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成语花甲之年的意思及解释

  • 形容成语花甲之年的意思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成语词典大全

幼年之年、而立之年、不惑之年、花甲之年、古稀之年分别指多少岁?

幼学之年10岁。而立之年30岁。不惑之年40岁。花甲之年60岁。花甲代表六十岁。古稀之年70岁。古稀是七十岁。这些都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1、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2、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

3、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

4、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

5、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翻译过来是因赊饮所负的债到处都有,但是能活到70岁的人就很少了。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扩展资料: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幼学之年:10岁,而立之年:30岁,不惑之年:40岁,花甲之年:60岁,古稀之年:70岁

襁褓指的是未满周岁的婴儿,襁指婴儿的带子,褓指婴儿的被子。襁褓本意是背负婴儿用的宽带和包裹婴儿的被子,后来泛指婴儿包或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垂髫指年少儿童(又名“总角”),古时汉族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以“垂髫”指儿童。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有一个成语叫做豆蔻年华就是从这里来的。

弱冠指男人二十岁(又“加冠”),泛指成年。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指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现在成为了一个人三十岁的代称。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经历了很多事,也想通了很多事,不会像青年那样困惑了。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古代一个甲子六十年)。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出自《曲江二首》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人。年纪十分大的时候。

期颐之年一百岁,期是期待,颐是供养,意谓百岁老人饮食起居不能自理,一切需期待别人供养或照顾。古时称百岁。

幼学之年10岁。

而立之年30岁。而立:30岁,指有自己的学术体系,有自己的威望。

不惑之年40岁。不惑:40指遇事能明辨不疑。

花甲之年60岁。花甲代表六十岁。

古稀之年70岁。古zd稀是七十岁。

八十是耄耋(màodié)之年。

《论语·为政》内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容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可译作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学有所成);四十岁能不被外界的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时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并正确对待不同的意见(清楚理解听到的话);到了七十岁能达到随心所欲,而不会超越社会所认同的规矩。

幼学之年10岁。而立之年30岁。不惑之年40岁。花甲之年60岁。花甲代表六抄十岁。古稀之年70岁。古稀是七十岁。这些都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百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度其他称谓来表示。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花甲之年形容什么

形容已经百年过六十的老人。

花甲:旧时用天干和地支相互配合作为纪年,六十年为一花甲,亦称一个甲子。

【读音】huājiǎzhīnián

【出处】宋·计有功《唐诗纪事》:“(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捋六度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扩展资料

弱冠:男问子二十岁左右。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戴上成人帽子。因不到壮年,故称“弱冠”。

而立:三十岁。《论语》:“三十而立”。立,指“有所成就”。

不惑:四十岁。《论语》:“四十而不惑。”惑:迷惑。

知天答命:五十岁。《论语》:“五十而知天命”。

花甲:六十岁。古代六十年为一甲子专。

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诗:“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maodie(四声,二声)]:八九十岁。泛指老年。《礼记》:“八十九十曰耄”。《诗》毛传:“八十曰耋”属。

期颐:一百岁。《礼记》:“百年为期颐。

花甲之年是一个成语,读音是huājiǎzhīnián,指老人六十岁。

花甲,指60岁。花甲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干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又称花甲。

又一种说法是,人的指甲根部有一道白色的痕迹,到了六十岁,随着身体的愈加衰老,这道白痕就会消失不见,故而称作“花甲”。当然也有例外的,比如身体好的人超过六十岁,白痕还在,而有的人身体衰弱,未到六十岁也有可能没有白痕。

扩展资料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第六十六卷:“(赵牧)特大中、咸通中敩(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埒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人们习惯称六十岁为“花甲”,称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为“花甲老人”、“花甲之年”。“花甲”是“花甲子”的简称,这一名称的来历和我国古代的干支纪年法密不可分。干支,即天干、地支。天干本称“干”,地支本称“支”,是上古时代就已出现的一种计数、计时符号。天干有十个,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共十二个,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组合时单数配单数,双数配双数,如甲子、乙丑,而不能是甲丑、乙子)组合为六十对不重复的计数单位(成语“丁是丁,卯是卯”即源于此。因为“丁”和“卯”分别属于天干和地支,混误不了,

所以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办事认真,毫不含糊)。组合时,以十干为主,自“甲”开始,依次与十二地支相配合。到第十支时,十干已全部配完,那么再从第一干开始与第十一支相配,依次类推下去,共得六十组,称为“六十甲子”。

六十年周而复始,所以六十岁是“花甲”之年。据考证,公元前十三世纪的商代,我国就已经有用干支记日的记载,而用干支纪年,一般认为开始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三年(公元54年)。在此以前的干支,是后人加上的。干支纪年从东汉开始一直沿用至今。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赵牧)

“花甲之年”也叫“耳顺之年”

参考资料花甲(60岁雅称)_百度百科

形容已经年过六十的老人。

花甲:旧时用天干和地支相互知配合作为纪年,六十年为一花甲,亦称一个甲子。

【读音】huājiǎzhīnián

【出处】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道“(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捋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例句】再过两个月王教授就入花甲之年了,几内个学生正在商量怎样为他祝寿。

扩展资料

【近义词】

耳顺之年?[ěrshùnzhīnián]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指60岁的代称。

出处:先容秦·孔子《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形容60岁的复老人哦。

不满周岁的儿童――襁褓,

2-3岁――孩提,童年——总角,垂髫,

8岁(男)——龄年,

10岁以下――黄口,

10岁(女)——髻年,制

12岁(女)――金钗之年,

13—14岁(女)――豆蔻年华,

13—15岁——舞勺之年,

15岁(女)——及笄之年,

15岁(男)-------志学之年,

15—20岁——舞家之年,

16岁(女)――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蓓(信),年华出嫁——标梅之年,

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

50岁――知命之年、半百,

60岁――花甲,平头之年、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8,

0岁――杖朝之年

88岁——米寿,

80-90岁――耄耋zhidao之年,

90岁――鲐(台,骀)背之年,

99岁——白寿100岁――期頣,人瑞,

108岁——茶寿

花甲之年

拼音huājiǎzhīnian词性成语

基本解释zd

花甲:旧时用天干和地支相互配合作为纪年,六十年为一花甲,亦称一个甲子。花:形容干支名号错综参差。指内六十岁。

造句:他的爷爷已经到花甲之年,两鬓斑白。

出处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第六十六卷:“(赵牧)特大中、咸通中容敩(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埒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花甲之年是多大岁数

花甲之年是一个成语,读音是huājiǎzhīnián,指老人六十岁。

扩展资料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第六十六卷:“(赵牧)特大中、咸通中敩(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埒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1、而且,在本抄世纪头十年行将迈入花甲之年的人,不太可能被提醒他们年纪的产品所吸引。在这方面,这一代人可能尤甚于以往任何一代。

2、他已是花甲之年。一路而来,除了过袭失与悔恨,他一无所获。

3、这就是进入花甲之年的查尔斯:尽职尽责,没错;激进,当然;不过,他似乎拥有人类大同的观点,关心地球更胜于关心臣民。

4、已过花甲之年的王文芳仍在西行zd,访陇原,走丝路,出阳关,入大漠,致力于西部山水画的创作和发展。

5、而今已近花甲之年,退居二线,恋家心切安土重迁欲回归故里,本悠哉哉地开始享受生活。

参考资料花甲之年_百度百科

不满周岁的儿童――襁褓

2-3岁――孩提

童年——总角,垂髫

8岁(男)——龄年

10岁以下――黄口

10岁(女)百——髻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14岁(女)――豆蔻年华度

13—15岁——舞勺之年

15岁(女)——及笄之年

15岁(男)-------志学之年

15—20岁——舞家之年

16岁(女)―回―答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蓓(信)年华

出嫁——标梅之年

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

50岁――知命之年、半百

60岁――花甲,平头之年、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8岁——米寿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台,骀)背之年

99岁——白寿

100岁――期頣,人瑞

108岁——茶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