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成语以逸待劳的意思及解释

  • 形容成语以逸待劳的意思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成语词典大全

以逸待劳的意思

以逸待劳,是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予迎头痛击。

以逸待劳,语出于《孙子.军争篇》:“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同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战国末期,秦国少年将军李信率二十万军队攻打楚国,开始时,秦军连克数城,锐不可当。不久,李信中了楚将项燕伏兵之计,丢盔弃甲,狼狈而逃,秦军损失数万。后来,秦王又起用已告老还乡的王翦。王翦率领六十万军队,陈兵于楚国边境。楚军立即发重兵抗敌。老将王翦毫无进攻之意,只是专心修筑城池,摆出一派坚壁固守的姿态。两军对垒,战争一触即发。楚军急于击退秦军,相持年余。王翦在军中鼓励将士养精蓄锐,吃饱喝足,休养生息。秦军将士人人身强力壮,精力充沛,平时操练,技艺精进,王翦心中十分高兴。一年后,楚军绷紧的弦早已松懈,将士已无斗志,认为秦军的确防守自保,于是决定东撤。王翦见时机已到,下令追击正在撤退的楚军。秦军将士人人如猛虎下山,只杀得楚军溃不成军。秦军乘胜追击,势不可挡,公元前223年,秦灭楚。

怎么理解以逸待劳?

计谋仿生:笨猪斗狼

野猪是很笨的,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体大膘肥,呆头呆恼。但是,当它遇到一只狼来攻击自己时,它却用粗嘴大唇和坚硬的头部猛地一撅,把狼重重地摔在一边。狼发现正面进攻不行,就迂回到猪的侧面,设法咬伤公猪的睾丸,当猪痛得无力反抗时,就成了狼的下酒菜。

但是大笨猪也会想办法,它迅速地用屁股在地上旋出一个凹坑,把臀部往里一坐,保护起自己的要害部位。无论狼从哪个方向来进攻,他就轻轻一旋转,使自己正面向狼。狼要改变进攻方向,总得绕着圆周跑,而猪却稳坐圆心,以逸待劳。这样,坚持的时间一长,狼却跑累了,只得扫兴而离去。让敌人疲劳的古代战例1.桂陵之战。

公元前4世纪,孙膑施用围魏救赵计之后,魏军由庞涓统率火速撤离赵国回救本国首都,长途跋涉,疲于奔命。而齐军在孙膑的统领下在魏军回国的必经之地桂陵设下埋伏,本来也是长途跋涉的齐军,由此得到休息,以逸待劳,把魏军打得落花流水。

2.王翦疲敌灭楚。

公元前224年,秦国灭楚的最后一战,是由王翦领秦兵60万攻楚。楚国军队由项燕统领倾巢而出。王翦看见楚军人数众多,士气旺盛,便决定采用疲敌战略,筑垒固守,坚壁不战。秦军在营垒内进行军中训练,养精蓄锐。楚军本为迎击秦军而来,但是求战不得,屯兵于坚壁之下,斗志日渐松懈,帅老兵疲。项燕见此状况,只得将楚军东撤。而这时的秦军个个身强力壮,求战心切,王翦趁项燕撤退时防备松弛,于是抓住战机,穷追不舍,直追到靳南(今安徽宿县南),击败楚军,杀其主将项燕,楚军立即溃不成军。王翦于是乘胜攻占楚国都城,俘虏了楚王,一举灭亡了楚国。

3.李世民疲兵败敌。

公元619年,割据山西的刘武周派宋金刚进逼李世民的势力范围。李世民前往征讨,与宋金刚相持于新绎一带。诸将向李世民请战,李世民说:“宋金刚孤军远来,补给困难,粮草全靠就地掠夺,速战对他有利。我们应当坚守,养精蓄锐,磨掉宋金刚求速战的锐气。我另派兵打击他的心腹要地。这样,宋金刚必会粮尽计穷,自行逃走。”果然,两军相持了半年以上,宋金刚军中粮食吃尽,不得已只好撤走,李世民引兵追击,把宋金刚军打得一败涂地。

4.周德威疲敌破梁军。

公元910年冬,晋将周德威攻梁军。梁军惯于筑城坚守,不善野战。周德威为扬长避短,将晋军后撤。晋军骑兵有优势,惯于野战。于是派300名轻骑向梁兵骂阵。梁将王景仁见晋兵不多,被骂声所激怒,率全军出动,晋军且战且退,引出梁军数十里。晋军布阵,梁军也布阵。晋国君主在军中,想立即与梁军决战。周德威说,梁军因被激怒而出城作战,仓促出阵,料想未带干粮和饮水,过了中午,梁军必然人困马乏,而我军只有少数骂阵之兵疲劳,其余人皆是以饱待饥。刚过中午,晋军向梁军发起进攻,步兵从侧翼包抄。两军厮杀到日头偏西,梁军支持不住,争先恐后撤退,乱了阵脚。于是晋军擂鼓追击。这一战梁军死2万余人,晋军大获全胜。

5.邺城之战。

公元396年,北魏道武帝亲征后燕国,进攻邺城。后燕守将慕容德打退了北魏的进攻。慕容德想乘胜反攻,其部下韩淖认为不可。他说北魏远征,兵力强盛。邺城之兵相比之下人数很少。此次击退进攻,是因为我方有固城之守。因此,我军不宜动。他提出“深沟高垒,以逸待劳”的战法,固守邺城。北魏军久攻不下,士气大减,内部出现裂痕,有的军队撤走,此时,慕容德率军追击,大败魏军。曹刿论一鼓作气春秋时,齐王拜鲍叔牙为大将,进犯鲁国。鲁国无将有把握胜齐军,大臣施伯推荐隐士曹刿当了鲁庄公的参谋,一同赴前线。两军列好阵势,齐军一通鼓响,排山倒海般冲了过来。鲁庄公欲令鲁军出击,曹刿说不可。只可坚守阵脚,不出战。齐军冲不进来,退了下去。过一会儿,齐军二通鼓响,齐军再次冲锋过来,鲁军仍然不出战,齐军仍然冲不进来。又过了一阵,齐军三通鼓响,齐军冲锋已没了士气,以为鲁军仍然不出战,又攻不进去。这时,曹刿请鲁庄公下令击鼓出击,军士一鼓作气,把士气衰退的齐军打得大败。齐军慌忙撤退,曹刿观察到齐军是仓惶而退,来不及设埋伏,所以大行追击,大获全胜。事后鲁庄公问曹刿,曹刿说,军队打仗在士气。“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三通鼓后,敌兵疲惫,士气低落,而我方正是士气高涨之时,一鼓作气便能取胜。

毛泽东论以逸待劳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如果进攻之敌在数量和强度上都超过我军甚远,我们要求强弱的对比发生变化,便只有等到敌人深入根据地,吃尽根据地的苦楚,如同第三次围剿时蒋介石某旅参谋长所说的‘肥的拖瘦,瘦的拖死’……这种时候,敌军虽强,也大大减弱了;兵力疲劳,士气沮丧,许多弱点都暴露出来。红军虽弱,却养精蓄锐,以逸待劳。”正是因为毛泽东的这一方针,红军打败了蒋介石发动的四次围剿。到了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4月,毛泽东打给西北战场的电报说:“同敌在现地区再周旋一时期(一个月左右),目的在使敌达到十分疲劳和十分缺粮的程度,然后寻机歼击之。……如不使敌十分疲劳和完全饿饭,是不能最后获胜的。这种办法叫‘蘑菇’战术,将敌磨得精疲力竭,然后消灭之。”

毛泽东16字游击战公式: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蘑菇战

《太平天国新军的运动战·张宗禹语》:“敌能战,应不与战,专以走疲之,则可常活。”

1949年6月,蒋介石以33万人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而西北野战军只有2万余人。于是,毛泽东主动放弃延安,诱敌北上,派出小部队以蘑菇战术吸引敌人,让敌人在陕北团团转,处处扑空,兵力疲惫,给养困难。而我军主力早已转移到蟠龙西北地区休整,隐蔽待机。我晋冀鲁豫野战军太岳兵团发动晋南攻势后,威胁敌后方安全,敌在进犯扑空、晋南告急的情况下,主力南下蟠龙、青化砭集结。于是我军主力立即集结于此地区,以逸待劳,用一旅之军诱敌深入,将敌135旅包围于羊马河以北,全歼该旅4700余人,旅长被俘。

什么叫以逸待劳,出自哪里

yǐyìdàiláo[编辑本段]释义逸:安闲;劳:疲劳。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百时给予迎头痛击。[编辑本段]出处《孙子·军争度》:“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编辑本段]示例他踞了碉楼,~,我们倒难以刻知期取胜。(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编辑本段]用法作谓语、道宾语、状语;指作战、工作等方法[编辑本段]故事东汉初年,隗嚣占据陇西,后投降四川称帝的公孙述,汉光武帝派冯专异为征西大将军。冯异想进攻恂邑,隗嚣也率军进攻。冯异手下建议避免正面交锋,冯异主张属先占据该城,然后以逸待劳,等待疲劳的隗嚣来攻,这样把隗嚣打得狼狈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