讳疾忌医的故事

  • 讳疾忌医的故事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成语词典大全

从“讳疾忌医”能引出哪些历史故事?

如题 ... 帮帮忙 ... 谢谢拉~~~

《扁鹊见蔡桓公》资料:关于“讳疾忌医”的出处

“讳疾忌医”的成语出自《扁鹊见蔡桓》吗?对此有人表示异议。观点如下:

查成语“讳疾忌医”的出处,据《辞海》、《辞源》和几种成语辞典所引,都是《周子通书?过》中的一段话:“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后人在使用中将“护”字换成了“讳”字,这是常见的事。有的同志认为:先秦寓言后世脍炙人口,周氏在写“护疾而忌医”时完

e5a48de588b6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234326337

全可能想到了《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并且举出了“二竖肆虐”,“病入膏肓”的例子。的确,后两个成语都出自《左传》秦伯派医给晋侯看病的故事。然而,“讳疾忌医”被认定为源于周氏《通书》,该不是因为辞典的编者不探本求源,而是由于故事和成语含义并不相同,不强以混为一谈。

课文《扁鹊见蔡桓公》节选自《韩非子?喻老》。原书作者对于这个故事所要借喻的意思曾作了这样的说明:“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很明显,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无非是为了规劝统治者,要从扁鹊治病中得到启示:治国理政应能见微知著,力求解决问题于萌芽状态。这个故事还重复出现于《史记?扁鹊传》(但“蔡桓公”作“齐桓侯”)。司马迁在末尾加了两句评论:“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早从事,则医可已,身可活也。”他对这种有启发性的理解,与《韩非子》所揭示的完全一致。因此,只要把两位原作者的议论概括提炼一下,就可以看到,《扁鹊见蔡桓公》一文的思想内容,与“讳疾忌医”及其引申的含义是有所不同的。

细玩《扁鹊见蔡桓公》一文,从作者所描述的故事情节、所运用的表现方法和语言来看,都不能引出“讳疾忌医”的意思。它相当扼要地概括了扁鹊的医术造诣:他精于望诊(“立有间”、“望桓侯”)洞悉病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转变过程,熟谙审证施治的契机,重视早期治疗以求消灭疾病于萌发阶段。这些正反映了我国古代医学的突出成就。他目光敏锐,料事如神,严格遵守客观规律,具有一个良医的素质和阅历。在《扁鹊见蔡桓公》这篇文章中,扁鹊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而桓侯只是个陪衬人物。揭示课文主题或启发性含义,应围绕着主人公的活动来进行分析。如果以“讳疾忌医”来概括,恰是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桓侯一方,颠倒了人物的主次关系。尤其是,这一概括并不符合故事情节。扁鹊三次见桓侯,都提出“君有疾”,病情在逐步发展,应当及早治疗。桓侯的表现是:第一次听扁鹊劝告后,说:“寡人无疾”、“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后两次的扁鹊类似的话后,是“不应”“又不悦”。用了一个“又“字,说明前次也是不高兴的。桓侯因无自觉症状(疾病处于潜伏时期),不相信自己有病,反误认为医者无端邀功,言语冒犯,为此感到不满。作者正是通过桓侯不发觉和不相信自己有病的情节描写,有力地反衬出扁鹊医术的精湛。他凭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可靠的诊察方法,不受虚假的表面现象(患者的自我感觉)的迷惑,从而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揭示隐匿未发的病情。良医之所以不同于庸医,也就是在这些地方。如果说桓侯也有“讳疾忌医”的意图,那么作者有哪些笔墨是用来表明或暗示这一点的呢?其实没有。也许有人会认为:桓侯有病是客观存在,不承认有病就是“讳疾”的表现。那是只见表面现象,不作具体分析。要是说桓侯一再拒医而在客观上起了“护疾”的作用,还有一定道理,但“讳疾忌医”都是指主观意图而言的。因此以上几种说法总属牵强。再看故事情节的进一步发展,问题就更加明朗化了。扁鹊第四次进见,“望桓侯而还走”。这个反常的举动引起了对方的注意,“桓侯故使人问之”,这就透露出他疑虑自已可能果真有病。及至五日后发觉“体痛”,更清楚地表明在这以前并无任何自觉体症。又“使人索扁鹊”。用了一个“索”字,可知其求治之心甚切。事实表明,桓侯根本就没有“讳疾忌医”的意思,扁鹊之所以“逃之夭夭”,是因为他也已料定,桓侯一旦发觉自己有病,总是要来找他治疗的;然而此病到了恶化程度就已经难于治好了。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扁鹊见蔡桓公》的文章,是由作者本人作了说明,另用“讳疾忌医”及其延伸的含义来加以概括,是不恰当的。现在有不少人是接受了某些教学参考书的一些不恰当的解释后,通过教学讲给学生,这实在是以讹传讹,应当加以纠正。

求蔡桓公讳疾忌医的故事(白话文)

名医扁鹊,有一次去见蔡桓公。他在旁边立了一会儿对桓公说:“你有病了,现在病还在皮肤的纹理之间,若不赶快医治,病情将会加重!”桓公听了笑着说:“我没有病。”待扁鹊走了以后,桓公对人说:“这些医生就喜欢医治没有病的人把这个当做自己的功劳”

十天以后,扁鹊又去见桓公,说他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如果不治,还会加重。桓公不理睬他。扁鹊走了以后,桓公很不高兴。再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桓公,说他的病已经转到肠胃里去了,再不从速医治,就会更加严重了。桓公仍旧不理睬他。

又过了十天,扁鹊去见桓公时,对他望了一望,回身就走。桓公觉得很奇怪,于是派使者去问扁鹊。扁鹊对使者说:“病在皮肤的纹理间是烫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在肌肤是针石可以治疗的;在肠胃是火剂可以治愈的;病若是到了骨髓里,那是司命所掌管的事了,我也没有办法了。

而今在骨髓,我不再请求了。五天以后,桓公浑身疼痛,赶忙派人去请扁鹊,扁鹊却早已经逃到秦国了。桓公不久就死掉了。良医治病,病在表皮时就及时医治。这是为了在刚显露苗头时及时处理。事情的祸福也有开端,所以圣人总是尽可能早地予以处理。

“讳疾忌医”出自: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

扩展资料:

“讳疾忌医”这个故事中,如果说桓侯有“讳疾忌医”的主观意愿,那么作者是在哪些地方表明或暗示这一点的呢?没有。除了“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这个地方可以看出蔡桓公知道自己有病,其它没有一个地方可以看出蔡桓公觉察到自己有病。

况且,蔡桓公一“体痛”即刻就“使人索扁鹊”,根本谈不上“忌医”!其一

e69da5e887aa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431376565

“索”字,更可知其求治之心之切。其实扁鹊第四次进见,“望桓侯而还走”,这个反常的举动引起了蔡桓公的注意,“故使人问之”,透露出他疑虑自已可能果真有病,这一点也说明他是不“忌医”的。

再以常理度之,常人如果真不知道自己有病,身体无明显“贵恙”,大抵也不会轻易相信医生的劝告,并多会怀疑医生的用意,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死于癌症(一旦察觉,多是晚期)。当然,扁鹊是神医,蔡桓公应相信他。

可他的地位使他养成的脾性加上他自己确实没有察觉自己有病,发病前拒医应该是在情理之中,如此,也只能说他是一个盲目自信、不进忠言的狂徒而已,实在算不上由“讳疾”而“忌医”之人。再者,以其地位之尊,应该不会视自己的性命如儿戏。

若真察觉到自己有病,即便再有难言之疾,也大可“秘使人治之”,大不了,自己刀下又多一冤魂耳,何必“忌医”?何曾见过明知自己有病而拒医丧命之君王?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讳疾忌医”不是出自“扁鹊见蔡桓公”,蔡桓公也不是“讳疾忌医”之人。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讳疾忌医

扁鹊(què)是古代一位名医。有一天,他去见蔡桓侯。他仔细端详了蔡桓侯的气色以后,说:“大王,您得病了。现在病只在皮肤表层,赶快治,容易治好。”蔡桓侯不以为然地说:“我没有病,用不着你来治!”扁鹊走后,蔡桓侯对左右说:“这些当医生的,成天想给没病的人治病,好用这种办法来证明自己医术高明。”过了十天,扁鹊再去看望蔡桓侯。他着急地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去了。可得抓紧治疗啊!”蔡桓侯把头一歪:“我根本就没有病!你走吧!”扁鹊走后,蔡桓侯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再去看望蔡桓侯。他看了看蔡桓侯的气色,焦急地说:“大王,您的病已经进入了肠胃,不能再耽误了!”蔡桓侯连连摇头:“见鬼,我哪来的什么病!”扁鹊走后,蔡桓侯更不高兴了。又过了十天,扁鹊再一次去看望蔡桓侯。他只看了一眼,掉头就走了。蔡桓侯心里好生纳闷,就派人去问扁鹊:“您去看望大王,为什么掉头就走呢?”扁鹊说:“有病不怕,只要治疗及时,一般的病都会慢慢好起来的。怕只怕有病说没病,不肯接受治疗。病在皮肤里,可以用热敷;病

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264643236

在肌肉里,可以用针灸;病到肠胃里,可以吃汤药。但是,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病到这种程度只能听天由命了,所以,我也不敢再请求为大王治病了。”果然,五天以后,蔡桓侯的病就突然发作了。他打发人赶快去请扁鹊,但是扁鹊已经到别的国家去了。没过几天,蔡桓侯就病死了。

死得好!死得妙!死得青蛙呱呱叫!

四年级下册第二十九课有。
讳疾忌医的故事,讳疾忌医成语故事

讳疾忌医:隐瞒病情,不愿医治。比喻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愿接受批评帮助。

有一天,名医扁鹊去见蔡桓侯。他仔细端详了蔡桓侯的气色后,说:“大王,您得病了。现在病只在皮肤表层,赶快治,容易治好。”蔡桓侯不以为然地说:“我没病,用不着你来治!”

扁鹊走后,蔡桓侯对左右说:“这些当医生的,成天想给没病的人治病,好用这种办法来证明自己医术高明。”

过了十天,扁鹊再去看望蔡桓侯。他着急地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去了。可得抓紧治疗啊!”蔡桓侯把头一歪,极为不悦地说:“我根本就没有病!你走吧!”扁鹊走后,蔡桓侯很不高兴。

又过了十天,扁鹊再去看望蔡桓侯。他看了看蔡桓侯的气色,焦急地说:“大王,您的病已经进入了肠胃,不能再耽误了!”蔡桓侯连连摇头:“说什么鬼话呢,我哪来的什么病!”

扁鹊走后,蔡桓侯更不高兴了。

又过了十天,扁鹊再一次去看望蔡桓侯。他只看了一眼,马上掉头就走了。对此,蔡桓侯感到非常奇怪,便派人去问扁鹊:“您去看望大王,为什么掉头就走呢?”扁鹊说:“有病不怕,只要治疗及时,一般的病都会慢慢好起来的。怕只怕有病说没病,不肯接受治疗。病在皮肤里,可

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8685e5aeb931333363353836

以用热敷;病在肌肉里,可以用针灸;病到肠胃里,可以吃汤药。但是,现在大王的病已深入骨髓。病到这种程度只能听天由命了,所以我也不敢再请求为大王治病了。”

果然,五天以后,蔡桓侯的病就突然发作了。他打发人赶快去请扁鹊,但是扁鹊已经逃到别的国家去了。没过多久,蔡桓侯就病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