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编三绝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 韦编三绝的意思及成语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成语词典大全

韦编三绝释义:据说孔子晚年爱读《周易》,因翻动次数多,使穿竹简的皮带断了好几次。后用来形容勤奋学习。

近义词:囊萤照读、废寝忘食、悬梁刺股等。

反义词:不思进取、不学无术等。

成语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成语“韦编三绝”即引自于此。

成语运用:“韦编三绝”比喻读书勤奋,治学刻苦。该成语在句子中通常作谓语;含褒义。

  韦编三绝成语解释

韦编三绝(拼音:wéi biān sān jué)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该成语最早见于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韦编三绝”本指孔子勤读《易经》,致使编联竹简的皮绳多次脱断(韦,熟牛皮。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把竹简串联起来。三:指多次。绝:断);后用来比喻读书勤奋,刻苦治学。该成语在句子中通常作谓语;含褒义。

成语寓意:孔子之所以成为影响中国几千年的思想家,很大程度上在于他兼收并蓄,勤于学习,取众家之长,成一家之言

中国自古就崇尚读书,古人有关学习的动人故事很多,许多都成为经典成语,如: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燃薪夜读、隔篱听讲、映读书、以荻画字……大多颂扬的是不畏条件简陋、环境艰苦,努力学习进取的精神。“韦编三绝”所颂扬的核精神是学习应该勤奋。

其实,除了勤奋和刻苦,古人读书也很讲究方式方法。“韦编三绝”指的是精读。苏轼也提倡一本书要反复读,但每次都要有不同的目的和重点。因为每次着眼点不同,收获也就不一样。而陶渊明则自称“好读书,不求甚解”,其着眼点并不是浮皮潦草,而是读书范围要广博,要讲方法,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