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成语反弹琵琶的意思及解释

  • 形容成语反弹琵琶的意思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成语词典大全

敦煌飞天中反弹琵琶的是谁

敦煌飞天中反弹琵琶的是“伎乐天”。

反弹琵琶是敦煌艺术中最优美的舞姿。它劲健而舒展,迅疾而和谐,反弹琵琶实际上是又奏乐又跳舞,把高超的弹奏技艺绝妙的舞蹈本领优雅迷人地集中在这个舞位的肩上。

伎乐天伴随着仙乐翩翩起舞,举足旋身,使出了“反弹琵琶”绝技时的霎那间动势。表现伎乐天神态悠闲雍容、落落大方,手持琵琶、半裸着上身翩翩翻飞,天衣裙裾如游龙惊凤,摇曳生姿,项饰臂钏则在飞动中叮当作响,别饶清韵。

扩展资料:

《反弹琵琶》代表了敦煌艺术的最高绘画水准。其绘画色彩和舞蹈动作明显带有西域少数民族的特点。是盛唐时期对外交往的友好见证。

在敦煌壁画中,作为乐器的琵琶出现了600多次,而手持琵琶、边弹边舞的绘画也有数十幅。舞姿有:怀抱竖弹、挥臂横弹、昂首斜弹、倾身倒弹、背后反弹,特别是背后反弹琵琶,难度非常高。敦煌第112窟中就绘有一个反弹琵琶的天国舞伎。

舞蹈中,她头束高髻,上身赤裸身披璎珞,颈挂佩饰,下穿长裤。琵琶置于脑后,丰腴的双臂在斜上方反握而弹,左跨重心向后提起,右脚翘起,充满无限活力。其两眼微微下垂,神态自若,美若天仙。让我们试想一下:当她的右脚落下,重心前倾,一连串欢快的舞蹈动作将会快速爆发。

在敦煌第400窟中,绘有一对童子在莲花上舞蹈,他们穿着小皮靴,一人手抱小琵琶,边奏边舞。腾空的右腿和飞舞的绸子带给人的是欢娱和喜乐。

琵琶自汉代从西域传入中原后,逐渐成为人们喜爱的乐器,隋唐更是风靡一时。后来,又逐渐成为舞蹈的工具。不过,至今在唐朝文献中并未发现边弹琵琶边跳舞的文字资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反弹琵琶

此图见于莫高窟112窟的《伎乐图》,为该窟《西方净土变》的一部分,写伎乐天伴随着仙乐翩翩起舞,举足旋身,使出了“反弹琵琶”绝技时的霎那间动势。系中唐作品。反弹琵琶是敦煌绘画中艺术表现手法最具特点的画面。也代表了敦煌艺术的最高绘画水准。其绘画色彩和舞蹈动作明显带有西域少数民族的特点。是盛唐时期对外交往的友好见证。

画面中反弹琵琶的伎乐天是佛及菩萨的侍从,其主要职能是“娱佛”。在敦煌壁画中也有大量的伎乐天形象,多为半裸束裙,披巾戴冠,色彩明丽,形如菩萨,其神态悠然,体形丰满,具有唐代仕女画的特点,人物造型优美,是一幅精美的佛教艺术品。

伎乐天:古代吉祥图案。持乐器的飞天。飞天,出自佛经,梵音“犍闼婆”,“犍闼缚”或“乾闼婆”。又名“香音神“或“香阴神”,即“不啖酒肉,惟嗅香气”之意。是上天“天龙八部”神之一,住在须弥山南金刚窟,天欲作乐时,其身自现异相,飞行于天空,手持乐器,蹁跹飘舞,故又称“天乐神”、“伎乐天”、“乐神”、“音乐天”、“凌空之神”。是佛教中欢乐吉祥的象征。飞天纹样随着不同时代,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北魏前期脸型圆胖,有女性还有男性,飘带较短;东西魏、北齐时期,面相趋于“秀骨清象”,这与当时社会风尚有关,飘带渐长,凌空之感增加;至盛唐时期,飞天都是少女形象,体态丰满,飘带更长,有的比人长二、三倍,凌空飘荡的质感非常自然流畅。在敦煌壁画,云冈、龙门、巩县石窟,都绘刻有优美的各种飞天形象。

佛教中飞天是乾闼婆和紧那罗。乾闼婆的任务是在佛国里散发香气,为佛献花、供宝,栖身于花丛,飞翔于天宫。紧那罗的任务是在佛国里奏乐、歌舞,但不能飞翔于云霄。后来,乾闼婆和紧那罗相混合,男女不分,职能不分,合为一体,变为飞天。现在,把早期在天宫奏乐的叫“天宫伎乐”,把后来持乐器歌舞的称“飞天伎乐”。

PS:在印度教中,乾闼婆是一种不吃酒肉只寻香气作为滋养,且会从身上发出香气的男性神善歌善舞且才华非凡的朗姬好像是模特,还是画工们离奇的的想象和杰出的创造。

反弹琵琶什么意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舞蹈?让人很难捉摸啊?

成语解释

反弹琵琶:原本来自敦煌壁画中的一种舞姿造型;现在喻指突破常规的思维和行为,从反面看问题,与常规事物对着干。

编辑本段历史起源

琵琶由历史上的直项琵琶及曲项琵琶演变而来,据史料记载,直项琵琶在我国出现得较早,秦、汉时期的“秦汉子”,是直柄圆形共鸣箱的直项琵琶(共鸣箱两面蒙皮),它是由秦末的弦鼗发展而来的。南北朝时,通过丝绸之路与西域进行文化交流,曲项琵琶由波斯经今新疆传入我国。曲项琵琶为四弦、四相(无柱)梨形在隋唐九、十部乐中,曲项琵琶已成为主要乐器,对盛唐歌舞艺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从敦煌壁画和云冈石刻中,仍能见到它在当时乐队中的地位。,横抱用拨子弹奏。它盛行于北朝,并在公元6世纪上半叶传到南方长江流域一带。 到了公元五、六世纪随着中国与西域民族商业和文化交流的加强,从中亚地区传入一种曲项琵琶,当时称作"胡琵琶"。其形状为曲颈,梨形音箱,有四柱四弦,很像目前在阿拉伯国家常见的乌特琴(Oud或Ud)或古波斯的巴尔巴特琴(Barbat)。横抱琵琶用拨子演奏。现代的琵琶就是由这种曲项琵琶演变发展而来的。琵琶经过历代的流传,在外形式样、规格和演奏姿势等方面,都有程度不同的改变。琵琶自唐代发展为竖抱,但福建南音一直保持古老的横抱姿势,因而又有“横抱琵琶”之称。

http://baike.baidu.com/view/165123.htm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0&word=????????

反弹琵琶 到底啥意思?

反弹琵琶:原本来自敦煌壁画中的一种舞姿造型,现在喻指突破常规的思维和行为;从反面看问题,与常规事来物对着干。

例如:

1.大家都认为应该那样制定营销计划,但他偏偏反弹琵琶,设计了另一种方案。

2.这篇文章的亮点就在于作者反弹琵琶,提出新颖的观点,自让读者耳目一新。zhidao

3.几乎整个警察局的人都认为当务之急是立刻通缉凶手,而王局长却反弹琵琶,守株待兔,设计陷阱等待凶手自投罗网。

反弹琵琶什么意思?

反向立意法(反弹琵琶法)

反弹琵琶,即逆向思维。突破思维定势百,从人们淡忘甚至遗忘的角度切入,或从常规的反面入手,往往会别有洞天,使你的文章独辟蹊径,度熠熠生辉。写出见解新颖独特的文章。例如以“关心”为题,可以从侧面落笔,给人知一种新奇感。道有位考生别出心裁,由众人对一个百日小孩起名的关心,引出一位被人漠视、歧视的老人(即小孩的爷爷)的悲惨故事。家人对待小孩与老人的不同态度回,对比鲜明,反映了很有社会答意义的深刻主题--呼唤全社会对老人的“关心”。

反向立意法(反弹琵琶抄法)

反弹琵琶,即逆向思维。突破思维定势,从人们淡忘甚至遗忘的角度切入,或从常规的反面入手,往往会别有洞天,使你的文章独辟蹊径,熠熠生辉。写出见百解新颖独特的文章。例如以“关心”为题,可以从侧面落笔,给人一种度新奇感。有位考生别出心裁,由众人对一个百日问小孩起名的关心,引出一位被人漠视、歧视的老人(即小孩的爷爷)的悲惨故事。家人对待小孩与老人的不同态度,对比鲜明,反映了很有社会意义的深刻主答题--呼唤全社会对老人的“关心”。

反向立意法(反弹琵琶知法)

反弹琵琶,即逆向思维。突破思维定势,从人们淡忘甚至遗忘的角度切入,或从常规的反面入手,往往会别有洞天道,使你的文章独辟蹊径,熠熠生辉。写出见解新颖独特的文章。例如以“关心”为题,可以从侧面落笔,给人一种新回奇感。有位考生别出心裁,由众人对一个百日小孩起名的关心,引出一位被人漠视、歧视的老人(即小孩的爷爷)的悲惨故事。家人对待小孩与老人的不同答态度,对比鲜明,反映了很有社会意义的深刻主题--呼唤全社会对老人的“关心”。

反向立意法(反弹琵琶百法)

反弹琵琶,即逆向思维。突破思维定势,从人们淡忘甚至遗忘的角度切入,或从常规的反面入手,往往会别有洞天,使你的文章独辟蹊径,熠熠生辉。写出见解新颖独特的度文章。例如以“关心”为题,可以从侧面落笔,给人一专种新奇感。有位考生别出心裁,由众人对一个百日小孩起名的关心,引出一位被人漠视、歧视的老人(即小孩的爷爷)的悲惨故事。家人对待小孩与老人的不同态度,对比鲜明,反映了很有社会意义的深刻主题--呼唤全社会对老人的“属关心”。

反弹琵琶的意思是什么?

恩恩~!反弹琵琶:原百本来自敦煌壁画中的一种舞姿造型,现在喻指突破常规的思维和行为;从反面看问题,与常规事物对着干。

例如:

1.大家都认为应该那样制定营销计划,但他偏偏反弹琵琶,设计了度另一种方案。

2.这篇文章的亮点就在于作者反弹琵琶,提出新颖的观点,让读者耳目一新。

3.几乎整回个警察局的人都认为当务之急是立刻通缉凶手,而王局长却反弹琵琶,守答株待兔,设计陷阱等待凶手自投罗网。

望采纳~!

谢谢~!

敦煌壁画的来历 比如---反弹琵琶

来历:敦煌壁画等石窟艺术起源于印度,由于印度所处的南亚次大陆气候湿热,雨季漫长,这些因素都不利于修行;故此在很早期,印度人就选择了在冬暖夏凉的天然岩洞中起居打坐,锤炼自己的身心。这种建筑方法其后传至中国,而佛教将之发扬光大。

在印度石窟中人体比例、姿态动作、面部表情都比较写实而又合于理想;在男女性别上,特征分明,圣众中男女生理特征非常明显。中国继承了这一传统,但裸体像已大为减少。

敦煌早期洞窟一方面符合佛经的说法:佛国世界的圣众“非男非女”,同时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认为赤身裸体有伤风化,隋代以后,明显地出现了女性菩萨,面相丰润而妩媚,唇上虽然有绿须,胸前亦无乳房,但温静娴雅、姿态婀娜。敦煌画师与中原一样,为了“取悦于众目”,菩萨像也女性化,世俗化了。

以壁画《反弹琵琶》为例,在敦煌壁画中,反弹琵琶飞天是佛及菩萨的侍从,其主要职能是“娱佛”。

敦煌飞天总数接近6000身,每个时代的飞天都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从中可以看出外来飞天变身中国式飞天的发展轨迹。

飞天形象起源于印度,最初为强壮的男性,是佛教中天歌神与天乐神的化身,也是印度神话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这本是夫妻的一对男女,后来合为一体,不男不女,再后来就变成了女性的飞天。

敦煌早期北凉石窟中的飞天就是典型的男性形象,带有明显印度和西域风格特征。

早期敦煌飞天多画在窟顶平棋岔角处,佛龛上沿和本生故事画主体人物的近旁,或用做窟顶藻井的装饰。这时的飞天有着显著西域民族的特色,肤色黑,粗犷健硕的身躯,直鼻大眼,虽然衣带环绕,依然让人觉得这是即将跳一曲战舞的乐伎,蒙昧之气未消。

莫高窟壁画上的飞天一改最初依靠双臂挥动略显笨拙的飞行姿态,而是彩带、祥云、花瓣飘洒,成群结队的飞了起来。这一时期,飞天已经完全女性化了。

扩展资料:

反弹琵琶是敦煌艺术中最优美的舞姿。它劲健而舒展,迅疾而和谐,反弹琵琶实际上是又奏乐又跳舞,把高超的弹奏技艺绝妙的舞蹈本领优雅迷人地集中在这个舞位的肩上。

很难知道,当初是否真的有个善歌善舞且才华非凡的朗姬作为模特,还是画工们离奇的的想象和杰出的创造。不管怎样,反弹琵琶都是大唐文化一个永恒的符号。

《反弹琵琶》见于莫高窟112窟的《伎乐图》,为该窟《西方净土变》的一部分。写伎乐天伴随着仙乐翩翩起舞,举足旋身,使出了“反弹琵琶”绝技时的霎那间动势。

表现伎乐天神态悠闲雍容、落落大方,手持琵琶、半裸着上身翩翩翻飞,天衣裙裾如游龙惊凤,摇曳生姿,项饰臂钏则在飞动中叮当作响,别饶清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石窟艺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敦煌壁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反弹琵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飞天

来历:琵琶由历史上的直项琵琶及曲项琵琶演变而来;

据史料记载,直项琵琶在我国出现得较早,秦、汉时期的“秦汉子”,是直柄圆形共鸣箱的直项琵琶(共鸣箱两面蒙皮),它是由秦末的弦鼗发展而来的。南北朝时,通过丝绸之路与西域进行文化交流,曲项琵琶由波斯经今新疆传入我国。曲项琵琶为四弦、四相(无柱)梨形在隋唐九、十部乐中,曲项琵琶已成为主要乐器,对盛唐歌舞艺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从敦煌壁画和云冈石刻中,仍能见到它在当时乐队中的地位。,横抱用拨子弹奏。它盛行于北朝,并在公元6世纪上半叶传到南方长江流域一带。 到了公元五、六世纪随着中国与西域民族商业和文化交流的加强,从中亚地区传入一种曲项琵琶,当时称作"胡琵琶"。

其形状为曲颈,梨形音箱,有四柱四弦,很像在阿拉伯国家常见的乌特琴(Oud或Ud)或古波斯的巴尔巴特琴(Barbat)。横抱琵琶用拨子演奏。现代的琵琶就是由这种曲项琵琶演变发展而来的。琵琶经过历代的流传,在外形式样、规格和演奏姿势等方面,都有程度不同的改变。琵琶自唐代发展为竖抱,但福建南音一直保持古老的横抱姿势,因而又有“横抱琵琶”之称。

扩展资料:

反弹琵琶是敦煌艺术中最优美的舞姿。它劲健而舒展,迅疾而和谐,反弹琵琶实际上是又奏乐又跳舞,把高超的弹奏技艺绝妙的舞蹈本领优雅迷人地集中在这个舞位的肩上。我们很难知道,当初是否真的有个善歌善舞且才华非凡的朗姬作为模特,还是画工们离奇的的想象和杰出的创造。不管怎样,反弹琵琶都是大唐文化一个永恒的符号。

人物造型丰腴饱满,线描写实明快、流畅飞动,一气呵成,天衣飘飓,有“吴带当风”的韵致,体现了唐代佛教绘画民族化的特色。敷彩以石绿、赭黄、铅白为主,使整个画面显得更加典雅、妩媚,令人赏心悦目。这幅“反弹琵琶”无论是从反映生活的角度,还是从绘画技法的角度,所取得的成就都是引人注目的,是敦煌壁画中的代表杰作。

敦煌石窟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我国也是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内容非常丰富。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内容丰富,技艺精湛。五万多平方米的壁画大体可分为下列几类:

一、佛像画。作为宗教艺术来说,它是壁画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

各种佛像------三世佛、七世佛、释迦、多宝佛、贤劫千佛等;

各种菩萨------文殊、普贤、观音、势至等;

天龙八部------天王、龙王、夜叉、飞天、阿修罗、迦楼罗(金翅鸟王)、紧那罗(乐天)、大蟒神等等。

这些佛像大都画在说法图中。仅莫高窟壁画中的说法图就有933幅,各种神态各异的佛像12208身。

二、经变画利用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通俗易懂地表现深奥的佛教经典称之为"经变"。用绘画的手法表现经典内容者叫"变相",即经变画;用文字、讲唱手法表现者叫"变文"。

三、民族传统神话题材。在北魏晚期的洞窟里,出现了具有道家思想的神话题材。西魏249窟顶部,除中心画莲花藻井外,东西两面画阿修罗与摩尼珠,南北两面画东王公、西王母驾龙车、凤车出行。车上重盖高悬,车后旌旗飘扬,前有持节扬幡的方士开路,后有人首龙身的开明神兽随行。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分布各壁。飞廉振翅而风动,雷公挥臂转连鼓,霹电以铁钻砸石闪光,雨师喷雾而致雨。

四、供养人画像供养人,就是信仰佛教出资建造石窟的人。他们为了表示虔诚信佛,留名后世,在开窟造像时,在窟内画上自己和家族、亲眷和奴婢等人的肖像,这些肖像,称之为供养人画像。

五、装饰图案画丰富多彩的装饰图案画主要是用于石窟建筑装饰,也有桌围、冠服和器物装饰等。装饰花纹随时代而异,千变万化,具有高超的绘画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图案画主要有藻井图案、椽间图案、边饰图案等。

六、故事画为了广泛吸引群众,大力宣传佛经佛法,必须把抽象、深奥的佛教经典史迹用通俗的简洁的、形象的形式灌输给群众,感召他们,使之笃信朝拜。于是,在洞窟内绘制了大量的故事画,让群众在看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故事画内容丰富,情节动人,生活气息浓郁,具有诱人的魅力。

1.佛传故事主要宣扬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其中许多是古印度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佛教徒经过若干世纪的加工修饰,附会在释迦身上。一般画“乘象人胎”、“夜半逾城”的场面较多。第290窟(北周)的佛传故事作横卷式六条并列,用顺序式结构绘制,共87个画面,描绘了释迦牟尼从出生到出家之间的全部情节。这样的长篇巨制连环画,在我国佛教故事画中是罕见的。

2.本生故事画是指描绘释迦牟尼生前的各种善行,宣传“因果报应”“苦修行善”的生动故事。也是敦煌早期壁画中广泛流行的题材,如“萨捶那舍身饲虎”、“尸毗王割肉救鸽”、“九色鹿舍己救人”、“须阁提割肉奉亲”等。虽然都打上了宗教的烙印,但仍保持着神话、童话、民间故事的本色。

3.因缘故事画这是佛门弟子、善男信女和释迦牟尼度化众生的故事。与本生故事的区别是:本生只讲释迦牟尼生前故事;而因缘则讲佛门弟子、善男信女前世或今世之事。壁画中主要故事有“五百强盗成佛”、“沙弥守戒自杀”、“善友太子入海取宝”等。故事内容离奇,情节曲折,颇有戏剧性。

4、佛教史迹故事画是指根据史籍记载画成的故事,包括佛教圣迹、感应故事、高僧事迹、瑞像图、戒律画等。包含着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是形象的佛教史资料。这类画多绘于洞窟龛内四披、甬道顶部和角落处次要地方。但有的也绘于正面墙壁,如第323窟的“张骞出使西域图”、“佛图澄”和第72窟的“刘萨诃”等。

5、比喻故事画这是释迦牟尼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给佛门弟子、善男信女讲解佛教教义所列举的故事。这些故事大都是古印度和东南亚地区的寓言、童话,被佛教徒收集记录在佛经里,保存至今。敦煌壁画中的比喻故事有“象护与金象”,“金毛狮子”等。

七、山水画敦煌壁画中的山水画遍布石窟,内容丰富,形式多种多样。大多与经变画、故事画融为一体,起陪衬作用。有的是按照佛典中的山水,参照现实景物加上高超的想象力,描绘出“极乐世界”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美丽自然风光;有的是以山水为主体的独立画幅,如第61窟的,“五台山图”。

壁画内容除以上七类外,还有建筑画、器物画、花鸟画、动物画等。敦煌壁画的艺术价值弥足珍贵,在结构布局、人物造型、线描勾勒、赋彩设色等方面系统地反映了各个时期的艺术风格及其传承演变、中西艺术交流融汇的历史面貌。

上述七类壁画,除装饰图案而外,一般有情节的壁画,特别是经变画和故事画,都反映了大量的现实社会生活,如:统治阶级的出行、宴会、审讯、游猎、剃度、礼佛等;劳动人民的农耕、狩猎、捕鱼、制陶、冶铁、屠宰、炊事、营建、行乞等;还有嫁娶、上学、练武、歌舞百戏、商旅往来、少数民族、外国使者等等各种社会活动。因此,敦煌石窟,不仅是艺术,也是历史。

敦煌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它和另的宗教艺术一样,是描写神的形象、神的活动、神与神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以寄托人们善良的愿望,安抚人们心灵的艺术。因此,壁画的风格,具有与世俗绘画不同的特征。但是,任何艺术都源于现实生活,任何艺术都有它的民族传统;因而它们的形式多出于共同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技巧,具有共同的民族风格

壁画之谜

是谁绘成了堪称世界艺术瑰宝的敦煌壁画?研究人员一直期待从莫高窟北区找到关于壁画作者的千古谜底,他们认为,莫高窟北区的243个洞窟是敦煌画师的住所。而最近来自北区洞窟的考古报告表明,这些洞窟是僧人居住修行或印制佛经的地方,这使关于壁画作者的千古之谜更加扑朔迷离。

敦煌莫高窟有735个洞窟,其中近500窟绘着巨幅壁画,总面积达45000多平方米,绘画时间长逾千年,被誉为世界最大的画廊。敦煌研究院研究员马德说,根据对壁画题记和敦煌文献的研究,大约只有公元10世纪左右的壁画画工有零星资料,而在4世纪到9世纪的壁画中,找不到关于作者的任何资料。他说,浩繁的敦煌文献和大量壁画题记中,有关壁画作者的题记和文献记载,总共只有40多条,有名有姓的壁画作者仅有平咄子等12人。在开凿于元代的第3窟南北两壁,画着极其精美的千手千眼观音像。这两幅千手千眼观音像以线写形,以色显容,用遒劲有力的线条勾勒人物轮廓,轮廓内再淡施晕染,有些不施色彩却见肌肤,人们公认这是敦煌壁画的极品。壁画的落款为"甘州史小玉笔",专家认为史小玉应是今甘肃张掖人,史小玉很可能是艺名而非真名,至于其生平更无从考证。

无法确定绝大部分敦煌壁画作者的另一个困难是,宋代以前的画师们一般没有落款。在壁画的所有题记中,也很难见到有关画师的记载。

研究人员认为,敦煌画师的来源主要有4种:首先是来自西域的民间画师,这是因为敦煌壁画的早期作品风格和新疆同期的很多佛教石窟壁画风格非常接近;第二是中央政府的高级官吏获罪流放敦煌时携带的私人画师;第三是高薪聘请的中原绘画高手;第四是来自五代时期官办敦煌画院的画师。

在敦煌文献中,所有的画师都被称为画匠或画工,可见画师们主要来自民间,社会地位并不高,他们创作壁画时很可能就住在阴暗潮湿的洞窟里。壁画中大量的田间劳动场景,活生生地再现了当时的经济状态和科技水平;唐代壁画中的婴儿车等生活用具,更是为神秘的佛教壁画增添了世俗社会色彩,给今天的参观者提供了极为珍贵的中国千年民间风俗画卷。也许,正因为画师们熟知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才使他们巧妙地把佛国的空灵与人间的真实融为一体。

敦煌画师们绘成了精美绝伦的壁画,而关于他们的记载又几乎是空白,所以,他们的生平总能激起现代艺术家的无穷想象。从《丝路花雨》到《大梦敦煌》,两部关于敦煌的著名舞剧,讲述的都是平民画师历经磨难、献身敦煌艺术的悲壮故事。

也许敦煌壁画画工之谜永远无法解开,但辉煌的壁画已经为这些无名艺术家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赫赫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