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成语急流勇退的意思及解释

  • 形容成语急流勇退的意思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成语词典大全

为什么说急流勇退能明哲保身?

都说“功成身退,天之道也”。古往今来,懂得其中深意的人不在少数,而这些人中的大多数虽然懂得,但在权力的诱惑下,没有几个人能够全身而退,因此,能够自如进退的人就成了“非正常”的人,他们在功成身退中表现出来的品格为后世所赞扬。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复国,这其中起了关键作用的是他的两大功臣:一个是范蠡,一个是文种。范蠡辅佐勾践二十多年,灭掉吴国后却上书请辞,他对勾践说:“过去大王受辱,臣不敢言退。今日大仇已报,臣不敢居功享乐。”勾践十分不解,劝他说:“你遍历辛苦,难道不想有快乐的这一天吗?现在你功高位尊,无所忧患,正是尽享富贵的时候,为何轻言放弃呢?”

范蠡搪塞掩饰,不肯正面回答,他只对家人说:“盛名之下,其实难久;人不知止,其祸必生。勾践可与共患难,难与同安乐,这样的君主岂能轻信?”

他的家人不想逃难,也不相信范蠡的判断,他们说:“以你的功劳和大王的交情,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富贵得来不易,眼下正是再进一步的时候,机不可失啊!”

范蠡自信无失,他长叹说:“人的一念之差,往往决定着一生的生死祸福。若为贪念所系,不加约束,祸发之日再想收手,就悔之不及了。何况远离官场,无争无斗,自得其乐,这才是真正的人生归宿,又有什么不好呢?”

于是他带着家人从海路逃到齐国,改名换姓,自称鸱夷子皮,在海边耕田,再创家业。他出逃之后,曾给文种送来—封信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可以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文种以为范蠡太多心了,不过,从此以后他也不大过问国事了,终日称病在家。

范蠡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人,他经营有方,加之苦心不懈,没多久,他就积累了数十万家产,富甲一方。齐王听说了他的才能,深以为奇,便任他为相。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殊荣,范蠡的想法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他忧心地说:“治家能积累千金,居官能升至将相,这是平民百姓所能达到的最高位置了。至此若不思退,不用理智制止放纵之念,凶险马上就会降临。”

于是他退回了相印,决定散尽家财远走,他的家人苦劝不止,又说:“有官不做,我们无话可说,可散尽家财就不可理喻了。这是我们辛劳所得,不贪不占,为何要白白送给别人呢?”

范蠡开口说:“官高招怨,财多招忌,这都是惹祸的根苗。人贫我富,人无我有,若只取不施,为富不仁,钱财再多也无益,不如放弃!”

他把家财分给好友和乡亲,自带一些珍宝来到陶邑,隐居下来。

初到陶邑,范蠡自觉无比快乐自在。时间一长,他不甘清闲,又思治业大计。他的家人心有怨气地说:“人人思富,个个求财,你富不珍惜,认为钱财无用,今日何必再提此事?钱财有那么好赚吗?”

范蠡轻松一笑说:“穷富之别,在乎心也。只要有心,钱财取之何难?”

范蠡在陶邑以经商为业,求取利润。范蠡的经商谋略也是超群的,他采用买贱卖贵的方法,有进有止,遵循“积贮之理”,没过多久就又积聚了巨万资财,成了当地首富。

后来,范蠢又散尽家财,周济贫困的乡党故旧,为此他表白说:“在我看来,经商是一种乐趣,在求取金钱上不该贪得无厌。钱财乃身外之物,不过分看重它才能得到它,此中真谛非守财者所能悟出。它让人受益无穷啊!”

范蠡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陶朱公,又被尊为“财神”,而文种后遭越王勾践猜忌,刎剑自尽。

清代诗人徐公修也曾写诗赞范蠡:“两国甘心抛相印,五湖浪迹泛扁舟,铸金故主空摹象,凤举鸿冥不可留。”范蠡在名利面前,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进退自如,懂得及时舍弃荣华富贵,可称之为大智慧。

而这种“功成身退”的思想,在今天对许多人来讲已经不太灵验。它会使人失去积极的进取心。,从而满足于现状,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是其糟粕之处。事实上,这里提出的“功成身退”仅是一种退守策略,是指一个人能把握住机会,获得一定成功后,一名利已有,见好就收,这样的人才是真正识时务的俊杰。做人生路上的“不倒翁”

所谓变通,就是以改变自己为途径,通向成功。哲学家讲:“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你想要改变环境,就必须改变自己。”我们每天面对层出不穷的矛盾和变化,是以不变应万变,还是采取灵活机动的变通方式应万变,这是我们需要确立的一种做人做事的心态。

叔孙通是秦二世时的儒士,被任命为待诏博士。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天下纷纷响应,秦二世听说后,很忧虑,便召集待诏博士和儒生询问方略。秦二世问题:“由楚地来的戍卒攻占了城池,先生们认为该当如何?”

三十多名博士和儒生异口同声地说:“百姓造反,这是不能赦免的死罪,希望陛下赶快发兵讨伐。”秦二世听后,勃然大怒,脸上的神色都变了。

叔孙通上前说:“如今天下合为一家,先帝毁掉郡、县的城墙,销天下的兵器,向天下表示不再用兵打仗了。况且上有圣明天子,下有完善的法律,人人尽职守法,四海安宁,哪里有人想造反呢?这不过是些偷鸡摸狗的小贼罢了,何足挂齿。”

秦二世转怒为喜,笑道:“先生说得很对。”博士、儒生们脑筋灵活的很快来了个急转弯,附和叔孙通,说是盗贼。脑筋僵硬的便依然坚持说是百姓造反。于是秦二世便把说成造反的都关进监狱,却赐给叔孙通二十匹帛、一件衣服。

后来,秦朝败亡,叔孙通便带着儒生们逃出咸阳。他先是投奔项梁,项梁亡后又侍奉楚怀王,后来又投降刘邦。刘邦最讨厌儒生,所以见到儒生,便把他们的帽子摘下来,往里面便溺,以羞辱儒生。

叔孙通知道刘邦的脾性,便脱掉儒服,改穿短小贴身的衣服,刘邦很是高兴。叔孙通既不向刘邦宣讲儒家学说,更不向刘邦推荐自己的学生,而是向刘邦推荐那些盗贼出身的壮士,刘邦更是高兴,拜叔孙通为博士,号稷嗣君。

叔孙通的学生们备受冷落,都暗地里骂叔孙通:“我们跟随先生多年了,如今不推荐我们做官,反倒天天推荐那些狡猾的盗贼,这是什么道理?”叔孙通听到后,便对学生们说:“汉王正冒着刀林箭雨争夺天下,你们这些儒生能上阵杀敌吗?你们等着我,我并没有忘记你们。”

刘邦平定天下,跟随他一起平定天下的都是些没有知识的武夫,更不懂什么规矩,在朝堂上喝酒争功,醉了就大喊大叫,甚至拔剑砍殿E的柱子。刘邦看着乱糟糟的景象,也很头痛。

叔孙通猜到了刘邦的心思,知道时机已到,便对刘邦说:“儒家虽不能争夺天下,却善于守成。臣愿招集鲁国的儒生,和臣的弟子们一起制定朝廷礼仪。”刘邦同意后,叔孙通便与鲁国的儒生、自己的学生一起,斟酌古代和秦朝的礼仪制度,因时制宜,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礼仪制度。

从此,大臣们上朝,都严格遵循礼仪,稍有越轨便被一旁监视的御史拉下去惩治,人人心中畏惧,朝中气象大为改观。刘邦看着驯服的臣民,慨叹道:“我直到今日才知道天子的尊贵啊!”

他迁升叔孙通为太常,又赐五百金。叔孙通这时才提出:“臣的学生们跟随臣多年了,又和臣一起制定礼仪,希望陛下给他们封官。”刘邦此时已从心里喜欢儒生了,便把叔孙通的学生们都封为郎官,叔孙通又把刘邦所赐的五百金都分给学生们,学生们这才明白了叔孙通的用意。

被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为“汉家儒宗”的叔孙通确实有其过人之处,他能历经两朝四帝而独得宠信,证明这棵树在风中老而弥坚。这些都是由于他的聪明机警、善于言辩、审时度势、善于变通。

做人需要根据当前的形势,随时改变自己的策略,有时候随风转舵,用诈来求生,用晦来保全自己,这并不是不走正道,而是善于变通,化不利为有利。

急流勇退是什么意思?

【成语】:急流勇退

【拼音】:jíliúyǒngtuì

【解释来】:在急流中勇敢地立即退却。比喻做官的人在得意时为了避祸而及时引退。

【出处】:宋·苏轼《赠善相程杰》诗:“火色上腾虽有数,急流勇退岂无人。”

【示例】:官人宜~,为山林娱老之计。◎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一

【近义词】:激流勇退、明哲保身

【反义词】:激流勇进、知难而进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

典故:

宋陈抟约钱若水相晤。钱至,见陈与一老僧拥炉而坐。僧视若水良自久,以火箸画灰作“做不得”三字,徐曰zd:“是急流中勇退人也。”意思说钱若水做不了神仙,但也不是久恋官场的人。后钱官至枢密副使,年四十即退休。见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七。后因以“急流勇退”比喻在官场得意时及时引退,以明哲保身。

“急流勇退”和“激流勇退”哪个是正确的?

两者是近义词,都没有错,要看你是表达什么意思。

急流勇退zhidao:在急流中勇敢地立即退却.旧时比喻仕回途顺利的时候毅然退出官场,现在也比喻在复杂的斗争中及早抽身.

激流勇退答:在急流中勇敢地立即退却.比喻在官场得意时及时引退,以明哲保身.

急流勇退还是激流勇退?

两者是近义词,都没有错,要看百你是表达什么意思。

急流勇退:在急流中勇敢度地立即退却.旧时比喻仕途顺利的时候毅问然退出官场,现在也比喻在复杂的斗争中及答早抽内身.

激流勇退:在急流中勇敢地立即退却.比喻在官场得意时及容时引退,以明哲保身.

【成语】:急流勇退  【拼音】:jíliúyǒngtuì  【解释】:在急流中勇敢地立即退却。旧时比来喻仕途顺利的时候毅然退出官场,现在也比喻在复杂的斗争中及早抽身。  【出处】:宋·苏轼《赠善相程杰》诗:“火色上腾虽有数,急流勇退岂无人。”  【示例】:官人宜急流勇退,为山林娱老之计。源◎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一  【近义词】:激流勇退、明哲保身、知难而退  【反义词】:激流勇进、知难而进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谓语zhidao、宾语;含褒义

急流勇退什么意思?

急流勇退意思是在百急流中勇敢地立即退却。比喻做官的人在得意时为了避祸而及时引退。

【出自】:宋·苏轼《赠善相程杰》诗:“火色上腾虽有数,急流勇退岂无人。”

【译文】:火的颜色上升虽然有几个,在急流中勇敢地立即退却难道没有人。

【近义词】:功成身退、知难而退、明哲保身

扩展度资料:

急流勇退近义词

1、功成身退

【解释】:身:自身,自己。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不再复出。

【出知自】:老子·战国《老子》第九章:“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译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不再复出。

2、知难而退

【解释】:原指作战要见机而行道,不要做实际上无法办到的事。后泛指知道事情困难就后退。

【出自】:左丘明·春秋《左传·宣公十二年》:“见可而行,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

【译文】:作战要见机而行,不要做实际上无法办到的事,军队的良策。

3、明哲保身

【解释】: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现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回斗争的处世态度。

【出自】:《诗·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答其身,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译文】:既明事理又聪慧,善于应付保自身,日夜不懈怠,侍奉周王献忠诚。

急流勇退[jíliúyǒngtuì]

基本释义

在急流中勇敢地立百即退却。比喻做官的度人在得意时为了避祸而及时引退。

出处

宋·邵伯温《邵氏见闻录》:“(有一专老僧)以火箸画灰;作‘做不得’三字;徐曰:‘急流中勇退人属也。’”

急流勇退是什么意思

旧时比喻仕抄途顺利的时候毅然退出官场,现在也比喻在复杂的斗争中及早抽身。

出自宋·苏轼《赠善相程杰》诗:“火色上腾虽有数,急流勇退岂无人。”。

白话文:人脸上红光上升又落下的情况是有次数的,在复杂的斗争中及早抽身怎么会没有人呢。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

扩展资料

近义词:

1、明哲保身:意思是指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亦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出自《诗·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白话文: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日以继袭夜的工作,都是侍奉一个人。

2、知难而退:意思是原指作战要见机而行,不要做实际上无法办到的事。后泛指知道事情困难就后退。

出自邹韬奋《经历zhidao·新饭碗问题》:尤其是因为在那一级里有三、四个“吵客”,弄得那位英文教员不得不知难而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急流勇退

急流勇退

jíliúcopyyǒngtuì

〖解释〗在急流中勇敢地立即退却。比喻做官的人在百得意时为了避祸而及时引退。

〖出处〗宋·度苏轼《赠善相程杰》诗:“火色上腾虽有数,急流勇退岂无人。”

〖示例〗官人宜~,为山问林娱老之计。★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答卷三十一

【成语】:急流勇退

【拼音】:jíliúyǒngtuì

【翻译】:togo(ortoleave)whilethegoingisgood;toresolutelyretireattheheightofone'sofficialcareer;toretirewhenonehasriddenthecrestofsuccess

【解释】:在急流中勇敢地立即退却。旧时比喻仕途顺利的时候毅然退出官场,现在也比喻在复杂copy的斗争中及早抽身。

【出处】:宋·苏轼《赠善相程杰》诗:“火色上腾虽有数知,急流勇退岂无人。”

【示例】:官人宜~,为山林娱老之计。◎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一

【近义词】:激流道勇退、明哲保身、知难而退

【反义词】:激流勇进、知难而进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