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退避三舍的成语大全_四字退避三舍的成语意思

  • 形容退避三舍的成语大全_四字退避三舍的成语意思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成语词典大全

退避三舍,退避三舍是什么意思

退避三舍的意思是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译文:晋国和楚国交战,在中原相遇,晋文公把军队撤退九十里。

引证释义: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七章:“可是一碰到嘴巴不闲的吴教授,他却要退避三舍,再也轮不到他。”

用法:补充式,
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扩展资料:

长驱直入?[ cháng qū zhí rù ]?

释义:(军队)长距离地、毫无阻挡地向前挺进。形容进军的顺利。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零七回:“自此,卢

俊义等无后顾之忧,兵马长驱直入。”

引证释义:郭沫若《革命春秋?北伐途次》:“我根据数日来的长驱直入,满相信着先头部队是已经进入了武昌。”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用于战争。

释义:意思是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

回避,避免冲突。

读音:tuì bì sān shè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译文:一旦晋国和楚国交战,双方军队在中原碰上了,我就让晋军退避九十里地。

造句:他们喜欢把自己打扮成一无所有的楞头小子,这样无论是美国的抢劫犯或是俄罗斯的吉普赛人都会退避三舍。

扩展资料:
反义词:针锋相对

读音:zhēn fēng xiāng duì

释义:意思是针

尖对锋芒。比喻双方在策略、论点及行动方式等方面尖锐对立。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夫一切回答,如针锋相投,无纤毫参差。”

译文:所有一切的回答,都如同针尖对锋芒,没有任何的偏差。

造句:如果游戏多次重复,那么针锋相对的简单策略最终将导致游戏双方产生合作的结果。同样道理,在非游戏论的情况下,如果个体相互之间互动,他们也将出一种诚实和

可靠的信誉。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啊哈哈y1

退避三舍【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释义】舍:古代行军时以三十里为一舍。意思是主动退军九十里。比喻主动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解释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典故公元前637年,晋国的流亡公子重耳到了楚国,楚成王盛情的设宴接待他,宴席之上,楚成王多喝了几杯酒,就笑着问重耳:“将来您回到晋国,当上国君,打算怎么报答寡人啊?”重耳闻言一愣,急忙回复:“各种珍宝,您都不缺,我不知道该怎么报答。”楚成王一板脸:“难道就不报答了吗?”重耳想了想,只好回答说:“只有这样了,万一将来晋楚两国闹矛盾,在战场上相遇,我就命令晋军后退九十里(退避三舍,三十里为一舍),以避免与楚国开展,报答您的恩情。如果

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9b9ee7ad9431333433623764

楚军还不肯放过我们,那我就只有和您较量一番了!”重耳这番话,句句真心,因为两军交战,主动退却是很伤士气的。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旁人却未必都认可重耳的坦诚,甚至误认为重耳锋芒毕露,言辞无礼。楚成王听了这话,没什么表示,旁边的令尹成得臣(子玉)可不干了,转头就对楚成王说:“您这么隆重地接待公子重耳,他却出言不逊,其罪当诛!”楚成王摇摇头:“是寡人要求报答,先说错了话,怪不得重耳。况且,他在外流浪多年,还有那么多贤臣肯于跟随,这种人的得上天保佑,是杀不得的。”成得臣还没消气,气鼓鼓地说:“那就把重耳的谋臣狐偃扣留起来,给他们点颜色看看。”楚成王还是没同意。在楚国待了几个月以后,突然有

[退避三舍][tuì bì sān shě ]

解释: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近义词:远而避之?委曲求全?

反义词:周旋到底?针锋相对?锋芒毕露?相似词:退避?三瓦两舍?三天三夜

zhidao

?闪避?避难?趋避?规避?躲避?

(1) 她太泼辣,许多
人见了她都要退

(2) 惹他做啥?先退避三舍吧!

(3) 今天我是敬重他,所以退避三舍,别误以为我是在怕他。

(4) 今天对方来势汹汹,且让我先退避三舍,思谋良策。

(5) 他那势不可挡,排山倒海的气势摆出来,让人退避三舍。

(6) 他是大老粗,我退避三舍,不跟他争。

(7) 不用走进去看,仅听到它的嘶吼就足够令人退避三舍。

(8) 见有警察来,他立即退避三舍。

(9) 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我们应该退避三舍,养精蓄锐。

(10) 面对他们的无理取闹,我只能退避三舍。

(11) 这种恶霸出现,任谁都要退避三舍。

成语“退避三舍”是比喻退

让、忍让和回避,以求避免冲突。注意,它不是说退到三间茅舍后面去,别将“三舍”这样理解就是了。在古代,一“舍”即合三十里,三舍是九十里,“退避三舍”大约是退了近百华里呢!

此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原句“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避君三舍。”为什么晋楚两军相遇,晋军不战而退避三舍呢?这其中有个故事:春秋时候,晋国国君献公宏爱妃子骊姬。骊姬借机让晋献公封自己为夫人,还要

立自己的儿子做太子。但献公原来的夫人生有申生和重耳二子,申生早被封为太子了,骊姬便害死了申生,追杀重耳。重耳在楚国国君帮助下,在外躲避十二年,幸保不死。楚王问重耳说:“你将来若能回国当了国君,怎样报答我呢?”重耳说:“你什么贵

重东西、奴隶、美好都有了,我能给你什么稀罕物呢?我若做了晋国君王,万一日后同你在战场上遭遇,就退避三舍

作为回报吧。”后来重耳果然做了晋国国君,而且真同楚王在战场相遇了,重耳没食言,确实退避三会以报楚王!

人间世事,往往是十分复杂的,若全是针锋相对、寸步不让,未必有好结果。

退避三舍,退避三舍是什么意思
退避三舍:

释义: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造句:我说姊姊不过,只得退避三舍了。(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二回)

典故:????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

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1333431363033

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近义词:委曲求全
反义词:针锋相对、锋芒华露
百科:详见(

https://m.baidu.com/from=1008621s/bd_page_type=1/ssid=0/uid=0/pu=cuid@0uv68liA-ilHavamgavLigavvil1aHtQ_82muguWHa8Eu-8Cga2e8_a6BfjCa2tHA,cua@_a-qi4ujvfg4NEq4I5me6NIJ2I_UC2NrguDpieLqA,cut@5pxCzk5CE905a3C0_C2DNgIXv8yPfmjRIpxFoqq6B,osname@baiduboxapp,ctv@2,cfrom@1008621z,cen@cuid_cua_cut,osbranch@a2,csrc@home_box_txt,sz@320_1004,ta@iphone_2_7.1_12_4.3,usm@4/baiduid=FB0D24DAEF3085A166394AC1C5D7F3E7/w=0_10_/t=iphone/l=1/tc?ref=www_iphone&lid=6751974168642504835&order=1&fm=alop&cyc=1&isAtom=1&is_baidu=0&tj=AW9_1_0_10_l2&wd=&eqid=5db3d4bb9e8cc800100000065d369030&vslid=8708814038818620972&w_qd=IlPT2AEptyoA_ykwv3Aoufuw2yxPioy&bdver=2&tcplug=1&sec=40204&di=15f65c60bac81cfb&bdenc=1&nsrc=FydYV5L2/eGw6EM0C+bozP+EFpMajWLBTNRq2ogTUySElrowbeJFiNnA2CX4pQ7tCxo3BFADNqJGv9QUeR+Ujmw3z7DAnWPssayV9OYrQ2dpBpEuUpCFhzhdFlx5NqZvtlDO4/PZLJA1Jv/+bctmhA==

退避三舍释义:

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成语“退避三舍”是比喻退让、忍让和回避,以求避免冲突。注

意,它不是说退到三间茅舍后面去,别将“三舍”这样理解就是了。在古代,一“舍”即合三十里,三舍是九十里,“退避三舍”大约是退了近百华里呢!

此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原句“晋楚治

兵,遇于中原,其避君三舍。”为什么晋楚两军相遇,晋军不战而退避三舍呢?这其中有个故事:春秋时候,晋国国君献公宏爱妃子骊姬。骊姬借机让晋献公封自己为夫人,还要

立自己的儿子做太子。但

献公原来的夫人生有申生和重耳二子,申生早被封为太子了,骊姬便害死了申生,追杀重耳。重耳在楚国国君帮助下,在外躲避十二年,

幸保不死。楚王问重耳说:“你将来若能回国当了国君,怎样报答我呢?”重耳说:“你什么贵重东西、奴隶、美好都有了,我能给你什么稀罕物呢?我若做了晋国君王,万一日后同你在战场上遭遇,就退避三舍作为回报吧。”后来重耳果然做了晋国国

君,而且真同楚王在战场相遇了,重耳没食言。

请看来自百度汉语的解释:

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舍,主动退让九十里。

退避三舍,退避三舍是什么意思
躲都来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