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戴天山道士不遇_唐朝李白的诗词

  •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_唐朝李白的诗词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古诗大全

文章目录:

1、访戴天山道士不遇_唐朝李白的诗词
2、唐朝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赏析
3、唐朝李白的其它诗词
4、唐朝的其它诗词
5、猜你喜欢: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_唐朝李白的诗词

1、访戴天山道士不遇_唐朝李白的诗词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2、唐朝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赏析

戴天山,又名大康山或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县。李白早年曾在山中大明寺读书,这首诗大约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全诗八句,前六句写往“访”,重在写景,景色优美;末两句写“不遇”,重在抒情,情致婉转。

诗的开头两句展现出一派桃源景象。首句写所闻,泉水淙淙,犬吠隐隐;次句写所见,桃花带露,浓艳耀目。诗人正是缘溪而行,穿林进山的。这是入山的第一程,宜人景色,使人留连忘返,且让人联想到道士居住此中,如处世外桃源,超尘拔俗。第二句中“带露浓”三字,除了为桃花增色外,还点出了入山的时间是在早晨,与下一联中的“溪午”相映照。

颔联“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是诗人进山的第二程。诗人在林间小道上行进,常常见到出没的麋鹿;林深路长,来到溪边时,已是正午,是道院该打钟的时候了,却听不到钟声。这两句极写山中之幽静,暗示道士已经外出。鹿性喜静,常在林木深处活动。既然“时见鹿”,可见其幽静。正午时分,钟声杳然,唯有溪声清晰可闻,这就更显出周围的宁静。环境清幽,原是方外本色,与首联所写的桃源景象正好衔接。这两句景语又含蓄地叙事:以“时见鹿”反衬不见人;以“不闻钟”暗示道院无人。

颈联“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是诗人进山的第三程。从上一联“不闻钟”,可以想见诗人距离道院尚有一段距离。这一联写来到道院前所见的情景-道士不在,唯见融入青苍山色的绿竹与挂上碧峰的飞瀑而已。诗人用笔巧妙而又细腻:“野竹”句用一个“分”字,描画野竹青霭两种近似的色调汇成一片绿色;“飞泉”句用一个“挂”字,显示白色飞泉与青碧山峰相映成趣。显然,由于道士不在,诗人百无聊赖,才游目四顾,细细品味起眼前的景色来。所以,这两句写景,既可以看出道院这一片净土的淡泊与高洁,又可以体味到诗人造访不遇爽然若失的情怀。

结尾两句“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诗人通过问讯的方式,从侧面写出“不遇”的事实,又以倚松再三的动作寄写“不遇”的惆怅,用笔略带迂回,感情亦随势流转,久久不绝。

前人评论这首诗时说:“全不添入情事,只拈死‘不遇’二字作,愈死愈活。”(王夫之《唐诗评选》)“无一字说道士,无一句说不遇,却句句是不遇,句句是访道士不遇。”(吴大受《诗筏》)道出了此诗妙处。

(陈志明)

3、唐朝李白的其它诗词

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
[ 唐朝诗词  李白的诗词 ]

昨夜谁为吴会吟,风生万壑振空林。

龙惊不敢水中卧,猿啸时闻岩下音。

我宿黄山碧溪月,听之却罢松间琴。

朝来果是沧洲逸,酤酒醍盘饭霜栗。

半酣更发江海声,客愁顿向杯中失。

少年子
[ 唐朝诗词  李白的诗词 ]

青云少年子,挟弹章台左。

鞍马四边开,突如流星过。

金丸落飞鸟,夜入琼楼卧。

夷齐是何人,独守西山饿。

行路难·有耳莫洗颍川水
[ 唐朝诗词  李白的诗词 ]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4、唐朝的其它诗词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
[ 唐朝  李白 ]

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

楼船一举风波静,江汉翻为雁鹜池。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雷鼓嘈嘈喧武昌,云旗猎猎过寻阳。

秋毫不犯三吴悦,春日遥看五色光。

龙蟠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访古丘。

春风试暖昭阳殿,明月还过鳷鹊楼。

二帝巡游俱未回,五陵松柏使人哀。

诸侯不救河南地,更喜贤王远道来。

丹阳北固是吴关,画出楼台云水间。

<p

少年行
[ 唐朝  王维 ]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叹花
[ 唐朝  杜牧 ]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