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语礼贤下士及解释

  • 关于成语礼贤下士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aabb成语

礼贤下士的解释

礼贤下士(lǐxiánxiàshì)

解释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zhidao相待,对一般有才能的人不计自己的身份去结交。

出处《新唐书·李勉传》:“其在朝廷,鲠亮谦介,为宗臣表,礼贤下士有终始,尝引李巡、张参在幕府。”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示例郭沫若《历史人物》:“看他的很能收揽民心,~,而又能敢作敢为的那一贯作风。”

《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礼贤下士,圣人垂专训;骄多矜属尚,先哲所去。”

我今天看见了一位~的大人先生,在今世只怕是要算绝少的了。——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

近义词彬彬有礼、以礼待人

反义词居高临下、盛气凌人

古人是如何礼贤下士的?

古人当知官的,上班第一天,不是去拜会那些更大的官,而是去拜会当地有学问的人。是不是令我们现在的很多当官的汗颜呀!

【故事】

陈仲举呀,有一次到豫章做太守,刚上班,就问当地大学问家所在,而不是去官署,看人家这气度!

【原文】

陈仲举言为士则不是,行为世范,登车揽辔pei,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xie。」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lǘ,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注解】

辔:车前横杠子。

白:说也,下对上说为白,表白,地位不对称呀。

式:道通“轼”,也是车前扶手,人立车中,俯凭车轼表示尊重。

闾:巷子口。

商容:商末殷纣王时期主掌礼乐的大臣,著名贤者,因为不回满纣王的荒唐暴虐,多次进谏而被黜;一说他曾经试图用礼乐教化纣王而失败,逃入太行山隐居。周武王胜殷之后,欲封其为三公,辞不受。

【大意】

陈仲举东汉大官,官至太傅,皇帝的师傅。行为规范那是当代楷模,当了官后,更是有澄清天下之志。上班第一天,不答去办公室,而是去拜访当地的名士徐孺子,可谓是干事业,礼贤下士,一分钟也等不及了。

想轻松学文言文,听音频,可以搜索各音频平台,听“飙叔讲故事”。

历史上礼贤下士的人有哪些

1.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人们都尊奉他为圣人。然而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

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那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音yu),虚心好学,为人正直。当时社会有个习惯,在最高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一个称号,叫谥(音shi)号。按照这个习俗,孔圉死后,授于他的谥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

孔子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孔子的这句话,引出了“不耻下问”这个成语。后来人们常用它来比喻向地位和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或形容谦虚、好学,不自以为是。

2.气象、地理学家竺可桢,在离他逝世两个星期前的一天里,当他得知外孙女婿来到他家,便迫不及待地叫他讲授高能物理基本粒子的基本知识。老伴劝他:“你连坐都支持不住,还问这些干什么?”竺老听了老伴的话儿,一边咳嗽一边说:“不成,我知道得太少。”好一个“我知道得太少”!这种谦逊好学,不耻下问,甘拜人师,永不满足的精神,正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竺可桢在气象学上辛勤耕耘,数十年如一日地进行长期观察研究,一生硕果累累。谁能想到,一个蜚声中外的大科学家,竟还在84岁的高龄,在生命处于垂危之际,先后五次向晚辈求教"补课",孜孜不倦。不能不说这正是我国谦逊好学,不耻下问,甘拜人师,永不满足的精神这一传统美德在一个大科学家身上的生动体现,正是他能走向人生光辉顶点的基本要素。怎能不令人深深敬佩呢?

3.曹操手下有很多能人,因为曹操礼贤下士,所以很多人都来投奔他.

4.燕昭王筑黄金台,尊郭槐为师,礼贤下士,“士争凑燕”,终于破齐复国,报了大耻。

礼贤下士的“下”字什么意思?

下:谦居于别人之下,以示对人尊敬。

礼与下是动词,礼表知示尊敬,下表示放下自己的身份地位谦恭地对待。贤与士是名词,指的是有德才的人《旧唐书.卷一三一.李勉传》:“其在大官,礼贤下士,终始尽心。”刘向《说苑·尊贤》道:“孔子闲居,喟然而叹曰:“铜鞮伯华而无死,天下其有定矣!”子路曰:“愿闻其为人也何若?”孔子曰:“其幼也,敏而好学版;其壮也,有勇而不屈;其老也,有道而能以下人”子路曰:“其幼也敏而好学则可,其壮也有勇而不屈则可,夫有道又谁下哉?”孔子曰:“由不知也!吾闻之:以众攻寡,而无不消也;以贵下贱,无不得也。昔者周公旦制天下之权政,而下士七十人,岂无道哉?欲得士之故也。夫有道而能下于天下之士,君子乎哉!””

【成语】:礼贤下士

【读音】:lǐxiánxiàshì

【释义】:贤:指贤士,有美德、有才能的人copy。

下:谦居于别人之下,以示对人尊敬。

士:旧指有知识学问的人

礼贤下士是指对贤者以礼相待;对学者非常尊敬,属于褒义词。也指帝王或大臣降低自己的身份,敬重和知结交那些有才德的人,使其为自己效劳。泛指地位高的人降低自己的身份,用非常尊重和礼貌的方式来对待地位比自己低但非常有才华的人。使之为己效劳,此方法一度成为招贤纳士的良方。

【出处】:《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礼贤下士,圣人垂训;骄多矜尚,先哲所去。”《新唐书·李勉传》:“其在朝廷,道鲠亮廉介,这宗臣表,礼贤下士有始终,尝引李巡、张参在幕府。”

【近义词】:彬彬有礼、以礼待人

【反义词】:居高临下、盛气凌人

礼贤下士的“礼”是指礼貌,尊百敬的意思。“下”不是指身份比自己低,而是做动词用,指度放下自己的身份。“贤”、“士”专是指有德能和才能的人。整个成语的解释就是对有德有才的人以礼相待,能属不计较自己的身份去与他们交往。

礼贤下士的‘下’是什意思

【成语名称】礼贤下copy士

【成语拼音】lǐxiánxiàshì

【字词释义】

礼:以礼相待。对待有礼貌。zd

贤:指贤士,有美德、有才能的人。

下:谦居于别人之下,以示对人尊敬。

士:旧指有知识学问的人;今多指参军的士兵。

礼贤下士的”下“的意思是:谦居于别人之下,以示百对人尊敬。

【成语】:礼贤下士

【读音】:lǐxiánxiàshì

【释义】度:贤:指贤士,有美德、有才能的人;下:谦居于别人之下,以示对人尊敬;士:旧指有知识学问的人;礼贤下士:指对贤者以礼相待;对学者非常尊敬,属问于褒义词。

【出处】:①《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礼贤下士,圣人垂训;骄多矜尚,先哲答所去。”

②《新唐书内·李勉传》:“其在朝廷,鲠亮廉介,这宗臣表,礼贤下士有始终,尝引李巡、张参在幕府。”

【近义容词】:彬彬有礼、以礼待人

【反义词】:居高临下、盛气凌人

文言文礼贤下士的翻译

【原文】

孔子闲居,喟然而叹曰①:“铜鞮伯华而无死②,天下其有定矣③!”子路曰④:“愿闻其为人也何若⑤?”孔子曰:“其幼也,敏而好学⑥;其壮也,有勇而不屈;其老也,有道而能以下人⑦。”子路曰:“其幼也敏而好学则可,其壮也有勇而不屈则可,夫有道又谁下哉⑧?”孔子曰:“由不知也!吾闻之:以众攻寡,而无不消也⑨;以贵下贱,无不得也。昔者周公旦制天下之政⑩,而下士七十人,岂无道哉?欲得士之故也。夫有道而能下于天下之士,君子乎哉!”

——《说苑》

【注释】

①喟(kuì)然:长叹的声音。然,词尾。②铜鞮(tí)伯华:春秋时晋国大夫羊舌赤,铜鞮是他的封地,伯华是他的字。而,如果。③其:大概。表揣度的语气副词。④子路:孔子的弟子,姓仲,名由。⑤何若:何如,怎么样。⑥敏:聪明。⑦下:对......谦下,意动用法。⑧谁下:对谁谦下。谁,疑问代词作宾语而位于动词"下"的前面,属宾语前置。⑨消:消灭。⑩昔者:从前。"者"助词,与时间词构成双音词。周公旦:姓姬,名旦,周武王的弟弟,成王年幼,他摄政。制:掌握。

孔子隐居在家时,有一天感叹道:“如果铜鞮伯华还没有死,天下大概就可安定了。”子路说:“我希望知道他们都是什么样的人。”孔子说:“他小时候聪敏好学,壮年时有勇气有骨气,老的时候明白事理态度谦下亲近别人。”子路说:“小时候聪敏好学也就罢了,壮年时候有勇不屈也就算了;可得道后还怎么亲近不如自己的人呢?”孔子说:“这你就不知道了。我听说,以多数人攻打少数人没有不胜利的;以尊贵的身份去亲近不如自己的人,没有不得到他们尊重的。过去周公旦执政天下的时候礼贤下士七十多人,难道能说他不是明白事理的人吗?这是因为他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啊!所以说能礼贤下士的有道之人才算是真正的君子啊!”

当时赵zhidao固、上官巳、李矩、郭默等都运用欺诈等手段相互攻击,逖派使者调和他们的矛盾,告诉他们互相攻击的坏处和和解的好处,于是他们都接受逖的指挥。逖对人关心,能专够礼贤下士,虽然和身份卑微的人结交不多,但都能够施之以恩,以礼相待。于是黄河以南的区属域都归顺了晋。

这是《说苑》中的,你是要哪个

当时赵固、上官巳、李矩、郭默等都运用欺诈等zhidao手段相互攻击,逖派使者调和他们的矛盾,告诉他们互回相攻击的坏处和和解的好处,于是他们都接受逖的指挥。逖对人关心,能够礼贤下士,虽然和身份卑微的人结交不多,但都能够施之以恩,以礼相待。于是黄河答以南的区域都归顺了

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