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语予取予夺及解释

  • 关于成语予取予夺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aabb成语

请解释法律名词"给予"与"送予"的区别?

给予

充足的供给,以物质给予对方[provide]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史记·高祖本百纪》

给贡职郡县。(像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赋税。给,供。)——《战国策·燕策》

给其食用。——《战国策·齐策四》

请铸铜记给之。——《宋史·职官志》

艺蔬自给。——清·张廷玉《度明史》

给军民赏月钱。——清知·邵长蘅《青门剩稿》

又如:补给;配给;自给自足;给使(供人差使);给与(授物与人)

授与,交付[confer]

若残竖子之类,恶能给若金!——《吕氏春道秋》

〈代〉

“予”假借为“余”,我[I,me]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宋·周敦颐《爱莲说》

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清·袁枚《祭妹文》

又如:予知(自认为聪明);予美(自己所爱的人内);予圣(自以为圣人);予一人(古代帝王的自称);予小子(古代帝王对先王或长辈的自称;常人对先辈、长者的自称);予末小子(予冲人,予冲子。古代帝王对先王或长辈的自称;常人对先辈、长者的自称);予取予携(予取予夺。从我处掠取);予违汝弼(古代天子勖勉大臣进容谏之词。言我有过失,你应匡正);予智予雄(自以为聪明和英雄;形容妄自尊大)

“慎言慎行,笃言笃行”是什么意思?

意思:审慎的思考可以明志,可以明理;谨慎的行动可以避免冲突,可以让人生之路更加平坦。谨慎的行动是在明志明理的前提下进行,只有谨慎的行动,才能达到“行必果”的目标。谨慎的言语,则可以明哲保身。

出处:出自战国时期子的《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思:要广泛地学习,仔细地询问,审慎地思考,清晰地分辨,忠实地实践。

原文节选

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也。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齐明盛服,非礼不动。

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既廪称事,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

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

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译文:

鲁哀公问孔子如何治理好政事。孔子说:“文王、武王的政令,都写在木板竹简上。像他们那样有贤臣,政令就会得到贯彻施行,没有贤臣,政令就会消失。以人立政,政治就会迅速清明,这就像用沃土植树,树木会迅速生长。

这政事啊,就好像是蒲苇。因此,治理政事取决于贤臣,贤臣的获得取决于明君的修德养性,修养德行取决于遵循天下的大道,遵循天下大道取决于仁爱之心。所谓仁,就是人,亲爱亲人是最大的仁。所谓义,就是相宜,尊重贤臣是最大的义。

亲爱亲人时的亲疏之分,尊重贤臣时的等级划分,是从礼制中产生出来的。处在下位的人得不到上级的信任,人民就不可能治理好了。因此,君子不能不修德养性想要修德养性,不能不侍奉亲人,想要侍奉亲人,不能不知贤善用,想要知贤善用,不能不知道天理。

普天下的大道有五种,实践大道的美德有三种。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交往,这五项是天下的大道。智慧、仁爱、英勇这三者是天下的大德行。实践大道的道理是同样的。

有的人生来就通晓大道,有的人通过学习才通晓大道,有的人经历过困惑后才通晓大道;他们最终通晓大道,这是同样的。有的人从容不迫地实行大道,有的人凭着利害关系去实行大道,有的人勉强去实行大道,最终成功的时候是一样的。”

孔子又说:“喜爱学习就接近智慧了,尽力去实行就接近仁爱了,知晓羞耻就接近英勇了。知道这三点,就知道如何修养德行;知道怎样修养德行,就知道怎样治理人,知道怎样治理人,就知道怎样治理国家了。

治理天下国家大凡有九条准则,分别是修养德行、尊重贤人、亲爱亲族、敬重大臣、体贴众臣、爱民如子、招集各种工匠、优待边远异族、安抚四方的诸侯。修养德行,大道就能够顺利实行。尊重贤人就不会被迷惑。亲爱亲族,父、兄、弟就不会抱怨。

敬重大臣,处事就不会恍惚不定。体贴众臣,士就会以重礼相报。爱民如子,百姓就会勤奋努力。招集各种工匠,财富用度就充足。

优待边远异族,四方就会、归顺。安抚各诸侯,普天下就会敬畏。清心寡欲,服饰端正,无礼的事不做,这是修养德行的方法;摒弃谗言,远离美色,轻视财物重视德行,这是勉励贤人的方法。

尊崇亲族的地位,重赐他们俸禄,与亲族有共同的爱和恨,这是尽力亲爱亲族的方法,为大臣多设下官以供任用,这是鼓励大臣的方法,以忠诚信实、最重俸禄相待,这是勉励士的方法。

根据节令使役,赋税微薄,这是鼓励百姓的方法,日日访视,月月考查,赠送给他们的粮食与他们的工作相称,这是鼓励工匠的方。盛情相迎,热情相送,奖励有才干的,同情才干不足的,这是优待边远异族的方法。

承续中断的家庭世系,复兴没落的国家,整治混乱,解救危难,定期朝见聘问,赠礼丰厚,纳贡微薄,这是安抚诸侯的方法。尽管治理天下国家共有这九条准则,但实行它们的道理是相同的。凡事有预谋就会成功,没有预谋就会失败。说话事先想好就不会语塞,做事事先想好就不会感到困难。

行动之前事先想好就不会内心不安,法则事先想好就不会陷入绝境。在下位的人得不到上级的信任,百姓就治理不好。得到上级的信任是有途径的,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就得不到上级的信任。得到朋友的信任是有途径的,不顺从父母就得不到朋友的信任。

顺从父母是有途径的,自己心不诚就不能顺从父母。心诚是有途径的,不知晓善就不能心诚。诚实是上天的法则。做到诚实是人的法则。诚实,不必努力就能达到,不必思考就能获得,从容不迫地达到天道法则,这就是圣人。做到诚实,就是选择善并坚持做到它。

要广泛地学习,仔细地询问,审慎地思考,清晰地分辨,忠实地实践。要么就不学,学了没有学会就不中止。要么就不问,问了还不明白就不中止。要么就不思考,思考了不懂得就不中止。要么就不辨别,辨别了不分明就不中止。要么就不实行,实行了但不够忠实就不中止。

别人一次能做的,我用百倍的工夫,别人十次能做的,我用千倍的工夫。如果真能这样做,即便愚笨也会变得聪明,即使柔弱也会变得刚强。”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中庸》出自《礼记》,原本是《礼记》四十九篇中的第三十一篇。《礼记》原名《小戴礼记》,又名《小戴记》,由汉宣帝时人戴圣根据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批佚名儒家的著作合编而成。

宋代以前,学者皆主张《中庸》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子思所作。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子思作《中庸》。”李翱《李文公集·复性书》:“子思著《中庸》四十七篇,传于孟轲。”朱熹《中庸章句·序文》:“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

自宋代开始,有学者主张《中庸》是子思与秦汉之际的儒者杂述而成。欧阳修《问进士策》:“问:礼乐之书散亡,而杂出于诸儒之说,独《中庸》出于子思。子思,圣人之后也,所传宜得其真,而其说异乎圣人者,何也?”

叶适《习学记言序目·文鉴三》:“汉人虽称《中庸》子思所著,今以其书考之,疑不专出于子思也。”清人认为《中庸》非子思所作的也不乏其人,特别是崔述,在其《洙泗考信录》卷三中提出了三条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而今人冯友兰、钱穆、劳思光等亦从文献、思想等方面论证《中庸》非子思所作。以上两种观点各有依据。现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庸》是子思及其弟子多人所作。

作者简介

子思,鲁国人,姓孔,名伋,孔子之孙,春秋战国之际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历史上称之为“述圣”,他开创的学派被称为“子思之儒”,与孟子并称为思孟学派。其主要作品有《汉书·艺文志》著录《子思》二十三篇,已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庸

“慎言慎行,笃言笃行”的意思是:zhidao笃思可以明志,可以明理;慎行可以避免冲突,可以让人生之路更加平坦。笃行是在明志明理的前提下进行的,只有笃行,才能达到“行必果”的目标。慎言,则可以明哲保身。

【出处】

战国时期子思的《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译文】

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中庸》出自《礼记》,原本版是《礼记》四十九篇中的第三十一篇。《礼记》原名《小戴礼记》,又名《小戴记》,由汉宣帝时人戴圣根据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批佚名儒家的著作合编而成。权

宋代以前,学者皆主张《中庸》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子思所作。

自宋代开始,有学者主张《中庸》是子思与秦汉之际的儒者杂述而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庸

笃思可以明志,可以明理;慎行可以避免冲突,可以让人生之路更加平坦。

笃行是在明志明理的前提下进行的,只有笃行,才能达到“行必果”的目标。

慎言,则可以明哲保身。

1?慎言慎行一身正气清正廉洁两袖清风。

2?慎言慎行是真理,切莫滔滔不绝自断前程。

3这使他成为了目标,尽管他慎言慎行,努力不让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不安。

4或许是细细如丝、丝丝如扣、笔笔如银、字字如金的慎言慎行,善始善终。

5唐七昧绝对是个慎言慎行,高深莫测的将材,有他固守“风雨楼”。

6待会去见掌教,你要慎言慎行,切勿得罪掌教,否则,即使是数百个七玄城,也难以承受住天龙王朝的怒火。

7丽娇,这可不是在金城,这是在市委机关,我们都得慎言慎行,千万别让人抓住把柄啊!

8白将军将皇子改为白慎,是希望您能更加慎言慎行,千金之子,不坐危堂,皇子身系天下,不可造次,不可图一时痛快而令天下人痛哭流涕。

9李越并非鲁莽之人,自是明白仙道机缘,无不是向他人予取予夺的道理,自己行走在外,肯定会慎言慎行。

10接下来,我们就是要讨论我们的第一个游戏了,关于第一个游戏,是打响我们公司品牌的关键一作,所以说,我们要慎言慎行,好了,请大家对于我们的第一个作品各抒己见。

11我弗雷德能够在这个强者林立的世界存活了这么些年,不是我有多么的强大,而是我能够审时度势,慎言慎行。

12她总是对着河流开心的玩,空旷的谷中到处回荡着她那清脆悦耳的笑声,然而自从那天的不愉快之后,她对着他总是慎言慎行,不苟言笑。

13所以这件事情,即便是现在也只能你我二人知晓,今后你当谨记慎言慎行,不可吐露出去徒惹祸端!

14县太爷在官序上虽仅仅是一个小小的七品芝麻官,遇见上峰的门官、役卒也得满脸堆笑,打躬作揖,逢上司差遣,更是唯唯诺诺,慎言慎行,毫无为官的威福之厉。

15贵人,单子封号慎,打入冷宫,自行改过,赐你封号慎,希望你能够以后慎言慎行,勿要在作出那不得体之事。

古文 中 予 是什么意思?

予yú

部首笔画

部首:乙部外笔画:3总笔画:4

五笔86:CBJ五笔98:CNHJ仓颉:NINN

笔顺编号:5452四角号码:17202Unicode:CJK统一汉字U+4E88

基本字义

1.同“余”,我:~智自雄(自夸聪明,妄自夸大)。~取~求(原指从我这里取,从我这里求;后指任意索取)。

详细字义

1.“予”假借为“余”,我[I,me]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宋·周敦颐《爱莲说》

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清·袁枚《祭妹文》2.又如:予知(自认为聪明);予美(自己所爱的人);予圣(自以为圣人);予一人(古代帝王的自称);予小子(古代帝王对先王或长辈的自称;常人对先辈、长者的自称);予末小子(予冲人,予冲子。古代帝王对先王或长辈的自称;常人对先辈、长者的自称);予取予携(予取予夺。从我处掠取);予违汝弼(古代天子勖勉大臣进谏之词。言我有过失,你应匡正);予智予雄(自以为聪明和英雄;形容妄自尊大)3.另见yǔ

常用词组

1.予取予求yúqǔ-yúqiú

[askforfreely]原指从我处取(见于《左传》僖公七年:“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后代用来指任意索取,犹言随心所欲予yǔ

基本字义

1.给与:~以。赐~。赋~。给~。生杀~夺(亦作“生杀与夺”)。

详细字义

〈动〉

1.(指事。象两手相与之形。本义:授予;给予)2.同本义[bestow;givegrant]

予,推予也。象相予之形,谓手拔。——《说文》

予,与也。——《广雅》

予之与夺也。——《淮南子·本经》

君子来朝,何锡予之?——《诗·小雅·干旄》

怒不过夺,喜不过予。——《荀子》3.又如:予宁(给丧假);予齿去角(天生动物赋予齿就不赋予角。比喻事物无十全十美);予赐(予告和赐告);予归(准予辞官回家);予夺生杀(泛指帝王掌握的生死大权);予决(给予决定或裁决)4.赞许,称誉[praise]

主盛处贤,而自予雄也。——《管子·宙合》

众必予之。——《管子·小匡》

天下之人唯各特意哉,然而有所共予也。言味者予易牙,言音者予师旷。——《荀子·大略》5.出售,卖[sell]

岁适美,则市粜无予。——《管子》

岁孰取谷,予之丝漆;茧出,取帛絮,予之食。——《史记》6.另见yú

常用词组

1.予夺yǔduó

(1)[giveordeprive]∶给予和剥夺

生杀予夺(2)[praiseorbelitt-le]∶指赞许和贬低

褒贬予夺2.予人口实yǔrén-kǒushí

[givesb.ahandlefor]给人留下指责的话柄3.予以yǔyǐ

[give;grant]给以

予的古代意思什么

有两个音

1.同“余”,我:~智自雄(自夸聪明,妄自夸大)。~取~求(原指从我这里取,从我这里求;后指任意索取)。

字义

1.“予”假借为“余”,我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宋·周敦颐《爱莲说》

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清·袁枚《祭妹文》2.又如:予知(自认为聪明);予美(自己所爱的人);予圣(自以为圣人);予一人(古代帝王的自称);予小子(古代帝王对先王或长辈的自称;常人对先辈、长者的自称);予末小子(予冲人,予冲子。古代帝王对先王或长辈的自称;常人对先辈、长者的自称);予取予携(予取予夺。从我处掠取);予违汝弼(古代天子勖勉大臣进谏之词。言我有过失,你应匡正);予智予雄(自以为聪明和英雄;形容妄自尊大)

字义

1.给与:~以。赐~。赋~。给~。生杀~夺(亦作“生杀与夺”)。

详细字义

1.(指事。象两手相与之形。本义:授予;给予)

予,推予也。象相予之形,谓手拔。——《说文》

予,与也。——《广雅》

予之与夺也。——《淮南子·本经》

君子来朝,何锡予之?——《诗·小雅·干旄》

怒不过夺,喜不过予。——《荀子》

3.又如:予宁(给丧假);予齿去角(天生动物赋予齿就不赋予角。比喻事物无十全十美);予赐(予告和赐告);予归(准予辞官回家);予夺生杀(泛指帝王掌握的生死大权);予决(给予决定或裁决)

4.赞许,称誉[praise]

主盛处贤,而自予雄也。——《管子·宙合》

众必予之。——《管子·小匡》

天下之人唯各特意哉,然而有所共予也。言味者予易牙,言音者予师旷。——《荀子·大略》

5.出售,卖[sell]

岁适美,则市粜无予。——《管子》

岁孰取谷,予之丝漆;茧出,取帛絮,予之食。——《史记》

海瑞骂嘉靖的奏章中最经典的语句是什么?

嘉靖:“有建树也不一定要在阵前斩将夺旗。敢为天下先还不是有建树?海瑞:“视国为家,一人独治,予取予夺,置百官如虚设,置天下苍生于不顾。这就是病根!”胡宗宪:圣人的书是用来读的,不是用来做事的!嘉靖:任何人答应你的事都不算数,只有你自己能做主的事才算数。胡宗宪:世间万事万物都只有一个理,各人站的位置不同,看法不同而已。裕王:大明朝谁是贤臣?嘉靖:没有谁是真正的贤臣,贤时用之,不贤黜之。郑泌昌:文官的衣服上绣的是禽,武官的衣服上绣的是兽。披上了这身皮,我们哪一个不是衣冠禽兽。高拱:小阁老,你知道奸字怎么写吗?是一个女字加一个干字!就在昨天,你都已经娶了第九房姨太太了!!"沈一石:“这两个人更不用提了,就是两个官场的婊子!王用汲:官场无朋友,朝事无是非,唯有利害二字。海瑞:官做大了就没有书生,赵贞吉要的就是没有郑泌昌的郑泌昌的那一套!严蒿:大明朝只有一个人能呼风唤雨,那就是皇上!大明朝只有一个人能替皇上遮风挡雨,那就是我!胡宗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天下事坏就坏在这里……嘉靖:这个世上,真靠得住的就两种人,一种是笨人,一种是直人。笨人没有心眼,直人不使心眼。沈一石:侯非侯,王非王,千乘万骑归邙山,我之后,谁复伤,一曲《广陵散》,再奏待芸娘。海瑞:我不查你,朝廷不查你,上天也会收你!”胡宗宪:做事情,不问能不能做成,要问应不应该做。严嵩:大明朝离不开你爹;皇上离不开你爹;你爹不光能杀人;治人;罢人;还会用人,只有用对了人,才是干大事的第一要义!"嘉靖:让好汉查好汉,让英雄查英雄海瑞:不谋全局者,不可谋一隅,不谋一世者,并不可谋一时。嘉靖:长江之水灌溉了两岸数省之田地,黄河之水也灌溉了两岸数省之田地,只要不因长沙水清而偏用之,也不只因黄河水浊而偏废之,自古皆然。吕芳:为官要三思:思危,思退,思变!

“予”是什么意思?

“予”的意思如下:

1、读音:yú,用来作代词,意思是:我,同“余”。

2、读音:yǔ,用作动词,意思是:给,通“与”。

3、读音:yǔ,用作动词,意思是:?赞许。

组词:

给予、授予、赋予、寄予、准予、予以、赐予、予夺、取予、祝予、妄源予、予乐、嘉予、予圣。

扩展资料

字形演变

文言版《说文解字》:予,推予也。象相予之形。凡予之属皆从予。

白话版《说文解字》:予,将东西推托给人。字形像用手托付他人的样子。所有与予相关的字,都采用“予”作边旁。

词语解释:

1、授予zd[shòuyǔ]

释义:指给予(荣誉称号、勋章、军衔、学位等)。

2、赋予[fùyǔ]

释义:交给;给予。

3、准予[zhǔnyǔ]

释义:公文用语,表示准许。

4、妄予[wàngyǔ]

释义:赏赐不当。

5、赠予[zèngyǔ]

释义:送财物或他物给人。亦指赠给的财物等。

予读音:[yú]同“余”,我:

[例]予智自雄(自夸聪明,妄自夸大)。

[例]予取予求(原指从我这里取,从我这里求;后指任意索取)。

予读音:[yǔ]给与:

[例]予以。

[例]赐予。

[例]赋予。

[例]给予。

[例]生杀予夺(亦作“生杀与夺”)。

“予”字的词语:予人口实拼音:[yǔrénkǒushí]?给人留下指责的话柄

[例]我们必须谨言谨行,以免予人口实。

予取予夺拼音:[yúqǔyǔduó]?从我处掠取

[例]?秦牧《拳头海岸》:“许多被目为可以予取予夺地得到财富的海岸,一处处都伸出了拳头来,变成了‘拳头海岸’。”

给予拼音:[jǐyǔ]使别人得到

[例]大学教育给予我美好的前途。

赐予拼音:[cìyǔ]?作为一项恩惠而授予,恩赐

[例]宋苏轼《论高丽买书利害札子》:“高丽所得赐予,若不分遗契丹,则契丹安肯听其来贡。”

生杀予夺拼音:[shēngshāyǔduó]形容统治者的权力极大,可以随意决定人的生死

[例]续范亭?《追悼邹韬奋之死想到一切人之死》:“在农奴制度、封建制度之下,苛政杀人非常厉害,生杀予夺操之君主。”

[例]在旧西藏,奴隶主对手下的奴隶有生杀予夺的权力,奴隶不得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