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成语遗臭万年的意思及解释

  • 形容成语遗臭万年的意思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成语词典大全

中国历史上遗臭万年的人物有哪些.?

中国历史的十大汉奸

太史公因为替他说话而遭了腐刑。

何帝说他是个汉奸。

他本来也算是一代名将。

却投降了匈奴。

或许他并不能算无耻的汉奸。

他但却是历史上第一个有名的汉奸

他叫李陵。

Top10之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汉奸第十位

——李陵

无耻指数:4

遗臭指数:4

综合指数:4

Act2.

崇祯皇帝曾经以为他死了,追封过他。

他却投降了,据说是为了皇太极的老婆。

洪承畴,一代儒将,九省经略。

最后成了史书中的贰臣。

Top10之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汉奸第九位

——洪承畴

无耻指数:6

遗臭指数:6

综何指数:6

Act3.

接下来出场的这位人物仍然健在。

他不能算是一个完全的汉人。

他自称二十二岁以前是日本人。

他是台湾皇民化的结果。

他是日本人亲密的小伙伴。

由于他的血统关系,我们应称他为四分之三汉奸。

因为他有四分之一“高贵”的日本血统。

他是谁?我不说大家也能猜出来了吧!

Top10之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汉奸第八位

——LDH

无耻指数:8

遣臭指数:6(预测)

综合指数:7

Act4.

两宋更替的时候,中原曾经出现过一个存在了三十多天的政权。

政权是金人出面建的,皇帝却是个汉人。

他便是当时北宋的宰相张邦昌,所谓的“大楚”的皇帝。

他在旁人鄙夷的眼光里登基,又在一片骂声和无奈中退位。

他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大汉奸。

Top10之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汉奸第七位

——张邦昌

无耻指数:8

遗臭指数:7

综合指数:7.5

Act5.

还是两宋更替的时候,还是在中原地区。

还是金人出面建的政权,皇帝仍是一个汉人。

他名叫刘豫,所谓“大齐”的皇帝。

不过,他比张邦昌更加无耻。

他一听说金人要在汉人降官中挑“子皇帝”,便大举贿赂,终于过了皇帝瘾。

他曾经数次攻打南宋,甘为金人的马前卒。

他在战败后被金人所废,得到可耻的下场。

Top10之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汉奸第六位

——刘豫

无耻指数:9

遣臭指数:7

综合指数:8

Act6.

乱世多英雄,也多汉奸。

提起岳飞,谁都会想起另外一个人。

那就是秦桧。

一开始的秦桧似乎很正直。

不过他却被金人改造了。

由于他,岳飞未能直捣黄龙。

由于他,岳飞死于非命。

他也终于跪在了岳飞的墓前。

Top10之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汉奸第五位

——秦桧

无耻指数:8

遗臭指数:9

综合指数:8.5

Act7.

如果问你,南宋是被谁所灭?

你肯定会说,忽必烈。

但是有一个人不同意。

厓山之役后,他曾在一块石头上刻了几个字:

“张弘范灭宋于此”

明朝时,有人在这句话前面加了一个“宋”字,那句话变成了“宋张弘范灭宋于此”

原来张弘范曾是宋臣?

Top10之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汉奸第四位

——张弘范

无耻指数:9

遗臭指数:8

综合指数:8.5

Act8.

这是一个爱情故事?

这是一句诗的产生?

这是明末清初动荡中的一幕。

男主人公叫做吴三桂。

他是为了女人而做汉奸?

他是为了权位而做汉奸?

Top10之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汉奸第三位

——吴三桂

无耻指数:9

遣臭指数:9

综合指数:9

Act9.

以前的中原皇帝在少数民族首领中的眼中是神圣的。

可是,在残唐五代的时候却发生了改变。

一个中原的皇帝,做了一个少数民族皇帝的“儿子”。

他把北方的要塞燕云十六州割给了契丹。

他使中原屡受胡骑践踏。

他让中原的皇帝彻底没了架子。

他叫石敬塘。

他终生对大辽皇帝尊敬无比,言必称“儿”、“臣”。

他是前无古人的大汉奸。

——Top10之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汉奸第二位

石敬塘

无耻指数:10

遣臭指数:9

综合指数:9.5

Act10.

清末时,有一个青年因策划行刺满清权贵而被捕。

他作了首诗:“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几十年后,有人改了他的诗:“当时慷慨歌燕市,曾羡从容作楚囚。恨未引刀成一快,终惭不负少年头。”

为什么会这样?

那是因为,他在一座凝结着三十万冤魂的城市,和一群犯下了无数罪行的禽兽们共建“王道”。

他就是汪精卫。

我不知道他为什么会这样。

是为了“大东亚共荣”?

还是为了自己的权位?

抑或是……他想成就“古今第一大汉奸”之名?

Top10之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汉奸第一位

——汪精卫

无耻指数:10

遗臭指数:10

综合指数:10

1.秦桧:宋之秦桧,开大汉奸之先河.其恶劣的程度不仅是卖国求荣,而且还陷害忠良.后代恶人常用的“莫须有”即为其首创.这在清代发展成文字狱.分析秦桧之做汉奸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被金所俘后在金生活了多年.秦桧及王氏的下场苍天可鉴:至今仍跪在岳飞墓前.给秦氏后人留下的遗产是:从此人名不用桧,外人面前愧姓秦2.吴三桂:为红颜卖国的典范.其葬送的不仅是流寇李自大成的江山,更为严重的是将中华民族从此推入万劫不复之深渊.民族罪人之首恶.其本人在康熙削蕃时连病带吓而亡,其子孙被满清尽诛.3.潘美:宋太宗攻辽,其为主将,杨业为副将,其人深谙小人之术及卖国之道,由于与杨业不和(主要是军事上的分歧),便设计害了杨业.后人编《杨家将》鞭鞑卖国,以颂忠良,但传说多于史实4.汪精卫;曾是孙中山的左右手之一,也是国民党的中坚.典型的群体汉奸之头目,其下手主要的汉奸有陈公博,陈璧君,周佛海,褚宜民,李士群等,真是汉奸林立,不一而足,在敌伪时期,中华大地之上,当汉奸的少说也有百万之众.这也算是世界民族之林的一大奇观.抗战胜利后,当汉奸者人人得而诛之.少有善得其终者,可能也不乏漏网之奸.汪精卫遇刺后死于日本,后回葬国内.待抗战胜利后其墓被蒋介石所炸.陈璧君被处决.汪与陈时年留下一幼子,得留,现任江苏某石油公司经理.5.李鸿章:清末重臣,深得慈禧的欣赏,你看他在签降《辛丑条约》时怡然自得的样子,就知他为什么会做双重汉奸也.既作清廷之鹰犬,又卖国家于西洋.6.袁世凯:清末重臣,也是双重的汉奸,窃国又卖国.先窃民国于洪宪,后卖国于日本.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即出于其手.好在国内发生了五四运动,二十一条被拒签,否则,其中的任何一条都将使中国亡于日本.中国的进步和袁世凯的利益本来没有大冲突,他甚至是革命的最大受益人,实际上是给他带来了难得的跳跃发展机会,应该意识到历史给了他成为伟大人物的难得机遇。然而他却没有意识到,他感觉到的是历史给了他当皇帝的机会.贪婪以至于愚蠢是袁世凯最真实的写照.其本人病死于共和的炮火之中,其后代尚好,有袁家骝于科学有所贡献.7.曹汝霖:北洋政府时任交通总长,手签二十一条.随其后的汉奸有章宗祥,陆宗舆(此时二人任驻日公使),这三人也是群体汉奸,典型的亲日派.由于三人的卖国事件,导致了著名的五四运动,中国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这几人做汉奸也是做的让人无话可说,想想吧,巴黎和会的中方代表不是都在卖国的条约上拒签了呢?

满意请采纳

中国历史上十大奸臣

(1)庆父:春秋时期鲁国贵族,鲁庄公的弟弟。他惯于挑拨离间,先后杀了两个国君,后来自缢身亡。成语“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就源于此。

(2)赵高:秦朝宦官,原为赵国贵族,他与李斯逼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六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不久又杀死李斯,自任丞相,后又谋害胡亥,立子婴为帝,后被子婴诛杀。

(3)梁冀:东汉大臣,两个妹妹分别为顺帝、恒帝皇后,顺帝死后,于梁太后合谋,先后立冲、质、恒三帝,专横朝政20年。他掠夺的财产相当于全国半年租赋。159年,恒帝诛杀梁氏一家,梁冀自杀身亡。

(4)董卓:初为琼州豪强,汉灵帝时任州牧,凶残异常。公元189年,率兵入洛阳,毒杀少帝,另立献帝,自立太师,“挟天子以令诸侯”,后被王允、吕布杀掉。

(5)来俊臣:唐朝武则天时酷吏,因告密受宠,任中丞,后因得罪武氏诸王和太平公主,被武则天处死。成语“请君入瓮”讲的就是他和右丞周兴之事。

(6)李林甫:唐朝权臣,玄宗时任礼部尚书兼中书令。他有“口有蜜、腹有剑”之称。在任19年中,唐王政事败坏,终于酿成“安史之乱”。

(7)秦桧:北宋历任御史中丞等职。靖康二年,被金军掠至北方,不久遣归,充当内奸。他勾结党羽,专横权势,力主投降,以“莫须有”待得罪名杀害岳飞及其子岳云等抗金名将,为后人唾弃。

(8)严嵩:明朝大臣,嘉靖中任吏部尚书,官至太子太师,以其子世蕃等为爪牙,操纵国事,在任时大半军饷被他侵吞。1562年,御史周应龙,林润相继弹劾世蕃,严世蕃被杀,抄出黄金10000余两,白银200余两,严嵩被革职,不久病死。

(9)魏忠贤:明代宦官,万历年入宫。1620年,他被任为司礼秉笔太监并监管东厂,网罗死党,杀害东林党人扬涟、左光斗等正直官吏。

(10)和珅:原在清廷銮仪卫当差,因逢迎献媚,为乾隆所宠,官至文华殿大学士。乾隆死后,嘉庆帝宣布他20条罪状并令其自杀,被抄家,家产约值8亿两黄金,等于朝廷10年收入。

1.魏忠贤.既不忠又不贤复.权力之大被称为'九千岁".屠杀迫害东林党.使晚明政治更加黑暗.2:王振,大明宦官专权第一人.为个人私欲和名望置国家和皇帝安危于不顾.怂恿英宗北征.土木之变使大明一蹶不振3.赵高,使秦二世而亡的罪魁祸首.史上阴谋家的代表人物.4:李莲英,名字像个女人,在清宫大制内五十多年,是清最长的太监.更深得慈禧太后的信赖.5:刘谨.心怀不轨,故意把小太子朱厚照往贪玩上的路子上百引.后来朱厚照成一个又色又荒诞的皇帝.6;李辅国,肃宗,代宗时大宦官,唐宦官专权第一人,那句"大家但内坐,外事但有老奴处分"的名言让他遗臭万年.7.童贯.北宋徽宗时六贼之一.和蔡京勾结做恶多端度.8:杨复恭.唐僖宗时总揽神策军全权.封魏国公,僖宗死又迎立昭宗.权势更大.收六百多个义子.最后却被其中一义子李顺节(昭宗使离间计)拉下马.被枭首西市9:仇士良.'文宗知想道夺回大权的"甘露之变"失败后,仇士良和另一大宦官鱼弘志软禁起文宗,残杀大臣几千人,废太子李成美,.改立文宗弟李焱为帝是为武宗.10:张让,东汉宦官专权的一个代表人物.

中国历史的十大汉奸太史公因为替他说话而遭了腐刑。何帝说他是个汉奸。他本来也算是一代名将。却投降了匈奴。或许他并不能算无耻的汉奸。他但却是历史上第一个有名的汉奸他叫李陵。Top10之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汉奸第十位——李陵无耻指数:4遗臭指数:4综合指数:4Act2.崇祯皇帝曾经以为他死了,追封过他。他却投降了,据说是为了皇太极的老婆。洪承畴,一代儒将,九省经略。最后成了史书中的贰臣。Top10之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汉奸第九位——洪承畴无耻指数:6遗臭指数:6综何指数:6Act3.接下来出场的这位人物仍然健在。他不能算是一个完全的汉人。他自称二十二岁以前是日本人。他是台湾皇民化的结果。他是日本人亲密的小伙伴。由于他的血统关系,我们应称他为四分之三汉奸。因为他有四分之一“高贵”的日本血统。他是谁?我不说大家也能猜出来了吧!Top10之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汉奸第八位——LDH无耻指数:8遣臭指数:6(预测)综合指数:7Act4.两宋更替的时候,中原曾经出现过一个存在了三十多天的政权。政权是金人出面建的,皇帝却是个汉人。他便是当时北宋的宰相张邦昌,所谓的“大楚”的皇帝。他在旁人鄙夷的眼光里登基,又在一片骂声和无奈中退位。他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大汉奸。Top10之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汉奸第七位——张邦昌无耻指数:8遗臭指数:7综合指数:7.5Act5.还是两宋更替的时候,还是在中原地区。还是金人出面建的政权,皇帝仍是一个汉人。他名叫刘豫,所谓“大齐”的皇帝。不过,他比张邦昌更加无耻。他一听说金人要在汉人降官中挑“子皇帝”,便大举贿赂,终于过了皇帝瘾。他曾经数次攻打南宋,甘为金人的马前卒。他在战败后被金人所废,得到可耻的下场。Top10之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汉奸第六位——刘豫无耻指数:9遣臭指数:7综合指数:8Act6.乱世多英雄,也多汉奸。提起岳飞,谁都会想起另外一个人。那就是秦桧。一开始的秦桧似乎很正直。不过他却被金人改造了。由于他,岳飞未能直捣黄龙。由于他,岳飞死于非命。他也终于跪在了岳飞的墓前。Top10之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汉奸第五位——秦桧无耻指数:8遗臭指数:9综合指数:8.5Act7.如果问你,南宋是被谁所灭?你肯定会说,忽必烈。但是有一个人不同意。厓山之役后,他曾在一块石头上刻了几个字:“张弘范灭宋于此”明朝时,有人在这句话前面加了一个“宋”字,那句话变成了“宋张弘范灭宋于此”原来张弘范曾是宋臣?Top10之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汉奸第四位——张弘范无耻指数:9遗臭指数:8综合指数:8.5Act8.这是一个爱情故事?这是一句诗的产生?这是明末清初动荡中的一幕。男主人公叫做吴三桂。他是为了女人而做汉奸?他是为了权位而做汉奸?Top10之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汉奸第三位——吴三桂无耻指数:9遣臭指数:9综合指数:9Act9.以前的中原皇帝在少数民族首领中的眼中是神圣的。可是,在残唐五代的时候却发生了改变。一个中原的皇帝,做了一个少数民族皇帝的“儿子”。他把北方的要塞燕云十六州割给了契丹。他使中原屡受胡骑践踏。他让中原的皇帝彻底没了架子。他叫石敬塘。他终生对大辽皇帝尊敬无比,言必称“儿”、“臣”。他是前无古人的大汉奸。——Top10之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汉奸第二位石敬塘无耻指数:10遣臭指数:9综合指数:9.5Act10.清末时,有一个青年因策划行刺满清权贵而被捕。他作了首诗:“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几十年后,有人改了他的诗:“当时慷慨歌燕市,曾羡从容作楚囚。恨未引刀成一快,终惭不负少年头。”为什么会这样?那是因为,他在一座凝结着三十万冤魂的城市,和一群犯下了无数罪行的禽兽们共建“王道”。他就是汪精卫。我不知道他为什么会这样。是为了“大东亚共荣”?还是为了自己的权位?抑或是……他想成就“古今第一大汉奸”之名?Top10之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汉奸第一位——汪精卫无耻指数:10遗臭指数:10综合指数:10

曹操为什么会“遗臭万年”

曹操无疑是知个乱世英雄,他很有能力,但不符合时代。在当时,人们是很看重忠义的,然而曹操,很有野心,一道心想称王称帝,与当时的观念背道而驰,是篡汉的枭雄。这是他招人唾骂的最主要原因。其次,他为人狡回诈阴险狠毒,为了他的利益,可以损害别人的利益,他屠过城,杀过忠臣,最著名的就是“宁答我负人,毋人负我。”主要的应该就这些......

由于历代统治者的丑化,也就是说那么想让百百姓接受刘备的仁德,借以更好度控制百姓们的思想,束缚他们的思想,这问种情况到了元曲,相继出现了什么三国演义当答中有的传说故事什么的,更加拥刘贬曹,以至于罗贯中也内就是罗本写的三国演义是拥刘贬曹,实际上,曹操容当之无愧的英雄,而刘备是奸雄

秦桧为什么遗臭万年?

秦桧当了宰相之后,就干起卖国求和的勾当来。

有了秦桧,宋兵必败

岳飞在朱仙镇大捷,逼近东京。兀术眼看在东京待不下去,决定渡过黄河北撤。当他带着金兵离开东京的时候,有个书生拦住他的马说:“大王别走了。岳少保马上会撤兵。东京一定没事儿。”

兀术很奇怪,问那个书生说:“岳飞用500骑兵打败我们10万大军,百姓日夜盼他们打过来,东京还能守得住?”

秦桧像那个书生说:“朝廷里有权臣,大将要在外面立功,是不可能的。依我看,岳少保自己性命难保,哪儿还谈得上立功?”兀术听了,恍然大悟,马上拨转马头,带兵回到东京。那个书生说的那个“权臣”,就是秦桧。

秦桧当上宰相

秦桧本来是北宋时期的大臣。当宋徽宗、钦宗两个皇帝被金兵俘虏到北方去的时候,秦桧和他的妻子王氏也跟随他们一起被俘到金京。秦桧在金太宗面前,低声下气,百依百顺。金太宗认为他很有才干,就把他派到大将挞懒部下当军事参谋。这时候,金朝发现南宋抗金力量越来越强大,又有岳飞、韩世忠等大将坚决主张抗战,不好对付,就决定把秦桧放回南方充当内奸。公元1130年,挞懒攻打楚州(今江苏准安)的时候,把秦桧和他的妻子放回南宋。

秦桧来到越州宋高宗的行宫求见,天花乱坠地编造了一通谎话,说他在楚州怎样杀死敌人的看守,怎样夺了一条船逃出来。当时就有不少大臣怀疑,楚州到这儿路远迢迢,秦桧越过金兵防线逃回来,难道金兵没有追捕?再说,即使敌人防备不严,让他偷跑了,一定十分匆忙,又怎能带着王氏一起走?

但是,当时的宰相范宗尹跟秦桧是老朋友,竭力在高宗面前帮秦桧说话,并且说秦桧是个既可靠又能干的人才。宋高宗本来日思夜想要跟金朝讲和,听说秦桧从金朝回来,熟悉金朝内情,立刻召见秦桧。

秦桧第一次朝见高宗,就劝高宗跟金人讲和,还送上了代朝廷起草的一份求和信。

宋高宗接见秦桧之后,觉得秦桧的主张很合他口味。他对大臣们说:“秦桧比谁都忠。有了他,我高兴得晚上也睡不着觉呢。”他立刻任命秦桧做礼部尚书,过了三个月,又提升他当副宰相。再过半年,秦桧就成为宰相兼枢密使,掌握了南宋军政大权。

劝皇上让岳飞退兵

秦桧当了宰相之后,就干起卖国求和的勾当来。因为遭到许多朝臣的激烈反对,曾经被罢免了宰相职位。但是昏庸的宋高宗还是把秦桧当做心腹看待,过了几年,又重新任秦桧为宰相。秦桧利用他的权力和地位,勾结金朝,千方百计破坏抗金将领的活动。这回听到岳飞连战连胜,准备直捣黄龙府,大起恐慌。因为金朝是他的后台,金朝一败,他在南宋也就站不住脚。于是,他就唆使宋高宗发出命令,要岳飞从前线撤兵。

岳飞突然接到宋高宗的撤兵命令,弄得莫名其妙。他派人送奏章给高宗说金兵已经丧尽士气,我军士气高涨,胜利就在眼前,时机不能错过。他请求高宗取消撤兵命令,允许他继续进军。秦桧接到岳飞奏章,又想了一个恶毒的手段,先命令张俊、刘光世等大将的人马从淮北前线撤兵,然后对高宗说,岳飞的军队在中原已经成为孤军,不能再留,叫宋高宗发出紧急金牌,叫岳飞撤军。

十二道金牌

岳飞在前线等待高宗的进军诏令,没想到接到的却是朝廷催促退兵的紧急金牌。岳飞接到第一道金牌,正在犹豫,送金牌的快马又到了。从早到晚,快马一个接一个,一连接到12道金牌。岳飞知道要改变高宗的决定已经没有希望,气愤得泪流满面,说:“想不到我十年来的努力,一下子全给毁了。”

岳飞要从朱仙镇退兵的消息一传出去,附近的百姓十分震惊,纷纷聚集在街头。他们拦住岳飞的马,哭泣着说:“我们顶着香盆,运着粮草,迎接官军,这是金人都知道的事。现在相公要回去,我们只有死路一条了。”

岳飞看到这个情景,也禁不住流下眼泪,他叫左右兵士拿出高宗的诏书来给大家看,说:“朝廷下了紧急金牌,我不能擅自做主留在这里啊!”百姓们见留不住岳飞,都放声痛哭。兵士们也个个心酸,掩着脸哭。整个朱仙镇响起一片哭声。岳飞心里不忍,宣布暂缓5天撤兵,让愿意跟随他们的百姓一起走。过了5天,岳家军开始撤兵的时候,当地百姓成群结队随军南迁。后来,岳飞奏请朝廷,把这些百姓安置在南方安家垦荒。

兀术打听到岳家军已走,马上重整旗鼓,向南进攻。本来被岳飞收复的河南许多州县,一下子又丢失得精光。

秦桧和宋高宗决心向金朝求和,他们恐怕受岳飞、韩世忠等人的阻挠,把他们召回京城,让韩世忠做枢密使,岳飞做枢密副使,名义上是提升,实际上是解除了他们的兵权。

绍兴议和

秦桧夺了岳飞的兵权,就派人向金朝求和。公元1141年11月,金朝派使者到临安。谈判议和条件。谈判结果:宋、金之间,东面以淮河为界,西面以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为界,南宋向金朝称臣,每年向金朝进贡银绢各25万。历史上把这次屈辱投降的和约叫做“绍兴议和”(绍兴是高宗的年号)。

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是哪一位历史人物所说?

桓温说的,原文是“个人若不能流芳百世,那就应该遗臭万年”。恒zhidao温是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权臣,谯国桓氏代表人物,东汉名儒桓荣之后,宣城内史桓彝长子。

流芳遗臭典故

桓温素怀野心,曾躺在床上对亲信道:“如果一直这么默默无专闻,将来死后定会被文景(指从曹魏手里夺得天下的晋景帝司马师、晋文帝司马昭)所笑话。”他随即霍然坐起,又道:“一个人若不能流芳百世,那就应该遗臭万年。”

扩展资料:

桓温,晋明帝的驸马,因溯江而上灭亡成汉政权而声名大奋,又三次出兵北伐(北伐前秦、羌族姚襄、前燕),战功累累。后独揽朝政十余年,操纵废立,属有意夺取帝位,终因第三次北伐失败而令声望受损,受制于朝中王谢势力而未能如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恒温

桓温说的

如果能收复北方,当流芳百世,如果狠心夺取帝位,也能臭个千年

桓温(公元312年—公元373年)字符子,东晋大将,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人。娶明帝女南康公主为妻,其父为桓彝,曾三次北伐。桓温

字:符子

性别:男

卒于373年,享寿61。

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人。

效力于:东晋

官至:征西大将军,大司马,南郡宣武公。桓玄追谥为楚之宣武皇帝,庙号太祖。

外貌形容:豪爽有风概,姿貌甚伟,面有七星。……少与沛国刘惔善,惔尝称之曰:“温眼如紫石棱,须作猥毛磔,孙仲谋、晋宣王之流亚也。”

生平事迹

少有大志,向往刘琨、陶侃的事迹。咸康七年(341年),任琅琊太守。永和元年(345年),桓温任荆州刺史,取代庾翼兵权。次年(346年),桓温趁成汉内部不稳之际,率军沿长江直上,平定蜀地,汉王李势投降,拜征西大将军,封临贺郡公。永和五年(349年)四月,后赵主石虎死,北方再度混乱,桓温多次请求北伐未果。永和六年(350年),朝廷以殷浩为中军将军、都督五州诸军事,委以北伐重任,以此抗衡桓温。结果殷浩大败而回,桓温遂掌大权。

永和十年(354年),桓温第一次北伐前秦,亲率步骑四万余人,水军直指南乡(湖北均县),命梁州刺史司马勋沿子午道(秦岭栈道,通向汉中)推进,一路攻占上洛(陕西商县),在陕西蓝田击破氐族苻健军队数万人,进驻霸上(长安东面),苻健以数千人退守长安,当地民众“持牛酒迎温于路者十八、九,耆老感泣曰:‘不图今日复见官军!’”(《晋书》),桓温未乘胜追击长安,反待敌自溃,期间本想将春麦收作军粮,但秦军已抢先收割,晋军粮秣不继,被迫撤返襄阳。永和十二年(356年),桓温第二次北伐,击败羌族姚襄,收复洛阳。隆和元年(362年),桓温建议迁都洛阳,又建议南迁的士族返乡,但遭到达官贵人激烈反对。前燕趁东晋君臣相互猜忌和牵制之际,重新占领洛阳。太和四年(369年),桓温为了树立更高的威望,决定率步骑5万北伐前燕,一路势如破竹。经金城时,“见前为琅琊时所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涕。”(《世说新语》)在枋头(今河南汲县东北)忽逡巡不前,企图“坐取全胜”。不久军中绝粮,又闻前秦援兵将至,遂烧船、弃甲,自陆道撤退,凿井而饮,行军七百余里,途中遭前燕骑兵伏击,损失三万余人,大败而归。

桓温长期掌握大权,素有不臣之志,颇羡王敦之举。有一次,他抚枕而叹:“既不能流芳百世,不足覆遗臭万载耶?”咸安元年(371年),率军攻寿春(今安徽寿县),俘斩袁瑾。同年,桓温废帝司马奕为东海王,改立简文帝,以大司马专权,次年,文帝死,桓温有代晋之谋,不久病死,由其弟桓冲代位。

桓温北伐的动机大概跟刘裕差不多,企图籍此立威,掌握朝权。

在北伐之前,桓温已经迫使晋廷给他加殊礼,位在诸侯王之上。很明显,桓温是想趁着北伐胜利的余威,回来后篡夺皇位,或者说至少是为篡位作准备,但他的运气实在不好。

前燕当时慕容垂还在,其指挥才能众所周知,加上桓温本是赌徒心性,敢于冒险,偏偏此次北伐过于迟重,不听郗超之谋,结果在连战胜利的情况下,最后粮尽退兵,被慕容垂所败。

枋头败归后,桓温威望大减,方寸大战,便想用废立的办法重新树立威权,于是废了司马奕,另立简文帝,这样他就拿到了类似霍光那样的辅政大权,下一步就要篡夺,可惜一病而死,未能实现。

至于司马奕,虽然被桓温废掉,但桓温死后,谢安等人也无意让他废位,所以只能老老实实去当他的东海王。

是遗臭(chou)万年,还是遗臭(xiu)万年?

是[yíchòuwànnián]

遗臭万年:指坏名声流传下去,永远被人所唾骂。出自元末丞相脱脱等人修撰《宋史·林勋等传赞》:“若乃程珌之窃取富贵;梁本大李知孝甘为史欧远鹰犬;遗臭万年者也。”

译文:如果这是程泌偷取富贵;梁本大李知孝甘心受史欧远驱使、做他的爪牙,那他坏名声流传下去,成为永远被人所唾骂的人。

示例:

1、秦桧,这个害死岳飞的奸臣,遗臭万年,永远遭到人民的唾骂。羞了。

2、他要真的卖国,岂不是遗臭万年,让后代子孙蒙羞了。

扩展资料:

遗臭万年的近义词

1、臭名昭著[chòumíngzhāozhù]出自现代文学家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他们是贺衷寒系统的人;在前方打狗吃;臭名昭著。”

译文:他们是贺衷寒系统的人;在前方打狗吃;臭名声人人知道。

示例:汪精卫是个臭名昭著的大汉奸。

2、声名狼藉[shēngmínglángjí]出自清·黄小配《 廿载繁华梦》:“因汪太史平日声名狼藉;最不见重于官场。”

译文:因为汪太史平日的名声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在官场上最不被重视。

示例:他由于私吞公款,受到群众一致指责,弄得声名狼藉。

遗臭万年的反义词

1、名标青史[míngbiāoqīngshǐ]出自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老宰辅,你若存的赵氏孤儿,当名标青史,万古流芳。”

译文:老宰辅,如果你保住了赵氏孤儿,你的姓名事迹会记载在历史书籍上,这样的好名声永远流传。

示例:老宰辅,你若存的赵氏孤儿,当名标青史,万古流芳。

2、名垂青史[míngchuíqīngshǐ]出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名垂后世。”

译文:范蠡三升都有荣耀的名声;好的名声和事迹载入史籍永远流传。

示例:只有为国家和人民鞠躬尽瘁的人,才能名垂青史。

chòu。

遗臭万年是一个成语,读音是yíchòuwànnián,意思是死后恶名一直流传,永远被人唾骂。出自《晋书·桓温传》:”既不能流芳百世,不足复遗臭万载耶?“

既不能像伟大人物那样流芳百世,让世人传颂,也不能像罪大恶极、罄竹难书的人那样遗臭万年遭后人世代唾骂。

东晋时期,大司马桓温专揽朝政,他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他位高权重,野心萌发,一次躺在床上说:“人生在世不能默默无闻。”

亲信们不敢吭声,他从床上坐起接着说:“一个人即使不能流芳百世,那么就该遗臭万年。”

扩展资料:

“遗臭万年”的主人公:

桓温(312年-373年),字元子(一作符子),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龙亢镇)人。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权臣,谯国桓氏代表人物,东汉名儒桓荣之后,宣城内史桓彝长子。

桓温是晋明帝的驸马,因溯江而上灭亡成汉政权而声名大奋,又三次出兵北伐(北伐前秦、羌族姚襄、前燕),战功累累。

后独揽朝政十余年,操纵废立,有意夺取帝位,终因第三次北伐失败而令声望受损,受制于朝中王谢势力而未能如愿。

桓温曾在晚年逼迫朝廷加其九锡,但因谢安等人借故拖延,直至去世也未能实现。死后谥号宣武。其子桓玄建立桓楚后,追尊为“宣武皇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遗臭万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桓温

遗臭万年  成语遗臭万年

发音yíchòuwànnián

解释遗臭:死后留下的恶名。死后恶名一直流传,永远被人唾骂。

出处《晋书·桓温传》:“既不能流芳百世,不足复遗臭万载耶?”zhidao

示例卖国投敌的小丑们,没有一个不是~的。

近义词声名狼藉、人所不齿、臭名昭著、遗臭万载、遗臭万代

反义词万古流芳、永垂不朽、名垂青回史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坏人

东陵大盗头目孙殿英,他的所作所为,为世人唾骂,他将声名狼藉、遗臭万年!

故事东晋时期,大司马桓温专揽朝政,他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他位高权重,野心萌发,一次躺在床上说:“人生在世不能默默无闻。”亲信们不敢吭声,他从床上坐起接着说:“一个人即使不能流芳百世,那么答就该遗臭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