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语磨砖作镜的意思及解释

  • 关于成语磨砖作镜的意思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四字成语

文言文翻译

[试问禅关,参求无数,往往到头虚老。]

六祖初立禅宗,自言接上上根人,往往言下顿悟,一时大兴。至其后,学禅者众,而根利者稀。禅师慈悲,乃为方便,立层层之禅关,树参求之话头,以接引有缘之人。无奈禅意高远,非徒参可得,故说到头虚老。

[磨砖作镜,积雪为粮,迷了几多年少?]

马祖尝禅坐,怀让问:“图什么?”对曰:“图作佛!”怀让乃磨砖不语,马祖怪之而问,则曰:“图作镜。”马祖曰:“磨砖岂能作镜!”怀让对曰:“磨砖既不能作镜,坐禅岂能成佛!”积雪为粮与之同义,皆为妄用工夫也。

[毛吞大海,芥纳须弥,金色头陀微笑。]

德山宣鉴禅师尝谓同学曰:“一毛吞海,海性无亏。纤芥投锋,锋利不动。学与无学,唯我知焉。”(《五灯会元·卷第七》)

小大相即的典型象征是须弥纳芥。《维摩经·不思议品》谓“以四大海水入一毛孔”,而大海本相如故。《楞严经》卷2谓“于一毛端,偏能含受十方国土”,《华严经》更是将此妙谛发挥到极致,所谓“一毛孔内无量刹,各有四洲及大海。须弥铁围亦复然,悉见在中无迫隘”卷38,故万松谓:“《维摩》毛吞大海名小不思议经,《华严》尘含法界名大不思议经。”(《华严经》、华严宗与禅宗思想)

金色头陀者,大迦叶也,以往昔装金功德,受报通体金色。世尊拈花,头陀微笑,此正法眼藏始传。

[悟时超十地三乘,凝滞了四生六道。]

十地者,菩萨十地也。

三乘者,声闻、缘觉、菩萨。

四生者:湿、卵、胎、化也。

六道者,天人修罗,鬼畜地狱也。

此所谓“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也。

[谁听得绝想崖前,无阴树下,杜宇一声春晓?]

无阴树大概即指无影树

唐朝大颠和尚注心经----和尚曰:会么?无影树下,啸月吟风。无缝塔前,安身立命!

解注:修到此就是大彻底的人,何谓大彻底?幽灵已过断魂关,无影树下如睡莲。

无影树是指宙心,相传那里的树是倒长,故无影。

无影树就是我们的心性(犟牛老居士《一声佛号就是一切法》)

精觉妙明的本性,不在相对境界之内,你要用相对概念去理解它,永远不可能.任何语言文字,在它身上全安不上.称它为精觉妙明,也只是一时的假名而已.所以禅宗比喻为「无阴树」,「无缝塔」.(《大佛顶首楞严经译解》)

《人天眼目》卷6还收录了《十无颂》,分别吟咏“无影树”、“无孔锤”、“无孔笛”、“无缝塔”、“无底篮”、“无须锁”、“无星秤”、“无底钵”、“无弦琴”、“无底船”等。凡此,皆大大丰富了禅宗哲学喻象。

[曹溪路险,鹫岭云深,此处故人音沓。]

曹溪路险此六祖得衣钵后,难逃遁迹经历。鹫岭乃佛说法之地,借为六祖弘法之乡。

[千丈冰崖,五叶莲开,古殿帘垂香袅。]

“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禅宗自六祖后,五派并弘而成其大。

[那时节,识破源流,便见龙王三宝。]

世人皆知龙王有宝而不知何宝,此处明言三宝也。三宝者佛法僧也。龙树菩萨尝于龙宫得华严。此句言得成就。

磨砖作镜是什么意思?

研磨砖瓦欲作成镜子,只能是徒劳无功。此语喻办事不得要领,终不能知成功。原典出自《景德传灯录》卷五:唐朝道一和尚常习坐禅,未能悟道。南岳怀让禅师问他:“大德坐禅图什么道?”回答说:“图作佛。”怀让即取一砖在他庵前石上磨,道一问磨砖做什么,怀让回答“磨作镜”,道一奇怪道:“磨砖岂得成镜?”怀让反问:“磨砖既不成镜,坐禅岂得成佛回?”接着怀让开导道一说:“如牛驾车,车若不行,是打车对还是打牛对?你是学坐禅,还是学作佛?若学坐禅,禅非坐卧;答若学作佛,佛非定相。于无住法,不应取舍。”一番话使道一如梦初醒,于是他拜怀让为师,以后逐成禅宗史上一位著名的禅师

佛性怎么打上去

于法无住

过去在唐玄宗开元年间,有一位沙门,法号马祖道一。他励志苦行,在衡山常常整日坐禅,用功不辍。当时,怀让禅师见他气度不凡,专心向道的志气可嘉,知道他是一个可造之法器,就设法想开导他。

有一天,怀让禅师问马祖说:“你整日坐禅,是为了什么?”

马祖回答说:“为了成佛呀!”

怀让禅师听后,便拿了一块砖头,在他庵前的石头上磨了起来。

一开始,马祖并不在意怀让禅师的奇怪举止,等到磨得时间久了,马祖才忍不住问对方说:“你磨这块砖头作什么呢?”

怀让禅师说:“我要将它磨来作镜子。”

马祖说:“磨砖怎么能作镜子呢?”

怀让禅师笑着说:“既然我磨砖不能作镜子,那么你坐禅就能成佛吗?”

马祖听了非常迷惑,便很恭敬的请示说:“那么,我应当怎样做才对呢?”

怀让禅师没有回答他,反问道:“比如有人驾牛车,如果车不走,到底是要打车呢?还是打牛?”

马祖无法回答。

怀让禅师为了要唤醒马祖的执迷不悟,便进一步对他说:“你是学习坐禅?还是学习坐佛?如果学习坐禅,禅并不是坐或卧等等的形式;如果学习坐佛,佛又不是固定的外相形状。对于现象世界的任何形相,不可执着,不应有所取舍。因此,你如果想要由这样坐禅成佛,就是杀死活生生的佛;如果你固执于坐相,决不是超越生死的正路。”

马祖听了恍然开悟,如饮醍醐,便放弃了苦行坐禅的法门。

我们的身体就象是一部车,心里的思想就等于是拖车的牛。坐禅身不动,好像车子是停住了,可是思想的牛还是在心中乱跳,那纵然坐禅坐到死,又有什么用呢?禅宗一向非常重视坐禅,但是怀让禅师却又说坐禅成不了佛,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坐禅确实不能成佛,不过一般人还是得坐禅。释迦牟尼佛是坐禅成道的,过去的修行人也都在打坐。如果说,不论学佛或未学佛,只要打坐皆可成佛,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成佛或者是开悟,都是在于心,不在于坐。是在于心能不能明净?是不是能够没有执着、没有挂碍?不在于坐的姿势好不好?坐得久不久?腿痛不痛?这是了不相关的。如果只固执于坐禅的外在形式,心执著于外在的现象,那是不能使我们心灵达到清净空明,自由无碍的境界。同样的,如果固执于成佛的外在形相,那么必然失去了佛所启示的终极目标。

自古以来,佛教的各宗派都不反对坐禅,也确认打坐可以产生安定心的功能,但是心的安定,并不等于就是开悟成佛。如果像马祖那样不断的坐禅,是无法开悟的。所以,怀让才以磨砖作镜的行为,来点醒马祖。马祖放下了对坐禅的执着,转由心上去用功,所以最后他果然得到大成就。

佛教常以“镜”作比喻,人心如镜,对外境生出了种种的色相,如不对境,色相即不生。如果自己能够明白心如镜的道理,进一步就可了知镜本无色,无论对或不对外境,其实镜体的本身都无色相,所以心中如果不执著于外在一切相,自然就法体清净,能够体证一切法空,这就是用心的方法。

所谓“于法无住,不可取舍”,关键在于心,心灵对于一切万法,不可有肯定或否定那种绝对化的分别。心即是佛,佛即是心。若要成佛,只要直指心性,在心性上用功,因为心地就是道场,即是修行下手处,心外无法可修。

但是,我们千万要小心,不可误解祖师之意,以为明白心性就可以成佛,不用坐禅了。因为明白心性并不等于证到了佛性,住于佛性之中,所以达摩初祖见性后还在嵩山面壁九年入定,为的就是能如如住性境。

现代的学者一点静坐的工夫都没有,便拿“坐禅非道”的口头禅,为自己辩解,这是自己耽误,不是开悟。要实证佛法,除了学习坐禅以外,还要融汇佛法的心印。当心中灵光一闪,把过去现在未来人我是非一齐放下,此时自然就显现出光明的心体和万里晴空无私的境界了。

转自

第三世多杰羌佛?佛教正法中心:http://www.tbdchq.org/menu.php?cat=detail&id=1225848206

恭读更多佛教正法文章请点击:

第三世多杰羌佛?佛教正法中心:http://www.tbdchq.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