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半解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 一知半解的意思及成语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成语词典大全

一知半解释义:形容知道得少,理解得也不深。

宋·严羽《沧浪诗话 诗辨》:“有分限之悟,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一知半解成语解释

【近义词】一孔之见、浮光掠影囫囵吞枣

【反义词】真知灼见真才实学博古通今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否定句

示例;我也只得~,不懂什么。 ◎清·颐琐《黄绣球》第八回

宋.张栻〈寄周子充尚书〉(据《张南轩先生文集.卷一.书》引)1>盖致知力行,此两者工夫互相发也。寻常与朋友讲论,愚意欲其据所知者而行之。行而思之,庶几所践之实,而思虑之开明,不然。贪高慕远,莫能有之,果何为哉?然有所谓知之至者,则其行自不能已,然须致知力行工夫既到,而后及此,如颜子是也。彼所谓欲罢不能者,知之至而自不能以已也。若学者以想象臆度2>,或一知半解为知道,而日知之则无不能行,是妄而已。曾皙咏归之语,也可谓见道体矣。而孟子犹以其行不掩为狂,而况下此者哉!

(1) 典故或见于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辩》。

(2) 臆度:音|ˋ ㄉㄨㄛˋ ,主观的揣测。〔参考资料〕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辩》论诗如论禅,汉魏晋与盛唐之诗,则第一义也。大历以还之诗,则小乘禅也,已落第二义矣。晚唐之诗,则声闻辟支果也。学汉魏晋与盛唐诗者,临济下也;学大历以还之诗者,曹洞下也。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且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然悟有浅深,有分限,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汉魏尚矣,不假悟也。谢灵运至盛唐诸公,透彻之悟也。他虽有悟者,皆非第一义也。我评之非僭也,辩之非妄也。天下有可废之人,无可废之言,诗道如是也。若以为不然,则是见诗之不广,参诗之不熟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