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语残暴不仁及解释

  • 关于成语残暴不仁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aabb成语

项羽真的残暴不仁吗?

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妇人之仁"。相对儒家提倡的“仁”而言,“妇人之仁”不能算是“仁”。

仁,简单的讲是人为大众着想,谋求社会成员幸福的意识和行为。同时与器量、见识等能力有关。仁者的言语行为是利众生的。

思考题:一边1个人,一边100个人,同时遇险,你只能就一边的人,仁者怎么救?

回来继续讲,项羽是自私的。《史记项羽本纪》写项羽自封西楚霸王时认为“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为天下苍生的和平幸福,不是项羽起兵的动机。报仇,个人的富贵才是。

不杀一个樊哙,是“不忍”,那是一个和他有共同点的,还算尊敬他的勇士(樊哙口称项王,对话也是以己方被误解为主要内容,没有冒犯项羽自尊)。

不杀刘帮,也是“不忍”。一个蜷伏在自己脚下的豪杰,实在没有理由杀掉。杀掉刘邦,自己的世界观会出现混乱——什么人该杀,或不该杀。

其实,项羽是没有能力作出判断,即见识不足。疏远范增,无视韩信是器量不足。

“妇人之仁”其实就是“不忍”,无法抗拒自己动物性的感觉而已。杀不杀人不是衡量“仁”的标准。孔子担任鲁国司寇时杀掉没有犯罪的少正卯,不能说孔子不仁。

面对20万降卒,项羽无论从军事层面,还是政治、道德层面都没有能力认识和驾驭。于是选择最省心的办法。

我猜,坑杀降卒的时候,项羽一定没有亲自动手挖坑填土,而是远远的或是干脆在大帐中等候,他没有听见那些撕心裂肺的呼喊,没有看到那些惊恐绝望的眼睛。“20万”一个数字而已,更何况是“秦兵”。

真正的仁者,拥有责任感,敬畏谦恭的内心,智慧,内外言行高度统一,并且勇敢。

残忍是弱者的处世手段吧。

残暴不仁近义词

暴戾恣睢[bàolìzìsuī]

生词本百

基本释义

暴戾:凶恶、残暴;恣睢:任意做坏事。形容凶残横暴,度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出处

《史记·伯夷列传》:“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知;暴戾恣睢;聚党道数千人;横行天下。”

例句

1.这个狗官,~,滥杀无辜,当地乡民对他恨内之入骨。

近反义词

近义词

无恶不作丧尽天良罪恶滔天穷凶极恶

反义词

慈眉善容目

为什么要为项羽的残暴不仁进行辩护?

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专家要为项羽的残暴不仁进行辩护?甚至不惜歪曲历史真相。对于项羽残暴不仁进行辩护,体现出有些学者专家的学术研究失去了基本的学术底线流于街谈巷议的市井之言,是群体的弱智,还是群体文化的无耻呢?首先,项羽喜欢屠城。就连对项羽充满感情的司马迁也不得不纪录下项羽的五次屠城。其次,项羽喜欢胁持人质。一次是胁持王陵的母亲,逼迫王陵投降。王陵的母亲大义凛然,让人捎话给王陵:讲到汉王仁者,要王陵忠于汉王。为了免除项羽的胁迫,这位年过半百的母亲竟然刎劲而亡。可能还没有烟气吧,恼羞成怒的项羽竟然残忍的将为这位妇女进行烹杀。这件史实记录在司马迁《史记》的王陵列传中,可是,当代史学家竟无一人引用。一次是拿刘邦的父亲作为人质,要挟刘邦投降。当代史学家竟无一人抨击项羽的这种无能的卑鄙的行为,反而集体抨击刘邦的无情无义,连自己的父亲都不顾。试想,刘邦在那种情况下,稍微表现出真情,就只能增加项羽胁迫的筹码,只有表现出满不在乎,才能救其父亲于万一。在这件事情上恰恰表现出项羽的无能与不择手段。第三,项羽喜欢杀降。一是坑杀秦降卒20万,一是杀已降的子婴。关于前者,有的专家讲:在当时的历史时代,不足为奇;也有的专家讲《史记》记载不足为凭,坑杀秦降卒20万,有些夸张。总之,坑杀降卒20万,在这些专家眼里,不算什么。至于杀子婴,则认为合情合理。第四,项羽几次以下犯上,专家们也都给予了谅解。例如,杀宋义,专家认为该杀;杀楚怀王熊心,专家也认为没什么,很正常。第五,项羽违背盟约,在这些捧项羽的专家眼里,也很正常。第六,项羽残忍杀害曾经救助过项梁与他的秦郡守,对此,专家们也都一笔代过,没有进行任何评述。上述史实,都记录在《史记》里面,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们的许多专家要么回避不谈,要么轻描淡写、给予理解的同情与接受?此外,项羽并非自刎乌江,听到这个信息,没有几个人会认真。因为,人们都已经接受了项羽自刎乌江的所谓历史.其实,项羽自刎乌江之说,只在《项羽本纪》中有记载,是司马迁采用了民间传说写成。同样是《史记》,在《刘邦本纪》,以及灌英等人的传记中都明确记载了项羽根本没有到乌江,而是在远离乌江110公里的定远城东,被汉军斩杀而死。早在1985年,计正山先生就在《光明日报》发表相关论证文章,说明项羽之死的真相。后来,2007年,又有国学大师冯其庸先生撰文,加以进一步的论证。他们的结论都否认了项羽自刎乌江,认为项羽根本没有到乌江,而是在远离乌江110公里的定远城东,被汉军斩杀而死。他们的主要依据都是来源于《史记》中的史料,与实地考察。民间传说项羽自刎乌江,增加了项羽的英雄气概与悲剧色彩。因此,在许多学者专家的讲座中,仍然延续了来自《史记》的民间传说,回避了同样是来自《史记》的历史真实信息。学者的学术研究,应该具有知识分子的独立精神,既不献媚于权势,也无须迎合街谈巷议。否则,就失去了历史研究的真正意义.项羽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但是,不能因为对其失败充满同情,对刘邦充满鄙视,就肆意的歪曲历史、戏说历史。歪曲与戏说历史,只能造就自欺的文化、造就自欺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