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语生死不渝及解释

  • 关于成语生死不渝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aabb成语

“相濡以沫 生死不渝”什么意思?

形容夫妻之间互敬互爱,到死都不改变。

相濡以沫

读音抄:xiāngrúyǐmò??释义: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造句:

1.只有细水长流才会有相濡以沫袭的爱情。

2.也就是黄百磊说过的那句话:爱是认知,了解,以及相濡以沫的感情!

出处:《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生死不渝度

读音:shēngsǐbùyú??释义:形容对理想、信念、友谊、盟约等忠贞不移。

造句:从此,“执子之手”成了生死不渝的爱情的代名词。

血腥战争,残酷政治,阴暗知宫廷争斗,精湛魔法技能,生死不渝情义,交织缠绕共同谱写荡气回肠的恢宏史诗。

出处:出自严复《论中国之阻力与道离心力》:“然其先必有数十人或数百人,同一心志,生死不渝。”

什么是生死不渝的爱情求解

我一直相信,世间应该有这样的一种爱情:绝对的宽容、绝对的真挚、绝对的无怨、和绝对的美丽。假如我能享有这样的爱,那么,就让我的诗来作它的证明。假如在世间实在无法找到这样的爱,那么,就让它永远地存在我的诗里,我的心中。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在年轻的时候,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请你,请你一定要温柔地对待他。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若你们能始终温柔地相待,那么,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瑕的美丽。若不得不分离,也要好好地说声再见,也要在心里存着感谢,感谢他给了你一份记忆。长大了以后,你才会知道,在蓦然回首的刹那,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如山冈上那轮静静的满月。这样的文字,是一种理想化的情感,但对我们这种没有经历过爱情、不知爱情为何物的小朋友却充满了致命的诱惑。岁月流转、时空变幻……恋爱、失恋,结婚、离婚,再恋爱……蓦然发现我们大多数人经历的爱情与诗人描绘的爱情相去甚远,在自己来来去去的几段情爱中,以及看到身边朋友演绎的悲欢离合中,我惊异爱情之于现代人的种种变异:绝对的宽容、绝对的真挚、绝对的无怨、和绝对美丽的爱情绝不是我等凡人所能得到的。问世间情为何物?问世间,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没有人能回答我。也许是宿世的福报因缘,我在佛经中找到了答案。佛说:世人求爱,如刀口舐蜜,初尝滋味,已近割舌,所得甚小,所失甚大。世人得爱,如入火宅,烦恼自生,清凉不再,其步亦坚,其退亦难。佛还说:人在爱欲中,独来独往,独生独死,苦乐自当,无有代者。伟大的觉者释迦牟尼如是述说情爱的本质。海涛法师有一次去国中演讲,一位女生傻傻地问:“这世间有没有生死不渝的爱情?”这位结过婚、生过子、做过事业,慈悲为怀的出家人却回答说:“别傻了吧!海还没有枯,石还没有烂,他早把你推下去了!”法师说的是一个真理,世间人所谓的爱情其实就是这样的现实和功利!只是真理对于不明真理的人来说,是很残酷的!慈悲的法师随即又说:“如果一天,他留恋外面的世界,在外面有了女人,这时候你要等他,等他回头,这不是你教你舍不下,不是教你执着情爱,这是你对自己的一个交待,这就是生死不渝的爱情!”真令人泪如雨下——原来真正的爱情是从自己的清净自性中流露出来的,因欲望而产生的爱情不叫爱情,只能叫欲望!可惜并没有多少人能明白此理。而我,则在濯过佛陀双足的恒河之水上写下:愿我尽未来际,以我无尽的慈悲来读懂你的恐惧和忧伤;愿我尽未来际,以我无碍的智慧来接纳你的颠倒和执着,这便是我对你的承诺,是我对你的生死不渝的爱情!

世界上真的有生死不渝的爱情吗?

真正的爱情,是在能爱的时候,懂得百珍惜真正的爱情,是在无法爱的时候,懂得放手因为,放手才是拥有了一切……请在珍惜的时候度,好好去爱在放手的时候,好好祝福……爱这个东西谁都说不清,但是有一点我可以肯定,因为这件专事是我亲身经历,爱可以让你为对方做任何事,说任何话,爱就是无条件的为对方付出,做任何事做有意义的事情!即使一个人也不属会孤独。

其实在我们心底都是很渴望这种爱情的,可是,现实生活中,却往往很难实现。来因为,人都自私。这种爱情得经过重重考验,否则也称不上“至死不渝”。在这考验的过自程中,得放弃很多我们想追求的其他东西,心底的其他私欲,但是,真正上,能有几个人舍得放弃这些呢?(比如说有多少人愿意为这份爱情断绝与持反对票的父百母亲人关系?有多少人愿意为此放弃来度之不易的金钱地位等等)所以,“至死不渝”听起来美好,却因代价太大实现的可能性太小了。当然,这种“至死不渝”会有,可是,现实中却未必每人都看好。比如为爱情不惜与父母断绝关系,会被人道“问不孝”;比如为爱情放弃金钱地位,会被人道“不现实,答不理智”等等。所以,不必强求!!有则珍惜,无则自勉吧!

在人世间,爱情似乎触目可见,其实赝品多于真迹。我们要拿泪去换,拿血去换,甚至拿生命去换。付出来高昂的代价,却不一定能够赚个满怀。明天,你不到明天看不到昨天,你过了昨天忘不了真心碰不到真心是寂寥深情给太多深情是烦恼。这世界有点错位,好自一个“情”字颠倒众生。大家都在寻找生命中的另一半。甲爱乙,乙爱丙,丙爱丁,丁爱戊。如此挨挤在一知起,犹如多米诺骨牌,不堪一碰,都纷纷然倒也,只有幸运的人才会最终倒入自己爱人的怀抱。爱情是冒险家的乐园。真爱高悬于磨难之前,还须幸存于磨难之后。试图在劫余的灰烬中保住劫前的火种。这是最难的,最难的事也要道有人去做

什么是“生死不渝”的爱情?

处于初恋时期的少男少女根本不懂爱情。初恋的爱情有些保守,有些腼腆,说的美丽一点,就是含蓄。初恋对一清纯的女孩子来说是无法忘记的。初恋时的他,令你真正心动的,必有一点其他人不再会使你感觉到的极美之外,这一极美之外会在一个阶段里不由分说主宰了你,令你也全身心地感动。所以它应该是你终身的神祗,即便分手也不可以亵渎它。否则就是亵渎了你们自己的感情。这是某高中心理咨询室小月和心理专家的一段对话……

小月,一个看起来很友善、很单纯的女孩子,她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让人感觉她人品特好而且是一个很会关心人的人,她可是一个典型的淑女形象,只可惜她出生的年代错了,如果她早出生几个年代,我相信她一定是一个大家闺秀,琴棋书画样样都行。

那你们在初中时有没有谈恋爱的?

那时我们对恋爱这种事一无所知,因为我们都出生在一些农村家庭,对这些事我们还不了解,家里人也从来不给我们说关于恋爱的事。本来我们学校也不算是很大的学校,学生也是很有限的,所以在我们学校里就没有谈恋爱这种事发生。

那你是在什么时候知道恋爱这个词的?

我对恋爱这个词是在上初中的时候才知道的,那时候我对这个词也不是太了解,我自己认为爱一个人,可能就是他长的帅就可以了,只凭自己的感觉来识别他是不是你所爱的,不管你所爱的人是什么感觉。不过我那时候还没有遇到我自认为是我爱的人。

那你遇到你所爱的人是在什么时候?

我是在上高一的下半学期,我遇到了我自认为是我心中一生要找的“白马王子”。

你第一次见他是在什么时候?

我第一次见到他是在16岁那年,是我的同班同学,我当时第一眼看见他,我就被他迷住了,我当时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一看见他,心中就有一种感觉,感觉他就是我心中一直在寻找的白马王子。

他长的什么样?

他人长得很帅,衣着穿的也很有绅士风度,梳着偏分头,有哪个女孩子不喜欢的,我想追他的女孩子可能不只我一个,从那时候开始我对他的事就特别的注意,只要一有人说起他,我就洗耳恭听,后来我还听别人说,他的人品也特别的好。我听了以后心中就有一种美满幸福的感觉,至少我知道,我没有看错人。

你们相处的时间里,他对你怎么样?

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他对我一直就是很好,只要是我们过星期天他都会带着我出去,我们出去时他总是不会忘了给我买糖糕吃,他还和我一起吃,我问他:“你以前不是不喜欢吃糖糕吗?”他说:“为了你,我再不愿意做的事我也会做的。”

我们在学校里也是常常在一起,别人看了我们俩都是很羡慕我们,我的好朋友红,那天她问我:“你们在一起有什么感觉呀?”我说:“当然是幸福的感觉了!”我们笑笑,然后她又问我:“他对你好不好?”我说:“当然好了如果不好的话,我们会在一起吗?”张越就接着说:“你没有看见他‘老公’整天给她买补养品吗?我可是看见了几次,我每次问他这是给谁买的,他都说给小月买的。你说他们在一起幸福不幸福。”我当时脸特别的红,她们还说我这些天吃胖了。我回去问了问他。

那他当时是怎么说的?

那天晚上我回去问他的时候,他说:“谁说你吃胖了,我看着你一点都不胖,再胖也是我的老婆,没人要我要,你还愁着嫁不出去?”我当时听了这话以后心里就又生起了幸福的感觉,然后我们就睡觉了,他在睡之前说:“来让我亲一个”他还说他的老婆就是要和别人不一样,他还说我不要管别人怎么说我,只要是我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不用管身材的问题,只要不委屈自己就行了,他说:“我们将来都会有变化的,世界上的每个人都会随着时间变化,我们都总有一天会老的死去,不过有一点我可以肯定,我对你的爱是永远都不会变的,我们以后可要共患难。”他还让我和他一起考大学在大学里我们还一起生活,如果我考不上大学他也不会对我变心。

你认为你们之间的爱情会变吗?

我想不会,我们之间的爱情是属于“生死不渝”的那种。

……

心理透析

处于花季年龄的青少年对爱情的理解是单纯的,他们眼中的爱情,严格意义上说,仅仅是对某异性感兴趣。中国有句老话:男追女,隔层山;女追男,隔层纱。上述事例中小月觉得“他”是自己理想的人选,但是,小月与“他”的心理其实都不成熟,互相也并不十分地了解,就更谈不上感情了。从青少年的角度来分析爱情的话,爱情只是一个调味品,没有调味品的饭不香。同时,爱情也是一朵白云,没有白云的天空也并不美丽,爱情也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小月得到爱情,也只是由于调剂自己单调的学习生活而已。这样的爱情可以使青少年跳入陷阱,同时可以让一个知明者(另一部分学生),得到他的欲望,爱情在学生面前有很多都是这样开始的。在他们心中,爱情也只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花季少年”一个并不成熟的代号,可是不成熟的人做成熟人做的事,早恋已是现在社会的一个严重性的问题。花季时代谈恋爱的相当的多,能够真正走到一起的其实也并不是很多。所以,花季少年千万不要将他一时的承诺误以为是“至死不渝”的爱情。

青少年眼中的“生死不渝”是什么样的?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殉情的青少年,因为他们的世界本来就很单纯,会将一时的承诺看成是天长地久,于是,他们过早地踏入恋爱的禁区,为心爱的人殉情,同居等。殊不知,这种想法是什么幼稚的,人是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

在青少年的世界中,假如有两个“生死不渝”恋人说好共赴黄泉,当其中一位先走一步后,如果另一位却不敢跟上,随其而去,其结果就是两人可以同生,但不可以共死,于是,为了兑现他们当时的承诺,另一个也就会随之而去。是的,自杀岂是容易之事,没有天大的勇气与彻底的绝望是很难去付诸行动的。但是,自杀是个特别愚蠢的选择,殉情虽比自杀说得更加的冠冕堂皇,但结果无非还是双双死,生命的消亡从某种角度讲都是可悲的,无论怎么样的死法。奉劝早恋中青少年们,不论如何也要珍爱生命,把握好再去谈恋爱。你们要知道:爱情的最终结果决不是死亡,早恋的代价也不是付出宝贵的生命!

有的青少年误以为,只有他当时爱我,我就应该把自己的全部给他,于是,他们就过早地偷吃禁果,殊不知,真正的爱情是要背负责任的。如果你拥有了你渴望的那个伴侣,那么,从此你就多了一份责任,甚至对家庭的责任。但是,这些责任我们现在还负担不起,所以,对爱情青少年一定要慎重对待,我们不要不计后果地做必须负责任的事情。不要深信“车到山前必有路”,路是人走出来的,开辟道路的过程的艰辛,你们是无法承受的?太多的代价足以把我们摧毁!

人生之路长,每一步都重要。任何人千万不要被早恋所伤,所毁!收放自如,张弛有度。爱情是一门艺术,我只知道它是艺术,却对其不甚精通,好比是我能够感受到一幅画的美,却无力做出那么美的画。

每个人都是天上飘下来的雪花,互不相识,有些雪花,落到地上就化成水,结成冰,便再也无法分开,可是冰总有一天会化成水,还会随着河沟往各方走,这是早晚的事。

一个对爱不了解的人和人谈恋,往往这个人会受到伤害。小月就是这样一个女孩子,不懂爱情是什么只是感觉他是自己的白马王子。小月需要明白的是,不能对爱的人太好,否则,到最后伤害的还是自己,如果,你们的爱情没有得到你想要的结果,也不要过分地伤心,这样只会对自己不利,应该正确地去面对,不要再沉迷于这个漩涡里。

《长恨歌》:有人认为本诗歌颂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生死不渝的爱情,你是否认同?为什么?

《长恨歌》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对唐明皇和杨贵妃爱情故事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生死不渝的坚贞爱情的歌赞和向往,对李杨爱情悲剧结局的同情、惋惜和感伤,流露了对一去不复返的开元盛世及开元盛世的缔造者唐玄宗的怀念之情。至于为什么主张诗歌讽渝现实的白居易能写出怀念历史上一度昏庸的玄宗、同情事实上不一定值得赞美的李杨爱情的诗,一些研究者认为,主要有两点思想基础,一是在中唐时期流传着谈论开元遗事的风气,其中渗透着人们对玄宗的怀念之情;二是与白居易个人感情经历有关。

先谈第一点。

安史之乱后的中唐,藩镇割据于内,吐蕃(又读作bo,音“播”)侵扰于外,宦官专权于朝,人民生活每况愈下。人们不满于现实的分裂和动乱,向往着太平盛世,希望一个有能力的皇帝改变这种现实。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免产生对盛唐之世的怀念。杜甫《忆昔》说:“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玄宗在位45年,虽然他后期昏愦,但他毕竟是一个曾经有作为的皇帝,杜甫诗中所说的前所未有的盛唐之世正是产生在唐玄宗“旰食霄衣”(《长恨歌传》)励精图治的开元时期。人们怀念盛世,就必然想到玄宗。即使他后期骄纵淫乐,导致了安史之乱,但人们大都认为他是一个受奸臣蒙蔽的“英主”,而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昏君。玄宗一生前后期的所作所为,给人们提供了王朝兴盛衰乱的历史教训,也留下了大量值得怀念的东西。各种原因促使当时社会上形成一股谈论开天遗事的风气:“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元稹《宫词》),“乡村年少生离乱,见话先朝如梦中”(韦应物《与村老对饮》),“问事爱知天宝里,识人皆是武皇前”(王建《赠阎少保》)。而杨妃又是和后期的玄宗、和盛唐历史密切相联的人物。玄宗对她的无比宠爱,她和玄宗的关系,是构成玄宗形象的一个重要部分。她被当作安史之乱的“祸根”而处死,确实给玄宗带来了巨大痛苦。晚年的玄宗,被尊为太上皇,受肃宗的猜忌和监督,身居西内,身边“无一旧人”。在人们对盛世、进而对玄宗怀念的基础上,不能不对玄宗这种凄凉孤寂的晚景表示同情;对于玄宗对杨妃的深情--在封建帝王说来极为罕见的“钟情”和“专一”,表示赞叹:对他们的悲剧结局表示同情、惋惜和感伤。而在事变过后,痛定思痛,在对历史的回顾和反思中,“堂上有兵天不用,幄中无策印空多”,“未必蛾眉能破国,千秋休恨马嵬坡”(徐夤《开元即事》)等为杨妃鸣不平,对杨妃抱有同情之心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于是民间产生了大量关于杨妃、玄宗的爱情传说。从《长恨歌传》言“……暇日相携游仙游寺,话及此事,相与感叹。质夫举酒于乐天前曰:‘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看,《长恨歌》是根据民间传说加工润色而成的。即《长恨歌》所流露的感情,是那个时代许多人所共有的感情。

《长恨歌》写作的基础之二,是白居易个人的恋爱经历和爱情理想。白居易36岁结婚。据一些专家考证,白晚婚的原因是他青年时代在徐州符离有一个情投意合的姑娘,由于姑娘的家庭地位不高,社会上等级门第观念的阻隔,使他们终究没有能正式结婚而为社会承认,这给诗人带来了巨大的痛苦。直到诗人后来离开符离与这位女友永别后,还一直眷恋着她。白居易的《长相思》、《寄湘灵》、《感情》、《花非花》等诗都对此有所流露。诗人曾这样沉痛地写道:“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河水虽浊有清日,乌头虽黑有白时;惟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潜别离》)白居易写作《长恨歌》时35岁,即已经离开了这位女友还未与后来的杨氏夫人结婚之时。诗人饱尝了相思的苦痛,渴望着真挚的、永不分离的爱情。因此,在对李杨爱情的民间传说为基础的创作中,他融注了自己的思想感情,以出世之才对这些“希代之事”进行了加工润色,按照自己的爱情理想塑造了李杨形象。在对李杨的无休无止、绵绵不绝的刻骨相思的刻画中,倾注了自己的愿望与苦痛;希冀与追求,"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赋予主人公以坚守信义和生死不渝的品质。在朝朝暮暮的思念、上天入地的寻找中,把李杨爱情升华到理想的高度,使之符合于自己的观念。这就是白居易写作歌颂李杨爱情的《长恨歌》并且写的如此感人的思想基础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至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扇,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注释】:

金屋:给所宠爱的女人居住的华丽房子。

骊:即骊山,在今陕西临潼,建有供玄宗游乐的华清宫,内有华清池温泉。

剑阁:在今四川省剑阁县北,又称剑门关。

马嵬坡:在今陕西省兴平县西,杨贵妃缢死此处。

太真:杨贵妃为女道士的号。

小玉:系传说中西王母的侍女,此处借指随侍杨贵妃的仙女。

本诗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只开头一句以汉代唐,其它地名、人名都是实的。诗写于宪宗元和六年(806)冬天,诗人正任屋(今陕西周至)县尉,有一次和陈鸿、王质游仙游寺,经王提议,与陈鸿相约将当时正在民间流传的关于玄宗和宠妃的爱情故事写成作品,陈写成《长恨歌传》,白写了这首诗。

诗以喜剧开头而转成悲剧,虽然作者的立意是“欲惩尤物”,却成了一首爱情的颂歌。这首叙事诗的最成功处就是抒情,相当复杂的情节只用精炼的几句就交代过去,而着力在情的渲染,细致地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的浓烈和贵妃死后双方的思念之情。其中有不少名句感人至深,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传诵。诗中戏剧化和神话化的描写和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也是它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的原因。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诗歌开卷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看来很寻常,好象故事原就应该从这里写起,不需要作者花什么心思似的,事实上这七个字含量极大,是全篇纲领,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紧接着,诗人用极其省俭的语言,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描写了杨贵妃的美貌、娇媚,进宫后因有色而得宠,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以后在宫中如何纵欲,如何行乐,如何终日沉湎于歌舞酒色之中。所有这些,就酿成了安史之乱:“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这一部分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诗人通过这一段宫中生活的写实,不无讽刺地向我们介绍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一个娇媚恃宠的妃子。还形象地暗示我们,唐玄宗的迷色误国,就是这一悲剧的根源。

下面,诗人具体的描述了安史之乱发生后,皇帝兵马仓皇逃入西南的情景,特别是在这一动乱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的毁灭。“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写的就是他们在马嵬坡生离死别的一幕。“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妃,是愤于唐玄宗迷恋女色,祸国殃民。杨贵妃的死,在整个故事中,是一个关键性的情节,在这之后,他们的爱情才成为一场悲剧,接着,从“黄埃散漫风萧索”起至“魂魄不曾来入梦”,诗人抓住了人物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用酸恻动人的语调,宛转形容和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回宫以后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一年四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种种感触。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回肠荡气。正由于诗人把人物的感情渲染到这样的程度,后面道士的到来,仙境的出现,便给人一种真实感,不以为纯粹是一种空中楼阁了。

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诗的末尾,写道士帮助唐玄宗寻找杨贵妃。诗人采用的是浪漫主义的手法,忽而上天,忽而入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后来,在海上虚无缥缈的仙山上找到了杨贵妃,让她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殷勤迎接汉家的使者,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诗歌的末尾,用“开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点明题旨,回应开头,而且做到“清音有余”,给读者以联想、回味的余地。

《长恨歌》首先给我们艺术美的享受的是诗中那个宛转动人的故事,是诗歌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全篇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等,看来是乐到了极点,象是一幕喜剧,然而,极度的乐,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过去许多人说《长恨歌》有讽喻意味,这首诗的讽喻意味就在这里。那么,诗人又是如何表现“长恨”的呢?马嵬坡杨贵妃之死一场,诗人刻画极其细腻,把唐玄宗那种不忍割爱但又欲救不得的内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由于这“血泪相和流”的死别,才会有那没完没了的恨。随后,诗人用许多笔墨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但诗歌的故事情节并没有停止在一个感情点上,而是随着人物内心世界的层层展示,感应他的景物的不断变化,把时间和故事向前推移,用人物的思想感情来开拓和推动情节的发展。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别之后,内心十分酸楚愁惨;还都路上,旧地重经,又勾起了伤心的回忆;回宫后,白天睹物伤情,夜晚辗转难眠。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于梦境,却又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诗至此,已经把“长恨”之“恨”写得十分动人心魄,故事到此结束似乎也可以。然而诗人笔锋一折,别开境界,借助想象的彩翼,构思了一个妩媚动人的仙境,把悲剧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使故事更加回环曲折,有起伏,有波澜。这一转折,既出人意料,又尽在情理之中。由于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不断发生矛盾、碰撞,诗歌把人物千回百转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故事也因此而显得更为宛转动人。

《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我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行宫中的月色,雨夜里的铃声,本来就很撩人意绪,诗人抓住这些寻常但是富有特征性的事物,把人带进伤心、断肠的境界,再加上那一见一闻,一色一声,互相交错,在语言上、声调上也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愁苦凄清,这又是一层。还都路上,“天旋地转”,本来是高兴的事,但旧地重过,玉颜不见,不由伤心泪下。叙事中,又增加了一层痛苦的回忆。回长安后,“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白日里,由于环境和景物的触发,从景物联想到人,景物依旧,人却不在了,禁不住就潸然泪下,从太液池的芙蓉花和未央宫的垂柳仿佛看到了杨贵妃的容貌,展示了人物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从黄昏写到黎明,集中地表现了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这种苦苦的思恋,“春风桃李花开日”是这样,“秋雨梧桐叶落时”也是这样。及至看到当年的“梨园弟子”、“阿监青娥”都已白发衰颜,更勾引起对往日欢娱的思念,自是黯然神伤。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回环,层层渲染,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达到了高潮。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层层渲染,反复抒情,回环往复,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使诗歌“肌理细腻”,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

作为一首千古绝唱的叙事诗,《长恨歌》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很高的。古往今来,许多人都肯定这首诗的特殊的艺术魅力。《长恨歌》在艺术上以什么感染和诱惑着读者呢?宛转动人,缠绵悱恻,恐怕是它最大的艺术个性,也是它能吸住千百年来的读者,使他们受感染、被诱惑的力量。

【作者小传】: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邓邽(今陕西渭南县)。早年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地接触和了解。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唐宪宗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

元和十年(815),宰相武元衡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制死,白居易因上表急请严缉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后移忠州刺史。唐穆宗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曾积极兴修水利,筑堤防洪,泄引湖水,灌溉田亩千顷,成绩卓著。唐敬宗宝历元年(825)改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卒,终年七十五岁。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在文学上,他与元稹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中坚,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其讽谕诗《秦中吟》、《新乐府》,广泛尖锐地揭露了当时政治上的黑暗,抨击了现实中的流弊,表现了爱憎分明的进步倾向。除讽谕诗外,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也独具特色,为千古绝唱。

白诗语言通俗,深入浅出,平易自然,不露雕琢痕迹。其诗刻画人物,形象鲜明,以情动人,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

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赠刘禹锡诗云:“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后世词人如欧阳修、张先、杨慎,都极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