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成语釜底抽薪的意思及解释

  • 形容成语釜底抽薪的意思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成语词典大全

釜底抽薪什么意思?

【释义】::釜:古代的一种锅;薪:柴。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百决问题。

【拼音】:fǔdǐchōuxīn

【造句】:

1、临渊羡鱼度,不如退而结网;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2、终极分手法则:釜知底抽薪,给她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让她主动放弃。

3、调节信贷业务走出繁荣到崩溃的怪圈,从房地产泡沫中釜底抽薪,对于实现这些目标都是不可或缺的,但道两篇报告都表示,这不是监管的主要目的。

4、为澈内底解决公司的财务问题,精简人事倒是个釜底抽薪容的办法。

5、这个问题不能再拖下去,让我们来个釜底抽薪,澈底解决。

釜底抽薪是什么意思?

釜底抽薪是指采取某种行动使得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来.该成语出自北齐魏收的中的”抽自薪止水,剪草除根”.

釜底抽薪被称为三十六计之一.运用这个计策注重的是问题的本质,就像一锅烧开的水,你加再多得说,要不了多久它还是会沸,问题要根本百解决,就要抽出锅底的柴薪.从哲学上讲,任何事物在某个特定的阶段都会有一个矛盾在众多矛盾中占首要位置,即主度要矛盾,只要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问题就很容易得到解决.

釜底知抽薪术的谋略思想就事物的”本”和”源”,因此在实施本术前,应该”察本”,”溯源”,准确判断出事物的关键所在.

亲,请【采纳答案】,您的采纳是我答道题的动力,谢谢。

【解释】:釜:古代的一种锅;薪:柴。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从zd根本上解决问题。

【出自】:汉·董卓《上何进书》:“臣闻扬汤止沸,莫若去薪。”

【示例】:如今有个道理,是“~”之法,只消央人去把告状的安专抚住了,众人递个拦词便歇了。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回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比喻做事非常彻底

釜:锅。薪:柴。釜底抽薪就是从锅底下抽掉柴火,从物理的角度来说的话,它说的就是水在沸腾时要吸热属的这个事实,说明了蒸发都是要吸热的。

釜底抽薪

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才能使水止沸。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来源

三十六计

比喻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类别

成语

目录

1简介

2原文

3注释

4按语

5出处

6解析

7探源

8计例

简介

《三十六计》第十九计-釜底抽薪,指从锅底抽掉柴火。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原文

不敌其力①,而消其势②,兑下乾上之象③。

注释

①不敌其力:敌,动词,攻打。力,最坚强的部位。

②而消其势:势,气势—。

③兑下乾上之象:《易经》六十四卦中,《履》卦为“兑下乾上”,上卦为乾为天.下卦为兑为泽。又,兑为阴卦,为柔;乾为阳卦,为刚。兑在下,从循环关系和规律上说,下必冲上,于是出现“柔克刚”之象。此计正是运用此象推

理衍之,喻我取此计可胜强敌。

按语

水沸者,力也,火之力也,阳中之阳也,锐不可当;薪者,火之魄也,即力之势也,阴中之阴也,近而无害;故力不可当而势犹可消。尉缭子曰:“气实则斗,气夺则走。”面夺气之法,则在攻心,昔吴汉为大司马,有寇夜攻汉营,军中惊扰,汉坚卧不动,军中闻汉不动,有倾乃定。乃选精兵反击,大破之:此即不直当其力而扑消其势也。宋薛长儒为汉、湖、滑三州通判,驻汉州。州兵数百叛,开营门,谋杀知州、兵马监押,烧营以为乱。有来告者,知州、监押皆不敢出。长儒挺身徒步,自坏垣入其营中,以福祸语乱卒日:“汝辈皆有父母妻子,何故作此?叛者立于左,胁从者立于右!”于是,不与谋者数百人立于右;独主谋者十三人突门而出,散于诸村野,寻捕获。时谓非长儒,则一城涂炭矣!此即攻心夺气之用也。或日:敌与敌对,捣强敌之虚以败其将成之功也。

出处

《釜底抽薪》选自《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此语后人赓相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解说后的按语,多引证宋代以前的战例和孙武、吴起、尉缭子等兵家的精辟语句。全书还有总说和跋。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解析

水凉水沸,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要使锅中的水沸腾,在锅底生火并加柴草即可。若不想让水沸腾,可以加进一些凉水,即扬汤止沸,也可以抽掉锅底的柴草,即釜底抽薪。扬汤止沸,水一时凉了,很快又会再沸。没有从根本上止沸。釜底抽薪,因为水靠火沸,火要薪生,便从根本上消除了水沸的基础或依靠物。

世间很多事物的初始与发展,和水凉水沸形式相似,生生变化之理相同。对立势力便是如此,与对立势力较量,道理和制止水沸相同。正面攻击,等于热水止沸,可能劳而无功;消除对立势力的生存根源,便是釜底抽薪。

古今战争中,粮草为部队生存之根本,为部队战斗力的本源,因此,总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曹操与袁绍征战,正面交锋,曹可能永远也无法击败袁,曹很聪明,烧了袁军的粮屯,断了袁军之根本与能源,因而大败了袁军。这是极为高明的釜底抽薪。

在现代经商赚钱中,经营者不论实力强大的一方,还是实力微弱的一方,都可以使用此计,以削弱对手势力而使之不攻自破。

探源

釜底抽薪,语出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古人还说:“故以汤止沸,沸乃不止,诚知其本,则去火而已矣。”这个比喻很浅显,道理却说得十分清楚。水烧开了,再兑开水进去是不能让水温降下来的,根本的办法是把火退掉,水温自然就降下来了。此计用于军事,是指对强敌不可用正面作战取胜,而应该避其锋芒,削减敌人的气势,再乘机取胜的谋略。釜底抽薪的关键是关于抓住主要矛盾,很多时做,一些影响战争全局约关键点,恰恰是敌人的弱点。指挥员要准确判断,抓住时机,攻敌之弱点。比如粮草辎重,如能乘机夺得,敌军就会不战自乱。三国时的官渡之战即是一个有名战例。

釜底抽薪的含义是什么?

猎头业,秦国的人才内流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虽楚有材,晋实用之。”后作楚材晋用,指一国一地的人才被别国别地所挖走。作为人才外流一方,相当于被釜底抽薪,力量被削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回:“我花了钱,教出了人,却叫外国人去用,这才是楚材晋用呢。”

秦国攻灭六国,便使用了釜底抽薪之计。秦国先后从楚国引进百里奚任上大夫;从晋国引进丕豹任大将;从戎国引进由余为军事战略谋臣;由卫国引进商鞅为相,领导变法;由魏国引进张仪而破坏六国合纵之盟;由楚国引进甘茂为左丞相;由魏国引进范睢为相,献远交近攻之策,“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由燕国引进蔡泽为相,东收周室,又使燕太子丹入质秦国;由楚国引进李斯为丞相,帮助秦始皇最终灭六国称皇帝。另有孟尝君被引进后受排挤出走,韩非被引进后被李斯妒贤迫害致死者,尚不计在其内。人往高处走,才向善政流。“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刘邦从项羽方面挖来了韩信、陈平等将帅、谋士,项羽因刚愎自用而使自己的高明谋臣范增气愤郁结发疽而死。釜底抽薪使项羽实力大大削弱。

唐太宗李世民从竞争对手中挖过来魏征、尉迟敬德等文武大才,削弱对手而自己更加强大,终致获全胜。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从外国挖来人才,特别修改过两次移民法,先后从外国挖来22万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美国又通过出巨资帮助别国培养留学生的办法,把别国智商最高的一批青年学生引进美国,然后又用高薪、优厚待遇和先进科研条件,把他们留在美国工作。

管仲曾对齐桓公说,要挖来别国的人才,必须要用高薪。他说:“三倍不远千里”,“则天下之士至矣”。(《管子·小问》)别处的薪俸算一倍,我处给他三倍,这样,贤才便会不远千里而来。这对别国来说,便是被釜底抽薪。美国有一家公司为要把外国的一个发明家争夺过来,派去的使者被授锦囊妙计:不管其他竞争者出多高的价钱,等他们封顶之后,你就说,我们出这个的五倍。于是其他竞争者只好悻悻而归。

现在时兴起来一个行业,叫做“猎头业”。干什么?挖人才!挖可以当头儿的人才。很多外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都要物色一个好的中方经理。然而中国市场经济起步太晚,经理阶层尚未发育成熟,所以特别好的中方经理很难找。于是便产生了一种需要,专门物色并挖动高级中方经理的行业,中国猎头业就应运而生。抽薪止沸,绝堤断水,经济封锁,禁运以美国部队为主的多国部队按联合国的决议,用武力把伊拉克军队赶出科威特。其主要计谋便是釜底抽薪。他们用大规模的轰炸行动,摧毁伊拉克军队赖以有战斗力的根据地:弹药库、武器设施、机场、导弹发射架,截断运输线,使粮食、弹药均不能补给在科威特驻扎的伊拉克军队。伊拉克军队最后饿得不惜冒着本军地雷的危险,穿越雷区逃往多国部队投降乞食。战争打起来后,伊拉克军因釜底无柴烧,锅中之油没能量沸腾,以致没有还手之力。继而,联合国决议派人检查伊拉克的核设施,以控制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是进一步釜底抽薪,可以防止伊拉克领导人萨达姆·侯赛因卷土重来。

你本身已有的釜底之薪,我给你抽走。你本身非常需要补充的从外来的柴薪,我给你截断。绝堤断水、经济封锁、禁运、截断补给线,便是在釜底抽薪之外再来个半途截薪,使你彻底无薪,锅中之油再也没法沸腾。

在刘邦与项羽的楚汉之争中,有一次刘邦正洗脚,忽报有老人求见,刘邦说:我不正在洗脚吗?不见,不见。门人再报,说是一儒生求见。刘邦说,打仗时不见儒生。门人回告求见者,这求见者名叫郦食其,他说,你再去说我是高阳酒徒。刘邦这下答应接见他,脚还没洗完就站起来迎接郦食其。郦食其批评了他,然后建议刘邦火速攻取陈留,这是自古以来的屯粮重地。刘邦依计,攻占陈留,使项羽的粮草匮乏,进一步削弱了项羽。

赵国派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了廉颇为将,与秦军交战中,被包围,秦军采用绝堤断水,釜底抽薪之法,使40万赵军绝粮,完全丧失战斗力,最后被全部俘虏,全被活埋。

国际社会在现代常采用禁运法,断绝其必要物资的进口,禁止其创外汇的物资的出口,把它封闭起来,“不与秦塞通人烟”,这样,这个被封闭的国家,其实力就会很快削弱。如果一个国家的首脑自动把自己国家封闭起来,那当然是作茧自缚,再愚蠢也没有的了。剪羽毛与个人本位对个人来说,要削弱他,莫过于使之失去经济来源了。这是古代专制者使人依附于他的釜底抽薪之计。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夫驯鸟者断其下翎焉,断其下翎则必恃人而食,焉得不驯乎?夫明主畜臣亦然,令臣不得不利君之禄,不得无服上之名。夫利君之禄,服上之名,焉得不服?”

驯鸟的人,把鸟的大羽毛剪掉,这样鸟就飞不快,飞不远,无法自己捕食,这样就必须依附于主人,靠主人喂食,于是对主人只得驯服。韩非子以此为比喻,建议专制统治者对臣子一律这样做。没有皇粮就不能活,所以对皇上只好俯首屈从。

近代学者黄远生《忏悔录》:“古人论秦以不养客而亡,今客有不待国家之养而自养者,……然今乃有人专以断绝社会生利自养之途为快。”这便是对知识分子釜底抽薪,使之丧失独立的经济来源,使之失去独立人格。

俗话说: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口软。在人屋檐下,怎能不低头。寄人篱下,象林黛玉那样,不可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走一步路,不可越雷池半步,有何自由、幸福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