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成语国家兴亡的意思及解释

  • 形容成语国家兴亡的意思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成语词典大全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什么意思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tiānxiàxīnɡwánɡ,pǐfūyǒuzé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谓国家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的人都有责任。语本清顾炎武《日知录.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简介(1613-1682年),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号亭林,后人尊称其为亭林先生.昆山(今属江苏省)人.他出身名门,少年勤奋读书,14岁中秀才.青年时常议论朝纲,反清复明,失败后遍访名山大川,潜心治学.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学者,平生不做无益之文,主张”文不苟作”,”须有益於天下”;治学强调”经世致用”,反对空谈,注重实地考察.他一生著述宏富,在地理、金石、音律上都有建树,所著《肇域志》、《天下郡国利病图》、《金石文字记》、《音学五书》等书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代表作《日知录》较为系统阐述了他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等方面的观点.

《日知录》

〔原文〕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於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魏晋人之清谈何以亡天下?是孟子所谓杨墨之言至於使天下无父无君而入禽兽者也.昔者嵇绍之父康被杀於晋文王,至武帝革命之时,而山涛荐之入仕,绍时屏居私门,欲辞不就.涛谓之曰:”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时犹有消息,而况於人乎一时.”传诵以为明言,而不知其败义伤教至於率天下而无父者也.夫绍之於晋,非其君也,忘其父而事其非君.当其未死三十余年之间,为无父之人亦已久矣,而汤阴之死何足以赎其罪乎?且其入仕之初,岂知必有乘舆败绩之事,而可树其忠名以盖於晚也.

自正始以来,而大义之不明遍於天下.如山涛者既为邪说之魁,遂使嵇绍之贤且犯天下之不韪而不顾.夫邪正之说,不容两立,使谓绍为忠,则必谓王裒为不忠而后可也.何怪其相率臣於刘聪、石勒,观其故主青衣行酒而不以动其心者乎?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译文〕

有亡国,有亡天下.如何辨别亡国和亡天下呢?那就是:易姓改号叫作亡国;仁义的道路被阻塞,以至于达到率领禽兽来吃人,人与人之间也是你死我活的关系,这叫作亡天下.

魏晋人的清谈为什么能够亡天下?原因就是孟子所说的杨朱墨翟的学说使天下人目无父母,目无君上,从而堕落为禽兽了.以前,嵇绍的父亲嵇康被晋文王所杀,到晋武帝建立晋朝时,山涛推荐嵇绍入朝做官,嵇绍当时隐居在家里,想推辞不去.山涛对他说:”我替您考虑很久了.天地间春夏秋冬四季尚且有相互更替的时候,更何况人生短暂的一世.”人们把山涛的这些话作为名言加以传诵,然而不了解他这话败坏了仁义,伤害了教化,竟至使天下人目无父母.嵇绍对於晋王朝来说,晋王朝的国君并非他的国君,但他却忘了自己父亲被晋文王杀害,而去事奉并非他的国君.在他活在世上的30多年之间,他作为目无父母之人已经很久了,那么在汤阴以死效忠又如何赎回他的罪过呢?况且当他最初入朝做官的时候,他哪里知道晋王一定会发生兵败之事,而自己竟能树立忠名使晚节完美无缺呢!

自从曹魏正始以来,大义不明的情况已经遍及天下.像山涛之流既然是异端邪说的罪魁祸首,於是使嵇绍这样的贤人都去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无所顾忌.邪和正两种评价截然相反,二者不可并行不悖.假如认为嵇绍是忠,那么就一定认为王裒是不忠才可以.否则如何能责怪那些晋代旧臣相继着去侍奉刘聪、石勒,眼看着他的故主晋怀帝身穿青衣贱服为人行酒而无动於衷呢?因此,首先要知道保天下,然后才知道保国家.保国家,是位居国君和臣下的那些统治者所要考虑的;保天下,即使是地位低贱的普通百姓都有责任.

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清朝初年著名儒者顾炎武的社会主张,意思是说,民族的存亡,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关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汉语大词典》说:“谓国家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的人都有责任。语本清顾炎武《日知录...因此,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二句意谓对于国家民族的兴旺,每个普通人都有责任

成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多年来流行一种说法,认为是顾炎武说的。但出自顾炎武的哪一本书。却从未有人点明。

刘洁修对顾炎武的著述一一翻检,仅在《日知录》卷十三《正始》篇中发现如下一段话: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刘洁修继续查索,终于在《饮冰室合集》中找到答案:夫以数千年文明之中国,人民之众甲大地,而不免近于禽兽,其谁之耻欤?顾亭林曰: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已耳!(《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一·辨法通论·论幼学》)

今欲国耻之一洒,其在我辈之自新……夫我辈则多矣,欲尽人而自新,云胡可致?我勿问他人,问我而已。斯乃真顾亭林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同上,《文集之三十三,痛定罪言·三》)

刘洁修经过考辨之后,认为按照语言发展运用的实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语意本于顾炎武,而八字成文的语型则出自梁启超。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清朝初年著名儒者顾炎武的社会主张,意思是说,民族的存亡,是每一个公民zd的责任。当时明朝已经灭亡,随后是清朝建立。顾炎武认为,明朝灭亡,仅仅是换了一个皇帝,原来的生活方式和以儒学为思想指导的统治方式并没有改变,这叫亡国;但是清朝的统治,不仅要换一个皇帝,而且要改变原来专的生活方式,甚至要改变以仁义为核心的政治统治,这叫做亡天下。因此,顾炎武说的天下,实际上主要是指汉民族和汉民族原来的生活方式。然而由于顾炎武把天下和国家分开,号召人们不必为某个皇室的兴亡而战斗,而要为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战斗,这在中国社会思想上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顾炎武的思想后来被概括为这八个字,对于鼓舞中国人为自己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战斗,具有强烈的号召力。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多次遭受属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华民族曾经不止一次地面临着生死存亡的问题,每当这种时候,“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口号就激励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

呵呵,看到这句话,还有点热血澎湃啊

“国家兴亡”的下一句是什么?

国家兴亡,必有征兆。

此句出自子思的《国家兴亡,必有征兆》,原文如下:

《国家兴亡,必有征兆》

作者:子思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帧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起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译文如下:

极端真诚可以预知未来的事。国家将要兴旺,必然有吉祥的征兆;国家将要衰亡,必然有不祥的反常现象。呈现在著草龟甲上,表现在手脚动作上。祸福将要来临时,是福可以预先知道,是祸也可以预先知道。所以极端真诚就像神灵一样微妙。

读解如下:

心诚则灵。灵到能预知未来吉凶祸福的程度,可就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境界了。至于“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的现象,历代的正史野史记载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不胜枚举。你说它是迷信也罢,说它是无稽之谈也罢,反正不仅一般人津津乐道,就是正统儒学的经典,不也同样认为这种现象“几乎蓍龟,动乎四体”吗?

其实,撩开神秘的迷雾,这里的意思不外乎是说,由于心灵达到了至诚的境界,不被私心杂念所述惑,就能洞悉世间万物的根本规律,因此而能够预知未来的吉凶祸福、兴亡盛衰。

一言归总,还是说到真诚的出神入化功用。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http://www.gushiwen.org/GuShiWen_666ad3bd1c.aspx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谁说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最早是在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来提出的概念,背景是清军入关。原句是:“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以八字成文的语型,出自梁启超。

拓展资源料:

原文:“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百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语出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度《正始》。

释义:“亡国”与“亡天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亡国”是指改朝换代,换个王帝,国号。而仁义道德得不到发扬光大,统治者虐害人民问,人民之间也纷争不断,是天下将灭亡。保国这类事只需由王帝及大臣和掌握权力的人去谋划。但是“天下”的兴亡,则是低微的百姓也有责任。

“率兽食人”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率:带领。带着野兽来答吃人。比喻统治者虐害人民;“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

“国家兴亡,匹百夫无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最早是在顾炎武得《日知录·正始》中提出的概念,背景是清军入关。原句是:度“保国者,知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以八字成文的语型,出自梁启超。意道为国家之事的兴亡,保护国家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专百姓无关;而天下大事的兴盛、灭属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句话不知道是谁说的来,但肯定不是顾炎武。因为顾炎武的原话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顾炎武的理论体系里,政权更迭,改朝换代,是官员们的事,因为他们要忠于自己的主子。那么什么事儿需要老百姓管呢?社会不公,天下仁义尽失的时候,“民有饥色,野有饿殍,……厩有肥马。是谓率兽食源人。”只有这时候,才能算得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恶意篡改顾夫子的名言,是为了维护一己之私利,愚弄百姓,混淆视听。其人可恶zd,其心当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