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历史故事的成语

  • 含有历史故事的成语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成语词典大全

含有历史故事的成语,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急!!!!!!!!!!
1、围魏救赵
历史:战国时魏国围攻赵

e69da5e6ba90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366303231

国都城邯郸,赵向盟国齐求救。齐威王派田忌率兵救赵。田忌用军师孙膑计,乘魏国精锐部队在赵,国内空虚,引兵攻袭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在魏军从邯郸撤退回救时,乘其疲惫,大败魏军于桂陵(今山东菏泽东北),赵国之围遂解。这次战役又称桂陵之战。

读音:wéi wèi jiù zhào

意思:指袭击敌人的后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出处:《三国演义》三十回:“曹军劫粮;曹操必然亲往;操即自出;寨必空虚;可纵兵先去曹操之寨;操闻之;必速还。此孙膑‘围魏救赵’之计也。”

2、风声鹤唳?

历史:?前秦苻坚带兵攻打东晋,被打得大败,逃走时听到风声和鹤叫都以为是追兵。

读音:fēng shēng hè lì

意思:形容人在非常害怕时听到一点声音,就十分恐慌紧张。唳(lì)。

出处:唐?房玄龄等《晋书?谢玄传》:“余众甲宵遁;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3、指鹿为马

历史:秦朝二世皇帝的时候,丞相赵高想造反,怕别的臣子不附和,就先试验一下。他把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把鹿说成马了。”问旁边的人,有的不说话,有的说是马,有的说是鹿。事后赵高就暗中把说是鹿的人杀了(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

读音: zhǐ lù wéi mǎ

意思:比喻颠倒是非。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4、梁上君子?

历史:汉代陈??的家里,夜间来了一个窃贼,躲在屋梁上,陈??把他叫做梁上君子(见于《后汉书?陈??传》)。

读音: liáng shàng jūn zǐ?

意思:用“梁上君子”做窃贼的代称。

出处:宋?苏轼《东坡志林》:“近日颇多贼;两夜皆来入吾室。吾近护魏王葬;得数千缗;略已散去;此梁上君子当是不知耳。”

5、鸡鸣狗盗

历史:战国时,齐国孟尝君被秦国扣留。他的一个门客装做狗夜里潜入秦宫,偷出本已献给秦王的狐白裘献给秦王的爱姬,才得释放。孟尝君深夜到函谷关,城门紧闭,他的另一个门客学公鸡叫,骗开城门,才得脱险逃回齐国。

读音: jī míng gǒu dào?

意思: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
出处:《史记?孟尝君列传》。

1、望梅止渴是一个成语,读音是wàng méi zhǐ kě,原意是梅子酸,当说到梅子的时候,就会想到梅子酸而产生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宋沈括《梦溪笔谈?讥谑》:“ 吴人多谓梅子为‘曹公’,以其尝望梅止渴也。”

2、三顾茅庐又名三顾草庐,典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东汉末年,汉朝宗亲左将军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他们的谈话内容即《隆中对》(三分天下的战略决策)。

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去南阳郡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隆中)的诸葛亮家去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3、四面楚歌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4、卧薪尝胆,读音wò xīn cháng dǎn,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最终苦尽甘来。

北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上负先臣未报之忠,下忝伯符知人之明。且权先世以德显于吴,权若效诸君有非常之志,纵不蒙显戮,岂不坠其家声耶?”

5、围魏救赵(成语、历史故事)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他撤兵的战术。

战国时(公元前353年) 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求救于齐国。齐将田忌、孙膑率军救赵 ,趁魏国都城兵力空虚,引兵直攻魏国。魏军回救,齐军乘其疲惫,于中途大败魏军,遂解赵围。事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此种战略后来常为兵家所采用,称为“围魏救赵”法。

6、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发生在赵国首都邯郸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故事又被称为将相和。 在邯郸市串城街(邯郸道)有一处巷子回车巷,这里就是蔺相如回避廉颇的窄巷。还在巷口立了一通石碑回车巷碑记,记述负荆请罪的故事。

意思: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给予自己严厉责罚,也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

7a64e4b893e5b19e31333366303134

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有闻鸡起舞、草木皆兵、四面楚歌、指鹿为马、东山再起等等。

1、闻鸡起舞

闻鸡起舞,原意为听到鸡啼就起来舞剑,后来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晋书?祖逖传》记述: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2、草木皆兵

草木皆兵,读作cǎo mù jiē bīng。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出处:《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3、四面楚歌

四面楚歌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4、指鹿为马

指鹿为马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指着鹿,说是

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366303062

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

5、东山再起

东山再起,读音:dōng shān zài qǐ,汉语成语;释义: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古时,指出山为官,为褒义词。出处:《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扩展资料:

如“功败垂成”出自晋阳之战,“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

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

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烤凸讶恕薄V钊绱死啵?不胜枚举。

参考资料:
成语 ?百度百科

1、望梅止渴

典故――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郭翰很有礼貌地问: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

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

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

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66303062

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2、三顾茅庐

典故――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今河南南阳城西,一说为湖北襄阳城西南)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

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3、卧薪尝胆

典故――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相邻,经常打仗,有次吴王领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的大将灵姑浮砍中了右脚,最后伤重而亡。吴王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三年以后,夫差带兵前去攻打越国,以报杀父之仇。?

公元前497年,两国在夫椒交战,吴国大获全胜,越王勾践被迫退居到会稽。吴王派兵追击,把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情况非常危急。此时,勾践听从了大夫文种的计策,准备了一些金银财宝和几个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给吴国太宰,并通过太宰向吴王求情,吴王最后答应了越王勾践的求和。 但是吴国的伍子胥认为不能与越国讲和,否则无异于放虎归山,可是吴王不听。

越王勾践投降后,便和妻子一起前往吴国,他们夫妻俩住在夫差父亲墓旁的石屋里,做看守坟墓和养马的事情。夫差每次出游,勾践总是拿着马鞭,恭恭敬敬地跟在后面。后来吴王夫差有病,勾践为了表明他对夫差的忠心,竟亲自去尝夫差大便的味道,以便来判断夫差病愈的日期。

夫差病好的日期恰好与勾践预测的相合,夫差认为勾践对他敬爱忠诚,于是就把勾践夫妇放回越国。越王勾践他回国以后,立志要报仇雪恨。为了不忘国耻,他睡觉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挂着苦胆,表示不忘国耻,不忘艰苦。经过十年的积聚,越国终于由弱国变成强国,最后打败了吴国,吴王羞愧自杀。

4、四面楚歌

典故――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

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禁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看,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

一会,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因为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看又失败自杀的情节,所以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凡是陷于此种境地者,其命运往往是很悲惨的,例如某人因经常与坏人为伍,不事生产,游手好闲。

但后来却破那些坏人逼迫的无以为生,求助于别人时,别人也应他平日行为太坏,绝不同情更不理睬,这人所处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又如学校里讨论学术问题,其学生不学无术(成语,意即没有学术)、信口雌黄、颠倒是非,同学们群起而攻之,这学生便完全处于孤立地位,这也可叫做“四面楚歌”。

5、背水一战

典故――楚汉相争的时候,刘邦命手下大将韩信领兵攻打赵国。赵王带了二十万大军在太行山的井陉关迎击。 当时,韩信只带了一万二千人马。

为了打败赵军,他将一万人驻扎在河边列了一个背水阵。另外派两千轻骑潜伏在赵军军营周围。交战后,赵营二十万大军向河边的一万汉军杀来。汉军面临大敌,后无退路,只能拼死奋战。这是潜伏的那两千士兵乘虚攻进赵营。

赵军遭到前后夹击,很快被韩信打败。 战后有人问韩信:“背水列阵乃兵家大忌,将军为何明知故犯?”韩信笑着说:“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也是兵书上有记载的呀。”

望梅止渴是一个成语,读音是wàng méi zhǐ kě,原意是梅子酸,当说到梅子的时候,就会想到梅子酸而产生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 魏武 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宋沈括《梦溪笔谈?讥谑》:“ 吴人多谓梅子为‘曹公’,以其尝望梅止渴也。”

三顾茅庐又名三顾草庐,典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东汉末年,汉朝宗亲左将军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他们的谈话内容即《隆中对》(三分天下的战略决策)。

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去南阳郡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隆中)的诸葛亮家去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汉晋春秋曰: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

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当时屯兵新野(今河南新野)的刘备,带着大将关羽、张飞,三次到南阳邓县隆中诸葛草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参考资料:
望梅止渴-百度百科
参考资料:
三顾茅庐-百度百科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gsb16662

历史故事成语:战国: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负荆请罪(廉颇)??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秦??: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

e5a48de588b6e79fa5e9819331333433623735

)穷图匕见(荆轲)悬梁刺股(苏秦、孙敬)汉??: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三国: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封金挂印(关羽)??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晋: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草木皆兵(苻坚)??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

含有历史故事的成语,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急!!!!!!!!!!

背水一战(韩信) 完壁归赵(蔺相如) 负荆请罪(廉颇)

望梅止渴(曹操) 四面楚歌(项羽) 破釜沉舟(项羽)

卧薪尝胆(勾践) 纸上谈兵(赵括) 指鹿为马(赵高)

三顾茅庐(刘备) 东窗事发(秦桧) 如鱼得水(刘备)

退避三舍(重耳) 初出茅庐(诸葛亮) 图穷匕见(荆柯)

草木皆兵(苻坚) 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 一鼓作气(曹刿) 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 杀妻求将(吴起) 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一字千金(吕不韦)

指鹿为马(赵高) 焚书坑儒(秦始皇)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一饭千金(韩信) 约法三章(刘邦) 孺子可教(张良)

破釜沉舟(项羽) 手不释卷(刘秀) 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 十面埋伏(项羽) 投笔从戎(班超)

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 老当益壮(马援)

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鞠躬尽瘁(诸葛亮)

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

乐不思蜀(刘禅) 七步成诗(曹植) 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 宝刀不老(黄忠) 才高八斗(曹植)

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入木三分(王羲之) 闻鸡起舞(祖逖) 东山再起(谢安)

洛阳纸贵(左思) 凿壁偷光(匡衡) 狗尾续貂(司马

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78988e69d8331333365656662

画龙点睛(张僧繇) 江郎才尽(江淹) 精忠报国(岳飞)

胸有成竹(文与可)
画龙点睛 四面楚歌 三顾茅

庐 孔明南征 刮骨疗毒 退避三舍 洛阳纸贵 草木皆兵 按图索骥 后来居上 邯郸学步 守株待兔

如火如荼 望梅止渴 探骊得珠 望洋兴叹 掩耳盗铃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请君入瓮 高山流水 胸有成竹 唇亡齿寒 闻鸡起舞 指鹿为马

不寒而栗

不学无术 鸡鸣狗盗 势如破竹 枕戈待旦 抱薪救火 梁上君子 脱颖而出

嗟来之食 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 精卫填海 靡靡三音 入木三分 八仙过海

人琴俱亡 三令五申 下逐客令

门可罗雀 寸草春辉 天衣无缝 不名一钱

未雨绸缪 出尔反尔 乐极生悲 乐不思蜀 礼贤下士 对牛弹琴 曲高和寡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囫囵吞枣 投笔从戎 敝帚自珍 余音绕梁

杯弓蛇影 画龙点晴 夜郎自大 盲人摸象 庖丁解牛 吐哺握气 夸父逐日

抛砖引玉 围魏救赵 过门不入 曲突徙薪 投鞭断流 为虎作伥 一衣带水

车载斗量 分道扬镳 开卷有益 天经地义 井底之蛙 马革裹尸。。。。。。

退避三舍 tuì bì sān shě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洛阳纸贵 luò yáng zhǐ guì

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

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说着,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听到了,他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左思渐渐长大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也写得非常好。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了《齐都赋》,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为他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奠定了基础。这以后他又计划以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为内容,撰写《三都赋》。为了在内容、结构、语言诸方面都达到一定水平,他潜心研究,精心撰写,废寝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学巨著《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三都赋》受到谅也评,人们把它和汉代文学杰作《两都赋》相比。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势如破竹

三国末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夺取魏国政权以后,准备出兵攻打东吴,实现统一全中国的愿望。他召集文武大臣们商量灭大计。多数人认为,吴国还有一定实力,一举消灭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够的准备再说。

大将杜预不同意多数人的看法,写了一道奏章给晋武帝。杜预认为,必须趁目前昊国衰弱,忙灭掉它,不然等它有了实力就很难打败它了。司马炎看了杜预的奏章,找自己的最信任的大臣张华征求意见。张华很同意杜预的分析,也劝司马炎快快攻打吴国,以免留下后患。于是司马炎就下了决心,任命杜预作征南大将军。 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调动了二十多万兵马,分成六路水陆并进,攻打吴国,一路战鼓齐鸣,战旗飘扬,战士威武雄壮。第二年就攻占了江陵,斩了吴国一员大将,率领军队乘胜追击。在沅江、湘江以南的吴军听到风声吓破了胆,纷纷打开城门投降。司马炎下令让杜预从小路向吴国国都建业进发。此时,有人担心长江水势暴涨,不如暂收兵等到冬天进攻更有利。杜预坚决反对退兵,他说:“现在趁士气高涨,斗志正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势如破竹(像用快刀劈竹子一样,劈过几节后竹子就迎刃破裂),一举攻击吴国不会再费多大力气了!” 晋朝大军在杜预率领下,直冲向吴都建业,不久就攻占建业灭了吴国。晋武帝统一了全国。

故事出自《晋书?杜预传》。成语“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

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

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361313364

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望梅止渴
English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草木皆兵 cǎo mù jēi bīng

English

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

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完璧归赵、破釜沉舟、望梅止渴、三顾茅庐、围魏救赵、四面楚歌、暗度陈仓和乐不思蜀??。

大部分成语都是出自历史故事的……

如:问鼎中原、指鹿为马、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负荆请罪……

含有历史故事的成语,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急!!!!!!!!!!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7724896.html

指鹿为马,李代桃僵,东床快婿,
投笔从戎――班超
画龙点睛 四面楚歌 三顾茅庐

画龙点睛 四面楚歌 三顾茅庐 孔明南征 刮骨疗毒 退避三舍 洛阳纸贵 草木皆兵 按图索骥 后来居上 邯郸学步 守株待兔

含有历史故事的成语,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急!!!!!!!!!!

kě,原意是梅子酸,当说到梅子的时候,就会想到梅子酸而产生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 魏武 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宋沈括《梦溪笔谈?讥谑》:“ 吴人多谓梅子为‘曹公’,以其尝望梅止渴也。”

2、三顾茅庐又名三顾草庐,典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东汉末年,汉朝宗亲左将军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他们的谈话内容即《隆中对》(三分天下的战略决策)。

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去南阳郡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隆中)的诸葛亮家去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3、四面楚歌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4、卧薪尝胆,读音wò xīn cháng dǎn,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最终苦尽甘来。

北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上负先臣未报之忠,下忝伯符知人之明。且权先世以德显于吴,权若效诸君有非常之志,纵不蒙显戮,岂不坠其家声耶?”

5、围魏救赵(成语、历史故事)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他撤兵的战术。

战国时(公元前353年)

e69da5e6ba90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431346435

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求救于齐国。齐将田忌、孙膑率军救赵 ,趁魏国都城兵力空虚,引兵直攻魏国。魏军回救,齐军乘其疲惫,于中途大败魏军,遂解赵围。事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此种战略后来常为兵家所采用,称为“围魏救赵”法。

6、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发生在赵国首都邯郸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故事又被称为将相和。 在邯郸市串城街(邯郸道)有一处巷子回车巷,这里就是蔺相如回避廉颇的窄巷。还在巷口立了一通石碑回车巷碑记,记述负荆请罪的故事。

意思: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给予自己严厉责罚,也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1、望梅止渴是一个成语,读音是wàng méi zhǐ kě,原意是梅子酸,当说到梅子的时候,就会想到梅子酸而产生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宋沈括《梦溪笔谈?讥谑》:“ 吴人多谓梅子为‘曹公’,以其尝望梅止渴也。”

2、三顾茅庐又名三顾草庐,典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东汉末年,汉朝宗亲左将军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他们的谈话内容即《隆中对》(三分天下的战略决策)。

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去南阳郡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隆中)的诸葛亮家去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3、四面楚歌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4、卧薪尝胆,读音wò xīn cháng dǎn,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最终苦尽甘来。

北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上负先臣未报之忠,下忝伯符知人之明。且权先世以德显于吴,权若效诸君有非常之志,纵不蒙显戮,岂不坠其家声耶?”

5、围魏救赵(成语、历史故事)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他撤兵的战术。

战国时(公元前353年) 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求救于齐国。齐将田忌、孙膑率军救赵 ,趁魏国都城兵力空虚,引兵直攻魏国。魏军

e69da5e6ba90e79fa5e9819331333431346336

回救,齐军乘其疲惫,于中途大败魏军,遂解赵围。事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此种战略后来常为兵家所采用,称为“围魏救赵”法。

6、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发生在赵国首都邯郸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故事又被称为将相和。 在邯郸市串城街(邯郸道)有一处巷子回车巷,这里就是蔺相如回避廉颇的窄巷。还在巷口立了一通石碑回车巷碑记,记述负荆请罪的故事。

意思: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给予自己严厉责罚,也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含有历史故事的成语,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有?(4个)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gsb16662

历史故事成语:战国: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负荆请罪(廉颇)??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秦??: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悬梁刺股(苏秦、孙敬)汉??: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

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433623735

革裹尸(马援)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三国: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封金挂印(关羽)??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晋: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草木皆兵(苻坚)??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三顾茅庐 大公无私 望梅止渴 完璧归赵 滴水穿石 负荆请罪 手不释卷

闻鸡起舞 卧薪尝胆 草木皆兵 四面楚歌 乐不思蜀 惊弓之鸟 完壁归赵

沉舟。《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卧薪尝胆,原指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为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图强。春秋 时, 越王 勾践 战败,为吴所执,既放功率表还,欲报吴仇,苦身焦思,置胆于坐,饮食尝之,欲以不忘会稽败辱之耻。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

》。卧薪事不知所出。后用为

刻苦自励,发愤图强,不敢安逸之典。 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

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典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

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三顾茅庐 大公无私 望梅止渴 完璧归赵 滴水穿石 负荆请罪 手不释卷闻鸡起舞 卧薪尝胆 草木皆兵 四面楚歌 乐不思蜀 惊弓之鸟 完壁归赵背水一战

历史故事成语:
战国:

完璧归赵(蔺相如) 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

一鼓作气(曹刿) 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 卧薪尝胆(勾践)

杀妻求将(吴起) 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秦 :

一字千金(吕不韦) 指鹿为马(赵高)

焚书坑儒(秦始皇) 穷图匕见(荆轲)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汉 :

一饭千金(韩信) 四面楚歌(项羽)

约法三章(刘邦) 孺子可教(张良)

背水一战(韩信) 破釜沉舟(项羽)

手不释卷(刘秀) 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 十面埋伏(项羽)

投笔从戎(班超) 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 老当益壮(马援)

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三国:

鞠躬尽瘁(诸葛亮) 三顾茅庐(刘备)

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 乐不思蜀(刘禅)

七步成诗(曹植) 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 宝刀不老(黄忠)

7a64e78988e69d8331333431346333

(曹植) 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

望梅止渴(曹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入木三分(王羲之) 闻鸡起舞(祖逖)

东山再起(谢安) 洛阳纸贵(左思)

草木皆兵(苻坚) 凿壁偷光(匡衡)

狗尾续貂(司马伦)
南北朝:

画龙点睛(张僧繇) 江郎才尽(江淹) 宋:

精忠报国(岳飞)东窗事发 (秦桧)胸有成竹

(文与可)
含有历史故事的成语,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有?(4个)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三顾茅庐 大公无私 望梅止渴 完璧归赵 滴水穿石 负荆请罪 手不释卷 闻鸡起舞 卧薪尝胆 草木皆兵 四面楚歌 乐不思蜀 惊弓之鸟 完壁归赵 背水一战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三顾茅庐 大公无私 望梅止渴 完璧归赵 滴水穿石 负荆请罪 手不释卷 闻鸡起舞 卧薪尝胆 草木皆兵 四面楚歌 乐不思蜀 惊弓之鸟 完壁归赵 背水一战

《三国演义》里有很多这样的故事,比如:三顾茅庐 初出茅庐 望梅止渴 赤壁之战

望采纳!??

李代桃僵;欲擒故纵;瞒天过海;暗度陈仓。求采纳

含有历史故事的成语,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有?(4个)

草木皆兵,四面楚歌,围魏救赵,三顾茅庐

舍本逐末,纸上谈兵,望梅止渴
三顾茅庐,草船借箭,背水一战
三顾茅庐。背水一战
望梅止渴、背水一战、
含有历史故事的成语,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有?(4个)
狐假虎威、守株待兔、惊弓之鸟丶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三顾茅庐 大公无私 望梅止渴 完璧归赵 滴水穿石 负荆请罪 手不释卷 闻鸡起舞 卧薪尝胆 草木皆兵 四面楚歌 乐不思蜀 惊弓之鸟 完壁归赵 背水一战

负荆请罪 胸有成竹 孟母三迁 指鹿为马纸上谈兵 凿壁偷光 单刀赴会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4个)

1、望梅止渴【wà

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1333363396331

ng méi zhǐ kě】

解释: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成语故事: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郭翰很有礼貌地问: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2、纸上谈兵【?zhǐ shàng tán bīng?】

解释: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做,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附近)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3、画饼充饥【huà bǐng chōng jī】

解释:画个饼来解除饥饿。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成语故事:

三国时候,魏国有个人叫卢毓。他十岁就成了孤儿,两个哥哥又先后去世。在兵荒马乱中,他辛勤努力养活著寡嫂和侄儿,日子过得很艰难。他的为人和学问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后来卢毓做了官。他为官清正,任职三年多,提出了不少好建议,魏明皇帝很信任他。 那时选拔官吏,一般是凭人推荐,而推荐者往往只推荐有名的人物,这些名人多数只重清谈,不务实际,互相吹捧,因此魏明帝很不满意。在选拔中书郎时,魏明帝就下令说:”这次选拔,要由卢毓来推荐。选拔的人不要只看名声。名声就像在地上画个饼一样,其实是不能吃的啊!”

4、负荆请罪【fù jīng qǐng zuì】

解释: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廉颇是赵国有名的良将,他战功赫赫,被拜为上卿,蔺相如“完璧归”有功,被封为上大夫不久,又在渑池秦王与赵王相会的时候,维护了赵王的尊严,因此也被提升为上卿,且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对此不服,扬言说:“我要是见了他,一定要羞辱他一番。“蔺相如知道后,就有意不与廉颇会面。别人以为蔺相如害怕廉颇,廉颇为此很得意。可是商相如却说:“我哪里会怕廉将军?不过,现在秦国倒是有点怕我们赵国,这主要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如果我跟他互相攻击,那只能对秦国有益。我之所以避开廉将军,是以国事为重,把私人的恩怨丢一边儿了!”这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廉颇十分感动,便光着上身,背负荆杖,来到蔺相如家请罪。他羞愧地对商相如说:“我真是一个糊涂人,想不到你能这样地宽宏大量!”两个人终于结成誓同生死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