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哏的拼音-逗哏是什么-逗哏的范例

  • 逗哏的拼音-逗哏是什么-逗哏的范例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成语拼音

用滑稽有趣的话引人发笑。

老舍 《四世同堂》九六:“他不光会逗哏,还会见景生情,把时事材料编进相声段子里去,激发听众的爱国情怀。”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七章:“在他们说笑逗哏的同时, 梁永生 在那边还为吃饭的问题跟别人纠缠着。”《人民文学》1981年第4期:“医生逗哏地说,‘一日之计在于晨’,应改为‘一日之美在于晨’。”

逗哏()

1、(动词)用滑稽有趣的话引人发笑(多指相声演员)。

2、(名词)指相声表演中的主角。

逗哏的意思:

【词语】: 逗哏
【拼音】: dòu gén
【解释】: 用滑稽有趣的话引人发笑(多指相声演员)。

传统的相声分为捧哏和逗哏两个角色,两个人一唱一和,相互吹捧,把一件本不搞笑的事而说得生机勃勃。

逗哏 -
相关条目

相声

逗哏 -
收入分成不同

捧哏和逗哏的收入肯定是不一样的,老话说是“三分逗,七分捧”,其实这是抬举捧哏的,要不人家不给你好好捧。实际情况都是逗哏的收入比捧哏的多,现在开明了,无所谓了,逗哏的不太跟捧哏的计较。但是旧时候,一些大师名家说逗哏的,能拿到八二开甚至九一开,说一场相声挣一百块钱,逗哏的拿九十块,捧哏的只能拿十块,但那捧哏的人也愿意,你要是给别人捧,可能也就五块钱。

还有句老话叫“死分活值”。举个例子,侯宝林演一场拿三分,名气小一点的拿一分,没名儿的拿半分,演出完了,把大家的分数加到一起,用票房一除,每分比如是100元,那侯宝林就拿300元。 读书频道 >连载:相声门> 正文 捧哏、逗哏——这里头深了去了">[1]

逗哏 -
演出形式不同

一 头 沉
“一头沉”是对口相声里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形式由两个演员进行表演。一个演员“逗哏”,一个演员“捧哏”。“逗哏”、“捧哏”这名词是从清代“全堂八角鼓”里面沿袭下来的称呼,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甲、乙两个人。甲是“逗哏”,乙是“捧哏”。由于这两个演员所表演的人物不同,所担负的任务,也就是台词,是不平均的。一个是主要的叙述人,通常叫“逗哏”,一个是在旁边辅助对话的,这个辅助对话的就叫“捧哏”的。
“一头沉”这种形式,在表达事物的方法上,基本上还是采取叙述的方式。在“一头沉”里,两个演员的对话,大多以“聊天儿”的方式进行。“逗哏”是主要叙述人,把他自己本身经历过的,或是熟悉的事物,说给“捧哏”的听,实际上是两个人共同配合表演给予观众听。这个叙述人在叙述故事时,也像表演单口相声的演员一样,叙述和摹拟表演,进进出出交替进行着。人们称它是“说法中的现身”。在“一头沉”里“逗哏”的表演是继承单口相声的表演发展成的,也是有共同特点的。“一头沉”和“单口相声”所不同的是除了两个演员表演外,就是单口相声是通过叙述人把故事讲给观众,而“一头沉”里“逗哏”的是把故事或问题说给 “捧哏”的听;其实,也是给观众听。所以“捧哏”演员成了帮助“逗哏”演员讲述故事的评论者。

例如:姜昆、李文华合说的相声小段《看电视》:
甲 你家里有电视吗?
乙 最近买了一台。
甲 什么牌儿的?
乙 “飞跃”的。
甲 这可好,那是得过优质奖的。你看质量好的电视大家争着买,质量不好的搁那儿没人要。
乙 什么东西也如此。
甲 前两年我们家里买了一台,质量非常不好。
乙 是啊。
甲 我爸爸退休了,我当儿子的尽一份儿孝心,买了一台电视。让二位老人一起看看电视多好哇!
乙 这不是挺好嘛!
甲 买了以后,我妈挺高兴的。
乙 嗯。
甲 “哎呀,这在家里就看了节目啦,太好啦。上戏园子还得买票、坐车。”
乙 这多方便哪!
甲 “我呀,最喜欢听李文华的相声。”
乙 噢,爱听我的相声。
甲 “可是过去就从收音机里听,没见过,声音我听着倒是不错……”
乙 是啊。
甲“跟那水萝卜似的。”(笑声)
乙 还真会形容。
甲 “今天我看看李文华呀长的什么样?”
乙 嗯,模样也不怎么样。
甲 结果那天还真赶巧,有您的电视节目。
乙 是吗?
甲 单口相声。
乙 那天效果怎么样?
甲 效果真不错。
乙 噢!
甲 您出来一句话还没说哪,嗬!把我们全家逗的是前仰后合的,我妈的眼泪都笑 出来了。“哈哈别哈,哈哈哈,(笑声)怪不得李文华的相声这么逗人哪,敢情李文华的脑袋呀,三角的。”(笑声)
乙 这叫什么电视机呀!
甲 我爱人在旁边说话啦:“妈,您看看,您怎么那么糊涂呀,人有长三角脑袋的吗?”
乙 就是嘛!
甲 “八成是电视机的毛病。”
乙 这话对。
甲 我不爱听啦。“什么电视机的毛病!我新买的电视机怎么会有毛病呀!人家李文华的脑袋,本来就是三角的。”(笑声)
乙 谁说的?
甲 我爱人也问我啦:“李文华我见过,不是没见过!”
乙 还是的。
甲 我说:“你什么时候见过。你不前两年见的吗?两年过去啦,李文华的脑袋不发育啦。”(笑声)

乙 你这脑袋怎么不往三角上发育呀!(笑声)
甲 我这个人,发育比较正常。
乙 我发育不正常啊!
甲 我跟我爱人解释:“你不知道,我了解李文华,李文华他得过病。”
乙 得什么病把脑袋得三角啦?(笑声)
甲 李文华抽过疯。(笑声)
乙 抽疯?(笑声)
甲 哎,平常人家都讲嘛抽那个三角疯,三角疯。
乙 还抽四角疯呢?
甲 那是——
乙 那叫羊角疯。
甲 您看,自己都说了吧,抽过羊角疯。(笑声)
乙 谁抽过呀?没抽过!(笑声)
甲正说着,我妈那也二乎啦:“姜昆哪,你看,这电视机是有毛病吧?”
乙 老太太都看出来啦。
甲 我说:“妈,不可能。我新买的电视。”
乙 那也保不齐。
甲 人家要是质量不好不能出厂。
乙 那你给老太太解释解释,这三角脑袋怎么回事?(笑声)
甲 我跟我妈说啦:“妈,是这么回事,李文华人家这个人哪,李文华他是个演员。”
乙 演员脑袋都三角啊?
甲 “不!当然啦,他这个人哪,他这个人特别喜欢看电影。”
乙 看电影把脑袋看三角啦?
甲 “您知道看的什么片子吗?”
乙 什么片子?
甲 “《黑三角》。”(笑声)
乙 嗬!他还给我找着根据啦!
甲 正说着,电视机里您那脑袋呀,变形啦。
乙 恢复正常啦。
甲 改成鸭蛋圆的啦。(笑声)
乙这是看什么看的?
甲 我跟我妈解释呀,我说:“妈!这个鸭蛋呀,这个,他是看,看的是《牧鹅少年马季》。”
乙 你说的是鸭蛋圆儿。碍着鹅什么事啦?
甲 “鹅,鹅有时候高兴了也下鸭蛋。”(笑声)
乙 没听说过!
甲 挤对得我也说不出来啦。我说:“妈,我跟您说实话吧,李文华这脑袋不是看电影看的。”
乙 是电视机的毛病。
甲“是吃咸鸭蛋吃的。”(笑声)
乙 我多咱吃的?
甲 正说着呢,你那脑袋又变开啦。
乙 这就离松花不远啦。
甲 这回变的比前两回都好看。
乙 苹果脸。
甲 茄子圆。(笑声)
乙 茄……我老离不开那个副食店。
甲 我妈问我啦:“姜昆,你说这李文化是吃什么吃的?”
乙 甭问啦,吃茄子吃的。
甲 您看自己都承认啦。
乙 谁承认啦!(笑声)
甲 正说着,电视机哆嗦啦。
乙 你瞧瞧。
甲 我爱人一摸:“哎呀,你别瞎说八道啦,你看,电视机都烫手啦!”
乙 都发烧啦。
甲 我妈一听发烧啦:“赶紧,我抽屉里还有两片APC呢。”(笑声)
乙 那吃药不管事。
甲 怎么办呢?
乙 得拿扇子扇。
甲 正好我爸爸坐在电视机旁边,我妈妈把扇子递过去啦,我爸爸就扇。
乙 瞧瞧。
甲 扇了一会儿还真管用。
乙 那还不错。
甲 可得钉着扇。一停的话它就哆嗦啦。
乙 那就钉着扇吧。
甲 钉着扇了两个多小时,电视机不哆嗦啦。
乙 行啦。
甲 我爸爸哆嗦上啦。(笑声)
乙 好嘛!
甲 一边哆嗦一边儿跟我说:“小子,你这是孝顺我吗?明明我是退休啦,在家享两天清福,我这一身汗比上班还累。”
乙 好嘛!
甲 “不是你孝顺我。”
乙 是什么呀?
甲 “我这孝顺它呢!”(笑声)
乙 hai!(笑声、掌声)
“一头沉”里的“捧哏”也很重要。在表演相声的时候,要求“捧哏”的应该全神贯注的倾听“逗哏”的叙述。应该集中精力注意“逗哏”的所叙述的全部内容,把自己的感受通过语言、运用,在不同的节骨眼儿,给予不同的反映。比如,“逗哏”的给“捧哏”的解释问题,实际上就是“逗哏”所要叙述的问题。这样的对话,无论“捧哏”的了解、不了解,都应该用极大的热情,促使“逗哏”的更有兴致的叙述下去。如果“捧哏”的演员对“逗哏”所叙述的内容无动无衷,只是在一旁“嗯”、“啊”、“这”、“是”的信口搭单,抱着敷衍的态度,那就会影响“逗哏”的表演效果。
再就是要求“捧哏”演员站在正确的立场上,成为观众的代言人。以“逗哏”的所叙述的故事,加以评说,促使“逗哏”的更鲜明地把所叙述的内容的细节、特点和矛盾给揭示出来。同时让所叙述的脉络更加清晰、有力。
为了完成上面所谈的任务,“一头沉”里的“捧哏”,经常运用一些语助词,以“逗哏”的所叙述的故事,表示自己的同情或憎恶。当然,也是代表观众来说的。常用的语助词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肯定语气,一类是否定语气。肯定的语气助词有:“啊!”“是!”“是啊!”“是嘛!”“对!”“对啦!”“哦!” “不错!”“当然喽!”等等。否定的语气助词有:“啊?”“哎?”“咦?”“没听说过!”“这是怎么说的!”等等。 社会人文 > 曲艺">[2]

【词语】: 逗哏
【拼音】: dòu gén
【解释】: 用滑稽有趣的话引人发笑(多指相声演员)。 


拼音:dòu gén

逗的声调:dòu 去声(ˋ) 哏的声调:gén 阳平(ˊ) 

发音:dou4,gen2,

定义
捧哏(gén):滑稽,逗人曲艺名词。对口或群口相声演出时配合“逗哏”叙述故事情节的演员,现通常称作“乙”。又称“量活儿的”。
[编辑本段]捧哏的作用
好的捧哏是可遇不可求。捧哏如果想要说好比逗哏的难,但是二者缺一不可。相声的包袱如果想使响了,铺垫抖翻缝缺一不可,哪一个环节没做好都不成,这需要捧逗之间的默契程度,谁离开谁也不成。当然了,一般的相声演员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无论是捧哏还是逗哏都要从基本功开始练习的,逗哏的演员也得能捧,捧哏的演员也得会逗。只会逗不会捧或者只会捧不会逗那在相声界里面叫作“瘸腿”。当然了,可能有的演员主攻逗哏,有的演员就天生就像捧哏的,可能就主攻捧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只会逗不会捧,或者只会捧不会逗。
[编辑本段]捧哏的站位
传统相声,演员在舞台上所站的位置,有一定的规律;舞台以桌子为中心,捧哏的站在桌子的正后方,逗哏的站在桌子的右侧。根据对口相声捧逗关系位置,我们看见逗哏演员的全身,而捧哏演员的下半身被桌子遮掉了。
相声原本只有户外演出,进入剧场后,话题常绕着“戏”打转,名作如《戏剧杂谈》、《关公战秦琼》等,说到哪儿,演到哪儿。逗哏的站在桌子外面,有充分的空间便于身段表演。捧哏的站在桌子里面不需要身段表演。
捧哏的站稳不动,逗哏的满场飞,这样,两人所站位置的原理,也就不难理解了。
早期传统对口相声中,捧哏和逗哏的角色位置一般而言是固定的,极少有例外。不过到了当代,尤其是近几年,相声有小品化的趋势,一些相声演员已经不再局限在完全固定的捧和逗的位置,比如冯巩和牛群的少部分作品。当然,绝大多数的相声作品中,捧哏和逗哏的角色位置还是符合传统的,保持相对固定位置不变。

逗哏 dòu gén
词语解释:
用滑稽有趣的话引人发笑(多指相声演员)。
[provoke (laughter, etc.);make fun with jokes;play the fool] 通过滑稽有趣的语言或行为使人发笑,常指相声演员
分词解释:引人:
1.古代宫廷的门使。
2.攀供别人。
3.指受牵连的人。
4.吸引人。参见“引人入胜”。
相声:
曲艺曲种。流行于全国各地,形成于清中叶以后。与民间说笑话和明清两代盛行的隔壁戏(一种口技)有一定渊源关系。表演说、学、逗、唱兼备。有单口(一人)、对口(二人)、群话(三人或三人以上)三种表演方式。现又有相声小品等新的发展。
演员:
戏剧、电影、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等表演者的通称。
滑稽:
(在古书中念gǔjī)
①(言语、动作)引人发笑:这个丑角的表演非常滑稽。
②曲艺的一种,流行于上海、杭州、苏州等地,和北方相声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