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知足常乐的成语大全_四字知足常乐的成语意思

  • 形容知足常乐的成语大全_四字知足常乐的成语意思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成语词典大全

知足常乐,知足常乐是什么意思?

【解释】: 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形容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地位。

处】: 先秦?李耳《老子》:“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白话译文:最大的祸害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是贪得的欲望。知道到什么地步就该满足了的人,永远是满足的。

【举例造句】: 一个快乐主义者首先得

有知足的修养,就是古训所谓‘知足常乐’。

【灯谜】: 看透了老哈。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人的处世态度。

【英文】: Contentment brings happiness.

【拼音】: zì dé qí lè

【解释】: 自己能从中得到乐趣。

【出处】: 明?陶宗仪《辍耕录》卷二十:

“白翎雀生于乌桓朔漠之地,雌雄和鸣,自得其乐。”白话译文:白翎雀出生在北方游牧民族的沙漠地区,雌鸟和雄鸟一起歌唱也能从中得到乐趣。

【举例造句】: 老头儿有个老伴儿,带一个伙计,就这么活着,倒也自得其乐。

【歇后语】: 铺盖窝听广播;槟榔树下弹琴。

【灯谜】: 独奏曲。
【用法】: 作谓
语、定语、状语;指人能安闲。

【英文】: be content with one's lot

知道满足,欲望不要太大,不要想太多,自然就能快乐了

【词目】 知足常乐

【拼音】zhī zú cháng lè 。

知足常足,终生不辱;知止常止,终生不耻。

〖解释〗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形容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地位。

〖出处〗 知足常乐语出《老子-俭欲第四十六》:“罪莫大于

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 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意思是说:罪恶没有大

过放纵欲望的了,祸患没有大过不知满足的了;过失没有大过贪得无厌的了。所以知道满足的人,永远是觉得快乐的。

〖示例〗一个快乐主义者首先得有知足的修养,就是古训所谓‘知足常

乐’。 ★王西彦《古屋》第一部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反义词〗 贪得无厌
zhidao

是对当下现状的认可,现有的资源条件,已经足以使自己积极地生活,并有一番作为。经过勤劳的耕耘和艰辛的付出,一定会有丰硕的成果,乐观面对是收

获喜悦的前提,从而实现了动态晋级的常乐。中国达人

秀断指钢琴女教师郑桂桂,准确地诠释了知足常乐。

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形容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地位。

知足常乐,知足常乐是什么意思?

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形容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地位。

知足常乐,古今中外知足常乐的事例
古今中外知足常乐的事例
古今中外知足常乐的事例:

第一个知足常乐的例子:感谢上天赐给他一天的清福。

胡九韶,明朝金溪人。他的家境很贫困,一面教书,一面努力耕作,仅仅可以衣食温饱。?

每天黄昏时,胡九韶都要到门口焚香,向天拜九拜,感谢上天赐给他一天的清福。妻子笑他说:“我们一天三餐都是菜粥,怎么谈得上是清福?”

胡九韶说:“我首先很庆幸生在太平盛世,没有战争兵祸。又庆幸我们全家人都能有饭吃,有衣穿,不至于挨饿受冻。第三庆幸的是家里床上没有病人,监狱中没有囚犯,这不是清福是甚么?“

第二个知足常乐的例子:平凡的生活最好。?

从前有一只海鸟落到了鲁国都城的郊外,鲁国的国君把它迎到宗庙,设酒宴款待,演奏的是舜帝时期最隆重的音乐"九韶",膳

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1333365653864

食是猪牛羊都齐备的宴会最高规格的"太牢"。

鸟儿哪里见过这个阵势,眼花缭乱,惊惧忧愁,不敢吃一块肉,不敢饮一杯酒,三天就死了。

这是按照自己的习性来养鸟,不是按照鸟的习性来养鸟。鸟本来栖息在丛林,游戏在河洲,漂浮在江湖,以泥鳅和小鱼为食,随着鸟群飞翔和歇息,自由自在地生活。它们最厌恶听到人的声音,现在可好了,弄得喧闹嘈杂,它怎么能受得了??

第三个知足常乐的故事例子:知足常乐的农夫。

在非洲有一个知足长乐的农民。因为满足所以快乐,因为快乐所以满足。一天一个聪明的男人过来告诉他钻石有多么珍贵,拥有钻石可以带给他多大的力量。如果你拥有拇指大的一块钻石,你可以拥有属于你的城市。如果你拥有拳头那么大块的,你可能会拥有属于你的国家。说完以后他就离开了。

那天晚上农民无法入睡。他不快乐因为他不满足,他不满足因为他不快乐。第二天他做出安排,贱卖了农场,告别了家人,去寻找钻石。

他寻遍了非洲,一无所获。接着他寻遍了欧洲,仍然一无所获。当他到了西班牙的时候,心灰意冷,筋疲力尽,身无分文。他决定自杀,纵身跳进了巴塞罗那河,结果也没死。

回到家里,他看到买了他农场的那个人正在溪流边给骆驼洗澡,这条小溪可以流到农场。在小溪的另一边,早晨的阳光照到一块石头上,闪闪夺目,像一条彩虹。它是如此美丽所以他捡起石头带回家放在客厅。那天下午,那个聪明的男人又来了,看到了那块石头闪闪发光。他问农民:“你找到宝石回来了吗?”农民说:“为什么这么问啊?”他接着说道:“这就是钻石,当我看到它时我就认出来了。”

农民说那只是我从溪边捡的石头。来,我带你去看看。还有很多。他们到了溪边捡了很多以作确认。结果那些石头的确是钻石。而且农场里遍地都是钻石。

古代知足常乐的事例:

胡九韶,明朝金溪人。他的家境很贫困,一面教书,一面努力耕作,仅仅可以衣食温饱。??每天黄昏时,胡九韶都要到门口焚香,向天拜九拜,感谢上天赐给他一天的清福。妻子笑他说:“我们一天三餐都是菜粥,怎么谈得上是清福?”

胡九韶说:“我首先很庆幸生在太平盛世,没有战争兵祸。又庆幸我们全家人都能有饭吃,有衣穿,不至于挨饿受冻。第三庆幸的是家里床上没有病人,监狱中没有囚犯,这不是清福是甚么?

近代知足常乐的事例:

近代的弘一律师,淡泊物质,随缘生活。一条毛巾用了十八年,破破烂烂的;一件衣服穿了几载,缝补再缝补,有人劝他说:“法师,该换新的了。”他却说:“还能够穿用,还能够穿用。”

出外行脚,住在小旅馆里,又脏乱、又窄小,臭虫又多

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65663536

,有人推荐说:“换一间吧!臭虫那么多。”他如如不动地说:“没有关联,只有几只而已。”

平常吃饭佐菜的只有一碟萝卜干,他还吃得很高兴,有人不忍心地说:“法师!太咸了吧!”弘一大师恬淡知足地说:“咸有咸的味道。”

一个有悟境的人,早已超然物外,不受物质的丰足或缺乏所系缚,贫穷不尝以为苦,富裕也不曾以为乐,觉得这样也好,那样也不错。不管物质好坏,境遇顺逆,精神一样愉快、轻安。

记得以前刚出家时,寺院正在大兴土木,我带着一脸的幼稚与佛法的痴情,在石头、土、木头、水泥中,我在慢慢地长大。庙很穷,和尚更穷,我们一个月的单钱是五块钱,这在此刻简单是难以想象的事情,毕竟是自己的亲身经历。

但是,罪业深重的我,每当手中拿到这五块钱的时候,我就开始生病,总是有点小毛病。当五块钱花完的时候,病也就好了。

当寺院给我每个月十五块的时候,我的病也更大了,如胃病之类。但是,花完这十五块的时候,病也会好的。这样,半年下来,我都要求师公不好再给发钱了。

但是,我却觉得那时是我生命中的最快乐的。为了学习早晚功课,每一天抄几句《楞严咒》带在身边,每当工地休息时,我便背几句。没想到,两个月后,我竟然学会《楞严咒》了。

拓展资料:

知足常乐 (拼音:zhī z chng l)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咎莫大于欲得,祸莫大于不知足。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译文】“天下有道,退马还田以耕种。天下无道,兵马驰骋于郊。祸患没有比不懂用兵之道更大的了,过失没比中敌人利诱之计更大的了。所以知识充足之足,才是恒常之足”。孙子曰:“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陶渊明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于他心目中的美好完美的社会的追求,在桃花源记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如此美丽的景色如此和谐的社会无一不体现出了陶渊明对于自己的理想的不懈追求

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还是单身的时候,和几个朋友一起住在一间只有七八平方米的房子里,但他却总是乐呵呵的。有人问他?“和那么多人挤在一起,连转个身都困难,有什么可高兴的?”

苏格拉底说:“朋友们在一起,随时都可以交流思想,交流感情,难道不是值得高兴的事情吗?”

过了一段时间,朋友们都成了家,先后搬了出去。屋子里只剩下苏格拉底一个人,但他仍然很快乐。那人又问:“现在的你,一个人孤孤单单的,还有什么好高兴的?”

苏格拉底又说,我有很多书啊,一本书就是一位老师,和这么多老师在

一起,我时时刻刻都可以向他们请教,这怎么不令人高兴呢?”

知足常乐的事例,太守陶渊明,隐居山林过田园生活,还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还是单身的时候,和几个朋友一起住在一

间只有七八平方米的房子里,但他却总是乐呵呵的。有人问他?“和那么多人挤在一起,连转个身都困难,有什么可高兴的?”

苏格拉底说:“朋友们在一起,随时都可以交流思

想,交流感情,难道不是值得高兴的事情吗?”

过了一段时间,朋友们都成了家,先后搬了出去。屋子里只剩下苏格拉底一个人,但他仍然很

快乐。那人又问:“现在的你,一个人孤孤单单的,还有什么好高兴的?”

苏格拉底又说,我有很多书啊,一本书就是一位老师,和这么多老师在一起,我时时刻刻都可以向他们请教,这

怎么不令人高兴呢?”
知足常乐,古今中外知足常乐的事例
古今中外知足常乐的事例
三国贾诩 低调善终
知足 常乐

首先,学佛的人,要减少世俗的快乐,就是说你睡觉要少一点,好的东西少吃一点,对男女之情少一点,叫清心寡欲。对名利淡薄一点,不要追求名利。钱财够用就好。一个人要知道钱财是无底洞,吃的东西也是无底洞,有了名还要名,有了官还想再高一点的官,这些欲 望那一天可以停止?今天有了这个女人(或男人),明天想着哪个女人(或男人),这种欲 望是永远的恶性膨 胀,所以佛菩萨让我们学佛,首先要把人的欲 望控 制住,不要有这些世俗的欲 望。因为当你减少了世俗的快乐之后,你才能有一种感应,才能感应你自己

e68a84e8a2ade799bee5baa631333366306438

心里的快乐。什么叫心里的快来,

就是从内心发出的快乐。今天我不去贪这个事情了, 我的心里就知足长乐,

我心里就开心了。今天被选上作什么主 席也好,选不上也好,我无所谓了,心里踏实了,这个时候才是真正的幸福快乐。我今天有钱也好,没有钱也好,我就是这样好好的修心,那你就是一个心底非常快乐的学佛人。要记住减少欲 望,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感应心里的快乐,什么叫感应心里的快乐?

师父今天给大家讲修行,苦行和乐行。你们觉得修心苦不苦呀?你们觉得乐不乐?什么样地叫苦?什么样地叫乐?师父对你们严格要求,你们可能会感觉很苦,但是最后得到的是乐,是快乐,是欢乐。首先给大家讲,乐在佛菩萨的眼中是空。因为你所有的快乐都是暂时的,都是不踏实的。举个简单的例子,今天你开宴会,你是一个女主人,你开心得不得了,大家都给你送礼物,恭喜你,赞美你,但是几个小时过后,宴会结束了,你还是你自己,那种快乐到哪里去了?能留得住吗?

佛菩萨眼睛中的快乐是空的,因为在人间所有的一切快乐都是空的东西。今天你去看电影,你很开心,等到电影结束了,什么都没有了,一切都是空的,接下来伴随你而来的是实实在在的苦。在佛菩萨的眼睛里,人间所有的快乐全是空的。师父现在给大家讲的都是概念。其次,苦在佛菩萨的眼中也是空。一个人在人间受了这么多的苦,被人家欺负,被人家骗,或一个人感觉自己的金钱不足,名誉不够,身 体不好等,所有这一切的苦,在佛菩萨的眼中都被看成是空的。因为这一切都是临时的,你会苦一辈子吗? 苦到什么时候到头呢?等死掉了,说不定你就超脱了,超脱了六道轮回。你今天60 岁,70岁。。。。你苦了这么多年,你说你年轻的时候苦过的事情,现在还有没有了?

比如:你小的时候不当心,把脚骨折了,当时痛得不得了,但是你现在还记得当时的痛苦吗?想不起来了,还能感受到当时的痛苦吗?感受不到了。所以佛菩萨认为快乐在人间是空的,苦难在人间,也是空的。师父现在给你们讲的只是一些基本的学佛概念,是为了帮助你们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我觉得每一次给你们讲佛菩萨的境界,没有几个人能完全听得懂的,我只有把佛法拉回人间来给你们讲,你们才能明白,才能有进步。师父把讲解的二地菩萨,三地菩萨的境界放到网 上的博客,很多网 友反映看不太懂的。如果能真正讲出佛菩萨的真谛,能够化解自己心中怨气的人,这个人就是菩萨。师父给你们讲苦和乐,是让你们把它作为相等的概念来看,苦就是乐,乐就是苦,因为当你太开心的时候,实际上就会伴随着一种苦,明白吗? 你们都看过春节晚会,为什么导演总是要在晚会里面放进几个灾 情的情景?比如,突然之间什么地方水灾了,什么地方地 震了等,然后向他们致敬默哀。这就是为什么不让整个晚会都是开心的原因之一?

在人间你的快乐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呢?很多的基础都是苦的基础,因为你有苦垫底了,你才知道什么叫快乐。不懂得痛苦的人,他是不会懂得快乐的。如果孩子一出生待遇就像皇帝一样,没有吃过任何的苦,他是不会知道什么是快乐。 穷过的人等他有钱的时候,他就会觉得是多么地快乐。在人间苦和乐是什么感觉?很多人以为自己很快乐,也有很多人以为自己很苦。比如你们在旅游的时候,有没有快乐呀?有。但是你们坐车或开车去旅游的时候,坐5,6个小时的车,有没有痛苦呀? 坐得浑身骨头酸痛,你们说苦不苦呀?哪一个苦里没有快乐?哪一个快乐里面没有苦呢?修心也是这样当你没有修成的时候,就感觉很痛苦,当你一旦修成了,你就会感觉很快乐了,是不是这样的?你念经的时候感觉很痛苦,但是当你念经之后,你的困难和问题都解决了,你说你快乐不快乐?

在人 世 间还没有悟道之时,就是还没有感觉开心的时候,这个人才会有苦乐之分,但是当你一旦真正 悟出道理的时候,你已经没有苦乐之分了。师父在前面给你们讲了吃苦就是快乐,快乐得时候就意味着你在吃苦,所以有句话叫:苦中有乐,其乐无穷。多吃一点苦,你才知道快乐来之不易,你多吃一点苦,你才知道甜的价值,你今天不念经,你哪里来的快乐?所以要正确的看待自己的苦和乐,那是学佛很重要的一个根基。

接下来,给大家稍微再讲几句,苦不是要把它看成空吗?实际上就是叫苦空,即苦是空的。 乐也是空的,叫乐空。苦是空的,乐也是空的。你活在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是空的,有什么可以开心的呢?有什么可以抱怨的呢?你今天所有的痛苦都是空的,那你还抱怨什么呢?今天给你带来的快乐是暂时的,你有什么可以开心的呢?所以在佛法界讲,苦空和乐空都是现象而已。

世间上所有的快乐,都是人间的欲 望,什么快乐呀,不就是你哪一点欲 望嘛,吃的开心,嘴贪口福,这叫食欲,就是食物上的欲 望。财,色,名,食,睡称为五欲。钱多了就开心了,叫财欲。那么钱少了就不开心,也叫财欲,这都是欲 望。想吃好的了,就是食欲来了。名就是我想 做高 官,我想 做名人,这就是名欲。色在这里是指男 女之色,这个欲 望来了,你就开始有色 欲了。睡都是有欲 望的,有些人不爱钱,不爱名,就是爱睡觉,睡觉也是一种欲 ?望,这个也是不好的,整天想睡觉的人,不想动,就是贪,贪图享受,贪图自己身心得到安稳,这个贪让你活在这个世界上,浪费掉自己很多宝贵的时间。因为你睡觉的时候,可以把你宝贵的时光,做功德的时间,救 度众生的时间全部睡掉。

年纪大的人医学上讲晚上睡足6-7小时就够了。如果一个年纪大的人整天睡觉,就叫昏睡。师父现在给你们讲的是佛法,你们不要以为是在给你们讲医学知识。财,色,名,食,睡,这些都是人间的欲 望。人间的快乐也是一种欲 望,这种欲 望今天可以有,明天可以没有,给你们带来的都是暂时性的快乐,这些快乐都是世俗的快乐,而世俗的快乐都带有一定的暂时性和狭隘性。狭隘是见识短浅,心胸,气量不宽大。井底之蛙讲的就是狭隘。因为在井底下,人家问他:“你看见天没有?”他说:“看见了,天就是这么一个圆洞”,这个就叫井底之蛙。你们现在学佛 学到了什么?要学它的浩如烟海般的宽大胸怀,要学佛的智慧。师父常常给你们讲要学佛菩萨的智慧,而你们没有学到佛菩萨真正的真谛。所以我必须要用一点比较普通的佛 学常识来点 化你们,让你们能够真正的明白,否则白讲,没有用的。

首先,学佛的人,要减少世俗的快乐,就是说你睡觉要少一点,好的东西少吃一点,对男女之情少一点,叫清心寡欲。对名利淡薄一点,不要追求名利。钱财够用就好。一个人要知道钱财是无底洞,吃的东西也是无底洞,有了名还要名,有了官还想再高一点的官,这些欲 望那一天可以停止?今天有了这个女人(或男人),明天想着哪个女人(或男人),这种欲 望是永远的恶性膨 胀,所以佛菩萨让我们学佛,首先要把人的欲 望控 制住,不要有这些世俗的欲 望。因为当你减少了世俗的快乐之后,你才能有一种感应,才能感应你自己心里的快乐。什么叫心里的快来,就是从内心发出的快乐。今天我不去贪这个事情了, 我的心里就知足长乐,我心里就开心了。今天被选上作什么主 席也好,选不上也好,我无所谓了,心里踏实了,这个时候才是真正的幸福快乐。我今天有钱也好,没有钱也好,我就是这样好好的修心,那你就是一个心底非常快乐的学佛人。要记住减少欲 望,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感应心里的快乐,什么叫感应心里的快乐?

你心里多一点快乐,然后你的肉 体,你的精神,你所有的一切,外围的环境都会随着变的。一个人的精神只有从内心发出的那才是精神。如果倒过来就是神精(经)。心里开心的人,首先是能笑的出来的,都是从内心发出的笑。我知足了,我常乐了,我无牵无挂了,我放得下了。而这五欲就算你钱财放得下了,名也放得下,就算你色放得下,就算你食放得下,你还有一个睡放不下,很多人就是喜欢睡觉,睡觉都是不好的,你们能明白吗? 睡过头了人就昏沉呀,你们如果不相信在家连续睡上五天,你起来后连东南西北都不认识了(找不到方向了),可能什么都记不起来,这也是一个苦呀。 睡觉也是欲 望,这个欲 ?望也要去除掉,就想睡觉,那什么时间念经呢?

就想睡觉什么时间救 度人呢?要记住太贪着五欲的人,不会想着好好修心的。你天天忙着贪这些欲 望,你说能有好的心态去修心吗? 要记住人要自律呀,什么叫自律?就是自己要懂得严于律己。很多人都认为自己在人间作这些事情没有做错,对,你是没有错,因为你是人,我现在要把你们变成菩萨,你们自己的要求不够,根本不够呀,要努力作功德呀,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在往山上爬的时候,是不是要加快努力,已经加快努力了,但是还感觉很慢,这就是道理,你不往前,看看自己会不会往后退,这就是不进则退。学佛的人已经走上这条道路,如果不往前进就是后退。

太贪着世俗之乐的人,他是没有时间去修心的,你们对自己的要求一定要高,不能有任何的贪念。生命是有限的,精神也是有限的,只有把这些有限的生命化作无限的度人当中,你的生命才是无限的。给你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明白了,一个托儿所的老 师,年纪已经很大了,但是她看见孩子的时候,和孩子们在一起玩时,她不会觉得累,只有开心,这就是她用有限的年纪大的生命,化着和孩子一样的童心,那个时候她的时间不觉得很长。我们现在学菩萨救人,你的生命就会自动的延长。师父平时讲你们就是对你们好呀,就像家长对孩子一样,不讲你们是对你们不好,对你们不负责任。如果没有人讲你们,你们怎么学佛呢?

你拜观世音菩萨,你们能悟得出来吗?观世音菩萨现在就是用师父在人间,来告诉你们,教你们如何修心修行。所以贪图世俗之乐的人,根本没有时间去修行,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苦修行呢?我们不能快快乐乐的修行吗?苦修行就是要推动你进入修行之路,因为你知道苦了,因为你节制了,你才会找到光 明,才会找到方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很多人在酒吧里喝酒,喝醉酒之后快乐吗?哈哈哈的笑。一出酒吧,路在哪里呀,找不到方向了,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对不对? 如果在酒吧里没有喝多少酒,自己节制了, 头脑清 醒的走出来,就会知道自己在哪里,知道自己该往哪里走,喝酒喝过头了,太开心了,就找不到自己的路了。

恭录 ?名利是苦 ?苦乐是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