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成语明哲保身的意思及解释

  • 形容成语明哲保身的意思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成语词典大全

“明哲保身”是褒义词还是是贬义词?

“明抄哲保身”是贬义词。

【成语】:明哲保身

【拼音】:míngzhébǎoshēn

【解释】: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现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出处】:《诗·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举例造句】:高节更只能造就一些明哲保身的自了汉,甚至于一些虚无主义

【拼音代码】:mzbs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不管闲事

【英文】:beworldlywiseandplaysafe

【故事】:周朝时,宣王重视任用德才兼备的人,zd因此他的王朝得到振兴。当外族不断入侵时,周宣王派大臣仲山甫到齐地建筑城池。大臣尹吉甫写诗赞美仲山甫:“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赞扬仲山甫不辞辛劳

明哲保身的事例

1、西周宣王在位期间,朝中有两位大臣,一位叫尹吉甫,一位叫仲山甫,他们辅佐周宣王,立下了汗马功劳。尹吉甫名甲,尹是官名。他曾领兵打退过西北方狁族的进攻,还曾奉命在成周(今河南洛阳东)一带征收南淮夷等族的贡赋。

仲山甫,因被封在樊地,所以也称樊仲、樊穆仲。仲山甫不仅学识渊博,而且敢于直谏,朝中的大臣们个个对他敬重有加。

当时,鲁国鲁武公有两个儿子,长子名括,次子名戏。周宣王仅凭自己的一时喜恶,武断地立戏为鲁国太子。这种废长立幼的做法,很容易造成内部的动乱。仲山甫极力谏阻,但周宣王不听,坚持要立戏为太子。后来戏继位为鲁懿公,鲁国百姓个个愤愤不平,不久鲁懿公就被人刺杀了。

在位期间曾制定中国最早刑法的周穆王,在起九师讨伐楚国之后,又西征少数民族犬戎,将俘获的一批少数民族部落迁到了太原地区。国人暴动后即位的周宣王,不知与民休息,仍不断地发动战争,命尹吉甫击退犬戎的进攻,并反击到太原地区,将太原地区纳入了周王朝的版图。

周宣王为了防御西北各部族的进攻,还命令尹吉甫到齐地去筑城,最早的平遥古城相传就是尹吉甫所筑。

这时,尹吉甫写了一首诗送给仲山甫,诗中赞美了仲山甫的品德和才能,也对周宣王任贤使能,使周朝中兴进行了一番歌颂。

这首诗就是《诗经大雅》里的《烝民》,诗中道: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它的意思是说:天子之命很严肃,山甫奉命就启程。国家社会好和坏,山甫眼里看得清。聪明智慧懂事理,高风亮节万年长。昼夜操劳不懈怠,竭诚辅佐我周王。

2、

张良(约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西汉开国元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史称“汉初三杰”之一。

张良原本是战国末年的韩国人。秦朝灭亡六国统一天下之后,张良为报国仇,图谋刺杀秦始皇,但未能成功。张良逃避秦朝政府的追捕,隐居下邳,偶遇黄石公,得其传授《太公兵法》。

张良长期追随刘邦,作刘邦的智囊。在推翻秦朝以及楚汉争霸的战争中,张良为刘邦屡献奇谋,为刘邦平定天下创建汉朝立下了奇勋。

汉朝建立后,刘邦封赏功臣。因为张良从未单独领兵作战,因此没有具体的战功。但是,刘邦对张良的功劳有着准确的评估。刘邦对张良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是子房(张良)的功劳。你自己挑选齐地三万户作为封邑。

”张良回答说:“当初我起兵下邳,在留县(今江苏省沛县东南)与陛下相会,这是上天将我交付给陛下。陛下使用我的计策,侥幸有时能够成功,我希望受封留县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刘邦接受了张良的意见,封张良为留侯,将留县授给张良作为封邑。

后来,张良对人表白自己的意愿说:“我家几代相韩,到韩国灭亡时,不惜花费万金的资本,为韩国向强大的秦国报仇,天下震动。现在凭三寸不烂之舌作帝王的军师,封赏万户,位至列侯,这是平民百姓能到达的极点,对于我已经足够了。希望抛弃人间俗事,想跟随赤松子(秦汉时期传说中的上古仙人)去邀游。”

刘邦在封赏功臣时,认为张良虽然没有具体的军功,但他运筹帷幄,屡献奇谋,为汉朝的建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因此,刘邦决定对张良进行重赏,让他在齐地挑选三万户作为封邑。齐地濒临大海,物产丰饶,人民富庶。

在齐地优选三万户作为封地,意味着拥有巨大的财富。可是,张良却有着独特的生存智慧,他深知“水漫则应,月满则亏”的道理,因而对于权势和财富不作过多的追求。张良认为留县是自己当年与刘邦相逢的地方,是自己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自己的人生正是由此一步步走向辉煌

因此,张良对留县有深厚的感情,他放弃选择齐地三万户作为封邑,要求刘邦将留县授给自己作为封邑。留县是一个小县,人口不多,物产也不够丰富,其能够出产的财富远不能与齐地的三万户相比,但张良并不计较这些,而是以拥有留县而满足。

汉朝建立后,张良不争功,不争权,不争利,远离权力中心,以恬淡的生活为乐。刘邦在汉朝建立之初因为惧怕功臣造反而杀戮了很多有实力的功臣,而张良却因为无权无势而始终无忧,得享天年,这正是张良知足不贪的生存智慧使然。

扩展资料:

明哲保身古时本意指用明智的方式保全自己,属于褒义词。如今也比喻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斗争的处世态度,现多作中性词使用。

出处

《诗·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中庸》第二十七章,“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在这里,有道言兴、无道默容是“明哲保身”的具体体现。

这是一篇关于张良的传记。文中围绕张良一生的经历,描述了他在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尖锐的军事斗争中的超群才干,以及他在功成名就之后不争权求利的出世思想和行为,生动地刻画了张良的为人及其性格特征,使这一历史人物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青年时代的张良是一个血气方刚的豪侠人物,他不惜家财为韩报仇,行刺秦始皇。但司马迁又通过张良遇见圯上老人的情节,刻画了张良的隐忍,这是早年张良性格的又一个侧面。张良追随刘邦以后,处处表现出了他的政治远见和高超谋略,如设计击败秦军,劝谏刘邦撤出秦宫,争取黥布、彭越,笼络韩信,进而灭楚等。刘邦称帝后,他建议封赏与刘邦有宿怨的雍齿,从而安定了人心,加强了内部团结。他是刘邦智囊团中的核心人物,为刘邦出了很多主意,刘邦对他则言听计从。刘邦对张良的评价“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成了对古今高明军师的共同赞语。

明哲保身是张良后半生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张良深知“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道理,在群臣争功的情况下,他“不敢当三万户”;刘邦对他的封赏,他极为知足;他称病杜门不出,行“道引”、“辟谷”之术;他扬言“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处处表现得急流勇退。因此,在汉初“三杰”中,韩信被杀,萧何被囚,张良却始终未伤豪毛。司马迁通过上述情节,把张良刻画成了一个城府极深、明哲保身的典型。我们如果把张良和《淮阴侯列传》中那位工于谋天下、拙于谋自身的韩信相比,就可看出司马迁笔下刘邦的两位大功臣形成了多么巨大的反差。

明哲保身

释义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这两句诗,原来是包含着赞美的。后来经过提炼概括为成语“明哲保身”,则是指为了维护个人利益而回避矛盾和斗争。

故事

西周国王周宣王在位期间,朝廷有两位大臣,一位叫尹吉甫,一位叫仲山甫,他们辅佐周宣王,立下汗马功劳。尹吉甫名甲,字伯吉父(一作甫),尹是官名。他曾领兵打退过西北方评优族的进攻,还曾奉命在成周(今河南洛阳东)一带征收南淮夷等族的贡赋。仲山甫(一作父),因被封在樊(今陕西长安南)地,以也称樊仲、樊穆仲。仲山甫很有见识,敢于直谏,受到大家的敬重。当时,鲁国诸侯鲁武公有两个儿子,长子名括,子名戏。周宣王竟然武断地立戏为鲁国太子。这种废长立的做法,违背当时的规矩,很容易酿成内部的动乱。仲山极力谏阻,周宣王不听,坚持立戏为太子,后来戏继位为载公,鲁国人果然不服,不久就杀了鲁懿公。

周宣王为了防御西北各部族的进攻,命令仲山甫到齐地去筑城。这时,尹吉甫写了一首诗送给仲山甫,诗中赞美一仲山甫的品德和才能,当然也对周宣王任贤使能,使周朝得以中兴作了一番歌颂。这首诗就是《诗经·大雅》里的《?民》,它一共有八章,其中第四章有两句写道:“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它是赞美仲山甫优秀的品德和才能的。

第一章:“天生需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天监有周,昭假于下。保兹天子,生仲山甫。”诗的大意是:老天生下众生灵,万事万物有法则。芸芸众生有常情,大家都爱好品德。上天看到我周朝,真心诚意在祈祷。为了保佑这天子,特意生下仲山甫。

第四章:“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它的意思是说:天子之命很严肃,山甫奉命就启程。国家社会好和坏,山甫眼里看得清。聪明智慧懂事理,高风亮节万年长。昼夜操劳不懈怠,竭诚辅佐我周王。

全诗给尾四句写道:“吉甫作诵,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这是说:吉甫作歌赠好友,您的方法像和风。山甫临别潮涌,安慰征人情意浓。

就比如说清朝百入关刚刚几年,也就是1644年之后的那几年,汉人大多反清复明,直到康熙朝政局稳定之后,反清复明的势力转向了长江度中下游地区,那些老百姓都不计前嫌,照样不就服版从了满人的统治,这就是明哲保身,清朝入关的时候颁布剔头令,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在这权样的政治高压下,汉族人民只能明哲保身啊,不与清廷对抗。

战国时知期的范睢经过蔡泽的一番劝导,使范睢如梦方醒,向秦王举荐蔡泽顶替自己的相位,然后自己安度晚年;范蠡对勾践的事业的帮助,可谓是鞠道躬尽瘁,但他深深的懂得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亡,谋臣内死的道理,与谋臣文种的结局截然不同;汗初三杰的张良,懂得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物盛则衰的道理,与韩容信的结局也大相径庭.

如何才能做到明哲保身?

1、要保全自己的身心性命,首先必须爱人,敬人。知保身者,则必爱身zhidao如宝。能爱身则不敢不

爱人,能爱人则人必爱我,人爱我则吾身保矣。能爱身者则必敬身如宝。能敬身则不敢不敬人,

能敬人则人必敬我,人敬我则吾身保矣。如果人人都能将心比心,以己度人,爱人敬人,人敬我

一尺,我敬人一丈。那么,专整个社会就会形成一种互敬互爱,互帮互助,和谐协调,其乐融融的

人际氛围,各种是非纷争会消弭殆尽,个体的身心性命自然得到保全。

2、明哲保身,除了爱人,敬人以外,还要安贫乐道,听天由命。泰州学派把人们能否做到安、

分守己视作人生第一大关,因为人生活在世界上,要抵御五彩缤纷的物质欲望的诱惑非易事。人

们只有做到安分守己,面对各种物质欲望不为所动,才能保持一种宁静淡泊的心境,化解人生道

路上的种种属失意,烦恼,忧愁,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