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语尺布斗粟的意思及解释

  • 关于成语尺布斗粟的意思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四字成语

言文翻译(4小则)

1.【原文】

中朝有小儿,父病,行乞药①。主人问病,曰:“患疟也。”主人曰:“尊侯明德君子,何以病疟②?”答曰:“来病君子,所以为疟耳!”

【注释】

①中朝:西晋,晋帝室南渡后称渡江前的西晋为中朝。

②尊侯:尊称对方的父亲。明德:光明的德行。当时俗传行疟的是疟鬼,形体极小,不敢使大人物得病,所以主人这样问。

【译文】

西晋时,有个小孩儿,父亲病了,他外出求医讨药。主人问他病情,他说:“是患疟子。”主人问:“令尊是位德行高洁的君子,为什么会患疟子呢?”小孩儿回答说:“正因为它来祸害君子,才是疟鬼呢!”

2.【过江诸人】中国古代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中所记故事。说晋朝南渡后,政权中的一些高级士族人物,每到风和日丽的日子,总是相邀聚集新亭,席地而坐,宴饮欢会。周顗很感慨的说:“风景还是那样,山河已经有了改变”!都相视流泪。只有王导变色说:“应该为主室努力,克服神州,何必囚徒一样,相对流泪?”故事反映了南渡之后,东晋士族官僚的没落情绪。

3.1.“此”指“不能使亲疏”,即不能使亲近的变得疏远。2.不是,王武子讽刺武帝不听劝谏,疏远手足兄弟。3.性情直爽,敢于极力劝谏,不屈服于权贵。4王武子说:“想起尺布斗粟的民谣,经常替陛下感到羞愧。别人能让关系疏远的人亲近起来,臣却不能使亲近的变得疏远。就因为这一点对陛下有愧”实为讽刺武帝不听劝谏,疏远亲近的人

4.京房与汉元帝一道谈论政事,趁便问元帝:“周幽王、周厉王两位君主为什么会亡国呢?他们任用了一些什么人?”元帝回答说:“他们任用的人不忠诚。”京房说:“知道不忠诚却要任用他们,是什么原因呢?”元帝说:“大凡亡国之君,各自都认为任用的臣下是贤能的,哪里会知道不忠诚却又任用他们呢?”京房叩头说:“只怕我们今天看古人,也像是后代的人看我们今天一样啊!”

1.【原文】

中朝有小儿,父病,行乞药①。主人问病,曰:“患疟也。”主人曰:“尊侯明德君子,何以病疟②?”答曰:“来病君子,所以为疟耳!”

【注释】

①中朝:西晋,晋帝室南渡后称渡江前的西晋为中朝。

②尊侯:尊称对方的父亲。明德:光明的德行。当时俗传行疟的是疟鬼,形体极小,不敢使大人物得病,所以主人这样问。

【译文】

西晋时,有个小孩儿,父亲病了,他外出求医讨药。主人问他病情,他说:“是患疟子。”主人问:“令尊是位德行高洁的君子,为什么会患疟子呢?”小孩儿回答说:“正因为它来祸害君子,才是疟鬼呢!”

2.【过江诸人】中国古代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中所记故事。说晋朝南渡后,政权中的一些高级士族人物,每到风和日丽的日子,总是相邀聚集新亭,席地而坐,宴饮欢会。周顗很感慨的说:“风景还是那样,山河已经有了改变”!都相视流泪。只有王导变色说:“应该为主室努力,克服神州,何必囚徒一样,相对流泪?”故事反映了南渡之后,东晋士族官僚的没落情绪。

3.1.“此”指“不能使亲疏”,即不能使亲近的变得疏远。2.不是,王武子讽刺武帝不听劝谏,疏远手足兄弟。3.性情直爽,敢于极力劝谏,不屈服于权贵。4王武子说:“想起尺布斗粟的民谣,经常替陛下感到羞愧。别人能让关系疏远的人亲近起来,臣却不能使亲近的变得疏远。就因为这一点对陛下有愧”实为讽刺武帝不听劝谏,疏远亲近的人

4.京房与汉元帝一道谈论政事,趁便问元帝:“周幽王、周厉王两位君主为什么会亡国呢?他们任用了一些什么人?”元帝回答说:“他们任用的人不忠诚。”京房说:“知道不忠诚却要任用他们,是什么原因呢?”元帝说:“大凡亡国之君,各自都认为任用的臣下是贤能的,哪里会知道不忠诚却又任用他们呢?”京房叩头说:“只怕我们今天看古人,也像是后代的人看我们今天一样啊!”

(4)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大儿谓曰:“何以不拜①?”答曰:“偷,那得行礼!”

【注释

耦耕,不慕诸侯之荣④;原宪桑枢,不易有官之宅⑤。何有坐则华屋,行则肥马,侍女数十,然后为奇!此乃许、父所以慷慨,夷、齐所以长叹⑥。虽有窃秦之爵,千驷之富,不足贵也⑦。”士元曰:“仆生出边垂,寡见大义⑧。若不一叩洪钟、伐雷鼓,则不识其音响也②。”

【注释】①庞士元:庞统,字士元,东汉末襄阳人,曾任南郡功曹(能参与一郡的政务),年轻时曾去拜会司马德操,德操很赏识他,称他为凤雏。后从刘备。司马德操:司马徽,字德操。曾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和庞统。故:特地。

②带金佩紫:带金印佩紫绶带,指做大官。绶(shòu)带,就是丝带,是用来拴金印的。秦汉时,丞相等大官才有金印紫绶。洪流之量:比喻才识气度很大。

③邪径:斜径,小路。

④伯成:伯成子高。据说尧做君主时,伯成子高封为诸侯。后来禹做了君主,伯成认为禹不讲仁德,只讲赏罚,就辞去诸侯,回家种地。耦耕:古代的一种耕作方法,即两人各扶一张犁,并肩而耕。后泛指务农。

⑤原宪:孔子弟子,字子思。据说,他在鲁国的时候,很穷,住房破破烂烂,用桑树枝做门上的转轴。他不求舒适,照样弹琴唱歌。⑥许、父:许由、巢父。许由,见(言语)第1则注②。巢父,是许由的朋友,尧也想把职位让给他,他不肯接受。夷、齐:伯夷、叔齐,商代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兄弟俩互相让位,不肯继承,结果都逃走了。后来周武王统一天下,两人因反对周武王讨伐商纣,不肯吃周朝的粮食,饿死在首阳山。所以:相当于“..的原因。”⑦窃秦:战国末年,吕不韦把一个怀孕的妾献给秦王子楚,生秦始皇赢政。赢政登位后,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这就是所谓窃秦。千驷之富:古时候用四匹马驾一辆车,同拉一辆车的四匹马叫驷。千驷,指有一千辆车,四千匹马。《论语·季氏》说:齐景公有四千匹马,可是死了以后,人民觉得他没有什么德行值得称赞。

⑧边垂:即边陲,边疆。

⑨“若不”句:以此喻不加叩问,就不能认讽司马德操的胸怀,而使自己得到教益。洪钟,大钟。优,敲打。雷鼓,鼓名,古时祭天神时所用的鼓。

【译文】南郡庞士元听说司马德操住在颖川,特意走了两千里路去拜访他。到了那里,遇上德操正在采桑叶,土元就在车里对德操说:“我听说大丈夫处世,就应该做大官,办大事,哪有压抑长江大河的流量,去做蚕妇的事!”德操说:“您姑且下车来。您只知道走小路快,却不担心迷路。从前伯成宁愿回家种地,也不羡慕做诸侯的荣耀;原宪宁愿住在破屋里,也不愿换住达官的住宅。哪里有住就要住在豪华的宫室里,出门就必须肥马轻车,左右要有几十个婢妾侍候,然后才算是与众不同的呢!这正是隐士许由、巢父感慨的原因,也是清廉之士伯夷、叔齐长叹的来由。就算有吕不韦那样的官爵,有齐景公那样的富有,也是不值得尊敬的。”士元说:“我出生在边远偏僻的地方,很少见识到大道理。如果不叩击一下大钟、雷鼓,那就不知道它的音响啊。”

(10)刘公干以失敬罹罪①。文帝问曰:“卿何以不谨于文宪②?”桢答曰:“臣诚庸短,亦由陛下网目不疏③。”

【注释】①刘公于:刘桢,字公干,著名诗人,建安七子之一。曾随侍曹操的儿子曹丕(后即位,为魏文帝)。在一次宴会上,曹丕让夫人甄氏出来拜客,座上客人多拜伏在地,独独刘桢平视,这就是失敬。后来曹操知道了,把他逮捕下狱,判罚做苦工。按:刘桢获罪一事,发生在曹操当权时期,这里说成曹丕即帝位后,不确。罹(li):遭受。

②文宪:法纪。

③庸短:平庸浅陋。陛(bì)下:对君主的敬称。网目:法网。按:这里说“网目不疏”,实际是法网过密的婉辞。

【译文】刘桢因为失敬受到判罪。魏文帝问他:“你为什么不注意法纪呢?”刘桢回答说:”臣确实平庸浅陋,但也是由于陛下法网不够稀疏。”

(11)钟毓、钟会少有令誉①。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②于是敕见③。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④。”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⑤。”

【注释】①钟毓(yù)、钟会:是兄弟俩。钟毓,字稚叔,小时候就很机灵,十四岁任散骑侍郎,后升至车骑将军。钟会,字士季,小时也很聪明,被看成是非常人物,后累迁镇西将军、司徒,因谋划反帝室,被杀。令誉:美好的声誉。

②钟繇(yáo):任相国职。

③敕(chì):皇帝的命令。

④战战惶惶:害怕得发抖。浆:凡较浓的液体都可叫做浆。按:惶、浆二字押韵。⑤战战栗栗:害怕得发抖。按:栗、出二字亦押韵。

【译文】钟毓、钟会兄弟俩少年时就有好名声,钟毓十三岁时,魏文帝听说他们俩,便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叫两个孩子来见我!”于是下令赐见。进见时钟毓脸上有汗,文帝问道:“你脸上为什么出汗?”钟毓回答说:“战战惶惶,汗出如浆。”文帝又问钟会:“你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说:“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12)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①。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②。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注释】①“钟毓”句:这一则故事与本篇第4则孔文举二子偷酒事略同,大概是同一件事,只是传闻各异。因:于是;就。

②托寐(mèi):假装睡着了。

【译文】钟毓兄弟俩小时候,一次正碰上父亲白天睡觉,于是一块去偷药酒喝。

他父亲当时已睡醒了,姑且装睡,来看他们怎么做。钟毓行过礼才喝,钟会只顾喝,不行礼。过了一会,他父亲起来问钟毓为什么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用的,我不敢不行礼。”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酒喝本来就不合于礼,因此我不行礼”

(13)魏明帝为外祖母筑馆于甄氏①。既成,自行视,谓左右曰:“馆当以何为名?”侍中缪袭曰:“陛下圣思齐于哲王,罔极过于曾。闵②。此馆之兴,情钟舅氏,宜以渭阳为名③。”

【注释】①魏明帝:即曹睿(ruì),文帝曹丕的儿子。馆:华丽的房屋。甄氏:明帝的母亲姓甄,这里指甄家。

②圣思:皇帝的思虑。哲王:贤明的君主。罔极:无极;无穷无尽。这里用《诗经·小雅·蓼莪》“欲报之德,吴天罔极”之意,指父母的恩德象天那样无穷无尽,难以报答。曾、闵(mīn):曾指曾子,名参(shēn);闵指闵子骞,都是孔子的学生,是古时著名的孝子。③钟:集中。渭阳:渭水北边。语出《诗经·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曰至渭阳”(我送舅舅,送到渭水北边)。这首诗据说是春秋时秦康公为送别舅舅(晋文公重耳)而思念亡母时作的,后人以此说明舅甥之情。明帝之母甄氏被文帝曹丕赐死,明帝为舅家建馆,也是为纪念亡母,因此缪袭以为应该根据这两句诗的意思来起名。按:《魏书》记载,魏明帝给舅母修了一所楼馆,并不是给外祖母修的。

【译文】魏明帝在甄家给外祖母修建了一所华丽的住宅。建成以后,亲自前去察看,并且问随从的人:“这所住宅应该起个什么名字呢?”侍中缪袭说:“陛下的思虑和贤明的君主一样周到,报恩的孝心超过了曾参、闵子骞。这处府第的兴建,感情专注于舅家,应该用渭阳来做它的名字。”

(14)何平叔云:“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郎。”①【注释】①何平叔:何晏,字平叔,曹操的女婿,曹爽执政时任吏部尚书,后被司马懿杀了,五石散是何晏吃开头的,后来士大夫们都跟着吃,形成一种风气。参看《德行》第41则注②。【译文】何平叔说:“服食五石散,不只能治病,也觉得精神很清爽。”

(15)嵇中散语赵景真①:“卿瞳子白黑分明,有白起之风,恨量小狭②。”赵云:“尺表能审玑衡之度,寸管能测往复之气③。何必在大,但问识如何耳。”

【注释】①嵇中散:嵇康,见《德行》第16则注①。赵景真:赵至,字景真,有口才,曾任辽东郡从事,主持司法工作,以清当见称。

②白起:战国时秦国的名将,封武安君。据说他瞳子白黑分明。人们认为,这样的人一定见解高明。恨:遗憾。

③尺、寸:不一定是表度量的单位,只是形容其短。表:用来观测天象的一种标竿。玑衡:古代测量天象的仪器,即浑天仪。管:指古代用来校正乐律的竹管。

【译文】中散大夫嵇康对赵景真说:“你的眼睛黑白分明,有白起那样的风度,遗憾的是眼睛狭小些。”赵景真说:“一尺长的表尺就能审定浑天仪的度数,一寸长的竹管就能测量出乐音的高低。何必在乎大不大呢,只问识见怎么样就是了。”

(16)司马景王东征,取上党李喜以为从事中郎①。因问喜曰:“昔先公辟君,不就,今孤召君,何以来②?”喜对曰:“先公以礼见待,故得以礼进退③;明公以法见绳,喜畏法而至耳④。”

【注释】①司马景王:司马师,三国时魏人,司马懿的儿子,封长平乡侯,曾任大将军,辅助齐王曹芳,后又废曹芳,立曹髦(máo)。毋(guàn)丘俭起兵反对他,被他打败。这里说的东征,就是指的这件事。晋国建立,追尊为景王。后来晋武帝司马炎上尊号为景帝。李喜:字季和,上党郡人。司马懿任相国时,召他出来任职,他托病推辞。下文说的“先公辟君不就”,就是指这件事。从事中郎:官名,大将军府的属官,参与谋议等事。

②先公:称自己或他人的亡父。辟:征召。就:到。孤:侯王的谦称。

③进退:指出来做官或辞官。

④明公:对尊贵者的敬称,绳:约束。

【译文】司马景王东征的时候,选取上党的李喜来任从事中郎。李喜到任时他问李喜:“从前先父召您任事,您不肯到任;现在我召您来,为什么肯来呢?”李喜回答说:“当年令尊以礼相待,所以我能按礼节来决定进退;现在明公用法令来限制我,我只是害怕犯法才来的呀。”

(17)邓艾口吃,语称“艾艾”①。晋文王戏之曰:“卿云‘艾艾’,定是几艾?”对曰:“‘凤兮凤兮’,故是一风②。”

【注释】①邓艾:三国时魏人,司马懿召为属官,伐蜀有功,封关内侯,后任镇西将军,又封邓侯。艾艾:古代和别人说话时,多自称名。邓艾因为口吃。自称时就会连说“艾艾”。②凤兮凤兮:语出《论语·微子》,说是楚国的接舆走过孔子身旁的时候唱道:“凤兮风兮,何德之衰..”(凤啊凤啊,为什么德行这么衰微),这里以凤比喻孔子。邓艾引用来说明,虽然连说”凤兮凤兮”,只是指一只凤,自己说“艾艾”,也只是一个艾罢了。【译文】邓艾说话结巴,自称时常重复说“艾艾”。晋文王和他开玩笑说:“你说‘艾艾’,到底是几个艾?”邓艾回答说:“‘凤兮凤兮’,依旧只是一只凤。”

(18)嵇中散既被诛,向子期举郡计入洛,文王引进,问曰:“闻君有箕山之志,何以在此?”①对曰:“巢、许狷介之士,不足多慕②。”王大咨嗟③。

【注释】①向子期:向秀,字子期,和嵇康很友好,标榜清高。嵇康被杀后,他便改变初衷,出来做官。到京城后,去拜访大将军司马昭。这里记的就是他和司马昭的一段对话。郡计:计是计薄、帐簿,列上郡内众事的。按:汉制,每年年末,太守派遣椽、吏各一人为上计簿使,呈送计簿到京都汇报。引进:推荐。箕山:山名,在今河南省登封县东南。尧时巢父、许由在箕山隐居。这里说箕山之志,就是指归隐之志。

②狷(juàn)介:孤高;洁身自好。多慕:称赞、羡慕。

③咨嗟:赞叹。

【译文】中散大夫嵇康被杀以后,向子期呈送郡国帐簿到京都洛阳去,司马文王推荐了他,问他:“听说您有意隐居不出,为什么到了京城?”向子期回答说:“巢父、许由是孤高傲世的人,不值得称赞、羡慕。”文王听了,大为叹赏。

(19)晋武帝始登阼,探策得一①。王者世数,系此多少②。帝既不说,群臣失色,莫能有言者。侍中裴楷进曰:“臣闻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③。”帝说,群臣叹服。

【注释】①晋武帝:司马炎,夺魏国政权而称帝。登阼(zuò):登上帝位,阼,大堂前东边的台阶。帝王登上阼阶来主持祭祀,所以也用阼来指帝位。策:古代占卜用的蓍(shī)草。帝王登位时,靠占卜来预测帝位能传多少代。

②世数:指帝位传承多少世代的数目。

③“天得一”三句:引白《老子)三十九章。有的本子“贞”作“正”,二字意义可通。《老子》所谓一,是指它所说的道,以为夭地侯王都是来源于道,有了道,才能存在。【译文】晋武帝刚登位的时候,用蓍草占卜,得到一。要推断帝位能传多少代,就在于这个数目的多少。因为只得到一,武帝很不高兴,群臣也吓得脸色发白,没人敢出声。这时,侍中裴楷进言道:“臣听说,天得到一就清明,地得到一就安宁,侯王得到一就能做天下的中心。”武帝一听,高兴了,群臣都赞叹而且佩服裴楷。

(20)满奋畏风①。在晋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疏,奋有难色②。帝笑之。奋答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③。”

【注释】①满奋:字武秋,曾任尚书令、司隶校尉。

②琉璃屏:琉璃窗扇。

③吴牛:吴地的牛,即指江、淮一带的水牛。据说,水牛怕热,太阳晒着就喘息。看见月亮也以为是太阳,就喘起来。比喻生疑心就害怕。

【译文】满奋怕风。一次在晋武帝旁侍坐,北窗是琉璃窗,实际很严实,看起来却像透风似的,满奋就面有难色。武帝笑他,满奋回答说:“臣好比是吴地的牛,看见月亮就喘起来了。”

(21)诸葛靓在吴,于朝堂大会,孙皓问:“卿字仲思,为何所思?”

①对曰:“在家思孝,事君思忠,朋友思信。如斯而已②!

【注释】①诸葛靓(jìng):字仲思,他父亲诸葛诞反司马氏,被司马昭杀害。他入吴国,任右将军、大司马。吴亡,逃匿不出。朝堂:皇帝议政的地方。孙皓:吴国末代君主。“卿字”句:仲思的思,字面义是思考,考虑,所以孙皓才这样问。

②如斯:如此;这样。

【译文】诸葛靓在吴国的时候,一次在朝堂大会上,孙皓问他:“你字仲恩,是思什么?”诸葛靓回答说:“在家思尽孝,侍奉君主思尽忠,和朋友交往思诚实。不过是这些罢了!”

(22)蔡洪赴洛①。洛中人问曰:“幕府初开,群公辟命,求英奇于厌陋,采贤俊于岩穴②。君吴楚之士,亡国之馀,有何异才而应斯举③?”蔡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④;盈握之壁,不必采于昆仑之山⑤。大禹生于东夷,文王主于西羌,圣贤所出,何必常处⑥!昔武王伐纣,迁顽民于洛邑,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⑦”

【注释】①蔡洪:字叔开,吴郡人,原在吴国做官,吴亡后入晋,被认为是才华出众的人,西晋初年太康年间,由本州举荐为秀才,到京都洛阳。

②幕府:原指将军的官署,也用来指军政大员的官署。群公:众公卿,指朝廷中的高级官员。辟命:征召。“求英”两句:这两句意思是差不多的,只是要造成对偶句,增强文采。仄陋,指出身贫贱的人。采,搜求。岩穴,山中洞穴,这里指隐居山中的隐士,也可以泛指山野村夫。③吴楚:春秋时代的吴国和楚国。两国都在南方,所以也泛指南方。亡国:灭亡了的国家,这里指三国时吴国,公元280年为西晋所灭。

④夜光之珠:即夜明珠,是春秋时代隋国国君的宝珠,又叫隋侯珠,或称隋珠,传说是一条大蛇从江中衔来的。孟津:渡口名,在今河南省盂县南。周武王伐纣时和各国诸侯在这里会盟,是一个有名的地方。

⑤盈握:满满一把。这里形容大小。壁:中间有孔的圆形玉器。昆仑:古代盛产美玉的山。⑥大禹:夏代第一个君主,传说曾治平洪水。东夷:我国东部的各少数民族。文王:周文王,殷商时一个诸侯国的国君,封地在今陕西一带。西羌:我国西部的一个民族。按:这里暗指大禹、文王都不是中原一带的人。常处:固定的地方。

⑦“昔武王”句:周武王灭了殷纣以后,把殷的顽固人物迁到洛水边上,派周公修建洛邑安置他门。战国以后,洛邑改为洛阳。得无:莫非。表示揣测。苗裔(yì):后代。【译文】蔡洪到洛阳后,洛阳的人问他:“官府设置不久,众公卿征召人才,要在平民百姓中寻求才华出众的人,在山林隐逸中寻访才德高深之士。先生是南方人士,亡国遗民,有什么特出才能,敢来接受这一选拔?”蔡洪回答说:“夜光珠不一定都出在孟津一带的河中,满把大的壁玉,不一定都从昆仑山开采来。大禹出生在东夷,周文王出生在西羌,圣贤的出生地,为什么非要在某个固定的地方呢!从前周武王打败了殷纣,把殷代的顽民迁移到洛邑,莫非诸位先生就是那些人的后代吗?”

(23)诸名士共至洛水戏,还,乐令问王夷甫曰:“今日戏,乐乎?”

①王曰:“裴仆射善谈名理,混混有雅致②;张茂先论《史》《汉》,靡靡可听③;我与王安丰说延陵、子房,亦超超玄著④。”

【注释】①乐令:乐广,字彦辅,累迁河南尹、尚书右仆射,后任尚书令,故称乐令。王夷甫:王衍,字夷甫,曾任太尉。

②裴仆射:裴頠(wěi),字逸民,历任侍中、尚书左仆射。名理:考核名实,辨别、分析事物是非,道理之学,是魏晋清谈的主要内容。混混:滚滚,形容说话滔滔不绝。雅致:高雅的情趣。③张茂先:张华,字茂先,博览群书,晋武帝时任中书令,封广武候。靡靡:娓娓,动听的样子。

④王安丰:王戎,封安丰侯。见《德行)第17则注①。延陵:今江苏武进县,这里以地代人。春秋时吴王寿梦的少子季礼封在这里,称为延陵季子。有贤名,吴王欲立之,辞不受。子房:张良,字子房;本战国时韩国人,秦灭韩,张良以全部家产求刺客刺秦王。后帮助刘邦击败项羽,封为留侯。按:以上所及人、事,都是当日清谈的内容。超超玄著:指议论超尘拔俗,奥妙透彻。【译文】名土们一起到洛水边游玩,回来的时候,尚书令乐广问王夷甫:“今天玩得高兴吗?”王夷甫说:“裴仆射擅长谈名理,滔滔不绝,意趣高雅;张茂先谈《史记)《汉书》,娓娓动听;我和王安丰谈论延陵、子房,也极为奥妙。透彻,超尘拔俗。”

(24)王武子、孙子荆各言其土地、人物之美①。王云:“其地坦而平,其水淡而清,其人廉且贞。”孙云:“其山嶵巍以嵯峨②,其水■渫而扬波③,其人磊砢而英多④。”

【注释】①王武子:王济,字武子,太原晋阳人,历任中书郎、太仆。孙子荆:孙楚,字子荆,太原中都人,仕至冯诩太守。

②嶵(zuì)巍:山险峻的样子。嵯峨(cuóé):形容山势高峻。

③■渫:浃渫(jiádié):水波连续的样子。

④磊砢(lěiluǒ):形容人才卓越众多。英多:杰出众多。按:以上几句描写人和物多用两个形容词,而两词意义都是相近的。

【译文】王武子和孙子荆各自谈论自己家乡的土地、人物的出色之处。王武子说:“我们那里的土地坦而平,那里的水淡而清,那里的人廉洁又公正。”孙子荆说:“我们那里的山险峻巍峨,那里的水浩荡汤波,那里的人才杰出而众多。”

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什么意思

“一尺百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语出《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孝文十二年,民有作歌歌淮南厉王曰:“一度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问集解汉书音义曰:“尺布斗粟犹尚不弃,况於兄弟而更相逐乎。”瓒曰:“一尺布尚可缝而共衣,一斗粟尚可舂而共食也,况以天答下之广而不能相容。”……意思是即使天下仅有一尺布,也还可以把它回缝制成衣服,大家一起来穿;即使天下仅有一斗谷粟,也还可答以做好了大家一起来吃。

尺布斗粟中王武子屈服于武帝了嘛?

你这问题问得很突兀,我只能大概猜测,你问的是这么一个故事的结局,故事出于《晋书·王济传》,原文如下:

(晋武)帝尝谓和峤曰:「我将骂济而后官爵之,何如?」峤曰:「济俊爽,恐不可屈。」帝因召济,切让之,既而曰:「知愧不?」济答曰:「尺布斗粟之谣,常为陛下耻之。他人能令亲疏,臣不能使亲亲,以此愧陛下耳。」帝默然。

转成现代白话文就是:

有一次,晋武帝问和峤:“我要骂骂王济(王济就是王武子),然后再封他个高官,你看怎样?”和峤答道:“王济俊爽,恐怕不会屈服。”武帝于是召来王济,痛切地责骂了一顿,然后问:“你觉得惭愧吗?”王济回答道:“一想到‘尺布、斗粟’这些歌谣,我常常为陛下感到羞愧。别人能使亲近的人疏远,我却不能让亲近的人更亲近,因此,我有愧于陛下。”晋武帝听了,惟有沉默。

说明:“尺布、斗粟”是汉朝的民谣,讥讽当时的皇帝不能善待自己的兄弟。晋武帝恰好在不久前强迫他的弟弟去封地,导致生病的弟弟死在路上。王济是武帝的女婿(驸马),曾经劝谏武帝不要强迫自己的弟弟离开京城,但武帝不予采纳。

结论:晋武帝原本是想戏弄王济一下,不想反让王济捅了伤疤。在当时的形势下,皇帝也不敢轻易得罪大家族(王济的家族很厉害),所以武帝是白白让王济挖苦了一顿。

斗粟代表什么动物。

答案是:鸡

斗粟?[dǒusù]

生词本

基本释义?详细释义[dǒusù]

1.一斗之粟。指少量的粮食。唐韩愈《赴江陵途中寄赠翰林三学士》诗:“持男百易斗粟,掉臂莫肯酬。”《宋史·食货志上二》:“尺缣斗粟,未闻有所增益。”明张居正《答广中督抚书》:“不用斗粟片甲,而使积年逋寇,皆束手归降。”

2.据《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载,汉文帝刘恒之弟淮南厉王刘长谋反失败,被押解去度蜀郡严道县,在路上绝食而死,民间编了首歌谣:“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后以“斗粟”讥兄弟不和或不相容。《晋书·王沉等传论》:“‘斗粟’兴谣,‘逾里’成咏。”《新唐书·吴兢传》:“陛下即位四年,一子弄兵被诛,一子以罪谪去,惟相王朝夕左右。‘版斗粟’之刺,《苍蝇》之诗,不可不察。”元戴表元《喜友堂赋》:“周公管蔡,不免相兵。兄弟之间,圣贤所难。下至汉文,淮南权斗粟。魏邸急语,唐宫飞镞。贵极万乘,富兼九州。岂曰无家,兄弟为讐。”参见“尺布斗粟”。

成语敬粟如松是什么意思

“敬粟如松”不是成语,“()粟()(zhidao)”的成语只有4个:

1、肤粟股栗

fūsùgǔlì

【解释】皮肤上起疙瘩,大腿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2、斗粟尺布

dǒusùchǐbù

【解释】比喻兄弟间因利害专冲突而不和。

3、握粟出卜

wòsùchūbo

【解释】后用以指属祈求神明护佑,去凶赐吉。

4、天粟马角

tiānsùmǎjiǎo

【解释】天雨粟,马生角。谓不可能实现的事。

没有敬粟如松这个成语。

含有粟字的成语有:

布帛菽粟、肤粟股栗、杯水粒来粟、敝绨恶粟、

历兵粟马、毫发丝粟、贯朽粟红、贯朽粟陈、

天粟马角、贯朽粟腐、敝绨恶粟、握粟出卜、

鬼哭粟飞、尺布斗粟、寸丝半粟、一丝半粟、

义浆仁粟、粟红贯朽、沧海一粟、太仓一粟、

不食周粟、不辨菽源粟、仁浆义粟、飞刍挽粟、

毛发丝粟、斗粟尺布、粟陈贯朽、厉兵粟马。

含有松字的成语有:

衣宽带松、松柏之茂、岁寒松柏、贞松劲柏、

松乔之寿、鹤骨松姿、松柏后凋、松筠之节、

餐松啖柏、松枝挂剑、苍松翠柏、竹苞松茂、

松萝共倚、zd玉洁松贞、松茂竹苞、松柏之志、

松形鹤骨、松柏寒盟、松柏之寿、餐松饮涧、

乔松之寿、竹清松瘦、鹤骨松筋、鹤发松姿。

“敬来粟如松”不是成语,“()粟()()”的成语只有4个:

1、肤粟股栗

fūsùgǔlì

【解释】皮肤上起疙瘩,大腿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出处】梁启超《新民说·论私德》:“夫至以行恶为源荣,则洪水猛兽,足喻斯惨耶?君子念此,肤粟股栗矣。”

2、斗粟尺布

dǒusùchǐbù

【解释】比喻兄百弟间因利害冲突而不和。

【出处】《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春;兄弟二人不相容。”度

3、握粟出卜

wòsùchūbo

【解释】后用以指祈求神明护佑,去凶赐吉。

【出处】《诗·小雅·小宛》:“握粟出卜,是何能谷。”郑玄笺:“但持粟行卜,求其知胜负。”

4、天粟马角

tiānsùmǎjiǎo

【解释】天雨粟,道马生角。谓不可能实现的事。

【出处】《史记·刺客列传论》:“世言荆轲,其称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马生角’也,太过。”

没有“敬粟如松”这个成知语,“()粟()()”的成语只有4个:

1、肤粟股栗

fūsùgǔlì

【解释】皮肤上起疙瘩,大腿发抖。道形容非常恐惧。

2、斗粟尺布

dǒusùchǐbù

【解释】比喻兄弟间因利害冲版突而不和。

3、握粟出卜

wòsùchūbo

【解释】后用以指祈求神明护佑,去凶赐吉。

4、天粟马角权

tiānsùmǎjiǎo

【解释】天雨粟,马生角。谓不可能实现的事。

栗布斗尺组成什么成语

尺布斗粟?[chǐbùdǒusù]

尺布斗粟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知chǐbùdǒusù,意思是比喻兄弟不和。刘氏兄弟因争夺王位而互相残害,民间作歌道谣来讽剌他们,后遂用“尺布斗粟、尺布之谣、一尺布、一斗粟”来讽喻兄弟间因利害冲突而不能相容。[1]

中文名

尺布斗粟

外文名

Feetclothfightsmillet[1]

注音

chǐbùdǒusù

来源

尺布斗粟、尺布之专谣一尺布一斗粟

近义词

兄弟阋墙、同室操戈、祸起萧属墙

成语解释

刘氏兄弟因争夺王位而互相残害,民间作歌谣来讽剌他们,后遂用“尺布斗粟、尺布之谣、一尺布、一斗粟”来讽喻兄弟间因利害冲突而不能相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