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语金瓯无缺及解释

  • 关于成语金瓯无缺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aabb成语

金瓯无缺的人际关系

兄:金瓯连璧(连王)

侄:金瓯连贯

盟友:阎王、燹王、鬼方赤命、紫衍zhidao神钜、君海棠(开天六回王),深海主宰

朋友:蓝灯子、黄泉雪、素还真

部属:少干城、蓝灯子、丰九爷、黄泉雪、十二云豹、六书回盒、曲峰青、魄答正锋、火猫

金瓯无缺的意思

金瓯无缺,汉语成语,拼音是知jīnōuwúquē,意为金瓯没有残缺。比喻国土完整。

出自《南史·朱异传》:“我国家犹若金瓯,无一伤缺。道”

【近义词】完整无缺

【反义词】

用法:主谓式;作宾语;比喻国土完整。

扩展资料

1、近义词

完整无缺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wánzhěngwúquē,意思是形容完全保持原有的整体,没有损坏或残缺。

出自《珍贵的教科书》:“那捆书完整无缺地压在他身下,已经被鲜血染红了。”专

2、反义词

残山剩水是一个成语,读音是cánshānshèngshuǐ,意思是残破的山河。指亡国或经过丧乱后的土地、景物。

出自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五:“剩属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银甲弹筝用,金鱼换酒来。兴移无洒扫,随意坐莓苔。”

金瓯来无缺释义:

金瓯:盛酒器,比喻国土。金瓯没有残缺自。比百喻国土完整。

金瓯无缺

[拼音][jīnōuwúquē]

[出处]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记·度黔游日记》:“但各州之地,俱半问错卫屯,半沦苗孽,似非当时金瓯无缺矣。”答

填成语“金*无缺”

金瓯百无缺(jīnōuwúquē)

解释金瓯:盛酒器,比喻国土。比喻国土完整。

出处《南史·朱异传》:“我国家犹若金瓯,无一伤缺。”

用法主谓式;作宾语;比喻国土完整

示例但各州之地,俱半错卫屯,半沦苗孽,似非当时~矣度。(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

近义词完整无缺

反义词残山剩水

典故

南北朝时期,大将军萧衍杀死南齐的最后一个皇帝萧宝融回后自己称帝建立梁朝,成为梁武帝。他重用奸臣朱异,北方降将侯景叛乱,他没有采纳谢举的打落水狗的建议,而称自己的国家像个没有缺陷的大金瓯,结果被叛答军侯景所杀

成语金什么四什么

金碧辉煌、

金口玉言、

金榜题名、

金瓯无缺、

金风玉露、

金戈铁马、

金刚怒目、

金玉良缘、

金玉满堂、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金字招牌、

金鸡独立、

金枝玉叶、

金玉其质、

金鸡消息、

金张许史、

金断觿决、

金华仙伯、

金篦刮目、

金革之世、

金友玉昆鸣、

金石之策、

金友玉昆、

金印紫绶、

金章玉句、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金题玉躞、

金印如斗

金风飒飒、

金紫银青、

金翅擘海、

金规铁律、

金无足赤、

金相玉振、

金汤之固、

金枝花萼、

金石之坚、

金光闪闪、

金钗十二、

金瓶素绠、

金銮视草、

金城石室、

金屋之选、

金锣腾空、

金屋娇娘、

金淘沙拣、

金闺玉堂、

金谷酒数、

金鼓连天、

金城汤池、

金城千里、

金革之难、

金光盖地、

金石为开、

金口木舌、

金鼓喧阗

金人缄口、

金石交情、

金石不渝、

金台市骏、

金枷玉锁、

金声玉色、

金丹换骨、

金铛大畹、

金壶墨汁、

金飞玉走、

金风送爽、

金徽玉轸、

金瓶落井、

金头银面、

金昭玉粹、

金齑玉鲙、

金镳玉辔、

金吾不禁、

金针度人、

金鼓齐鸣、

金莲寳相、

金貂取酒、

金人三缄、

金装玉裹、

金钗换酒、

金声玉振、

金刚眼睛、

金闺国士、

金玉货赂、

金舌蔽口、

金水伤官、

金貂贳酒、

金屋藏娇、

金龟换酒、

金华牧羊儿、

金蝉脱壳、

金童玉女、

金兰契友、

金桂飘香、

金镶玉裹、

金革之声、

金玉锦绣

金榜题名:金榜:科举时代称殿试揭晓的榜;题名:写上名字。指科举得中。

金碧辉煌:碧:翠绿色。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

金蝉脱壳: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一层壳。比喻用计脱身,使人不能及时发觉。

金城汤池:城、池:城墙和护城河;汤:热水。金属的城墙,滚水的护城河。比喻坚固无比、防守严密的城市或工事。

金刚怒目:怒目:睁大眼睛,眼珠突出。形容面目威猛可畏。

金戈铁马: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

金鼓齐鸣:金鼓:指金钲和战鼓。金钲战鼓一齐响起。形容战斗气氛紧张激烈。

金鸡独立:指独腿站立的一种武术姿势。后也指用一足站立。

金科玉律:科:旧指法律条文;律:规章,法则。原形容法令条文的尽善尽美。现比喻必须遵守、不能变更的信条。

金口玉牙:金、玉:比喻珍贵。指皇帝是金口玉牙,说什么是什么,不能更改。现比喻说一不二。

金兰之契:金:比喻坚;兰:比喻香;契:投合。指交情投合的朋友。

金迷纸醉:形容剥削阶级奢侈豪华的生活。

金声玉振: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比喻音韵响亮、和谐。也比喻人的知识渊博,才学精到。

金石为开:金石:金属和石头,比喻最坚硬的东西。连金石都被打开了。形容一个人心诚志坚,力量无穷。

金石之交:交:交情。比喻像金石一样牢不可破的交情。

金童玉女:道家指侍奉仙人的童男童女。后泛指天真无邪的男孩女孩。

金屋藏娇:娇:原指汉武帝刘彻的表妹陈阿娇。汉武帝幼小时喜爱阿娇,并说要让她住在金屋里。指以华丽的房屋让所爱的妻妾居住。也指取妾。

金无足赤:足赤:成色十足的金子。比喻人也不能十全十美。

金玉良言:金玉:黄金和美玉。比喻可贵而有价值的劝告。

金玉满堂:堂:高大的厅堂。金玉财宝满堂。形容财富极多。也形容学识丰富。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金针度人:金针:比喻秘法,诀窍;度:通“渡”,越过,引伸为传授。把高明的方法传授给别人。

金枝玉叶:原形容花木枝叶美好。后多指皇族子孙。现也比喻出身高贵或娇嫩柔弱的人。

金字招牌:旧时店铺为显示资金雄厚而用金箔贴字的招牌。现比喻高人一等可以炫耀的名义或称号。也比喻名誉好。

金不换:即使用金子来也不换,形容极为可贵

金鼓喧阗:金鼓:金钲和鼓。喧阗:声音大。形容音乐演奏的声音嘈杂热闹。亦形容军威壮盛或战况激烈

金紫银青:金紫:金印章,紫绶带。银青:银印章,青绶带。指高官配带的印绶。借指达官显贵。

金鳷擘海:比喻诗文雄健有力,精深透彻。

金针见血:犹言一针见血。比喻说话简短,切中要害。

金昭玉粹:指如金玉之明美。

金兰之交、金无足赤、金玉良言、金马玉堂、金科玉律。

1、金科玉律

【解释】:科:旧指法律条文;律:规章,法则。原形容法令条文的尽善尽美。现比喻必须遵守、不能变更的信条。

【出自】:汉·扬雄《剧秦美新》:“懿律嘉量,金科玉条。”

【译文】:法令条文的尽善尽美。必须遵守、不能变更的信条。

2、金无足赤

【解释】:足赤:成色十足的金子。比喻人也不能十全十美。

【出自】:宋·戴复古《寄兴》:“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

【译文】:黄金没有什么颜色,上有瑕疵。请求人不求完备,我希望老君家。

3、金玉良言

【解释】:金玉:黄金和美玉。比喻可贵而有价值的劝告。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小姐金玉之言,小生一一铭之肺腑。”

【译文】:小姐可贵而有价值的劝告,我都记住了。

4、金马玉堂

【解释】:金马:汉代的金马门,是学士待诏的地方;玉堂:玉堂殿,供侍诏学士议事的地方。旧指翰林院或翰林学士。

【出自】:汉·扬雄《解嘲》:“今吾子幸得遭明盛之世,处不讳之朝,与群贤同行,历金门上玉堂有日矣,曾不能画一奇,出一策,上说人主,下谈公卿。”

【译文】:现在我儿子幸遇明盛的时代,在不幸的早晨,与群贤同行,历任金门上玉堂有天了,简直不能画一奇,出一个策略,上向君主,下面谈公卿。

5、金兰之交

【解释】:像金石般坚固的交情。

【出自】:刘向·西汉《汉书·韩信传》:“足下虽自以为与汉王为金石交,然终为汉王所擒矣。”

【译文】:您虽然自认为与汉王为金石般坚固的交情。,然而,最终为汉王所擒获了。

楼主没有你说的这个成语

金榜题名指科举得中。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

金钗换酒形容贫穷潦倒,落魄失意。

金钗十二原形容妇女头上首饰多。后指人姬妾多。

金蝉脱壳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一层壳。比喻用计脱身,使人不能及时发觉。

金城汤池金属的城墙,滚水的护城河。比喻坚固无比、防守严密的城市或工事。

金翅擘海金翅:佛经中所说鸟名;擘:用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比喻文辞笔力雄壮。

金貂换酒取下冠饰换美酒。形容不拘礼法,恣情纵酒。

金风送爽金风:指秋天的风。古时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秋为金。秋风带来了凉意。

金风玉露泛指秋天的景物。

金刚怒目形容面目威猛可畏。

金戈铁马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

金谷酒数罚酒三斗的隐语。旧时泛指宴饮时罚酒的斗数。

金鼓齐鸣金钟战鼓一齐响起。形容战斗气氛紧张激烈。

金龟换酒解下金龟换美酒。形容为人豁达,恣情纵酒。

金匮石室匮:柜子。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

金壶墨汁指极其珍贵罕见的书画用品。

金鸡独立指独腿站立的一种武术姿势。后也指用一足站立。

金鸡消息指皇帝下赦令招安的消息。

金枷玉锁枷:套在脖子上的刑具;锁:用铁环连接而成的刑具。比喻儿女既是父母的宝贝,又是负担和包袱。

一字千金?[yīzìqiā百njīn]

生词本

基本释义?详细释义[yīzìqiānjīn]

增损一字,赏予千度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出处

南北朝·钟嵘《诗品·古诗》:“文温以丽;意回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例句答

鲁迅先生的杂文,含义极深,真可谓~。

四开头成语:

四邻八舍、

四角俱全、

四六骈俪、

四通八达、

四面受敌、

四时八节、知

四面出击、

四方辐辏、

四海升平、

四肢百体、

四姻九戚、

四海承道风、

四海升平、

四大皆空、

四衢八街、

四海飘零、

四体百骸、

四海困穷、

四时充美、

四近内之臣、

四山五岳、

四战之地、

四至八道、

四邻不安、容

四海之内皆兄弟、

四面楚歌、

四分五剖、

四海承平、

四体不勤、

四亭八当

郁达夫 满江红

三百年来,我华夏威风久歇。有几个,如公成就,丰功传烈。拔剑光寒倭寇胆,拨云手指天心月。到于今,遗饼纪东征,民怀切。会稽耻,终须雪。楚三户,教秦灭。愿英灵,永保金瓯无缺。台畔班师酣醉石,亭边思子悲啼血。向长空,洒泪酹千杯,蓬莱阙。

郁达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男,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

郁达夫是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一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

在文学创作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其文学代表作有《怀鲁迅》、《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等。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八月二十九日,郁达夫被日军杀害于苏门答腊丛林。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追认郁达夫为革命烈士。1983年6月20日,民政部授予其革命烈士证书。

扩展资料:

满江红,词牌名,双调,93字,仄韵。词牌是填词的格式。

词的创作特点是先曲后词,即先有一个固定的乐曲,然后按这个乐曲的需要来创作歌词,所以人们常把词的这种写作过程称之为"填词",而对于这些有固定乐曲的歌词及字数、段落、句读、韵脚等创作要求,人们仿照曲牌的样式也给它取了个名字,就叫做"词牌"。

词和词牌最先大约产生于隋唐之际。宋人张炎认为:乐自隋唐以来,声诗间为长短句。张炎认为词始于隋唐,其实也不止是张炎,后蜀的何光远和与张炎同时代的王灼等人甚至还直接提出过词和词牌都产生在隋炀帝游幸江都之说。

最先的词牌,应该是与曲牌密切相关,或者可以说词牌从曲牌因袭而来。因为早期的词都是按先有的曲子填制而成,曲牌就是词牌,二者互相统一。但到了后来,随着时间的消磨,古老的曲谱不断地散失漶灭,许多词和曲谱便自然而然地分离开来。

而词的发展中,又有一些新的词牌不断从著名作家的笔下创作出来,便有了"自度"词牌的产生。不论因袭还是自度,词牌作为词写作基本格式的本质并没有变化。

人们把词的这些写作格式统一称为"调",调是词牌的总称,所以在有关词的著作里出现"调寄"一类文字的时候,所指的就是词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郁达夫

南宋以来,文人们常有以《满江红》词牌抒写慷慨激昂,悲壮雄烈之情,表现为一种崇高或谓壮美的美学风格,颇具有阳刚之气。做为一种文学思想艺术风格,它体现了艺术实践主体和客体对象,在主客体冲突中最终显出客体和主体的辩证统一的历史,也是艺术必然性。壮美作用于审美主体时,主体常以逆受的形式,由痛感转向快感。敬畏向愉悦转化,心绪波动较为强烈,从而获得庄严、永恒、巨大、刚烈一类艺术感受。崇高之美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领域,艺术实践主体欲表达一种雄迈、伟大、慷慨、悲壮之精神体验,自然会寻找大自然中的高山大河,长空旷漠,雷霆烈日,瀑布波涛,寓以自身的某种情托,通过兴比、比附、冲破、象征、夸张等等,达到内容与艺术的统一。让自己愉悦满足,也让读者激动、共鸣,从而达到艺术的教育感染目的。但考以古籍,《满江红》源于何处不详,是个长调词牌而已。北宋期间,著名词人柳永有过一首《满江红·暮雨初收》,写的只是厌倦官僚希望归隐田园的士大夫闲情。豪放苏轼派大词人,也用它描写离情别绪,如“怀子由作”、“送文安国”。南宋以后,屈辱的国耻家仇激发了一些爱国志士、文人墨客的敏感神经,他们开始用《满江红》这个响亮词牌抒发一些激越情怀。先有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遥望中原”;再有张孝祥的千古凄凉,辛弃疾的“湖海平生”;接着元代的萨都剌《满江红》:六代豪华,明代文征明的拂拭残碑,可见词风渐转,由朴质、缠绵、而向豪迈刚烈,且一脉相承。现代诗人郁达夫也用此牌表达怀古伤今凭吊英雄之概。他1937年9月题壁于福州于山戚继光祠而为后人篆刻于祠旁醉石上的《满江红》,应是有感于“誓雪国耻”的刻碑,在凭吊戚继光有意用岳飞《满江红》原韵的基础上抒发了抗日必胜的决心,颇为引人留连注目。读其词,除了伴随诗人深深的缅怀戚继光抗倭的丰功伟绩。还为诗人那股悲愤慷慨必雪国耻的爱国激情所激动、所感发。词曰:

满江红·闽于山戚继光祠题壁,用岳武穆原韵。

三百年来,我华夏,威风久歇。有几个如公成就,丰功伟烈,拔剑光寒倭寇胆,拨云手指天心月。至于今,遗饼纪征东,民怀切。

会稽耻,终当雪。楚三户,教秦灭。愿英灵,永保金瓯无缺。台畔班师酣醉石,亭边思子悲啼血。向长空,洒泪酹千杯,蓬莱阙。

郁达夫留词不多,且多写交往应酬,这首写于1937年9月的《满江红》却独辟蹊径,与他不久后游于山题写的七绝《游于山戚公祠》及此前过杭州写的《过岳坟有感》一样,痛切抒发感时伤事决心报国的壮志豪情,一股雄迈千古之英气咄咄逼人。时值七七芦沟桥事变及八一三上海战事不久,郁达夫从上海绕道宁波,杭州到福州。当年九月国共二度合作,抗战全面展开。郁达夫到达福州后,毅然投入抗日宣传活动。处此祖国危亡之秋,诗人登上福州于山顶,凭吊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一股怀古伤时,以古代民族英雄岳飞和戚继光的精神品格自勉自砺的民族豪情便油然而生。

于山,是福州城内三山之一,与西北向乌山,东北向之屏山鼎峙而立,居市中心繁华区南门兜附近,山上有平远台,醉石,思儿亭等古迹。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抗倭名将戚继光率领戚家军自浙江入闽助战,一路南下,于沿海诸县福鼎、霞浦,力克倭寇,又设谋一举捣毁宁德横屿的倭寇老巢,次年再入闽,直捣罗源、连江、福清、兴化。经无数次大战役,横扫福清牛田,捣毁莆田牛墩,所向披靡,一路奏捷。还配合俞大酋剿平广东倭寇,彻底解决东南倭患,很为中华民族争了气。翌年凯旋,班师回浙,经过福州,父老乡绅于平远台设宴饯送,刻石纪功。后人并于此建戚公祠以纪念。

“三百年来,我华夏威风久歇”。开篇压顶以惋叹口吻追述三百年前我华夏何等威壮,傲立于世界东方,可自戚续光抗倭以后一段时日,三百年来华夏盛势渐衰。先是满清入关建立清王朝,然自嘉庆以后,鸦片战争,列强侵入国土任宰,支离破碎。九一八,炮轰沈阳,七七事变进军华北,战火蔓延,华夏处于生死存亡之秋。三百年中虽也有过许多仁人义士奋起兴国运策,均因当局腐败而不见效用,为此诗人扼腕长叹:“我华夏威风久歇,是啊,面对英国炮轰就敲开了国门;英法联军屈辱条约以及俄国大片割地赔款,我们是节节败退,任其烧掠抢夺,圆明园也毁于强盗的烧掠之中;而今日寇又以势如破竹之势侵犯中华。为此诗人无限感慨:“有几个、如公成就,丰功伟烈?”以反问口吻突出了戚继光抗击倭寇的卓著功勋。据明史记载,戚继光抗寇,身先士卒,图“飙发电举,屡摧大寇,名更出大酋(俞大酋)上”。其艰苦卓绝,与俞大酋配合,终平东南倭患,为中华民族反抗日本侵略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拔剑光寒倭寇胆,拨云手指天心月”一联概写了戚继光十年抗战的雪耻决心,英雄气概和丰功伟绩。这里包含许多史实。上联写从嘉靖中“备倭山东”开始,到他调任浙江平倭,到建戚家军,斩关夺隘,屡挫日倭,使倭寇闻风丧胆,震动中外。“拔剑”句十分形象且简约,写他显赫功绩,英雄胆气和巨大威慑力,“拨云”句则想象大胆,极能突出他拨云见月证心的决心和拨开妖氛见天日的军政功勋。“到于今”三句借一典型“遗饼”细节,从人民群众世代怀念民族英雄的角度写戚继光功垂千古,流芳百代的英风,逐渐他在历史上留下了深远影响且一直鼓舞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为保卫中华江山和利益英勇奋战。“遗饼”自然指流传至今的闽浙民间的“继光饼”,这是戚家军平寇忙碌,无暇做饭而用的干粮,其流传自然点示出人民千古深切怀念英雄的情感。

如果说上阕倾向于缅怀戚公功勋,那么下阕则是侧重写凭吊英风了。诗人缅怀是感事伤时,而凭吊英风是联想引发,表达诗人慷慨激昂的抗战信念。1937年的中国,形势十分险恶,而局面又万分复杂。七七事变之初,日寇凶顽至极而国民党取不抵抗政策,华北大片沦陷;“八·一三”日寇进攻上海,虽有十九军顽强抵抗,但仍逃不了沦亡命运,中华民族存亡命运未卜,这对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是生死抉择时刻。好在当年九月,国共重启二度合作,这给诗人一个极大的惊喜。“会稽耻,终当雪;楚三户,教秦灭。”诗人不由发出坚定豪迈的战斗口号,表达中华民族不甘屈辱的时代强音。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从没向外族外侮低下过高贵的头,不是吗?战国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报了夫差吞灭越国的“会稽之耻”;三百年前,倭凶大扰浙东北,陷绍兴临山卫,转掠松阳等地,戚继光抗倭十年也终雪“会稽之耻”。“楚三户,教秦灭”,典出“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一语,词中意谓中华民族有能力将任何侵略者赶出国门,这四句短促而有力,既是对戚继光的凭吊,称颂,也是对眼前倭寇后代日本帝国主义的蔑视,又是对中华民族必胜的信念,更是对中国人民的激励。“愿英灵、永保金瓯无缺。”诗人祈愿戚公在天之灵要保佑子孙一举战胜日寇,祖国河山完美无缺。诗人企盼这一天早日到来,由此可见诗人用心何其良苦。下一联“台畔班师酣醉石,亭边思子悲啼血”又写到戚公抗倭大胜班师福州于于山庆功酣饮一事。通过一“酣醉”、一“悲啼”两个细节对应极力渲染戚继光庆功之时一悲一喜的心理历程,从而赞颂戚继光大敌当前的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身为抗倭功勋的戚继光却独倚亭畔,暗自悲泣神伤。他神伤什么?神伤自己杀敌心切,竟不分青红皂白,亲自下令斩杀了自己的长子戚狄平。宁德明代以来有传说,盘踞宁德日倭大本营在横屿岛,栅栏碉堡十分坚固,难以近岸强攻;周遭又是海涂,难以立足,戚家军多次进攻,均未得手。经多次谋划且听取捕鱼老渔民建议,宜以木为撬,(类雪橇,渔民以此进行海涂作业,进退自如。)铺草,上坐人,乘海潮退却时集兵攻岛。进攻那日,戚公长子戚狄平率子弟兵踏撬飞驰前进,眼见快近横屿,他回头看看战士跟上没有,戚公远远望见,以为其子身为指挥,临阵回头,是怯阵之举,竟下令斩首示众以儆效尤,众将劝止不住。在众将士勇猛冲锋下,倭寇老巢终被捣毁。史载该役斩杀倭首二千六百余级。紧接次役,戚公又乘胜直捣福清牛田、莆田牛墩等东南宿寇,而后班师返回福州。诗人这里虽然也为戚公惋惜,但更主要的是称扬戚继光大义灭亲的高尚情怀。这种描写从现在说是颇为人性化的文学笔法,英雄并非无情汉,他也有七情六欲。大敌当前,他义不容私,尽管杀子是大意疏忽;而在事后空暇之时,怜子爱心又黯然涌动。深层之意无疑是特别突出戚公为拯国难能斩却一切私念,包括亲子性命的英雄情怀。“向长空、洒泪酹千杯,蓬莱阙”,这是本词的收束句。诗人深为戚公的大义所感动,站在于山的蓬莱阁畔,诗人觉得应为祭奠英雄的在天之灵,一酹千杯酒、一洒千行泪。读词至此,身为读者,我们心情也难以平静,不由然也伴随诗人一道洒下了共鸣的热泪。

写下此词,诗人意犹未尽,嗣后他二登于山,又赋一首《游于山戚公祠》绝句,句云:“于山岭上戚公祠,浩气仍然溢两仪。但使南疆猛将在,不教倭寇渡江涯。”诗人冀望而今如有戚继光一样的猛将义将,那么日寇怎敢犯边略境?诗人对于抗战政府的寄望是多么的热切!

不久,抗战形势日紧,诗人毅然决定奔赴南洋宣传抗日救国道理,以唤醒东南亚人民共同对抗企图猖狂霸吞全亚洲的日本帝国主义。诗人一边秘密宣传,一边却被迫担任翻译,一九四五年日寇败亡前夕,诗人竟为日寇宪兵队识破身份,暗杀于苏门答腊,为祖国为抗日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诗人用自己的热血实践了“教秦灭”的宏伟诺言。

郁达夫《满江红》词赏析作者:郁达夫]

三百年来,我华夏,威风久歇。有几个如公成就,丰功伟烈,拔剑光寒倭寇胆,拨云手指天心月。至于今,遗饼纪征东,民怀切。

会稽耻,终当雪。楚三户,教秦灭。愿英灵,永保金瓯无缺。台畔班师酣醉石,亭边思子悲啼血。向长空,洒泪酹千杯,蓬莱阙。

郁达夫留词不多,且多写交往应酬,这首写于1937年9月的《满江红》却独辟蹊径,与他不久后游于山题写的七绝《游于山戚公祠》及此前过杭州写的《过岳坟有感》一样,痛切抒发感时伤事决心报国的壮志豪情,一股雄迈千古之英气咄咄逼人。时值七七芦沟桥事变及八一三上海战事不久,郁达夫从上海绕道宁波,杭州到福州。当年九月国共二度合作,抗战全面展开。郁达夫到达福州后,毅然投入抗日宣传活动。处此祖国危亡之秋,诗人登上福州于山顶,凭吊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一股怀古伤时,以古代民族英雄岳飞和戚继光的精神品格自勉自砺的民族豪情便油然而生。

于山,是福州城内三山之一,与西北向乌山,东北向之屏山鼎峙而立,居市中心繁华区南门兜附近,山上有平远台,醉石,思儿亭等古迹。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抗倭名将戚继光率领戚家军自浙江入闽助战,一路南下,于沿海诸县福鼎、霞浦,力克倭寇,又设谋一举捣毁宁德横屿的倭寇老巢,次年再入闽,直捣罗源、连江、福清、兴化。经无数次大战役,横扫福清牛田,捣毁莆田牛墩,所向披靡,一路奏捷。还配合俞大酋剿平广东倭寇,彻底解决东南倭患,很为中华民族争了气。翌年凯旋,班师回浙,经过福州,父老乡绅于平远台设宴饯送,刻石纪功。后人并于此建戚公祠以纪念。

“三百年来,我华夏威风久歇”。开篇压顶以惋叹口吻追述三百年前我华夏何等威壮,傲立于世界东方,可自戚续光抗倭以后一段时日,三百年来华夏盛势渐衰。先是满清入关建立清王朝,然自嘉庆以后,鸦片战争,列强侵入国土任宰,支离破碎。九一八,炮轰沈阳,七七事变进军华北,战火蔓延,华夏处于生死存亡之秋。三百年中虽也有过许多仁人义士奋起兴国运策,均因当局腐败而不见效用,为此诗人扼腕长叹:“我华夏威风久歇,是啊,面对英国炮轰就敲开了国门;英法联军屈辱条约以及俄国大片割地赔款,我们是节节败退,任其烧掠抢夺,圆明园也毁于强盗的烧掠之中;而今日寇又以势如破竹之势侵犯中华。为此诗人无限感慨:“有几个、如公成就,丰功伟烈?”以反问口吻突出了戚继光抗击倭寇的卓著功勋。据明史记载,戚继光抗寇,身先士卒,图“飙发电举,屡摧大寇,名更出大酋(俞大酋)上”。其艰苦卓绝,与俞大酋配合,终平东南倭患,为中华民族反抗日本侵略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拔剑光寒倭寇胆,拨云手指天心月”一联概写了戚继光十年抗战的雪耻决心,英雄气概和丰功伟绩。这里包含许多史实。上联写从嘉靖中“备倭山东”开始,到他调任浙江平倭,到建戚家军,斩关夺隘,屡挫日倭,使倭寇闻风丧胆,震动中外。“拔剑”句十分形象且简约,写他显赫功绩,英雄胆气和巨大威慑力,“拨云”句则想象大胆,极能突出他拨云见月证心的决心和拨开妖氛见天日的军政功勋。“到于今”三句借一典型“遗饼”细节,从人民群众世代怀念民族英雄的角度写戚继光功垂千古,流芳百代的英风,逐渐他在历史上留下了深远影响且一直鼓舞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为保卫中华江山和利益英勇奋战。“遗饼”自然指流传至今的闽浙民间的“继光饼”,这是戚家军平寇忙碌,无暇做饭而用的干粮,其流传自然点示出人民千古深切怀念英雄的情感。

如果说上阕倾向于缅怀戚公功勋,那么下阕则是侧重写凭吊英风了。诗人缅怀是感事伤时,而凭吊英风是联想引发,表达诗人慷慨激昂的抗战信念。1937年的中国,形势十分险恶,而局面又万分复杂。七七事变之初,日寇凶顽至极而国民党取不抵抗政策,华北大片沦陷;“八·一三”日寇进攻上海,虽有十九军顽强抵抗,但仍逃不了沦亡命运,中华民族存亡命运未卜,这对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是生死抉择时刻。好在当年九月,国共重启二度合作,这给诗人一个极大的惊喜。“会稽耻,终当雪;楚三户,教秦灭。”诗人不由发出坚定豪迈的战斗口号,表达中华民族不甘屈辱的时代强音。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从没向外族外侮低下过高贵的头,不是吗?战国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报了夫差吞灭越国的“会稽之耻”;三百年前,倭凶大扰浙东北,陷绍兴临山卫,转掠松阳等地,戚继光抗倭十年也终雪“会稽之耻”。“楚三户,教秦灭”,典出“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一语,词中意谓中华民族有能力将任何侵略者赶出国门,这四句短促而有力,既是对戚继光的凭吊,称颂,也是对眼前倭寇后代日本帝国主义的蔑视,又是对中华民族必胜的信念,更是对中国人民的激励。“愿英灵、永保金瓯无缺。”诗人祈愿戚公在天之灵要保佑子孙一举战胜日寇,祖国河山完美无缺。诗人企盼这一天早日到来,由此可见诗人用心何其良苦。下一联“台畔班师酣醉石,亭边思子悲啼血”又写到戚公抗倭大胜班师福州于于山庆功酣饮一事。通过一“酣醉”、一“悲啼”两个细节对应极力渲染戚继光庆功之时一悲一喜的心理历程,从而赞颂戚继光大敌当前的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身为抗倭功勋的戚继光却独倚亭畔,暗自悲泣神伤。他神伤什么?神伤自己杀敌心切,竟不分青红皂白,亲自下令斩杀了自己的长子戚狄平。宁德明代以来有传说,盘踞宁德日倭大本营在横屿岛,栅栏碉堡十分坚固,难以近岸强攻;周遭又是海涂,难以立足,戚家军多次进攻,均未得手。经多次谋划且听取捕鱼老渔民建议,宜以木为撬,(类雪橇,渔民以此进行海涂作业,进退自如。)铺草,上坐人,乘海潮退却时集兵攻岛。进攻那日,戚公长子戚狄平率子弟兵踏撬飞驰前进,眼见快近横屿,他回头看看战士跟上没有,戚公远远望见,以为其子身为指挥,临阵回头,是怯阵之举,竟下令斩首示众以儆效尤,众将劝止不住。在众将士勇猛冲锋下,倭寇老巢终被捣毁。史载该役斩杀倭首二千六百余级。紧接次役,戚公又乘胜直捣福清牛田、莆田牛墩等东南宿寇,而后班师返回福州。诗人这里虽然也为戚公惋惜,但更主要的是称扬戚继光大义灭亲的高尚情怀。这种描写从现在说是颇为人性化的文学笔法,英雄并非无情汉,他也有七情六欲。大敌当前,他义不容私,尽管杀子是大意疏忽;而在事后空暇之时,怜子爱心又黯然涌动。深层之意无疑是特别突出戚公为拯国难能斩却一切私念,包括亲子性命的英雄情怀。“向长空、洒泪酹千杯,蓬莱阙”,这是本词的收束句。诗人深为戚公的大义所感动,站在于山的蓬莱阁畔,诗人觉得应为祭奠英雄的在天之灵,一酹千杯酒、一洒千行泪。读词至此,身为读者,我们心情也难以平静,不由然也伴随诗人一道洒下了共鸣的热泪。

写下此词,诗人意犹未尽,嗣后他二登于山,又赋一首《游于山戚公祠》绝句,句云:“于山岭上戚公祠,浩气仍然溢两仪。但使南疆猛将在,不教倭寇渡江涯。”诗人冀望而今如有戚继光一样的猛将义将,那么日寇怎敢犯边略境?诗人对于抗战政府的寄望是多么的热切!

不久,抗战形势日紧,诗人毅然决定奔赴南洋宣传抗日救国道理,以唤醒东南亚人民共同对抗企图猖狂霸吞全亚洲的日本帝国主义。诗人一边秘密宣传,一边却被迫担任翻译,一九四五年日寇败亡前夕,诗人竟为日寇宪兵队识破身份,暗杀于苏门答腊,为祖国为抗日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诗人用自己的热血实践了“教秦灭”的宏伟诺言。

金瓯无缺的意思

金瓯无缺,汉语成语,拼百音是jīnōuwúquē,意为金瓯没有残缺。比喻国土完整。

出自《南史·朱异传》:“我国家犹若金瓯,无一伤缺度。”

【近义词】完整无缺

【反义词】

用法:主谓式;作宾语;比喻国土完整。

扩展资料

1、近义词

完整无缺知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wánzhěngwúquē,意思是形容完全保持原有的整体,没有损坏或残缺。

出自《珍贵的教科书》:“那捆书完整无缺地压在他身下,已经被鲜血染红了。”

2、反义词

残山剩道水是一个成语,读音是cánshānshèngshuǐ,意思是残破的山河。指回亡国或经过丧乱后的土地、景物。

出自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五:“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绿答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银甲弹筝用,金鱼换酒来。兴移无洒扫,随意坐莓苔。”

金瓯无缺释义:

金瓯:盛酒器,zhidao比喻国土。金瓯没有残缺。比喻国土完整。

金瓯无缺

[拼音][jīnō回uwúquē]

[出处]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但各州之地答,俱半错卫屯,半沦苗孽,似非当时金瓯无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