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语穷寇莫追及解释

  • 关于成语穷寇莫追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aabb成语

为什么说穷寇莫追?

影响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就是士气。穷寇莫追,这个“穷”字,应该做“穷蹙”讲,也就是狼狈而绝望的意思。

士气不好的部队,其士兵往往把保命视为第一要务,因此打起仗来很容易就会一触即溃,结果被胜利方尾追堵截,形成“穷寇”局面。但若被四面围死,那么其最初的“保命”意愿便无法达成,在绝望之下,他们必然会转而拼个鱼死网破,“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二十年后还是一条好汉!反正怎么都是死,临死前不拼死几个敌人就亏了!在这种心态下,即使是最窝囊的人也会被这种豪气所感染,变成悍不畏死的热血汉子!

相比之下,胜方在开战之初士气高涨,人人效死,才会最终获得胜利。但是其后士气却会有一段低潮期,因为士兵们清楚,最艰苦的战争都已经挺过来了,活下来很不容易,谁也不愿意在追击穷寇这种小规模收尾性战斗里挂掉(要不也太衰了!)因此,若敌军的残兵突然拼命一般地掉头杀来,惊恐之下,常会付出较大的伤亡,甚至比在开战之初时伤亡还大!

一个典型的例子,二战时纳粹入侵法国,第一周内节节胜利,法军几乎没怎么抵抗就被击溃了,一周的时间内德军只阵亡数千人!但当德军已占领法国大部,开始清剿法军残部的时候,法军的抵抗反倒日渐增强,这时德军的伤亡开始激增,平均每天就有近四千人阵亡!法军被击溃后,实力可以说微不足道,反而达到了较大的战果,这就是士气的作用,由此再次验证了那句老话:穷寇莫追、归师勿遏、围师必阙!

穷寇莫追的意思是什么

穷寇:走投无路的敌人。不追无路可走的敌人,以免抄敌人情急反扑,造成自己的损失。也比喻不可逼人太甚。

寇莫追的中文解释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穷寇:走投无路的敌人。不追无袭路可走的敌人,以免敌人情急反扑知,造成自己的损失。也比喻不可逼人太甚。

【出自】:《孙子·军争》:“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示例】:兵法云:“归师莫掩,~。道”◎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

穷寇莫追的典故及意思

穷寇莫追”出自《孙子·军争》:“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意思是不追无路可走的敌人,以免敌人情急反扑,造成自己的损失。也比喻不可逼人太甚。

为什么“穷寇莫追”?所谓兵者,置之死地而后生。如果把敌军逼zd入绝境,敌人会背水一战,士气一定高涨,此时的敌人专个个是猛虎,如果放敌人一条生路,敌人会争相逃命,哪有士气可言?如果异地再战,这股敌人有失败的经历,如同惊弓之鸟,是敌人中最容易的对手,也就是敌人的最薄弱的环节,照准这个环节一刀砍去,哪有不胜之理?

春秋时,燕将乐毅出兵攻打齐国,最后仅剩吕城和即墨没有失陷,后来吕城失守,只属有即墨了,齐军已到垂死的边缘,齐国名将田单振臂一呼“国家就要灭亡了,我们怎还会有家呢?”士兵人人有誓死报国的决心,结果一战收复全部失地。如果燕军在打到即墨城下时主动示弱后撤,齐军怎会有视死如归的豪情?

穷寇莫追 有什么道理 ?有典故没?

“穷寇莫追”出自《孙子·军争》:“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意思是不追无路可走的敌人,以免敌人情急反扑,造成自己的损失。也比喻不可逼人太甚。

为什么“穷寇莫追”?所谓兵者,置之死地而后生。如果把敌军逼入绝境,敌人会背水一战,士气一定高涨,此时的敌人个个是猛虎,如果放敌人一条生路,敌人会争相逃命,哪有士气可言?如果异地再战,这股敌人有失败的经历,如同惊弓之鸟,是敌人中最容易的对手,也就是敌人的最薄弱的环节,照准这个环节一刀砍去,哪有不胜之理?

春秋时,燕将乐毅出兵攻打齐国,最后仅剩吕城和即墨没有失陷,后来吕城失守,只有即墨了,齐军已到垂死的边缘,齐国名将田单振臂一呼“国家就要灭亡了,我们怎还会有家呢?”士兵人人有誓死报国的决心,结果一战收复全部失地。如果燕军在打到即墨城下时主动示弱后撤,齐军怎会有视死如归的豪情?

解放战争中的莱芜战役,国民党的一支精锐部队被困在一座小城中,解放军并没有死攻,而是放开一条生路,当国民党军争先恐后地从这条生路上向外逃命时中途中了解放军的伏击,士气全无的国民党军被全歼,试想如果解放军置敌与死地,敌必疯狂反击,付出的代价就十分惨重。

朝鲜战争中我军入朝后曾重创韩国的三营,但并没有追击,后来这支部队又与我军相遇,听到我军的冲锋号就作鸟兽散,美第八集团军和西线的联合国军的结合部就这样轻轻松松地被我军突破,使我军包抄敌后路成为可能。

还有淮海战役中对35万杜聿明部围而不打,开展政治攻势等,使杜聿明部在两周时间内投诚1.4万人,部队为抢空投的粮食发生火并,国军整营整营地投降,最后不费吹灰之力消灭了35万国军精锐,如果死打硬拼不知要死多少人。

清初大员洪承畴因各地反清力量活跃时递交给顺治皇帝的奏折中指出:人与人之间,在外部压力巨大时会团结在一起,共同抵抗外来势力,一旦外部力量消失,人与人会因为自身利益而像狗咬狗一样互相争斗。建议朝廷减缓对反清力量的军事压力,以政策诱降为主,果然,一大批反清头脑投降,清军这才在中原站稳脚跟。所谓“敌存灭祸,敌去招过”。穷寇勿追,乃是经典的军事理论。

如果是一方军队数倍于敌军,而敌军士气受到很大的打击,或者是群龙无首,那百么就可乘胜追击了。”“如果一方军队度和敌军在数量上差距不是很大,比如说3比1,而且敌军的武器装备相对我军比较优势,只是因为战术安排有成效,使得较沉重的打击到内敌军,但是不能否认敌军还有一定的战斗力,狗急了就会跳墙,明知活路不多,不如放手一搏,这时敌军会搏杀到底,即使现在你包围着他们,他们也会咬伤你容,这种就是穷寇莫追了。”

兵法云:穷寇莫追 有云:乘胜追击 到底是追还是不追还是不追啊

我更加倾向于乘胜追击。

穷寇莫追的道理在来于如果追的太狠,敌人很可能反过头来和你拼命,此时敌方无路可退,背水一战,战斗力会极大提升。如果自我方因为一时胜利而出现自满情绪或者孤军深入,追击过深,就有可能被敌方趁势翻盘。

这样的说法虽然很有道理,但我认为如果能够解决好像骄傲情绪(通过政治教育解决)、孤军深入(通过友军百的配合解决)之类的问题,即使敌方反扑,虽然敌方战斗意志高昂,但也不过是螳臂当车罢了。

另一度方面,你打赢了都不追,什么时候追?放虎归山?白给敌人喘息之机?我问认为这些都是不可取的。就应该乘胜追击,让敌方毫无还手之力。为此,你的公式应该一波接着一波,不给敌方答任何间隙,从而一鼓擒之。

我这毕竟是一家之言,楼主还是要有自己的认识才好。楼上说的不要教条就很好啊,哈哈~

“穷寇莫追”乃世人之拙见,若不加思索而用之,必受其困扰。

百度百科解释其来源:

《孙子抄·军争》:“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原文意思是:对于战败或处于劣势的军队(百或敌人)形成包围后,不要让其绝望,以免对方采取鱼死网破之法,对优势军队产生较大的冲击,造成巨大的战损。

诚如上楼王龙金所言,若是己方占据优势,当然要追;若是己方战术得当,或度可以承受较大战损,迫也是可以用的。

穷寇莫追是什么意思

穷寇莫追是一个成语,指不追无路可走的敌人,以免敌人情急反扑,造成自己的损百失。也比喻不可逼人太甚。

穷寇莫追

qióngkòumòzhuī

〖解释〗穷寇:走投无路的度敌人。不追无路可走的敌人,以免敌人情急反扑,造成自己的损失。也比喻不可逼人太甚。

〖出处〗《孙子·军争》:“穷寇勿迫,此回用兵之法也。”

〖示例〗兵法云:“归师莫掩。······”★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

〖用答法〗作宾语、定语;指不追无路可走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