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成语乐府诗集的意思及解释

  • 形容成语乐府诗集的意思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成语词典大全

汉代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是一部专收汉代以迄唐五代乐府诗的诗歌总集,也编入部分汉以前传说的古歌辞。

乐府诗的编纂开始得很早,《汉书·礼乐志》已著录了部分汉郊庙乐歌,可以说是编纂工作的滥觞。可惜这位封建史家囿于雅俗之见,对汉代的民间歌辞,仅在《艺文志》中存其数目,歌辞一概屏弃不录。此后的官修正史,大都类同《汉书》。唯有《宋书·乐志》“自郊庙以下,凡诸乐章,非淫哇之辞,并皆详载”,著录了不少汉相和歌辞。今存汉乐府民歌,绝大部分都是藉《宋书·乐志》流传下来的。私家的编纂工作,大约始于两晋,而盛于南朝。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专录乐府的诗集,见于《隋书》、新、旧《唐书》的《艺文志》的就达三十余种。但是,这些书籍几乎全已亡佚了。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最早的乐府诗总集,就是郭茂倩的《乐府诗集》。

关于郭茂倩的生平,我们知道得甚少。《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茂倩为侍读学士郭裒之孙,源中之子,其仕履未详。”他是浑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乐府诗集》上署为太原郭茂倩,是以通例指郡望而言。其它生平事迹均不详。可以说是《乐府诗集》这一书使得他的声名千古不朽。

《乐府诗集》共一百卷,是一部卷帙浩大、极有价值的乐府诗研究要籍。它搜录宏富,分类精当。全书凡郊庙歌辞十二卷,燕射歌辞三卷,鼓吹曲辞五卷,横吹曲辞五卷,相和歌辞十八卷,清商曲辞八卷,舞曲歌辞五卷,琴曲歌辞四卷,杂曲歌辞十八卷,近代曲辞四卷,杂歌谣辞七卷,新乐府辞十一卷。将五代以前的乐府诗要而不烦、比较恰当地分为十二类加以著录,不仅收录了郊庙之类的贵族乐歌,而且大量收录民间歌辞,如南北朝的乐府民歌都是靠了《乐府诗集》而得以流传至今。虽然民间歌辞在《乐府诗集》中仅占全部歌辞的十分之一左右,但在诗歌史上毕竟是一份难得的珍贵遗产。

参考网址有每一卷收录的诗,希望是你所要的:)

上古至唐五代乐章和歌谣的总集。所收作品以汉魏至隋唐的乐府诗为主,全书共100卷。编者郭茂倩。南宋初期人。祖籍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生卒年及经历难以确考。

《乐府诗集》把乐府诗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等12大类;其中又分若干小类,如《横吹曲辞》又分汉横吹曲、梁鼓角横吹曲等类;相和歌辞又分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和大曲等类;清商曲辞中又分为吴声歌与西曲歌等类。在这些不同的乐曲中,郊庙歌辞和燕射歌辞属於朝廷所用的乐章,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都较少可取成分。鼓吹曲辞和舞曲歌辞中也有一部分作品艺术价值较差。但总的来说,它所收诗歌,多数是优秀的民歌和文人用乐府旧题所作的诗歌。在现存的诗歌总集中,《乐府诗集》是成书较早,收集历代各种乐府诗最为完备的一部重要总籍。

《乐府诗集》的重要贡献是把历代歌曲按其曲调收集分类,使许多作品得以汇编成书。这对乐府诗歌的整理和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例如汉代一些优秀民歌如《陌上桑》、《东门行》等见於《宋书?乐志》,《孔雀东南飞》见於《玉台新咏》,还有一些则散见於《艺文类聚》等类书及其他典籍中,经编者收集加以著录。特别是古代一些民间谣谚,大抵散见各种史书和某些学术著作,杂歌谣辞一类所收,多为前所忽视者。至於后来杜文澜的《古谣谚》等著作,则远比此书为晚,显然是在它的基础上编纂的。

它的编次是把每一种曲调的“古辞”(较早的无名氏之作)或较早出现的诗放在前面,后人的拟作列於后面,使读者了解到某些文人诗是受了民歌或者前代文人的影响。例如,“相和歌辞”《薤露》和《蒿里》二曲,在《宋书?乐志》中,仅载了曹操的拟作,而在此书中却录有汉代古辞。曹操的拟作虽然从思想内容到艺术技巧都高於“古辞”,然而要说明这种曲调的来源及其本意,就远不如古辞明显,又如《陌上桑》这个曲调,据《古今乐录》本是汉代的“相和歌”中的“瑟调曲”,在《宋书?乐志》中却只录了曹操、曹丕的拟作和晋乐所奏的一首改写屈原《九歌?山鬼》的诗;至於《陌上桑》的古辞却列入了“大曲”一类。在《乐府诗集》中,则首先著录古辞,使读者了解曹操等人的作品不过是依古辞的曲调而拟作的新辞。此书还把后人各种拟《陌上桑》而作的诗,都附在后面,如《采桑》、《艳歌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行》、《日出行》等等,由此可见,《陌上桑》对后来文人的种种影响。又如,把陆机的求仙诗《东武吟行》和鲍照的《代东武吟》编排在一起,可见同一曲调,可以谱写成内容完全不同的各种诗歌。

《乐府诗集》以音乐曲调分类著录诗歌,对一些古辞业已亡佚,而其曲调对后人有过影响的乐曲,都作了说明。如“汉横吹曲”中的《梅花落》、“杂曲歌辞”中的《行路难》,都只有鲍照的拟作为最早,但编者仍把《梅花落》归入“汉横吹曲”,并在《行路难》的说明中引证了《陈武别传》,指出这个曲调在魏晋以前,就在北方牧民中流行,说明它早在汉代可能已经产生。它反映了民歌对文人诗的影响,以及音乐和诗歌的关系,对各种乐曲的相同题目,它指出了前代乐曲与后代乐曲的继承关系。如“梁鼓角横吹曲”中的《黄淡思》,编者就引用陈释智匠的《古今乐录》,认为即“汉横吹曲”的《黄覃子》。

《乐府诗集》对各类乐曲的起源、性质及演唱时所使用的乐器等都作了较详的介绍和说明。书中这些说明徵引了许多业已散佚的著作,如刘宋张永的《元嘉正声伎录》、南齐王僧虔的《伎录》、陈释智匠的《古今乐录》等书,使许多珍贵的史料得以保存。这对文学史和音乐史的研究都有极重要的价值。但其中有一些可能出於传闻,未可信从。

《乐府诗集》也存在一些缺点。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就曾指出本书把某些文人诗列入乐府题目之中不大恰当。此外,由於它重在曲调,因此所录歌辞往往和关於曲调的叙述不太一致,如近代曲辞中的《水调歌》,编者认为是隋炀帝游江都时制,而书中所录“唐曲”,并未注明作者。其实这些曲辞,恐怕是杂取唐人作品而成,如其中“入破”第二首,显然是杜甫的诗。

关於此书的分类,近代学者也曾有过争论,如书中的相和歌辞和清商曲辞的界缐,梁启超在《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中认为“清商”乃汉魏时的“清商三调”,郭茂倩把“吴声歌”、“西曲歌”称为“清商曲辞”,而把汉魏的“清商三调”归入“相和歌辞”是承袭了南宋郑樵《通志》之误。黄节不同意梁说,他认为汉代“清商曲”已散佚,魏晋“清商三调”中包含有“相和歌”十一曲,至於隋唐以后,魏晋“清商曲”的曲调亦已不传,所以郑樵所列“清商”,只录晋以后的南方民歌(《〈宋书?乐志〉相和与清商三调歌诗为郑樵〈通志?乐略〉相和歌及相和歌三调之所本》及《答朱佩弦先生论清商曲书》)。

《乐府诗集》的版本,有明末汲古阁刊本,清翻刻本和《四部丛刊》影印本。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宋刊残本,所缺卷帙,用元刊本和旧抄本配补。今通用1980年中华书局标点校勘本。

关于《乐府诗集》的基本知识

《乐府诗集》为诗歌类著作,北宋郭茂倩所编,其文学体裁为乐府歌辞。《乐府诗集》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中国古代乐府歌辞总集。《乐府诗集》现存100卷,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著作。

《乐府诗集》是汉朝、魏晋、南北朝民歌精华所在。内容十分丰富,反映社会生活面很广,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它搜集广泛,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其中就包括著名的民歌《木兰诗》。

“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最早设立于汉武帝时,南北朝也有乐府机关。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

歌词来源有二种:一部分是文人专门作的,一部分是从中国民间收集的。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辞,于是乐府便由官府名称变成了诗体名称。

扩展资料:

《乐府诗集》的重要贡献是把历代歌曲按其曲调收集分类﹐使许多作品得以汇编成书。这对乐府诗歌的整理和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例如汉代一些优秀中国民歌如《陌上桑》、《东门行》等见于《宋书·乐志》、《孔雀东南飞》见于《玉台新咏》。

还有一些则散见于《艺文类聚》等类书及其他典籍中﹐经编者收集加以著录。特别是古代一些民间谣谚﹐大抵散见各种史书和某些学术著作,杂歌谣辞一类所收,多为前所忽视者。

至于后来杜文澜的《古谣谚》等著作﹐则远比此书为晚﹐显然是在它的基础上编撰的。《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被合称为“乐府双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乐府诗集》

上古至唐五代乐章和歌谣的总集。所收作品以汉魏至隋唐的乐府诗为主,全书共100卷。编者郭茂倩。南宋初期人。祖籍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生卒年及经历难以确考。

《乐府诗集》把乐府诗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等12大类;其中又分若干小类,如《横吹曲辞》又分汉横吹曲、梁鼓角横吹曲等类;相和歌辞又分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和大曲等类;清商曲辞中又分为吴声歌与西曲歌等类。在这些不同的乐曲中,郊庙歌辞和燕射歌辞属於朝廷所用的乐章,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都较少可取成分。鼓吹曲辞和舞曲歌辞中也有一部分作品艺术价值较差。但总的来说,它所收诗歌,多数是优秀的民歌和文人用乐府旧题所作的诗歌。在现存的诗歌总集中,《乐府诗集》是成书较早,收集历代各种乐府诗最为完备的一部重要总籍。

《乐府诗集》的重要贡献是把历代歌曲按其曲调收集分类,使许多作品得以汇编成书。这对乐府诗歌的整理和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例如汉代一些优秀民歌如《陌上桑》、《东门行》等见於《宋书?乐志》,《孔雀东南飞》见於《玉台新咏》,还有一些则散见於《艺文类聚》等类书及其他典籍中,经编者收集加以著录。特别是古代一些民间谣谚,大抵散见各种史书和某些学术著作,杂歌谣辞一类所收,多为前所忽视者。至於后来杜文澜的《古谣谚》等著作,则远比此书为晚,显然是在它的基础上编纂的。

它的编次是把每一种曲调的“古辞”(较早的无名氏之作)或较早出现的诗放在前面,后人的拟作列於后面,使读者了解到某些文人诗是受了民歌或者前代文人的影响。例如,“相和歌辞”《薤露》和《蒿里》二曲,在《宋书?乐志》中,仅载了曹操的拟作,而在此书中却录有汉代古辞。曹操的拟作虽然从思想内容到艺术技巧都高於“古辞”,然而要说明这种曲调的来源及其本意,就远不如古辞明显,又如《陌上桑》这个曲调,据《古今乐录》本是汉代的“相和歌”中的“瑟调曲”,在《宋书?乐志》中却只录了曹操、曹丕的拟作和晋乐所奏的一首改写屈原《九歌?山鬼》的诗;至於《陌上桑》的古辞却列入了“大曲”一类。在《乐府诗集》中,则首先著录古辞,使读者了解曹操等人的作品不过是依古辞的曲调而拟作的新辞。此书还把后人各种拟《陌上桑》而作的诗,都附在后面,如《采桑》、《艳歌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行》、《日出行》等等,由此可见,《陌上桑》对后来文人的种种影响。又如,把陆机的求仙诗《东武吟行》和鲍照的《代东武吟》编排在一起,可见同一曲调,可以谱写成内容完全不同的各种诗歌。

《乐府诗集》以音乐曲调分类著录诗歌,对一些古辞业已亡佚,而其曲调对后人有过影响的乐曲,都作了说明。如“汉横吹曲”中的《梅花落》、“杂曲歌辞”中的《行路难》,都只有鲍照的拟作为最早,但编者仍把《梅花落》归入“汉横吹曲”,并在《行路难》的说明中引证了《陈武别传》,指出这个曲调在魏晋以前,就在北方牧民中流行,说明它早在汉代可能已经产生。它反映了民歌对文人诗的影响,以及音乐和诗歌的关系,对各种乐曲的相同题目,它指出了前代乐曲与后代乐曲的继承关系。如“梁鼓角横吹曲”中的《黄淡思》,编者就引用陈释智匠的《古今乐录》,认为即“汉横吹曲”的《黄覃子》。

《乐府诗集》对各类乐曲的起源、性质及演唱时所使用的乐器等都作了较详的介绍和说明。书中这些说明徵引了许多业已散佚的著作,如刘宋张永的《元嘉正声伎录》、南齐王僧虔的《伎录》、陈释智匠的《古今乐录》等书,使许多珍贵的史料得以保存。这对文学史和音乐史的研究都有极重要的价值。但其中有一些可能出於传闻,未可信从。

《乐府诗集》也存在一些缺点。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就曾指出本书把某些文人诗列入乐府题目之中不大恰当。此外,由於它重在曲调,因此所录歌辞往往和关於曲调的叙述不太一致,如近代曲辞中的《水调歌》,编者认为是隋炀帝游江都时制,而书中所录“唐曲”,并未注明作者。其实这些曲辞,恐怕是杂取唐人作品而成,如其中“入破”第二首,显然是杜甫的诗。

关於此书的分类,近代学者也曾有过争论,如书中的相和歌辞和清商曲辞的界缐,梁启超在《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中认为“清商”乃汉魏时的“清商三调”,郭茂倩把“吴声歌”、“西曲歌”称为“清商曲辞”,而把汉魏的“清商三调”归入“相和歌辞”是承袭了南宋郑樵《通志》之误。黄节不同意梁说,他认为汉代“清商曲”已散佚,魏晋“清商三调”中包含有“相和歌”十一曲,至於隋唐以后,魏晋“清商曲”的曲调亦已不传,所以郑樵所列“清商”,只录晋以后的南方民歌(《〈宋书?乐志〉相和与清商三调歌诗为郑樵〈通志?乐略〉相和歌及相和歌三调之所本》及《答朱佩弦先生论清商曲书》)。

《乐府诗集》的版本,有明末汲古阁刊本,清翻刻本和《四部丛刊》影印本。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宋刊残本,所缺卷帙,用元刊本和旧抄本配补。今通用1980年中华书局标点校勘本。

乐府:本是古代掌握音乐的官署机构,秦代已有之。六朝时百,人们把合乐的歌辞、袭用度乐府旧题或模仿乐府体裁写成的诗歌统称为“乐府”,于是乐府演变成为一种诗体名称。沿知用到后世,涵义进一步扩大,如宋人把词,元、明人把散曲也称作乐府。

《乐府诗道集》:宋人郭茂倩所编,是现存乐府诗最完备的总集。辑录了陶唐至五代的乐府诗一百卷,主要从音乐角度分12类。汉代版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其中的郊庙歌辞、相和权歌辞、杂曲歌辞和鼓吹曲辞中。

汉乐府 乐府诗集 区别

一、收集、整理机构与作品的区别。

1、汉乐府,“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2、乐府诗集,是一部总括中国古代乐府歌辞总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编。包含了汉乐府诗。

二、诗作者的区别。

1、汉乐府,两汉乐府诗的作者来自不同阶层,诗人的笔触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因此,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悬殊、苦乐不均在诗中得到充分的反映。

2、乐府诗集中不仅有民间作者,更有著名诗人、文学家的作品。在后期,乐府由官府名称变成了诗体名称。如曹操、曹丕等人的作品就是依古辞的曲调而拟作的新辞。又如陆机的求仙诗《东武吟行》和鲍照的《代东武吟》。

三、诗体变化的区别。

1、汉乐府,收集的乐府诗是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诗体相对固定。

2、乐府诗集,收集多个朝代的乐府诗,包含了新乐府的诗作,既唐人自立新题而作的乐府诗。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走向衰落。至贞元、元和年间,社会危机进一步暴露,一些有识之士对现实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希望革除弊端,中兴王朝。反映在文坛上,便出现了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和白居易、元稹倡导的新乐府运动。

声势浩大的新乐府运动拉开序幕。作为诗歌运动,新乐府的创作并不限于写新题乐府,也有古题乐府。但虽用古题,却能创新意,体现了诗歌革新的方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乐府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乐府诗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乐府

1《乐府诗集》是一本书,现存汉乐府民歌40余篇,多为东汉时期作品,反映当百时的社会现实与人民生活,用犀利的言辞表现爱恨情感,较为倾向现实主义风格。

2汉乐府就是指汉度时乐府官署所采制的诗歌。汉乐府掌管的诗歌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回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另一答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

你好!汉乐府包括乐府诗集的内容

从当时汉乐府所掌管的诗歌来看,可以分成为两大类(1)专门供朝廷祭礼天地、宗庙的所谓“郊庙歌辞”。(2)是从各地采集来的“俗来曲”,它们是一些流传于民间的无主名的作品,其作者大都是劳动人民或出身于下层社会的文人,作品内容贴近现实,表现当时广大人民的生活处境以及他们的喜怒哀乐,风格质朴率真,语言通俗直白,形式自由多样,是两汉乐府诗的精华。

汉乐府民间歌辞,搜罗完备的,是宋代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郭茂倩在《乐府诗集》中将自汉至唐的源乐府诗,按照各自音乐的不同,分成十二类,汉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其中的“鼓吹曲辞”、“相和曲辞”和“杂曲歌辞”三类中,约六十首。这一部分再合以《汉书?礼乐志》所载的《安世房中歌》(即《zd房中祠乐》)、《郊祀歌十九章》,就是现存的两汉乐府歌的全部了。

简而言之,汉乐府既可指汉代的“音乐机构”,也可以指汉代的一种“诗歌zhidao体裁”,这种诗歌样式在之后的时代也有人仿作,唐代白居易和元稹等就发起”新乐府”内运动,但楼主这里既然说汉乐府,那么就只能指汉代人写容的乐府诗歌;而乐府诗集,只可能是一本“收录乐府诗歌的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