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成语一叶障目的意思及解释

  • 形容成语一叶障目的意思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成语词典大全

“一叶障目”这个故事简要的内容是什么?

一、译文:楚国有一个人,家境贫寒,穷困潦倒。他读了《淮南子》,看到书上有这样的记载:螳螂在捕蝉时用树叶遮住自己的身体,其它小昆虫就看不见它,要是有人能得到那片树叶就能用它隐藏自己的身体。

他十分高兴,于是跑到一棵树下抬头仰望,希望找到那片螳螂在捕蝉时用来遮蔽自己的树叶。偶然发现了,就伸手摘下来。不料失手,那片树叶竟飘落地下。树下原本就有落叶,混在一起再也无法辨认。于是,他索性将落叶全部扫起,收了足足有几斗回家。

抱回家后,他一片一片地轮番拿树叶来遮住自己的眼睛,问他妻子:“你还能看见我吗?”开始,妻子一直说:“能看见。”后来,折腾了一整天,妻子于是疲倦不堪,很不耐烦,便骗他说:“看不见了!”

这人一听心里暗暗大喜,急忙将选出的树叶揣在怀里,跑到街上去。到了闹市,他举着树叶,旁若无人,当面拿别人的东西。结果被官府差吏当场抓住,押送县衙。县官审问他的时候,他老老实实地叙述了事情的始末。县官听了大笑不止,没治罪就把他放了。

二、原文:三国魏邯郸淳?撰《笑林》:

楚人居贫的日子,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嘿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 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扩展资料

一、一叶障目

一叶障目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yíyèzhàngmù,意思是一片叶子挡在眼前会让人看不到外面的广阔世界。比喻被局部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故事警示我们要看清事物的全貌,还不能盲目轻信、盲目崇拜,必须经过科学的调查和验证,以谦虚谨慎的态度予以看待。

二、作者简介

邯郸淳(约132年—221年),一作浮,又名竺,字子叔(一作子淑),又字子礼(或作正礼),东汉时颍川阳翟(今禹州市)人,三国魏书法家,官至给事中。因著有《笑林》三卷、《艺经》一卷而著名,被称为“笑林始祖,与丁仪、丁廙、杨修为曹植的“四友”。

淳自小有才名,博学多艺,善写文章,又懂的“苍、雅、虫、篆,许氏字指”,方圆遐迩许多人都知其名。他不经意的闲逸文作——《笑林》和《艺经》,讲述了当时的许多笑话、噱头、善喻、讥讽、幽默趣事以及当时流行的投壶、米夹、掷砖、马射、弹棋、棋局、食籁等诸般游艺项目,成为中国最早的笑话和杂耍专著。

有个过着贫穷生活的楚国人,读《淮南子》,看到书中写有“螳螂窥探蝉时用树叶遮蔽自己的身体,可以用这种方法隐蔽自己的形体”,于是就在树下仰起身子摘取知树叶──螳螂窥伺蝉时使自己隐身的那枚树叶,来摘取它。这枚树叶落到树底下,树下原先已经有许多落叶,不能再分辨哪种是螳螂隐身的那枚树叶。楚人便扫集收取树下的好几筐树叶拿回家中,一片一片地用树道叶遮蔽自己,问自己的妻子说:“你看不看得见内我?”妻子开始总是回答说:“看得见”,整整过了一天,(妻子)就厌烦疲倦得无法忍受,只得哄骗他说:“看不见。”楚人内心暗自高兴,(他)携带着树叶进入集市,当着别人的面拿取人家的物品。于是差役把他捆绑起来,送到了县衙门里。县官容当堂审问,楚人自己诉说事件从头到尾的经过,县官大笑起来,释放了他,没有治罪。

有个过着贫穷生活的楚国知人,读《淮南子》,看到书中写有“螳螂窥探蝉时用树叶遮蔽自己的身体,可以用这种方法隐蔽自己的形体”,于是就在树下仰起身子摘取树叶──螳螂窥伺蝉时使自己隐身的那枚树叶,来摘取道它。这枚树叶落到树底下,树下原先已经有许多落叶,不能再分辨哪种是螳螂隐身的那枚树叶。楚人便扫集收取树下的好几筐树叶拿回家中,一片一片地用树叶遮蔽自己,问自己的妻子说:“你看不看得见我?”妻子开始总是回答说:“看得见”,整整专过了一天,(妻子)就厌烦疲倦得无法忍受,只得哄骗他说:“看不见。”楚人内心暗自高兴,(他)携带着树叶进入集市,当着别人的面拿取人家的物品。于是差役把他捆绑起来,送到了县衙门里。县官当堂审问,楚人自己诉说事件从头到尾的经过,县官大属笑起来,释放了他,没有治罪。

欧冠子·天则》记载:

古时候,楚地有个穷苦的读书人,读《淮南子》这部书时,看到书上有这样的记载:螳螂用树叶遮住自己的身体,其它小昆虫就看不见它,要是有人能得到那片树叶,就能用它隐藏自己的身体。

看到这里,书生呆呆地想:要是我能得到那片树叶,该有多好。我用树叶遮住自己,想要什么只管到集市上去拿,再也不会过这苦日子了。

想到这里,他扔下书就往树林跑去,想找那种螳螂藏身的树叶。他抬着头,一棵树一棵树地找过去,边脖子都酸了,也没找到那些种叶子。

忽然,他看见一只螳螂躲在一片树叶的背后。他高兴极了,赶紧爬上树,准备采那片叶子。可巧,一阵风吹过来,树叶纷纷飘落,他要采的那片叶子也落到地上。

究竟哪片树叶是螳螂藏身的那片,他怎么她分不清。好不容易找到的宝贝树叶总不能不要呀!它准在这堆树叶里。书生脱下衣服,把地上的树叶都包了回去。

回去之后,他一片一片地拿起树叶遮住自己的眼睛,问他妻子:“你能看见我吗?”起初,他妻子老老实实告诉他,:“看得见。”后来,见他没完没了地问,不耐烦了,说:“别问了,看不见了。”他高兴地跳起来,大声喊道:“宝贝可找到了!宝贝可找到了!”说完,拔腿就往市场跑。

市场可真热闹,什么东西都有。书生满心欢喜,一只手拿树叶遮住自己的眼睛,另一只手去人偷人家的东西,结果,给人当场抓获,被扭送到县衙门。

县官审问他的时候,他老老实实地说:“我找到了一片能隐身的树叶,用它遮住自己的眼睛,什么都看不到,这才去拿人家的东西。不知怎么搞的,这片树叶失灵了,我给别人看见就被逮住了。”

县官听了,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知道他是个书呆子,训斥了一顿就把他释放了

一叶障目的故事

一叶障目的故事如下:

楚国有一个人,家境贫寒,穷困潦倒。他读了《淮南子》,看到书上有这样的记载:螳螂在捕蝉时用树叶遮住自己的身体,其它小昆虫就看不见它,(要是有人能得到那片树叶)就能用它隐藏自己的身体。

他十分高兴,于是跑到一棵树下抬头仰望,希望找到那片螳螂在捕蝉时用来遮蔽自己的树叶。偶然发现了,就伸手摘下来。不料失手,那片树叶竟飘落地下。树下原本就有落叶,(混在一起)再也无法辨认。

于是,他索性将落叶全部扫起,,收了足足有几斗回家。抱回家后,他一片一片地轮番拿树叶来遮住自己的眼睛,问他妻子:“你还能看见我吗?”开始,妻子一直说:“能看见。”

后来,折腾了一整天,妻子于是疲倦不堪,很不耐烦,便骗他说:“看不见了!”这人一听心里暗暗大喜,急忙将选出的树叶揣在怀里,跑到街上去。

到了闹市,他举着树叶,旁若无人,当面拿别人的东西。结果被官府差吏当场抓住,押送县衙。县官审问他的时候,他老老实实地叙述了事情的始末。县官听了大笑不止,没治罪就把他放了。

扩展资料:

一叶障目,汉语成语,读音是yíyèzhàngmù,意思是一片叶子挡在眼前会让人看不到外面的广阔世界。比喻被局部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故事警示我们要看清事物的全貌,还不能盲目轻信、盲目崇拜,必须经过科学的调查和验证,以谦虚谨慎的态度予以看待。

出处:战国时期楚国隐士·鹖冠子《鹖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太山。”

译文:一片叶子就能遮得眼睛看不到泰山。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例句:在处理重要的人或事时,我们千万不能一叶障目,必须要多方面考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叶障目

一叶障目的故事:

古时候,楚地有个穷苦的读书人,读《淮南子》这部书时,看到书上有这样的记载:螳螂用树叶遮住自己的身体,其它小昆虫就看不见它,要是有人能得到那片树叶,就能用它隐藏自己的身体。

看到这里,书生呆呆地想:要是我能得到那片树叶,该有多好。我用树叶遮住自己,想要什么只管到集市上去拿,再也不会过这苦日子了。

想到这里,他扔下书就往树林跑去,想找那种螳螂藏身的树叶。他抬着头,一棵树一棵树地找过去,边脖子都酸了,也没找到那些种叶子。

忽然,他看见一只螳螂躲在一片树叶的背后。他高兴极了,赶紧爬上树,准备采那片叶子。可巧,一阵风吹过来,树叶纷纷飘落,他要采的那片叶子也落到地上。

究竟哪片树叶是螳螂藏身的那片,他怎么她分不清。好不容易找到的宝贝树叶总不能不要呀!它准在这堆树叶里。书生脱下衣服,把地上的树叶都包了回去。

回去之后,他一片一片地拿起树叶遮住自己的眼睛,问他妻子:“你能看见我吗?”起初,他妻子老老实实告诉他,:“看得见。”后来,见他没完没了地问,不耐烦了,说:“别问了,看不见了。”他高兴地跳起来,大声喊道:“宝贝可找到了!宝贝可找到了!”说完,拔腿就往市场跑。

市场可真热闹,什么东西都有。书生满心欢喜,一只手拿树叶遮住自己的眼睛,另一只手去人偷人家的东西,结果,给人当场抓获,被扭送到县衙门。

县官审问他的时候,他老老实实地说:“我找到了一片能隐身的树叶,用它遮住自己的眼睛,什么都看不到,这才去拿人家的东西。不知怎么搞的,这片树叶失灵了,我给别人看见就被逮住了。”

县官听了,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知道他是个书呆子,训斥了一顿就把他释放了。

成语原文

楚人居贫,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否?”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默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原文翻译

楚国有一个人,家境贫寒,穷困潦倒。他读了《淮南子》,得知螳螂捕蝉时,掩蔽过的树叶,可以用来隐没人身,便真的去寻找。他跑到一棵树下抬头仰望,居然发现一片隐蔽着螳螂的树叶,就伸手摘下来。不料失手,那片树叶竟飘落地下,和许多落叶混在一起,再也无法辨认。于是,他索性将落叶全部扫起,,收了足足有几斗。

抱回家后,他一片一片地轮番拿来遮住自己的眼睛,问他妻子:“你还能看见我吗?”开始,妻子一直说:“能看见。”后来,因为折腾了一整天,妻子疲倦不堪,很不耐烦,便哄他说:“看不见了!”这人一听大喜,急忙将选出的树叶揣在怀里,跑到街上去。到了闹市,他举着树叶,旁若无人,当面拿别人的东西。结果被官府差吏当场抓住,扭送县衙。县官当堂审问,楚人诉说了从头到尾的经过,县官大笑起来,释放了他,没有治罪。

楚国有一个抄人,家境贫寒,穷困潦倒。

他读了《淮南子》,得知螳螂捕蝉时,掩蔽过的树叶,可以用来隐没人身,便真的去寻找。他跑到一棵树下抬头仰望,居然发现一片隐蔽着螳螂的树叶,就伸手摘下来。不料失手,那片树叶竟飘落地下,和许多落叶混在一起,再也无法辨认。于是,他索百性将落叶全部扫起,,收了足足有几斗。

抱回家后,他一片一片地轮番拿来遮住自己的眼睛,问他妻子:“你还能看见我吗?”开始,妻子一直说:“能看见。”后来度,因为折腾了一整天,妻子疲倦不堪,很不耐烦,便哄他说:“看不见了!”这人一听大喜,急忙将选出的树叶揣在怀里,跑到问街上去。到了闹市,他举着树叶,旁若无人,当面拿别人的东西答。结果被官府差吏当场抓住,扭送县衙。县官当堂审问,楚人诉说了从头到尾的经过,县官大笑起来,释放了他,没有治罪。

一叶障目故事的主要内容

楚国有一个人,家境贫寒,穷困潦倒。他看到书上有这样的记载:螳螂在捕蝉时用树叶遮住自己的身体,其它小昆虫就看不见它,(要是有人能得到那片树叶)就能用它隐藏自己的身体。他十分高兴,于是跑到一棵树下抬头仰望,希望找到那片螳螂在捕蝉时用来遮蔽自己的树叶。

偶然发现了,就伸手摘下来。不料失手,那片树叶竟飘落地下。树下原本就有落叶,(混在一起)再也无法辨认。于是,他索性将落叶全部扫起,,收了足足有几斗回家。抱回家后,他一片一片地轮番拿树叶来遮住自己的眼睛,问他妻子:“你还能看见我吗?”

开始,妻子一直说:“能看见。”后来,折腾了一整天,妻子于是疲倦不堪,很不耐烦,便骗他说:“看不见了!”

这人一听心里暗暗大喜,急忙将选出的树叶揣在怀里,跑到街上去。到了闹市,他举着树叶,旁若无人,当面拿别人的东西。结果被官府差吏当场抓住,押送县衙。县官审问他的时候,他老老实实地叙述了事情的始末。县官听了大笑不止,没治罪就把他放了。

扩展资料:

一叶障目,说明人的视觉范围很有限,往往一-片寻常可见的树叶就会蒙蔽双眼,让人看不见远处的泰山。眼前的小事物,往往会让人看不见或想不到更高的理想追求与目标。(也比喻目光短浅。):

这是是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的体现。要从整体上全面把握事物,不能因太过注意部分而忽视整体。.

注意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不能因孤立看问题,而导致只能看到问题某一方面而忽视整体或实质。“盲人摸象”“管中窥豹”是同样的道理。也就是只看到事物的一面就断定那就是事物本质的盲目片面的认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叶障目

别作弊啊

一叶障目

古时候,楚地有个穷苦的读书人,读《淮南子》这部书时,看到书上有这样的记载:螳螂用树叶遮住自己的身体,其它小昆虫就看不见它,要是有人能得到那片树叶,就能用它隐藏自己的身体。

看到这里,书生呆呆地想:要是我能得到那片树叶,该有多好。我用树叶遮住自己,想要什么只管到集市上去拿,再也不会过这苦日子了。

想到这里,他扔下书就往树林跑去,想找那种螳螂藏身的树叶。他抬着头,一棵树一棵树地找过去,边脖子都酸了,也没找到那些种叶子。

忽然,他看见一只螳螂躲在一片树叶的背后。他高兴极了,赶紧爬上树,准备采那片叶子。可巧,一阵风吹过来,树叶纷纷飘落,他要采的那片叶子也落到地上。

究竟哪片树叶是螳螂藏身的那片,他怎么她分不清。好不容易找到的宝贝树叶总不能不要呀!它准在这堆树叶里。书生脱下衣服,把地上的树叶都包了回去。

回去之后,他一片一片地拿起树叶遮住自己的眼睛,问他妻子:“你能看见我吗?”起初,他妻子老老实实告诉他,:“看得见。”后来,见他没完没了地问,不耐烦了,说:“别问了,看不见了。”他高兴地跳起来,大声喊道:“宝贝可找到了!宝贝可找到了!”说完,拔腿就往市场跑。

市场可真热闹,什么东西都有。书生满心欢喜,一只手拿树叶遮住自己的眼睛,另一只手去人偷人家的东西,结果,给人当场抓获,被扭送到县衙门。

县官审问他的时候,他老老实实地说:“我找到了一片能隐身的树叶,用它遮住自己的眼睛,什么都看不到,这才去拿人家的东西。不知怎么搞的,这片树叶失灵了,我给别人看见就被逮住了。”

县官听了,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知道他是个书呆子,训斥了一顿就把他释放了。

这条成语也作“一叶蔽目”,比喻被眼前细小、局部的事物所蒙蔽,看不到事物的本质和整体。

楚国有一个人,家境贫寒,穷困潦倒。他看到书上有这样的记载:螳螂在捕蝉时用树叶遮住自己的身体,其它小昆虫就看不见它,(要是有人能得到那片树叶)就能用它隐zd藏自己的身体。他十分高兴,于是跑到一棵树下抬头仰望,希望找到那片螳螂在捕蝉时用来遮蔽自己的树叶。

偶然发现了,就伸手摘下来。不料失手,那片树叶竟飘落地下版。树下原本就有落叶,(混在一起)再也无法辨认。于是,他索性将落叶全部扫起,,收了足足有几斗回家。抱回家后,他一片一片地轮番拿树叶来遮住自己的眼睛,问他妻子:“你还能看见我吗?”

开始,妻子一直说:“能看见。”后来,折腾了一整天,妻子于是疲倦不堪,很不耐烦,便骗他说:“看不见了!”

这人一听心里暗暗大喜,急忙将选出的树叶揣在怀里,跑到街上去。到了闹市,他举着树叶,旁若无人,当面拿别人的东西。结果被官府差吏当场抓住,押权送县衙。县官审问他的时候,他老老实实地叙述了事情的始末。县官听了大笑不止,没治罪就把他放了。

一叶障目

古时候,楚地有个穷苦的读书人,读《淮南子》这部书时,看到书上有这样的记载:螳螂用树叶遮住自己的身体,其它小昆虫就看不见它,要是有人能得到那片树叶,就能用它隐藏自己的身体。

看到这里,书生呆呆地想:要是我能得到那片树叶,该有多好。我用树叶遮住自己,想要什么只管到集市上去拿,再也不会过这苦日子了。

想到这里,他扔下书就往树林跑去,想找那种螳螂藏身的树叶。他抬着头,一棵树一棵树地找过去,边脖子都酸了,也没找到那些种叶子。

忽然,他看见一只螳螂躲在一片树叶的背后。他高兴极了,赶紧爬上树,准备采那片叶子。可巧,一阵风吹过来,树叶纷纷飘落,他要采的那片叶子也落到地上。

究竟哪片树叶是螳螂藏身的那片,他怎么她分不清。好不容易找到的宝贝树叶总不能不要呀!它准在这堆树叶里。书生脱下衣服,把地上的树叶都包了回去。

回去之后,他一片一片地拿起树叶遮住自己的眼睛,问他妻子:“你能看见我吗?”起初,他妻子老老实实告诉他,:“看得见。”后来,见他没完没了地问,不耐烦了,说:“别问了,看不见了。”他高兴地跳起来,大声喊道:“宝贝可找到了!宝贝可找到了!”说完,拔腿就往市场跑。

市场可真热闹,什么东西都有。书生满心欢喜,一只手拿树叶遮住自己的眼睛,另一只手去人偷人家的东西,结果,给人当场抓获,被扭送到县衙门。

县官审问他的时候,他老老实实地说:“我找到了一片能隐身的树叶,用它遮住自己的眼睛,什么都看不到,这才去拿人家的东西。不知怎么搞的,这片树叶失灵了,我给别人看见就被逮住了。”

县官听了,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知道他是个书呆子,训斥了一顿就把他释放了。

这条成语也作“一叶蔽目”,比喻被眼前细小、局部的事物所蒙蔽,看不到事物的本质和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