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成语刚愎自用的意思及解释

  • 形容成语刚愎自用的意思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成语词典大全

刚愎自用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要了解什么是zd刚愎自用?首先了解这个词性。从词性上看,是贬义词,这就说明这样的行为或心理是负面的、不认专同的。所以刚愎自用的含义很清楚:顽固、偏执、一意孤行、拒不接受他人的意见,倔强,十分固执自信,一点儿听不进他人的意见,主观武断,喜欢感情用事,更是容不属得人。

刚愎自用来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愎:任性;刚愎:强硬回执;自用:自以为是。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源“其佐先谷,刚愎不仁,未肯用命。”《尚书·仲虺之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示例】:百他想起李玉亭所说荪甫的~来了。他决定了主意不跟着荪甫跑了。(茅盾《子夜》十)

【近义词】:我行我素

【反义词】:虚怀若谷、从善如流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十分度固执自信

刚愎自用是什么意思?

刚愎自用

开放分类:成语、文化、词语、典故、汉语

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刚愎自用(gāngbìzìyòng)

解释愎:任性;刚愎:强硬固执;自用:自以为百是。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出处《左传·度宣公十二年》:“其佐先谷,刚愎不仁,未肯用命。”《尚书·仲虺之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十分固执自信

示例他想起李玉亭所说荪甫回的~来了。他决定了主意不跟着荪甫跑了。(茅盾《子夜》十)

近义词我行我素

反义词虚怀若谷、从善如流

英文hardentheneck

典故

春秋时期,晋楚因宋国发生战争,楚军打得宋国要投降了就撤军。晋军将领先不听统帅荀林父的命令擅自进攻楚军。楚国大夫伍参对楚庄王说晋军将领先刚愎自用,内部不答团结,可以消灭晋军而出兵。结果,楚国大获全胜。

刚愎自用

拼音:gāngbìzìyòng

解释:愎:任性;刚愎:强硬固执;自用:自以为是。指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听不进一点儿别人的意见。

出处  《左传·宣公十二年》:“其佐先谷,刚愎不仁,未肯用命。”《尚书·仲虺之诰》:“好问则裕,自用则复小。”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十分固执自信。

示例

他想起李玉亭所说荪甫的~来了。制他决定了主意不跟着荪甫跑了。(茅盾《子夜》十)

近义词

我行我素自以为是固执己见师心自用

反义词

虚怀若谷、从善如流、博采众长

英文

headstrong

典故

春秋时期,晋楚因宋国发生战争,楚军打得宋国要投降了就撤军。晋军将zhidao领先不听统帅荀林父的命令擅自进攻楚军。楚国大夫伍参对楚庄王说晋军将领先刚愎自用,内部不团结,可以消灭晋军而出兵。结果,楚国大获全胜。

百度上找得到的。

刚愎自用 和 自以为是 在词义上有什么区别?

主要区别是,意思不同、来侧重表达不同、用法不同,具体如下:

一、意思不同

1、刚愎自用

意思是十分固自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2、自以为是

意思为总以为自己是对的,认为自己的观点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他人意百见。

二、侧重表达不同

1、刚度愎自用

固执自信。

2、自以为是

主观,不虚心。

三、用知法不同

1、刚愎自用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十分道固执自信。

2、自以为是

作谓语、定语。形容主观不虚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刚愎自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自以为是

【刚愎自用】和【自以为是】在词义上的区别,前者听不见别人的意见,认为别人的意见是错的。后者是有可能听见去了,但他就是不以为意。

【词目】自以为是

【色彩】贬义

【结构】主谓式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主观不虚心。

【造句】有些暴发户目中无人,很是自以为是。

【释义】为:认为;是:对;正确。自己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

【示例】作家三盅说:凡事一看透,激情便褪去,但天晓得所谓看透会否自以为是。信与疑,热与冷,人的一生总在对同一事物的认知上左右摇摆莫衷一是,转变往往只在一念间,自我推翻、交叠覆盖,直至承认宇宙无序生命无解。

【近义词】一意孤行、执迷不悟、夜郎自大、心高气傲、刚愎自用

【反义词】妄自菲薄、自惭形秽、自暴自弃

【谜语】固执己见

【歇后语】萤火虫落在秤杆上

刚愎自用

拼音:gāngbìzìyòng

正音:愎;不能读作“fù”。

辨形:愎;不能写作“复”。

近义:我行我素

反义:虚怀若谷从善如流

结构:联合式。

辨析:愎;不能写作“复”。

英译:obstinate and self…willed

释义:愎:任性;刚愎:强硬回执;自用:自以为是。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用法:他想起李玉亭所说荪甫的~来了。他决定了主意不跟着荪甫跑了。(茅盾《子夜》十)

来自:《左传·宣公十二年》:“其佐先谷,刚愎不仁,未肯用命。”《尚书·仲虺之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例句:老王这个人太~;根本就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刚愎自用,一般说的是有头有脸的人,有一定权力和能力,但是有了百权力和能力外就开始狂妄自大,自以为是,一切以自我度为中心,别人只要反对他,他就觉得是不给他面子,是拆他的台,他就会心胸狭窄记人家一辈子,给反对他的人穿小鞋。只听信谗言,亲小人远贤臣,最内后落得个死无葬身之地的结果。

自以为是,就是说身边一般人,比较狂妄自容大,但是造成的负面结果往往没有刚愎自用的大。

刚愎自用??自以为是

师父再一次告诉你们,是师父的徒弟,是师父的弟子,旁听生也好,千万不要说人家任何一个法门不好。法门都是好的。师父是一个医生,但是其他医生都要受到尊重。千万不要因为你的师父是个名医,就把别的医生说得一塌糊涂。那是永远不可以的。而且千万不要自以为是,你哪怕是师父的徒弟,跑出去后,人家跟你说,你是卢台长的徒弟,真好啊。

你马上骄傲得不得了啦。有什么好骄傲的,人家修得比你们好。你们虽然坐在这里,都不一定像师父的徒弟,没有用的,你们看看全世界很多佛友远在天边,都给师父放生,拼命做功德。现在师父的法门遍地开花,全世界都有了师父的道场,是观世音菩萨慈悲.

今天观世音菩萨对师父说,就算大灾难不来或者晚点来,实际上人的真正的大灾难是自己心里的灾难。什么是心里的灾难?就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比如自杀,天天想不通,忧郁,烦恼,难过,一个人好好的,突然之间生癌症了,就是自己受灾了。不是说水灾还没来,地震还没来,就觉得很开心了,实际上你不知道你身上的灾难已经来了。

你们长期的忧郁,心理障碍,已经是受灾了。师父天天给人家看图腾,有一位小女孩割腕三次,师父都在救,所以人人都应该付出,救渡众生。你们自己想想看,你们付出了多少,你们有多少功德,自己要懂道理。看看人家都在努力,而我们自己没有努力,这是对不起观世音菩萨,对不起师父。你们今天过掉一天还会有吗?没有了。所以,师父希望你们好自为之来避开灾难。

今天跟大家继续讲修行。天天说修行、修学、修法,实际上,修行是一种功夫。如果你修行能够修得好,说明你这个人有功夫。因为修行的人不会常常地轻视人家。很多人自以为很骄傲,年轻、有学历、有钱、长得漂亮,什么都可以作为他的资本,因为他没有修行,所以经常会给别人白眼;因为他没有学佛,所以会经常讲人家不好。

只有真正明白佛教道理的人,才不会轻视人家。所以,学佛的人看人是慈悲的眼睛,而不是轻视人的眼睛。庙里的尼姑、和尚对人就是很和善。师父对你们很慈悲但又很严格的,因为你们是师父的徒弟,所以必须严格。但是师父对其他老妈妈、老伯伯是什么态度,你们看见了的。师父对你们是恨铁不成钢,修到现在,听到现在,还做出一些很不好的事情,不改行不行啊?

修心要苦修。一个人苦了,他才能修心。他不苦,他不会修心的。所以叫苦修行。苦修功德的人,心中很善良所以对众生也很善良,心里就不会轻视人家。经常轻视别人的人,不会是一个好好的修行者。很多拜佛的地方,对前来朝拜的人不是很礼貌,人家下次就不会去了。前去拜佛的人,都是怀着一颗虔诚的心。你们要是对来拜佛的人不好了,随随便便把人家打发了,你就是没有学佛,你就是对菩萨的亵渎,就是有孽障。

你们每一个人都代表着菩萨,不管你今天是打字也好,是打电话也好,你们所做的每一个行为都要对得起观世音菩萨,对得起众生,因为你们是学佛人。你不慈悲,你看不起人,你才会觉得烦。苦修是什么?苦修是自己要压制自己,要克制自己,那才叫吃苦。习惯了,就不以为是苦了,以苦为乐就是这个道理。因为每位众生都是有佛性的,他们都是菩萨,他们都是佛,你对人家这么凶,你对得起菩萨吗?众生是来求佛的,不是来受气的。

正常人连生物都不能够轻视,连一条狗都不能去踢它,你都不能去骂它,何况是对学佛人呢。如果对一杯水,不停地讲它,骂它,放在冰箱里,再拿出来,会呈现很难看的图形。如果你不停地说这杯水好,放在冰箱里结冰后,拿出来一看,冰花都是很漂亮的。连物体都有情,所以自己要明白道理啊。一个懂得佛法的人,需要真实。不诚实,是罪上加罪,不是师父看不惯,是菩萨看不惯。因为人本身就是虚妄不实的,所以才要多做实事。

今天买一件东西回来是实实在在的吧,过几天坏了,退掉了,那东西就没了。这不就是虚的吗?回到家里,想不吵架了,讲了没几句话,又吵架了,你说这是真的还是虚的?人间什么东西都是假的,什么东西都是虚的。你今天吃下去的,你吃的时候以为是真的,吃得可开心呢,吃完也就没了,因为它是虚的。从实到虚就是一个过程。人从生出来是一个婴儿,过一阵子长大了,再过一阵子变成老太太了,再过一阵子找不着了,死了。这不就是虚的东西吗?

在人间有什么东西是实的啊?什么东西找得到啊?师父再三跟你们讲,什么东西都是空的,等你们死掉了,什么东西也都没了。佷多人不要死,你要是在人间不死的话那也成妖精了。如果有一个老太太活到130岁,你看看会是什么样子。这是必然规律。人间就像一个旅馆一样,其实是虚幻不实的。身体是虚幻不实的灵体,精神也是虚幻。就像你今天动了一个念头,明天马上动另外一个念头一样,你已经很快把你前面这个念头否定了。

你今天刚刚说,我一定要怎样怎样,说不定有个人在你耳边讲几句话,啪的一下,说不定你所有的意念全部转变过来了。你不就是虚的吗?师父看你们,当你们跪着的时候,师父都觉得你们是虚的。你今天可以跪着,过几天你想不通了,你说不定连跪着的机会都没了。你们跪着对师父有什么好处啊,只是增加师父的责任,增加师父的孽障,因为你们心里身上都是不干净,所以一定要好好修,消除孽障。

人的本身是虚幻不实的,说话也是,开始讲得很好,后来变了,所以我们要让自己佛性的表现形式实在一点。你虽然是虚的,但是你可以让表现形式实实在在一点。也就是说,你今天可以变,但尽量让它不要变。因为真正学佛的人是谦虚的。犹如拜师也是一样。你们拜什么师父,就跟师父学什么法门。你拜其他的师父,你就求其他的法门,都是一样的。所以,你不能轻视别人的法门,或者自以为是最好的。就是说,当你在学佛的时候,如果你已经拜了这个师父,学了这个法门,你最好不要轻视它。你最好学一个最好的法门,你认为最好的法门,而且千万不要去说人家的法门不好,这也是实性。

师父再一次告诉你们,是师父的徒弟,是师父的弟子,旁听生也好,千万不要说人家任何一个法门不好。法门都是好的。师父是一个医生,但是其他医生都要受到尊重。千万不要因为你的师父是个名医,就把别的医生说得一塌糊涂。那是永远不可以的。而且千万不要自以为是,你哪怕是师父的徒弟,跑出去后,人家跟你说,你是卢台长的徒弟,真好啊。你马上骄傲得不得了啦。有什么好骄傲的,人家修得比你们好。你们虽然坐在这里,都不一定像师父的徒弟,没有用的,你们看看全世界很多佛友远在天边,都给师父放生,拼命做功德。现在师父的法门遍地开花,全世界都有了师父的道场,是观世音菩萨慈悲.

人最大的痛苦是自身造成的。这是观世音菩萨给师父最新的信息。观世音菩萨说,人的灾难实际上来自于自己。从大的方面来讲,就是破坏了全球生态环境,从小的方面来讲,就是破坏了你自身的生活环境。很多人很凶,不是把自己的生活环境破坏了吗?很多人不好好吃饭,不好好睡觉,忧虑,烦恼不是把自身的环境破坏了吗?所以,他们才会生病和生癌症啊。人就是在不断地破坏自身的环境,使之演变成灾难。

师父跟你们讲,人为什么会自大呢?因为他常为自己想。一个人为什么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因为他经常为自己想,我是谁,我应该怎么样,我是怎么样。每个人都以为他自己最大,出去开会最好是红地毯,警车开道,主席台上有他的位置,若是没有他的位置,马上脸很难看,站起来就走人。看看我们过去一位华人议员就是这样的,总以为自己是老大。

你们今天学佛,你们早一点、晚一点都要放下,到最后的时候躺在床上,还说舍不得走,到最后必须放下,你为什么不早点放下啊,早放下说不定就死得晚一点了。为什么放不下?肮脏的灵魂,肮脏的灵体,肮脏的孽障,全部在你的身体上,把你的脑子搞得稀里糊涂。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在世界上多得不得了,很多人为了面子活着,最后活得多痛苦,什么都没有了,他还要面子,自杀。要面子会害死人的。要面子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真正想要解决问题是把自己放下。我没有自己,我没有什么面子,我要的是有价值的生命,我要的是自己的前途。我要的是自身的修养,我要的是我的境界,我要的是今后能够去西方极乐世界或者四圣道。那才叫真正的境界。要的是要那些真正存在于你心灵的东西,而不是要这些名利,家具、钱财。所以,一定要把自己的名利、地位思想减淡,减淡自我,就是把自己看得越来越轻。你值多少钱啊,你是谁啊,你有什么了不起的,叫你说声对不起就不肯啊。

你是谁啊,现在知道师父为什么经常要讲你们了吧,是在减淡你们的自我啊。师父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讲你们,你们说声“对不起”,说明你们的境界在提升,并不是说你们掉下来了。越谦虚、越懂礼貌的人,才是高贵的人,是有境界的人,才会让人看得起。死要面子不肯承认错误的人是让人看不起的。被人家背后骂,自己想只要我没听见就可以了,两耳朵掩耳盗铃。如果你说声,“对不起,我以后改,人家就很看得起你了”。

你们是什么思维啊,做错事情,要赖就赖,要逃就逃,想不承认就不承认,这叫学佛吗?要看淡自己,师父今天讲你们,就是让你们要放下自我。你们一辈子有什么呢?你们一辈子瞬间就结束了。我一生一无所有,要钱钱没有,要名名没有,那你活得才自在呢。因为你把自己的贪欲放弃了,你没有自我,人家骂你也骂不到你了,打也打不到你,那才叫自在呢。

要像麦穗一样,长得越高,头垂得越低。很多人为什么会死,为什么生病、生气,因为他觉得他过去好得不得了,他抓住他的过去就是不肯放。过去是过去,现在是现在,所以菩萨告诉我们,过去不可得,现在不可得,未来不可得。实际上就是一句话,什么都不可得,什么都是没有的。

要放低自己啊,看不起人家就是看不起自己。人家做清洁工就也要看得起人家。人家不偷不抢,实实在在,挣点钱照顾家里,人家是最崇高的人。那些寄生虫,就知道赚钱,不知道照顾别人的贪污人,还不如清洁工呢。被人家看不起,师父讲的都是人间的、最好的、最有智慧佛的语言,希望你们好好地学。不要因为自己做错了,就低人一筹,没有,因为你们是人,是人永远会做错。

哪怕要死掉的那一刻,都会做错事情。但只要改变过去,破迷开悟,就是善男信女啊!要看见众生啊,众生都在你身边。众生的苦就是我们的苦。所以,学佛要先学会放下自己,要肯吃苦,吃苦就是消孽障。

刚愎自用的事例

在濮阳初次与曹操对敌时,陈宫曾为吕布谋划在濮阳南边一百八十里的泰山道上埋伏精兵,待曹军过了一半后抢夺他们的粮草辎重。吕布没有采纳,只是派两员副将驻守兖州,自己却率领主力另屯兵濮阳,坐待曹兵围攻。

结果曹操一举攻下了兖州,又挟得胜之势大军直逼濮阳。面对敌众我寡的局势,陈宫极力主张“不可出战,待众将聚会后方可。”但吕布不听,自认为“吾之英雄,谁敢近也!”逞个人英雄主义孤军应敌,结果又一战丢了濮阳。

徐州之战时,吕布虽被曹操大军围困在下邳孤城,但其时军队并未打大败仗,实力仍在,士气也高,部将们都忠心耿耿紧紧追随在左右,希翼作最后一搏。当时陈宫也曾建议:“今操兵方来,可乘寨栅未定,以逸待劳,无不胜也。”但吕布不听,自恃“粮食足备,以资于内;泗水之险,以拒于外”,不肯抓住有力战机主动出击,宁肯困守孤城,坐以待毙。

当曹操大军部署完毕,把下邳孤城团团围困后,吕布已经欲逃无路了,虽勉力作了几次困兽之争,终究战机已失,于事无补了。陈宫又一次献策:“曹操远来,势不能久。若将军以步骑出屯为势于外,宫将余众闭守于内,操若攻将军,宫引兵而攻其背;若来攻城,将军为救于其后。不过旬日,操军食尽,可一鼓而破。”这可说是当时打破包围的唯一办法了。吕布怎么办呢?他将这些军国大事谋之于内室,结果一阵枕头风吹来,吕布便完全将集团的整体利益置诸脑后了。后来陈宫虽再有良谋,始终敌不过枕头风的威力,满腔的热忱全部付之了东流。

陈宫迭遭冷遇,已是回天乏术,也完全冷却了曾有的激情。将领们同仇敌忾,却只能坐以待毙,也渐渐心灰意懒。而吕布在集团整体利益面临威胁的紧急关头,竟只考虑自己一支戟、一骑马,天下无人敢近,可以保全个人利益,便整日在家与妻妾饮酒作乐,不思与部将们商议退敌的良策。

吕布一直十分自负,在被俘后还在询问那些投降曹操的部下,“我待诸将不薄,安忍反也?”站在一边的宋宪当即告诉他:“听妻妾言,不用将计,安为厚也?”死到临头,吕布总算明白了一生所铸成的大错,但悔之晚矣。

“刚愎自用”是什么意思?

“刚愎自用”的意思是: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出自】西汉·伏生《尚书·仲虺之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爱好问,知识就充裕;只凭自己,闻见就狭小。

【示例】他想起李玉亭所说荪甫的刚愎自用来了。他决定了主意不跟着荪甫跑了。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十分固执自信

【近义词】我行我素、怙恶不悛、自以为是、一意孤行、深闭固拒、独断专行、师心自用、固执己见

【反义词】博采众长、从谏如流、虚怀若谷、从善如流、低眉顺眼、低眉折腰、百依百顺、博采众议

扩展资料

1、刚愎自用的近义词

我行我素

【解释】素:平素,向来。不管人家怎样说,仍旧按照自己平素的一套去做。

【出自】:《礼记·中庸》:“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处在富贵的地位,就做富贵人应该做的事;处在贫贱的地位,就做贫贱时应该做的事;处在夷狄的地位,就做夷狄所应该做的事;处在患难,就做患难时所应该做的事。君子安心在道,乐天知命、知足守分,故能随遇而安,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能悠然自得.

【示例】他人笑骂由他笑骂,依旧我行我素就好了。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表示自行其是

2、刚愎自用的反义词

博采众长

【解释】博采:广泛搜集采纳。从多方面吸取各家的长处。

【出自】汉·刘向《说苑·君道》:“凡处尊位者,必以敬下顺德规谏,必开不讳之门,蹲节安静以藉之,谏者勿振以威,母格其言,博采其辞,乃择可观。”

凡是身居高位的人,一定要以敬重属下的劝谏,一定要打开不避讳的大门,虚心安静接受采纳,进谏的人不要大声着急,要像母亲教育孩子一样温柔,广泛搜集采纳各种说法,选择好的学习采纳。

【示例】他对学生、画友,从不以我画线,而是主张博采众长,自立门户。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吸收别人的长处

刚愎自用[gāngbìzìyòng]

【解释】:愎:度任性;刚愎:强硬回执;自用:自以为是。知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出自】:《道左传·宣公十二年》:“其佐先谷,刚愎不仁,未肯用命。回”《尚书·仲虺答之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刚愎自用

开放分类:成语、文化、词语、典故、汉语

十分百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刚愎自用(gāngbìzìyòng)

解释愎:任性;刚愎:强硬固执;自用:自以为是。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其佐先谷,刚度愎不仁,未肯用命。”《尚书·仲虺之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用法联合式;问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十分固执自信

示例他想起李玉亭所说荪甫答的~来了。他决定了主意不跟着荪甫跑了。(茅盾《子夜》十)

近义词我行我素

反义词虚怀若谷、从善如流

英文hardentheneck

典故

春秋时期,晋楚因宋国发生战回争,楚军打得宋国要投降了就撤军。晋军将领先不听统帅荀林父的命令擅自进攻楚军。楚国大夫伍参对楚庄王说晋军将领先刚愎自用,内部不团结,可以答消灭晋军而出兵。结果,楚国大获全胜。

刚愎自用的含义很清楚:顽固、偏执、一意孤行、拒不接受他人的意见,倔强,自以为是,自以为穷尽了世界上的真理,一点儿听不进他人的意见,主观武断,喜欢感情用事,更是容不得人(尤其是容不得反对他的人)……

刚愎自用这个词,不太好听,绝对是个贬词,因而谁都不希望自己有这个毛病,谁都不希望他人指责自己有这个毛病。它也比较“特殊”,普通人还够不太着,一般都是用在“有头有脸有身分的人”权力者身上,都用在那些对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比较精通的权威人士身上。而且,官越是大、越是有权势的人若是犯了这个毛病,麻烦可不是一点点。譬如,三国中有一个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为什么?就是因为魏起用司马懿为帅,诸葛亮闻此消息后,考虑街亭乃是汉中咽喉要地,即要派将驻守。马谡自请军令,愿担此任。诸葛亮曾叮嘱再三,一定要靠山近水扎营;并派王平辅助。马谡则疽以为通识兵法,再加上刚愎自用,一点都不考虑诸葛亮的意见,又不纳副将王平之谏言,竟违令在山顶扎营,犯了兵家之大忌,结果被魏将张郃打败,造成了街亭失守。

所以,因为这个刚愎自用,本来可以成功的事会搞得一团糟糕。

所以,因为这个刚愎自用,原本是很威望的人结果是身败名裂。

所以,因为这个刚愎自用,甚至会导致祸国殃民的可怕后果。

那么,刚愎自用的人有哪些特点呢?

凡刚愎自用的人都非常自负、傲气十足,目中无人,一厢情愿,唯我独尊,都是认为自己是穷尽了真理的人。应该说没有一点“资格”、“本领”是不能拥有刚愎自用这个“称号”的。这类人,有一定的能耐,在自己的工作、事业上还做出过一定的成绩,因而自信到了极点,自大自傲,自我感觉一直良好,达到了自我陶醉,不可一世,有的刚愎自用的人还是典型的自我崇拜狂,看人是“一览众山小”,自己什么都是对的,别人统统都是错的,这类人个性孤傲,对人冷若冰霜。尽管他没有跑到大街上宣布:“上帝已经死了,我就是上帝”,但是,他的所作所为却是无声地宣布自己就是上帝。

凡刚愎自用的人都是顽固、守旧、偏执。对于某种理念,过于专注,认准了的,就坚持到底,死不回头,一个劲地认为自己是在坚持原则,坚持真理,实际上他们认的却是死理,却是过了时的土教条,或是不符合国情、社情的洋框框,一点灵活性都没有。这类人面对世界的发展进步,觉得是不可思议或是在瞎胡搞;自己的这种想法,明明是与时代潮流相违背,却反过来认为是时代在倒退,是一代不如一代。这类人对新事物、新人物、新现象、新趋势一百个看不惯,视作为洪水猛兽。有时,他们的言行比保守派还保守,比顽固派还顽固。

凡刚愎自用的人都是极其爱好面子的人。这类人自尊心强极了,一点都冒犯不得,谁若是当面顶撞了他,尤其是在大庭广众之中顶撞了他,他就会火冒三丈,认为这是故意和他过不去,故意让他下不了台,是故意在寻衅,他就会从此记在心上,这个“伤口”就很难愈合,往往是一辈子都难以忘掉,以后一有机会就会对“发难者”进行排挤打击报复,以报这个“宿怨”,若是“发难者”是在他手下工作的,就会因此而失去信任,就会很随便地找个“理由”就给他穿小鞋,这个人便很难再会有“发迹”的机会。

凡刚愎自用的人都是从来不认错的人。这类人对自己的眼光和能力从来都不怀疑,有时明明是自己错了,却就是不承认;明明是将事物搞得很糟,但就是不认账;明明是自己的指导思想出了问题,却偏偏说是他人将他的思想理解错了……总之,黑的说成是白的,错误变成了真理,成绩永远是自己的,错误永远是他人的,拒绝失败,即便是有错,也是“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是“七分成绩和三分缺点”,因而经常是倒打一耙,反诬批评者不怀好心,是立场错了,是思想方法出了问题,不仅如此,为了彻底杜绝批评者的反对声音,利用权势大整特整那些批评者。鉴于刚愎自用者的不肯悔改,又不听他人的劝告,往往是在错误的道上越走越远,其结果就会与自己原来美好的奋斗目标南辕北辙。

凡刚愎自用的人都是好大喜功的人。这类人尤好自我肯定、自我表彰,做了一点点有益的事,就沾沾自喜,到处表功,惟恐他人不知道。这类人也只喜欢听好话,听吹捧的好,不喜欢听不同的意见,更不喜欢听反对的话,因而在他的周围聚集着一帮献媚于他的小人,这些小人会投其所好,在他的面前拨弄事非,结果呢,这类有权势的刚愎自用者离“忠良”就会越来越远。

刚愎自用是一种非常可怕的坏毛病。它可以使人越来越不知道天高地厚,离真理越来越远,离自己身败名裂越来越近。楚汉相争之中项羽为何败于刘邦?原因之一,就在于项羽刚愎自用,自大无谋、沽名轻敌,骄傲自大,不可一世,他身边有一个号称亚父的谋士范增,主张在“鸿门宴”上除掉刘邦,然而在这“关键时刻”,却对他的意见不予理睬,对刘邦的假意殷勤,毫无察觉,反把曹无伤的告密直接告诉刘邦,反映了他只是一个有勇无谋、不懂策略、麻痹轻敌的草包将军。这样的人怎能成大事?

刚愎自用 和 自以为是 在词义上有什么区别?

主要区别是,意思不同、zhidao侧重表达不同、用法不同,具体如下:

一、意思不同

1、刚愎自用

意思是十分固执自信,不版考虑别人的意见。

2、自以为是

意思为总以为自己是对的,认为自己的观点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他人意见。

二、侧重表达不同

1、刚愎自用

固执自信。

2、自以为是

主观,不虚心。

三、用法不同

1、刚愎自用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权。形容十分固执自信。

2、自以为是

作谓语、定语。形容主观不虚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刚愎自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自以为是

【刚愎自用】和【自以为是】在词义上的区别,前者听不见别人的意见,认为别人的意见是错的。后者是有可能听见去了,但他就是不以为意。

【词目】自以为是

【色彩】贬义

【结构】主谓式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主观不虚心。

【造句】有些暴发户目中无人,很是自以为是。

【释义】为:认为;是:对;正确。自己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

【示例】作家三盅说:凡事一看透,激情便褪去,但天晓得所谓看透会否自以为是。信与疑,热与冷,人的一生总在对同一事物的认知上左右摇摆莫衷一是,转变往往只在一念间,自我推翻、交叠覆盖,直至承认宇宙无序生命无解。

【近义词】一意孤行、执迷不悟、夜郎自大、心高气傲、刚愎自用

【反义词】妄自菲薄、自惭形秽、自暴自弃

【谜语】固执己见

【歇后语】萤火虫落在秤杆上

刚愎自用

拼音:gāngbìzìyòng

正音:愎;不能读作“fù”。

辨形:愎;不能写作“复”。

近义:我行我素

反义:虚怀若谷从善如流

结构:联合式。

辨析:愎;不能写作“复”。

英译:obstinate and self…willed

释义:愎:任性;刚愎:强硬回执;自用:自以为是。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用法:他想起李玉亭所说荪甫的~来了。他决定了主意不跟着荪甫跑了。(茅盾《子夜》十)

来自:《左传·宣公十二年》:“其佐先谷,刚愎不仁,未肯用命。”《尚书·仲虺之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例句:老王这个人太~;根本就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刚愎自百用,一般说的是有头有脸的人,有一定权力和能力,但是有了权力和能力外就开始狂妄自大,自以为是,一切以自我为度中心,别人只要反对他,他就觉得是不给他面知子,是拆他的台,他就会心胸狭窄记人家一辈子,给反对他的人穿小鞋道。只听信谗言,亲小人远贤臣,最后落得版个死无葬身之地的结果。

自以为是,就是说身边一般人,比较狂妄自大,但是造成的权负面结果往往没有刚愎自用的大。

刚愎自用??自以为是

师父再一次告诉你们,是师父的徒弟,是师父的弟子,旁听生也好,千万不要说人家任何一个法门不好。法门都是好的。师父是一个医生,但是其他医生都要受到尊重。千万不要因为你的师父是个名医,就把别的医生说得一塌糊涂。那是永远不可以的。而且千万不要自以为是,你哪怕是师父的徒弟,跑出去后,人家跟你说,你是卢台长的徒弟,真好啊。

你马上骄傲得不得了啦。有什么好骄傲的,人家修得比你们好。你们虽然坐在这里,都不一定像师父的徒弟,没有用的,你们看看全世界很多佛友远在天边,都给师父放生,拼命做功德。现在师父的法门遍地开花,全世界都有了师父的道场,是观世音菩萨慈悲.

今天观世音菩萨对师父说,就算大灾难不来或者晚点来,实际上人的真正的大灾难是自己心里的灾难。什么是心里的灾难?就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比如自杀,天天想不通,忧郁,烦恼,难过,一个人好好的,突然之间生癌症了,就是自己受灾了。不是说水灾还没来,地震还没来,就觉得很开心了,实际上你不知道你身上的灾难已经来了。

你们长期的忧郁,心理障碍,已经是受灾了。师父天天给人家看图腾,有一位小女孩割腕三次,师父都在救,所以人人都应该付出,救渡众生。你们自己想想看,你们付出了多少,你们有多少功德,自己要懂道理。看看人家都在努力,而我们自己没有努力,这是对不起观世音菩萨,对不起师父。你们今天过掉一天还会有吗?没有了。所以,师父希望你们好自为之来避开灾难。

今天跟大家继续讲修行。天天说修行、修学、修法,实际上,修行是一种功夫。如果你修行能够修得好,说明你这个人有功夫。因为修行的人不会常常地轻视人家。很多人自以为很骄傲,年轻、有学历、有钱、长得漂亮,什么都可以作为他的资本,因为他没有修行,所以经常会给别人白眼;因为他没有学佛,所以会经常讲人家不好。

只有真正明白佛教道理的人,才不会轻视人家。所以,学佛的人看人是慈悲的眼睛,而不是轻视人的眼睛。庙里的尼姑、和尚对人就是很和善。师父对你们很慈悲但又很严格的,因为你们是师父的徒弟,所以必须严格。但是师父对其他老妈妈、老伯伯是什么态度,你们看见了的。师父对你们是恨铁不成钢,修到现在,听到现在,还做出一些很不好的事情,不改行不行啊?

修心要苦修。一个人苦了,他才能修心。他不苦,他不会修心的。所以叫苦修行。苦修功德的人,心中很善良所以对众生也很善良,心里就不会轻视人家。经常轻视别人的人,不会是一个好好的修行者。很多拜佛的地方,对前来朝拜的人不是很礼貌,人家下次就不会去了。前去拜佛的人,都是怀着一颗虔诚的心。你们要是对来拜佛的人不好了,随随便便把人家打发了,你就是没有学佛,你就是对菩萨的亵渎,就是有孽障。

你们每一个人都代表着菩萨,不管你今天是打字也好,是打电话也好,你们所做的每一个行为都要对得起观世音菩萨,对得起众生,因为你们是学佛人。你不慈悲,你看不起人,你才会觉得烦。苦修是什么?苦修是自己要压制自己,要克制自己,那才叫吃苦。习惯了,就不以为是苦了,以苦为乐就是这个道理。因为每位众生都是有佛性的,他们都是菩萨,他们都是佛,你对人家这么凶,你对得起菩萨吗?众生是来求佛的,不是来受气的。

正常人连生物都不能够轻视,连一条狗都不能去踢它,你都不能去骂它,何况是对学佛人呢。如果对一杯水,不停地讲它,骂它,放在冰箱里,再拿出来,会呈现很难看的图形。如果你不停地说这杯水好,放在冰箱里结冰后,拿出来一看,冰花都是很漂亮的。连物体都有情,所以自己要明白道理啊。一个懂得佛法的人,需要真实。不诚实,是罪上加罪,不是师父看不惯,是菩萨看不惯。因为人本身就是虚妄不实的,所以才要多做实事。

今天买一件东西回来是实实在在的吧,过几天坏了,退掉了,那东西就没了。这不就是虚的吗?回到家里,想不吵架了,讲了没几句话,又吵架了,你说这是真的还是虚的?人间什么东西都是假的,什么东西都是虚的。你今天吃下去的,你吃的时候以为是真的,吃得可开心呢,吃完也就没了,因为它是虚的。从实到虚就是一个过程。人从生出来是一个婴儿,过一阵子长大了,再过一阵子变成老太太了,再过一阵子找不着了,死了。这不就是虚的东西吗?

在人间有什么东西是实的啊?什么东西找得到啊?师父再三跟你们讲,什么东西都是空的,等你们死掉了,什么东西也都没了。佷多人不要死,你要是在人间不死的话那也成妖精了。如果有一个老太太活到130岁,你看看会是什么样子。这是必然规律。人间就像一个旅馆一样,其实是虚幻不实的。身体是虚幻不实的灵体,精神也是虚幻。就像你今天动了一个念头,明天马上动另外一个念头一样,你已经很快把你前面这个念头否定了。

你今天刚刚说,我一定要怎样怎样,说不定有个人在你耳边讲几句话,啪的一下,说不定你所有的意念全部转变过来了。你不就是虚的吗?师父看你们,当你们跪着的时候,师父都觉得你们是虚的。你今天可以跪着,过几天你想不通了,你说不定连跪着的机会都没了。你们跪着对师父有什么好处啊,只是增加师父的责任,增加师父的孽障,因为你们心里身上都是不干净,所以一定要好好修,消除孽障。

人的本身是虚幻不实的,说话也是,开始讲得很好,后来变了,所以我们要让自己佛性的表现形式实在一点。你虽然是虚的,但是你可以让表现形式实实在在一点。也就是说,你今天可以变,但尽量让它不要变。因为真正学佛的人是谦虚的。犹如拜师也是一样。你们拜什么师父,就跟师父学什么法门。你拜其他的师父,你就求其他的法门,都是一样的。所以,你不能轻视别人的法门,或者自以为是最好的。就是说,当你在学佛的时候,如果你已经拜了这个师父,学了这个法门,你最好不要轻视它。你最好学一个最好的法门,你认为最好的法门,而且千万不要去说人家的法门不好,这也是实性。

师父再一次告诉你们,是师父的徒弟,是师父的弟子,旁听生也好,千万不要说人家任何一个法门不好。法门都是好的。师父是一个医生,但是其他医生都要受到尊重。千万不要因为你的师父是个名医,就把别的医生说得一塌糊涂。那是永远不可以的。而且千万不要自以为是,你哪怕是师父的徒弟,跑出去后,人家跟你说,你是卢台长的徒弟,真好啊。你马上骄傲得不得了啦。有什么好骄傲的,人家修得比你们好。你们虽然坐在这里,都不一定像师父的徒弟,没有用的,你们看看全世界很多佛友远在天边,都给师父放生,拼命做功德。现在师父的法门遍地开花,全世界都有了师父的道场,是观世音菩萨慈悲.

人最大的痛苦是自身造成的。这是观世音菩萨给师父最新的信息。观世音菩萨说,人的灾难实际上来自于自己。从大的方面来讲,就是破坏了全球生态环境,从小的方面来讲,就是破坏了你自身的生活环境。很多人很凶,不是把自己的生活环境破坏了吗?很多人不好好吃饭,不好好睡觉,忧虑,烦恼不是把自身的环境破坏了吗?所以,他们才会生病和生癌症啊。人就是在不断地破坏自身的环境,使之演变成灾难。

师父跟你们讲,人为什么会自大呢?因为他常为自己想。一个人为什么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因为他经常为自己想,我是谁,我应该怎么样,我是怎么样。每个人都以为他自己最大,出去开会最好是红地毯,警车开道,主席台上有他的位置,若是没有他的位置,马上脸很难看,站起来就走人。看看我们过去一位华人议员就是这样的,总以为自己是老大。

你们今天学佛,你们早一点、晚一点都要放下,到最后的时候躺在床上,还说舍不得走,到最后必须放下,你为什么不早点放下啊,早放下说不定就死得晚一点了。为什么放不下?肮脏的灵魂,肮脏的灵体,肮脏的孽障,全部在你的身体上,把你的脑子搞得稀里糊涂。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在世界上多得不得了,很多人为了面子活着,最后活得多痛苦,什么都没有了,他还要面子,自杀。要面子会害死人的。要面子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真正想要解决问题是把自己放下。我没有自己,我没有什么面子,我要的是有价值的生命,我要的是自己的前途。我要的是自身的修养,我要的是我的境界,我要的是今后能够去西方极乐世界或者四圣道。那才叫真正的境界。要的是要那些真正存在于你心灵的东西,而不是要这些名利,家具、钱财。所以,一定要把自己的名利、地位思想减淡,减淡自我,就是把自己看得越来越轻。你值多少钱啊,你是谁啊,你有什么了不起的,叫你说声对不起就不肯啊。

你是谁啊,现在知道师父为什么经常要讲你们了吧,是在减淡你们的自我啊。师父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讲你们,你们说声“对不起”,说明你们的境界在提升,并不是说你们掉下来了。越谦虚、越懂礼貌的人,才是高贵的人,是有境界的人,才会让人看得起。死要面子不肯承认错误的人是让人看不起的。被人家背后骂,自己想只要我没听见就可以了,两耳朵掩耳盗铃。如果你说声,“对不起,我以后改,人家就很看得起你了”。

你们是什么思维啊,做错事情,要赖就赖,要逃就逃,想不承认就不承认,这叫学佛吗?要看淡自己,师父今天讲你们,就是让你们要放下自我。你们一辈子有什么呢?你们一辈子瞬间就结束了。我一生一无所有,要钱钱没有,要名名没有,那你活得才自在呢。因为你把自己的贪欲放弃了,你没有自我,人家骂你也骂不到你了,打也打不到你,那才叫自在呢。

要像麦穗一样,长得越高,头垂得越低。很多人为什么会死,为什么生病、生气,因为他觉得他过去好得不得了,他抓住他的过去就是不肯放。过去是过去,现在是现在,所以菩萨告诉我们,过去不可得,现在不可得,未来不可得。实际上就是一句话,什么都不可得,什么都是没有的。

要放低自己啊,看不起人家就是看不起自己。人家做清洁工就也要看得起人家。人家不偷不抢,实实在在,挣点钱照顾家里,人家是最崇高的人。那些寄生虫,就知道赚钱,不知道照顾别人的贪污人,还不如清洁工呢。被人家看不起,师父讲的都是人间的、最好的、最有智慧佛的语言,希望你们好好地学。不要因为自己做错了,就低人一筹,没有,因为你们是人,是人永远会做错。

哪怕要死掉的那一刻,都会做错事情。但只要改变过去,破迷开悟,就是善男信女啊!要看见众生啊,众生都在你身边。众生的苦就是我们的苦。所以,学佛要先学会放下自己,要肯吃苦,吃苦就是消孽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