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语及笄年华及解释

  • 关于成语及笄年华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aabb成语

及笄年华是什么意思

及笄年华释义:

笄:古代知盘头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已订婚者道十五而笄;未订婚者二十而笄。指少女到了可以出嫁的年龄。

及笄内年华_百度汉语

[拼音][jíjīniánhuá]

[出处]《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笄。容”

青春年华和豆蔻年华各指多大年龄?

1、青春年华,是指15周岁至20周岁。

柔石《二月》一:“我恐怕和在师范学校时大不相同,你是还和当年一样青春。”

2、豆蔻年华是指少年十三岁左右。

豆蔻年华是一个成语,读音是dòukòuniánhuá,指少女十三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论“人言可畏”》:“一遇到女人,可就要发挥才藻了,不是‘徐娘半老,来风韵犹存’,就是‘豆蔻年华,玲珑可爱’。”

扩展资料:

1、豆蔻年华的反义词:风烛残年、桑榆自暮景、人老珠黄。

桑榆暮景,读音sāngyúmùjǐng,汉语成语,意思是落日的余辉照在桑榆树梢上,比喻老年的时光。

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诗:“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

译文:人到了老年,更感到岁月的流逝很快,过去的日光和声音都无法追回。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垂老之年。

2、豆蔻年华的近义词:金色年华、黄花少年、锦瑟年华。

及笄年华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指少女到了可以出嫁的年龄。古代女子已订婚者十六而笄;未订婚者二十而笄。

《礼记·内则》:“女子十有六年笄。”

译文:女子到了16岁行笄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春

百度百科-豆蔻年华

百度百科-桑榆暮景

豆蔻年百华---十二、三岁

志学之年---十五岁(男)。度

及笄之年---十五岁(女)。

二八年华---十六岁。知

花信之年---二十四岁。

春秋鼎道盛---壮年时期。回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知命之年---五十岁。

耳顺之年---六十岁。

花甲之年---六十岁。

悬车之年---退休答之年。

从心之年---七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

耄耋之年---七十至八十。

豆蔻是多大

豆蔻年华的"豆蔻"仅指十三、十四岁的少女

“豆蔻年华”是指少女的青春年华。究竟用于多大年龄才合适,就是这里要探讨的问题。

“豆蔻年华”一词源于唐代诗人杜牧的《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他用早春二月枝头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来比拟体态轻盈、芳龄十三的少女,这一千古妙喻一直流传至今。后世使用“豆蔻年华”一语形容少女,虽然不拘泥于杜牧所说的“十三余”这个具体年岁,但也有个大致的限度。

用“豆蔻年华”来描述“平均年龄”“22岁”的警花,毕竟“嫩”了点。芳龄“十三余”,就现在的学制计算,只是初中一年级学生的岁数,而平均22岁,已经是大学毕业的年纪了。两者之间,无论在生理上,心理上都有不少差距。平均1.69米的个头,大多不会有“娉娉袅袅”的身姿。选拔警花毕竟不是选拔模特。

汉语中有“风信年华”一词,用来描述二十出头的女郎倒比较接近。“风信年华”一词本于“二十四番花信风”之说。也像“豆蔻年华”不囿于“十三余”一样,“风信年华”也并不囿于“二十四”这个数字,一般使用于二十挂零的妙龄的女郎。

我提出以“风信年华”来取代“豆蔻年华”,征求一位朋友的意见。他认为,语词的使用除了考虑语义因素,还要考虑社会因素。在社交场合,要说人家年轻,让人听了高兴。从“公关”要求出发,说平均22岁的警花正值“豆蔻年华”,她们爱听;说她们已是“风信年华”,也许不大喜欢。如果其中有某位女秀才知道或者考出此语出于“二十四番花信风”,就会皱皱眉头。

他说,用“豆蔻年华”有点失实,用“风信年华”又怕不被接受,事在两难,不妨用“锦瑟华年”。宋代词人贺铸有“锦瑟华年谁与度?”(《青玉案》)就是用这四个字来形容那位使词人倾倒的女郎的美妙青春。“锦瑟华年”一语源于李商隐的“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锦瑟》),原来出处没有明确标出“锦瑟”和年龄有关的数目字,使用起来也就可以不受这方面的拘束了。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豆蔻年华---十二、三岁

志学之年zd---十五岁(男)。

及笄之年---十五岁(女)。

二八年华---十六岁。

花信之年---二十四岁。

春秋鼎盛---壮年时期。

而立之年---三十内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知命之年---五十岁。

耳顺之年---六十岁。

花甲之年---六十岁。

悬车容之年---退休之年。

从心之年---七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

耄耋之年---七十至八十。

待解决

青春年华和豆蔻年华各指多大年龄?

悬赏分:0-离问题结束还有14天22小时

提问者:娟子13141314-秀才二级

答复共4条

豆蔻是多大

豆蔻年华的"豆蔻"仅指十三、十四岁的少女

“豆蔻年华”是指少女的青春年华。究竟用于多大年龄才合适,就是这里要探讨的问题。

“豆蔻年华”一词源于唐代诗人杜牧的《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他用早春二月枝头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来比拟体态轻盈、芳龄十三的少女,这一千古妙喻一直流传至今。后世使用“豆蔻年华”一语形容少女,虽然不拘泥于杜牧所说的“十三余”这个具体年岁,但也有个大致的限度。

用“豆蔻年华”来描述“平均年龄”“22岁”的警花,毕竟“嫩”了点。芳龄“十三余”,就现在的学制计算,只是初中一年级学生的岁数,而平均22岁,已经是大学毕业的年纪了。两者之间,无论在生理上,心理上都有不少差距。平均1.69米的个头,大多不会有“娉娉袅袅”的身姿。选拔警花毕竟不是选拔模特。

汉语中有“风信年华”一词,用来描述二十出头的女郎倒比较接近。“风信年华”一词本于“二十四番花信风”之说。也像“豆蔻年华”不囿于“十三余”一样,“风信年华”也并不囿于“二十四”这个数字,一般使用于二十挂零的妙龄的女郎。

我提出以“风信年华”来取代“豆蔻年华”,征求一位朋友的意见。他认为,语词的使用除了考虑语义因素,还要考虑社会因素。在社交场合,要说人家年轻,让人听了高兴。从“公关”要求出发,说平均22岁的警花正值“豆蔻年华”,她们爱听;说她们已是“风信年华”,也许不大喜欢。如果其中有某位女秀才知道或者考出此语出于“二十四番花信风”,就会皱皱眉头。

他说,用“豆蔻年华”有点失实,用“风信年华”又怕不被接受,事在两难,不妨用“锦瑟华年”。宋代词人贺铸有“锦瑟华年谁与度?”(《青玉案》)就是用这四个字来形容那位使词人倾倒的女郎的美妙青春。“锦瑟华年”一语源于李商隐的“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锦瑟》),原来出处没有明确标出“锦瑟”和年龄有关的数目字,使用起来也就可以不受这方面的拘束了。

回答者:xiaoxiaotim-进士出身九级2-2317:14

--------------------------------------------------------------------------------

豆蔻年华---十二、三岁

志学之年---十五岁(男)。

及笄之年---十五岁(女)。

二八年华---十六岁。

花信之年---二十四岁。

春秋鼎盛---壮年时期。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知命之年---五十岁。

耳顺之年---六十岁。

花甲之年---六十岁。

悬车之年---退休之年。

从心之年---七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

耄耋之年---七十至八十。

回答者:06顺利平安-魔法师五级2-2317:15

--------------------------------------------------------------------------------

“豆蔻年华”之“豆蔻”是从上述植物引申出来的意思,指十三四岁的少女、处女而言。再加上“年华”二字,更清楚点明了这个令人喜爱、亭亭玉立、含苞欲放的美丽的年龄时段。

青春年华指16到20岁。

回答者:残月栖鸦-秀才三级2-2317:15

--------------------------------------------------------------------------------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豆蔻年华---十二、三岁

志学之年---十五岁(男)。

及笄之年---十五岁(女)。

二八年华---十六岁。

花信之年---二十四岁。

春秋鼎盛---壮年时期。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知命之年---五十岁。

耳顺之年---六十岁。

花甲之年---六十岁。

悬车之年---退休之年。

从心之年---七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

耄耋之年---七十至八十。

回答者:午夜的路灯-魔法学徒一级2-2317:41

--------------------------------------------------------------------------------

我也来回答:

回答即可得2分,回答被采纳则获得悬赏分以及奖励20分。积分规则

回答字数在10000字以内

参考资料:

如果您的回答是从其他地方引用,请表明出处。

匿名回答

?2006Baidu

锦瑟年华什么意思

意思是:比喻十八岁以上三十岁以下的女子。形容青春时期。

出自:唐·李商隐《锦瑟》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意思是:精美的瑟为什么竟有五十根弦,一弦一柱都叫我追忆青春年华。

示例:转眼,锦瑟年华匆匆而过,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生活终于在大起大落、交叠反复中走向了宁静。

用法:作主语、宾语;比喻青春时代。

扩展资料:

近义词:

豆蔻年华

豆蔻年华是一个成语,读音是dòukòuniánhuá,指少女十三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

出自: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论“人言可畏”》:“一遇到女人,可就要发挥才藻了,不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就是‘豆蔻年华,玲珑可爱’。”

示例:朋友,当你迎来豆蔻年华的生日时,愿你像一棵青青的翠竹,节节向上,而又处处虚心。

反义词:

1、风烛残年

风烛残年是一个成语,读音是fēngzhúcánnián,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

出自:《荡寇志》七六回:“见著你日后出头,为国家出身大汗,老夫风烛残年,倘不能见,九泉之下,也兀自欢喜。”

示例:这位风烛残年的老人,依然为了养活残障的儿孙四处奔波。

2、桑榆暮景

桑榆暮景,读音sāngyúmùjǐng,汉语成语,意思是落日的余辉照在桑榆树梢上,比喻老年的时光。

出自: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十一回:展爷赶紧延医调治,衣不解带,昼夜侍奉,不想桑榆暮景,竟是一病不起,服药无效,一命归西去了。

示例:桑榆暮景的他并未放弃对科学的追求。

3、人老珠黄

人老珠黄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rénlǎozhūhuáng,泛指人老了不中用。旧时比喻女子老了被轻视,就像因年代久远而失去光泽的珍珠一样不值钱。

出自: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二回:“娘子正在青年,翻身的日子很有呢,不像俺是人老珠黄不值钱呢。”

示例:大多数说地老天荒,却极少到人老珠黄。

锦瑟年华意思是如同华丽的瑟琴一般的年华,形容青春时期,比喻十八岁以上三十岁以下的女子。锦,一般寓意颜色艳丽华美,瑟为古代的拨弦乐器。

锦瑟年华,读音为jǐnsèniánhuá,通常在句子中作主语、宾语;比喻青春时代。造句参考:转眼,锦瑟年华匆匆而过,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

语出唐代诗人李商隐《锦瑟》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白话文释义:锦瑟呀,你为何竟有五十条弦?每弦每节,都令人怀思黄金华年。

扩展资料

近义词:

1,豆蔻年华,读音为dòukòuniánhuá,指少女十三四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语出唐代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白话文释义为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

2,二八年华,拼音是èrbāniánhuá,十五六岁的好年华。指人最美好的青春时代。一般都是用来形容女孩子的黄金年龄。语出唐代李白《江夏行》:“正见当垆女,红妆二八年。”意思是正好见一个卖酒的少妇,年方二八,红妆靓然。

3,及笄年华,读音为jíjīniánhuá,笄:古代盘头发用的簪子。指少女到了可以出嫁的年龄。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笄。”意思是古代女子已订婚者十六而笄。

意思是:比喻十八岁以上三十岁以下的女子。形容青春时期。

出自:《锦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原文:

锦瑟

唐代: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译文:

精美的瑟为什么竟有五十根弦,一弦一柱都叫我追忆青春年华。

庄周翩翩起舞睡梦中化为蝴蝶,望帝把自己的幽恨托身于杜鹃。

明月沧海鲛人流下了滴滴眼泪,蓝田日暖玉石才能够化作青烟。

此时此景为什么要现在才追忆,只因为当时心中只是一片茫然。

示例:转眼,锦瑟年华匆匆而过,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生活终于在大起大落、交叠反复中走向了宁静。

扩展资料:

锦瑟年华的近义词:

豆蔻年华

指少女十三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

出自: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论“人言可畏”》:“一遇到女人,可就要发挥才藻了,不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就是‘豆蔻年华,玲珑可爱’。”

示例:石三友《金陵野史·秦淮歌星王熙春》:“来此演出的歌女,有半老的徐娘,有豆蔻年华的少年,也有未成年的幼童。”

锦瑟年华的反义词:

风烛残年

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

出自:《荡寇志》七六回:“见著你日后出头,为国家出身大汗,老夫风烛残年,倘不能见,九泉之下,也兀自欢喜。”

示例:这位风烛残年的老人,依然为了养活残障的儿孙四处奔波。

锦瑟年华

【解释】:比喻青春时代。

【出处】:唐·李商隐《锦瑟》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原诗如下

锦瑟

唐代: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译文

锦瑟呀,你为何竟有五十条弦?每弦每节,都令人怀思黄金华年。我心如庄子,为蝴蝶晓梦而迷惘;又如望帝化杜鹃,寄托春心哀怨。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皆成珠。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悲欢离合之情,岂待今日来追忆,只是当年却漫不经心,早已惘然。

扩展资料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有人说是写给令狐楚家一个叫“锦瑟”的侍女的爱情诗;有人说是睹物思人,写给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诗;也有人认为中间四句诗可与瑟的适、怨、清、和四种声情相合。

关于这首诗的解读主要分为两类:

一是认为这是一首评悼妻子王氏的诗,首联为“景”,看到素女弹五十弦瑟而触景生情;颔联为比“喻”,借庄周化蝶,杜鹃啼血比喻妻子的死亡;颈联为“幻”,珍珠为之落泪,宝玉为之忧伤;尾联为“感”,情已逝,追思也是惘然!

二是认为这是诗人对逝去年华的追忆,首联为“起”,借五十弦之瑟喻人生之五十年华;颔联为比“承”,在浑然不觉间人生将走到尽头;颈联为“转”,以明珠宝玉比喻自己的才能;尾联为“合”,岁月催人老,一切都是惘然!

"豆蔻年华"是指多大年龄?

"豆蔻年华"是指女孩13岁称。

【解释】:豆蒄: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处女。

【出自】: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译文】: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

【近义词】:金色年华、黄花少年、二八年华、及笄年华、锦瑟年华、含羞待放、黄金时代

【反义词】:桑榆暮景、人老珠黄、风烛残年、有生之年、不惑之年

扩展资料:

豆蔻年华的反义词

1、桑榆暮景

【解释】:夕阳的余晖照在桑榆树梢上。指傍晚。比喻晚年的时光。

【出自】: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诗:“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

【译文】:晚年的时光,无法追赶。

2、人老珠黄

【解释】:旧时比喻女子老了被轻视,就象因年代久远而失去光泽的珍珠一样不值钱。

【出自】: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二回:“娘子正在青年,翻身的日子很有呢,不像俺是人老珠黄不值钱呢。”

【译文】:你正在青年,翻身的日子很有呢,不像俺这人老珠黄不值钱呢。

3、风烛残年

【解释】:风烛:被风吹的蜡烛,容易熄灭;残年:残余的岁月,指在世不太久。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

【出自】: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陈图后》:“时年五十有三,或恐风烛奄及,聊遗教于子孙耳。”

【译文】:当时共有三,担心残余的岁月在世不太久,我给教给子孙罢了。

豆蔻:女子13岁。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百

孩提2—3岁度的儿童

垂髫幼年(又叫知总道角)

豆蔻女子13岁

及笄女子15岁

加冠男子20岁(又叫弱冠)

而立之年30岁

不惑之年40岁

知命回之年50岁

花甲之答年60岁

古稀之年70岁

耄耋之年80,90岁

期颐之年100岁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百度百科[引用时间2017-12-25]

女孩:12岁-金钗之年百,13岁-豆蔻之年,15岁--及笈之年,16岁-碧玉之度年知,出嫁-梅之年.

人的一生:不满周岁-襁褓之年道,2-3岁-孩提之年,13-15岁午匀之年内,16-20岁-弱冠之年,30岁-而立之年,40岁-不惑之年,50岁-知命之年,60岁-花甲容之年,70岁-古希之年,80岁-杖朝之年,90岁-耄耋之年,100岁-期颐之年.

满意请采纳

花样年华和豆蔻年华分别指多少岁?

1、花样年华,是一个形容年岁的词语,并没有具体的岁数。通常指的是青春少女复。比喻像花一样美好的年龄段,这是人生最值得珍惜的时光。

2、豆蔻年华,其中的豆蔻是年龄称谓,专指女子,是十三四岁。这个词语出自唐代杜牧的“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扩展资料:

年龄称谓:

很多古人对年龄的称呼,都与头发有制关。除了垂髫外,还有总角、束发、弱冠、及笄、黄发等。

1、古时孩童,百把头发中分,在头的两侧束成两结。因为形状像牛角,所以叫总角,指的是八九岁到十三四岁。后来人们也用“总角之交”来形容幼年时代度就交好的朋友。

2、束发是把总角解散,束成以髫。这时已是成童。开始束发的年龄大约为十五岁,在古代是入大学之年。

3、弱冠指的是古时男子年二十行成人礼,结发戴冠。因此时身体还不够强壮,故称弱冠。

4、及笄是女孩子的成年礼,大约到了十问五岁,女孩子就会把头发束起来,佩戴上笄(也就是发簪),表示自己已经成年,可以许配人家。

5、黄发则是用来形容长寿的老人。古人认为老人发白,白久则黄,因此黄发是长寿的标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豆蔻年华

百度百科_年龄称谓

豆蔻年华是指十三岁的少女,没有花样年华的年龄特指。知名的是王家卫导演的电影《花样年华》。

豆蔻年华,源于唐代诗人杜牧的《赠别》诗。他用早春二月枝头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来比拟体态轻盈、芳龄十三的少女,这一千古妙喻一直流传至今。

“婢婢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大意说柔弱美丽的十三岁多的少女,像是二月初起刚发芽的豆蔻梢头的嫩芽呢。看,豆蔻原来比喻嫩芽,关键是说十三四岁的少女。再加上“年华”二字,更清楚点明了这个令人喜爱、亭亭玉立、含苞欲放的美丽的年龄时段。

《花样年华》是由王家卫执导,梁朝伟、张曼玉主演的爱情片,于2000年9月29日在中国香港上映。该片以20世纪60年代的香港为背景,讲述了苏丽珍和周慕云在发现各自的配偶有婚外情后,两人开始互相接触并随之产生感情的故事。

扩展资料:

古代女子各年龄段的叫法主要有:

1、生小:指幼年的时候。《孔雀东南飞》中就有写道:“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2、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3、髫年:在古代,女孩7岁称“髫年”。出自唐代杨炯的《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丱岁腾芳,髫年超霭。”

4、豆蔻:特指女孩子十三四岁。出自唐代杜牧的《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5、及笄:古代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6、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7、艾:指50岁。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8、花甲(耳顺):指60岁。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9、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出自《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10、耄耋:指八九十岁。语出《汉·曹操·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豆蔻年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花样年华

豆蔻年华是指十三岁的少女,没有花样年华的年龄特指,知名的是王家卫导演的电影《花样年华》

豆蔻年华是一个成来语,指少女十三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

《花样年华》是由王家卫执导,梁朝伟、张曼玉主演的爱情片,于2000年9月29日在中国香港上映。该片以20世纪60年代的香自港为背景,讲述了苏丽珍和周慕云在发现各自的配偶有婚外情后,两知人开始互相接触并随之产生感情的故事。

扩展资料:

古代女子称谓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碧玉年华:女子十六道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花样年华百度百科-豆蔻年华

1

什么是花样年华,很轻松的定义是我们的少年时代,我们觉得快乐,走在阳光下,花也香,风也香,日也光,月也光。稍微深一层的定义是我们感到幸福的时候,在这种时候我们就会觉得仿佛生活在云端之中,不知不觉就会做下高呼“我是世界之王”的事情可是《花样年华》里的花样年华并不是这个样子的,除了张曼玉千变万化的旗袍和曼妙的身材,整部影片并不给人以花样年华的想象:晦暗的街头,狭窄的楼梯,压抑着自己情感的男女。可是就是在这种压抑和郁闷中,我们找到了花样年华的本质。

2

“豆蔻年华”之“豆蔻”是从上述植物引申出来的意思,指十三四岁的少女、处女而言。这源自唐代杜牧的《赠别》诗中有“婢婢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大意说柔弱美丽的十三岁多的少女,像是二月初起刚发芽的豆蔻梢头的嫩芽呢。看,豆蔻原来比喻嫩芽,关键是说十三四岁的少女。再加上“年华”二字,更清楚点明了这个令人喜爱、亭亭玉立、含苞欲放的美丽的年龄时段。

年龄称谓趣谈:不满周岁——襁褓2-3——孩提女7——髻年男8——龆年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13-15——舞勺之年15-20——舞象之年女12岁—金钗之年女13岁——豆蔻年华女15岁——及笄年华女16——破瓜年华,碧玉年华女20岁——桃李年华女24岁——花信年华女30——半老徐娘

豆蔻年华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比喻十三四岁的少女。出自唐·杜牧《赠别》诗:“娉百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解释:豆蒄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处女。指女子十三四岁时。

举例:一遇到女人,可就要发挥才藻了,不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就是“豆蔻度年华,玲珑可爱”——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论人言可畏》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知褒义

同义词:及笄年华黄金时代金色年华黄花少年

反义词:风烛残年桑榆暮景人老珠黄

扩展资料

豆蔻年华用来形容柔弱美丽的少女,像是二道月初刚发芽的豆蔻嫩芽,含苞待放。因此,前人也曾有注解:“牧之诗咏娼女,言美而少,如豆蔻花之未开。”

《赠别二首》?杜牧

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除。

春风十里扬州路,内卷上珠帘总不如。

译文: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十三年华,活像二月初含苞待放的豆蔻花。

看遍扬州城十里长街青春佳丽,卷起珠帘卖俏粉黛都比不上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豆蔻年华

百度百科赠别二首

豆蔻年华是一个成语,读音是dòukòuniánhuá,指少女十三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

示例: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论“人言可畏”》:“一遇到女人,可就要发挥才藻了,不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就是‘豆蔻年华,玲珑可爱’。”

石三友《金陵野史·秦淮歌星王熙春》:“来此演出的歌女,有半老的徐娘,有豆蔻年华的少年,也有未成年的幼童。

扩展资料:

“豆蔻”也被称为“含胎花”,豆蔻花人们习惯称十三四岁是女孩子的豆蔻年华,这个典故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著名的七言绝句《赠别》: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译文:

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十三年华,活像二月初含苞待放的豆蔻花。

看遍扬州城十里长街青春佳丽,卷起珠帘卖俏粉黛都比不上她。

这是杜牧离开扬州的时候,写给一位只有十三岁左右名叫张好好的风尘女子的诗。诗中形容这位柔弱美丽的少女,像是二月初刚发芽的豆蔻嫩芽,含苞待放。因此,前人也曾有注解:“牧之诗咏娼女,言美而少,如豆蔻花之未开。”

古人对人生中各个年龄段分别有特殊叫法,女子的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叫法。

女孩子幼年时被称为髫年,因为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也称作垂髫。

十三岁左右为豆蔻年华,取唐代诗人杜牧诗中之意。

十五岁为及笄之年。古代女子十五岁就把头发梳拢起来,挽一个髻,插上叫做笄的首饰,叫笄礼。加笄后就表示她已成年,所以女子到了成年,叫“笄年”,又称“及笄”。

十六岁是破瓜年华、碧玉年华。因为“瓜”字可以拆分为两个“八”字,二八十六,所以指十六岁的女子。女子到十六岁的时候,身体已经完全发育成熟,可以结婚为人妇。

女子到了出嫁的年龄称为摽梅之年,取自《诗经?摽有梅》,摽梅的原意是指梅子成熟而落下,后世比喻女子到了结婚的年龄。

二十岁被称做桃李年华,意思是说这个时期的女子正像桃李盛开的时候一样艳丽动人。

二十四岁被称为花信之年,这是因为古人认为春天多风,刮过二十四番花信风后才会进入到夏天。

豆蔻含苞之时,显得非常丰满,因此民间俗称其为“含胎花”,在诗文中也常用它来比喻处女。

在各色豆蔻花中,又以红豆蔻花为最美,其花芯中央有两瓣相并,形似同心,一向被视为爱情的象征,清人诗云:“结就同心蕊,因标连理枝。”指的就是它。后世吟咏豆蔻的诗,大多含有这种寓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豆蔻年华

豆蔻年华的意思是指十三四岁的姑娘。代指少女的青百春年华。出自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这是杜牧离开扬州的时候,写给一位只有度十三岁左右名叫张好好的风尘女子的诗。

豆蔻年华用来形容柔弱美丽的少女,知像是二月初刚发芽的豆蔻嫩芽,含苞待放。因此,前人也曾有注解:“牧之诗咏娼女,言美而少,如豆蔻花之未开。”

扩展资料:

豆蔻被称为“含胎花”,用来形容少女。在中国原产的豆蔻中,红豆蔻花是最为美丽的道,花芯在中间,有两个花瓣并在一起,就像一个心形。并且还被人们形容为爱情,在清代就有一首诗这样写“结就同心蕊,因标连理枝”,说的就是豆蔻花!而且古代版夫妻之间的恩爱也用豆蔻来形容,王安石的儿子就写过这样的诗词:“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这也是为何要用权豆蔻来形容少女了!

豆蔻:一种花色淡黄、果实含香可入药的多年生草本植物;zhidao比喻少女。指少女十三四岁的妙龄年代。这个成语出自唐代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扩展资料

示例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论“人言可畏”》:“一遇到版女人,可就要发挥才藻了,不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就是‘豆蔻年华,玲珑可爱’。权”

石三友《金陵野史·秦淮歌星王熙春》:“来此演出的歌女,有半老的徐娘,有豆蔻年华的少年,也有未成年的幼童。”

这是一个成语,指少女百十三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

这个成语出自唐代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诗中非常形象描度写了这位风尘女子是何其柔弱而美丽举止轻盈,就如二月初含苞待放的一朵豆蔻花。并且也有人对此注解到:牧知之诗咏娼女,言美而少,如豆蔻花之未开。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道蔻年华。

扩展资料:

关于豆蔻年华回的语句:

清晨初升的太阳,耀眼的似豆蔻年华,与童年娇俏相映。

与其碌碌无为答的度过一生,不如珍惜现下的豆蔻年华。

我们会想念那个无忧无虑的童年,那段情窦初开的青春期!

愿陪你从豆蔻年华,走到霜颜白发!

豆蔻年华太过短暂,生命轮回演绎着那一场场风花雪月的事!

参考资料:豆蔻年华-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