湳的字面意思好吗

  • 湳的字面意思好吗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生活常识

古越语地名产生于何时,我认为主要产生在秦后到唐宋时期的俚僚汉化之际,地方政府建立了触及乡村底层的行政管理体制,镇村地名要在政府档案登记时形成。

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地名有一定的延续性,出于政府方便对最基层的乡村的管治和管理,其实放在今日,更改地名,牵涉更多,影响更大,一般也不会轻易为之。

湳的字面意思好吗

当然,古代更改地名的牵涉关系少些,相对容易,主要政府同意,不管是主动或被动。从人文历史上讲,如果没有特殊原因,有长期家族成员延续性居住的村落通常更愿意保持其名称,加上政府对村名的严格管理,即使这条村落由于各种情况已空无一人,后面又有人迁入居住,也会保持其地名的一贯性,而不一定因为地名无法从汉字字面解释而放弃,这是部分古越语地名存在至今的原因。但经历了上千年时间,演变总会慢慢积淀,只减少不增加,最终留存下来的已经是幸运。

湳的字面意思好吗

一些偏僻山区,或经济落后地区的古越语地名相对存在较多,大概是与汉文化的侵蚀程度、城市化程度较低有关。

以“垌(峒、洞)、涌[chōng](埇、冲)、湴[bang]、氹[dàng]、朗(埌、琅、塱)、wa(土+化)、窿、墟、圳”等字为词尾的地名,即通名在后,语序不倒装,虽然是从古越语演变而来,在现代粤语中这些字基本形成常用字,字义明确,而且经常可用来构成新地名,因而不作为古越语地名来研究。

作为古越语地名研究的是,从表面字义是无法得到其真正意义的地名,比如以“那、六、罗、麻、马、古、南、良、顿”等字组成的齐头式地名,往往不能根据表面汉字来确定地名的意义。还有一些词义不明的地名,我们也研究其可能的意义并判断是否为古越语地名。

有些与动物、植物有关的古越语地名,其实在高州俗语中还经常讲,也是很有趣的,比如“羊古(长坡)”即公羊,“琴罗(南塘)”是蜘蛛,“南蛇(古丁)”指水蛇,“木格(高州,见《岭南地名中的若干文化内涵》)”即格木,“姑拈(泗水)”、“古拈(平山)”即娘金花的果实,“木蔃(沙田)”即树木根,“能基(石鼓)”是厥类植物,“木棉(沙田)”也是由古越语产生,木字通名在前,即棉木。

有一类出现频率较高的通名,比如丹、单、甘、丽(例)、朋、简、蒲、邓、科、兆、黎、谢、射、积、雅等,暂时我没有找到其确切的意义,不知是否为古越语字。其中 “丹”、“单”、“甘”大概同“都”,意指村落;“朋”同“蓬”、“湴”,意指泥泞地,“邓”指“咸”。

湳的字面意思好吗

茂名地区古越语地名与雷州半岛古越语地名的特点和类型有所不同。

雷州半岛古越地名多为调、那、洞(峒、垌)、六(罗、禄、菉、里、雷)、垉(宝、保)、湳(南)、良、潭(谭、覃)、大、濑、垅、麻(蔴、马)、茂、顿、盈、云、迈、板(万、曼、班、番)、边、扶、米、博(萄、北、卜)、昌(畅)、宾(边)、英、塘等字的齐头式地名,主要是雷州半岛古代俚人、黎族、广西古代壮族交汇融合;

茂名古代是古代俚、僚民族的主要居住地,与广西古代壮族关系较紧密,多为那、洞(峒、垌)、六(罗、禄、菉、里、雷、陆、落、乐)、保、南、良、潭(谭、覃)、大、龙(隆)、麻(马)、茂、顿、迈、云、板、扶、米、古、博(北、卜)、牙、峨、播、丹、甘、思、木、英、塘等字的齐头式地名。

两地的古越语地名有很多相同,少部分不同,基本也就是古代骆越与瓯越的分界地区。从他们的不同可以研究两地的民族迁徙和变迁情况。

黎语称村庄为抱、包、保、番、什、打、多等;海南临高人是粤西沿海俚人迁徙过去的,与调、迈、潭(谭、覃)、麻地名有关;

而广西是“那”文化的策源地,也是扶、布、思、板、古、云、良地名分布最广的地区;不过在罗定,云浮,郁南等地,绝少以那字为地名者,这是古代僚族的居住区域,这个区域以都、思、封、冯等为地名特色。

茂南区、茂港区为黎话(闽南语系)和粤语居民混合居住区,古越语地名遗留较多,其类型有那、麻、马、南、米、巴、碌、禄、调、博、北、云、覃、潭、谭、榃、茂、顿等,与吴川、雷州半岛类型接近,其中以那、潭、调最多。

化州居民为粤语居民和客家人,古越语地名遗留很多,但与高州的类型也有不同,有那、六、罗、米、良、古、播、覃、潭、谭、博、婆、木、调、南等,那字地名分布县境各地,播(同布,意为泉水)字地名化州也有,而且化州有大量难以从汉字字面来解释的地名,相信不少是古越语地名,这种情况与高州相似。其中以那、六、良等最多。

信宜的客家人占了将近一半的比例,其余为粤语居民,我没有信宜详细到村的地名资料,从地图资料看,信宜主要是以六、罗、潭、马、思、木、扶、博、北、云、良、古等为主,与高州北部类型相似。

电白的古越语地名比较容易从一般地名中分辨出来,原因主要是电白现在多为闽南潮汕福佬民系、闽粤客家人移民,土著较深程度地融合了进去,较少保留原有的文化,包括地名,因而大部分地区的古越语地名遗存较少,原来多分布在西部和西北部。自从西部的茂港区从电白县剥离后,古越语地名更少。主要类型有那、六、罗、禄、博、麻、谭、潭、覃、迈、南、米、板等,其中以那、六、博、潭最多。

阳春是客家人和粤语居民区,古越语地名主要有那、罗、马、云、麻、潭、汶、北、六、古、良、婆、南等,其中以那、罗、马、麻、云等最多。

吴川主要为粤语居民,有少部分闽南语系居民,古越语地名主要有那、覃、调、米、博、北、碌、麻、茂、良、木、塘、顿等,其中以那、调、覃、博、马最多。

廉江是客家人和粤语居民区,也有少部分闽南语居民,古越语地名主要有六、那、良、塘、木、潭、英、茂、南、多、博、马、米、云、禄等,其中以良、六、那、塘、南最多。

湳的字面意思好吗

附部分“古越语地名”的部分高州地名,参考探讨。

谢鸡镇:马垌、云脚、六府、顿谷、茂坡、罗迪坑、马关、保华、保黎、楼下、六池、木专、良村、木古、木久塘、六石坑、六富、木榴坡、木龙坡

新垌镇:六垌、良坑、马兰、潭和角、马八、马九、潭面、木砖、罗便、罗坑角、良一、云炉、六名塘、云山、南木根

云潭镇:云潭、大楼山、六塘、茂元脚、博马、谭宁、高良田

泗水镇:泗水、六匝、古楼山、上六合、下六合、良村、六罗垌、良塘、良坑坡、良锦塘、罗木坑、楼下、木龙径、木辽坡、多南塘、米塘

分界镇:储良、储良坡、博位、博山、古坑、文楼、良锦塘、老云田、兆黎

根子镇:良平、南邦、良坑、马蕴、楼下、木花

石鼓镇:六竹径、良华塘、南再岭、里麻(现属金山)、保新、保胜、汶水教

祥山镇(已并入石鼓):白南塘、带九岭、南盛、排楼山、茂坡、六舟头、良文塘、木鸡岭

顿梭镇(现为宝光街办):良石塘、六堆、顿梭、良民、北洒、六耙、良坑、六连、六塘、六角、南楼、良村、罗漠地、六岸坡、大南、小南、潭村口、良子坑、良蓬、婆务、那窎、那了、六双、六来、六双尾、

沙田镇:六王、米仔田、良新村、良一、都安、六塘、良坑、古邦、古电坡、塘楼、六联、那敢、良塘、木蔃、木棉

镇江镇:六舟坡、那射、潭碌、潭板、

石板镇:良塘、六尾埇、那旺塘、那省坡、西茂坡、那邦、良垌、茂坡、白南坟、六下、那怀、罗蒙坑、良埇、马兰、马兰坡、六尾埇、良垌、马兰角、良埇

南塘镇:南塘、六罗、古棉、那弥、六良、六茶、六细、六郎、那开、良村、六信

荷花镇:六四、六细、良塘、六岸、六和、六蛤、南教、良山口、六壮、潭坡、茂地冲、六罗、六赠、茂山、六咸、北兰、扶臣塘、百(口)培

大井镇:六坡咀、六眼根、楼头、六廉、生茂塘、南二、塘南、六马、六祥、六城、六一、木广垌

潭头镇:潭头、六同、北兰、罗庶、顿留、良坑垌、木鲁、良坑、六里

东岸镇:良村、良岭、茂名塘、六朗村、六加、六行、甘川、马西、南腰塘、南木塘、那乌、古仲坡、木礼、木华

大潮镇(已并入东岸镇):六围、六冲、六雁、六踏、六耀塘、六眼根、六一、六二、良坑、六油埇、六修

平山镇:六平田、古卜埇、乐泗、良球山、古塘、六塘、良坑田、良和、鱼良滩、马滩、木禾塘、楼屋华、西教、茂名坡

深镇镇:马丽、南新、木龙、罗竹、良坪、良一、大楼、石南、木丽坑、单竹

古丁镇:古丁、马丽坑、龙马、马丽

马贵镇:马贵、六胡、马六垌、六塘

长坡镇:雷垌、树良塘、良艺、古南塘、大六里、小六里、良垌、南新、南联、潭朗塘、古留坑、六岸、良公塘、良坑、潭坑、马塘更、塘楼、云霄、六安岭、木马

石龙镇(已并入长坡):六竹坪、六图、潭爪、上良、丁良、木还胡

大坡镇:马安、顿谷、六迪湾、良鸡坪、扶竹、六落岭、良击鼓、良坑、良坟坡、马朝、华良田、木赖冲

曹江镇:木兰坡、古新、南东、南西、南一、大罗岭、良华、良坑、罗平、良垌

城区:六进、六介塘、潭蒲、茂岭、良坑、云径、良尾、南坑

湳的字面意思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