恋的;“如电”是说事事物来的快,去的也快。这句话专意在劝戒世人看破得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达然脱俗。

扩展资料

与如梦如幻一词相近的近义词有:

①如真似幻,拼音rúzhēnsìhuàn,像是真实的,又像是虚假的。

②美轮美奂,拼音是měilúnměihuàn,原本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也用属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

③虚无缥缈,拼音是xūwúpiāomiǎo,虚无:空虚;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样子。形容空虚渺茫。就是指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但又实际存在的东西。

④镜花水月,拼音是jìnghuāshuǐyuè,镜子里的花;水中的月亮。比喻虚幻的景象或盛景。也用于比喻诗中不能从字面来理解的所谓空灵的意境。

意思是象刚从梦中醒来。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百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

如梦如醒度

读音:[rúmèngrúxǐng]

近义词:恍然大悟【huǎngrándàwù】、豁问然开朗【huòránkāilǎng】

反义词:执迷不悟 [zhímíbùwù]

造句:台上女子唱曲,句句诛心,如诉如泣,台下听众,人人答痴醉,如梦如醒。专

不断重复某件事不会使别人如梦如醒,只能让别人更加明白你多么讨厌。

求婚时想入非非,结婚后如梦如醒。

后来,忽然间她又会如梦如醒,重又象猴子一样活泼,一样乱动起来。

当自己属获奖的消息传来时,我有一种如梦如醒的感觉。

1、释义:很美,朦朦胧胧,不像是在现实中。

2、出处:屈原《楚辞.九歌.少司命》。zhidao

3、近义词版;如真似幻

4、用法:“悲亦悲兮生别离,喜又欢兮死相随。人生如梦亦如幻,朝如晨露暮如霞。众生痴迷千幻象,身陷红尘终不悔。滚滚红尘天涯路,两行清泪伴身行。一朝心权碎泪亦干,只留荒地土一堆。

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什么意思

这是《金刚经》中的一首偈子。

字面意思:一切因缘和合而生的事物,都是不真实的、不永恒的存在。如梦,如幻,如露,如电,应当这样去体会、观察、了解这个世界。

深层次意思:一切人、事、物、境界等等都是法。凡是有生有灭的法,都是有为法。比如人有生、死、病、老,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乃至星球有成、住、坏、空。你找不到一个不生不灭的东西。接下来佛连用梦境、幻术、水泡、影子、露水、闪电这六种我们熟悉的事物来形容有为法,告诉我们应该像看这六种事物一样来看待世间的一切。常常这样观想,看破真相,放下对一切人事物的执著,放下有为法,才能证得无为法,最终达到不生不灭的境界,回归到自己的佛性,圆满成佛,方才究竟

扩展资料: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来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系大乘经中可视为一个略本;本经说“无相”而不说“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风。本经六种译本中,通常流通的是鸠摩罗什的初译。如印顺法师所说,此后的五译是同一唯识系的诵本,比如菩提流支、达摩笈多等,都是依无著、世亲的释本译出;只有罗什所译为中观家(般若系)的诵本。又如吕澄说,罗什传龙树的般若学,所以能“心知其意”;到玄奘新译般若经,《金刚经》其实已“面目全非”了。

《金刚经》在印度有唯识家(无著、世亲)的论释。传入中国,三论、天台、贤首、唯识各宗都有注疏;然而中国佛教深受真常唯心一系大乘的影响,各宗表面上阐扬《金刚经》,实际上阐扬常住佛性和如来藏。又在三教合流环境下,明清以来,三教九流都来注解《金刚经》,杂合浓厚的真常理论和儒道信仰。又受密教影响,《金刚经》被附加密咒形成读诵仪轨。此外,民间还出现各种离奇的灵验感应录。般若经典《金刚经》被真常化、儒道化、迷信化之中,在中国特别的盛行起来。

本经文义次第的艰深为古印度学者所公认,如无著说:“金刚难坏句义聚,一切圣人不能入”。依龙树所示《般若经》的“两番嘱累”,《金刚经》的“初问初答”即宣说“般若道”,“再问再答”宣说“方便道”。本经侧重广观万法(《心经》则侧重观身心五蕴),阐扬发菩提心,行无我的大乘菩萨道;彻始彻终归宗於般若无住的离相法门,以此明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刚经

这是《金刚经》中的一首偈子,真正的意思很深,我从字面解释一下吧。

一切人、事、物、境界等等都zd是法。凡是有生有灭的法,都是有为法。比如人有生、死、病、老,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乃至星球有成、住、坏、空。你找不到一个不生不灭的东西。接下来佛连用梦境、幻术、水泡、影子、露水、闪电这六种我们熟悉的事物来形容有为法,告诉我们应该像看这六种事物一样来看待世间的一切。常版常这样观想,看破真相,放下对一切人事物的执著,放下有为法,才能证得无为法,最终达到不生不灭的境界,回归到自己的佛性,圆满成佛,方才究竟

金刚经还有一句话和这个意思差不多,叫“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希望能帮助你权理解。

世间一切有为法(器世界,心世zhidao界,世间法世界),无常变化,时时短暂地存在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转眼即逝,缘起重来。故专劝众生离一切相,不要过分执着于眼前世间的人事变化,情感财物的得失。破除我执,信心清净,直至明心见性,般若实相。阿弥陀属佛!知难修习更难,境界现前,离开情绪的当今世上能有几人?----徐妄解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知门,常作如是说。

这是法身舍利偈,描述的是佛教与其他外道不共的缘起法。缘起法的含义请自己百度,说起来可以一大篇。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是金刚经道上的一首偈,描述的是有为法(缘起法)所生的事物,都是不能长久存在的,就像做梦,梦里再真实醒了也都变成假的;就像幻影,看上去再像真的,其本质仍然是假的;就像气泡,回终究会破裂;就像影子,有光才会存在;就像露水,一旦太阳出来就会消失;就像闪电,来得快去得更快。对于世间一切事物都要用这样的观答点去观察和对待。

“凡所有相,皆属虚妄,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意思是说:凡是有形有影的东西,都是虚无的。一切依靠因缘而生的法,都如梦幻,如泡沫中的影子,如雾霭一样的不可琢磨,无常变幻。同时又如同闪电一样的快速变化。我们要无时不刻地这样看待这个世间的一切,不要执着它而被它束缚我们本来解脱自在的体性。

——出自《金刚经》(鸠摩罗什译)偈子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华严经》卷二十五载:“如实知一切有为法,虚伪诳诈,假住须臾,诳惑凡人”。

扩展资料: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来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系大乘经中可视为一个略本;本经说“无相”而不说“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风。

《金刚经》在印度有唯识家(无著、世亲)的论释。传入中国,三论、天台、贤首、唯识各宗都有注疏;然而中国佛教深受真常唯心一系大乘的影响,各宗表面上阐扬《金刚经》,实际上阐扬常住佛性和如来藏。

又在三教合流环境下,明清以来,三教九流都来注解《金刚经》,杂合浓厚的真常理论和儒道信仰。又受密教影响,《金刚经》被附加密咒形成读诵仪轨。此外,民间还出现各种离奇的灵验感应录。般若经典《金刚经》被真常化、儒道化、迷信化之中,在中国特别的盛行起来。

参考资料:金刚经(佛典)_百度百科

“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的上联是什么?

“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的上联是:一切有如法。

1、出处:《金刚经》偈语:"一切有如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故亭取名"六如亭"。——王朝云

2、诗人:字子霞,浙江杭州人,为北宋大文豪苏轼侍妾。宋绍圣元年(1094年)随苏轼谪惠。

苏轼《荐朝云疏》记,朝云"一生辛苦,万里追随"。朝云来惠后的第三年因染瘟疫去世,时

年34岁。苏轼将她葬于西湖孤山,并亲撰墓志铭。孤山栖禅寺和尚在墓前筑一座纪念亭。因

朝云生前学佛,临终诵《金刚经》偈语:"一切有如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

观。"故亭取名"六如亭"。

3、引申:王朝云墓位于惠州市西湖孤山东麓。墓前有石雕墙,上镶3通石刻:"王朝云墓志

铭",苏轼撰文,伊秉绶书刻。"舟过六如亭"线雕,清初著名画家石涛绘。王朝云墓后有"东

坡纪念馆"。1984年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4、其地址:

位于惠州市西湖孤山东麓。墓前有石雕墙,上镶3通石刻:"王朝云墓志铭",苏轼撰文,伊秉绶

书刻。"舟过六如亭"线雕,清初著名画家石涛绘。王朝云墓后有"东坡纪念馆"。

朝云墓与六如亭历代都有维修。清嘉庆六年(1801年)惠州知府伊秉绶重修朝云墓时,为墓撰

写了碑文,1984年惠州市人民政府又重修朝云墓,现存的六如亭为民国35年(1946年)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