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内圣外王的成语大全_四字内圣外王的成语意思

  • 形容内圣外王的成语大全_四字内圣外王的成语意思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成语词典大全

“外王内圣”和“外圣内王”分别是什么意思?

作为一种人格理想和政治理想,其强调的是在既定的社会体制下的自身修行,并不对外部社会制度有所诉求,要求制度的建设与改善,即要求完善自己的精神层次,但不要求外部制度对肉身的保障。与西方民主、宪政、自由主义制度相比,“内圣外王”中的通过内修的济世功用,以实现个人理想和达济社会,进而达到王道社会这一中国传统政治理想,在中国封建社会,由于专制皇权导致人治而法治不及,加上其思想主张缺少分权制衡、社会制度建构的非正义性而导致其实施起来较难,常常出现“内圣不外王,外王不内圣”的局面,是一种政道有余但治道不足的表现。

"外圣内王”

儒家立国,以法家治国,并佐之以黄老之学。正如《资治通鉴.卷二十七》所记载:皇太子(汉元帝)柔仁好儒,见上所用多文法吏,以刑绳下,尝侍燕从容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帝(汉宣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乃叹曰:“乱我家者,太子也!

出自:内圣外王是儒家思想观点。最早出现自道家典籍《庄子》“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后被儒家所继承,其含义指的是个人修养与政治主张。“内圣”,即将道藏于内心自然无为;“外王”,即将道显示于外,推行王道。“内圣外王”,意谓内有圣人之德,外施王者之政,即人格理想以及政治理想两者的结合。其中,“内圣”是体,外王则是用。

bing:

http://www.bing.com/knows/search?q=内圣外王&mkt=zh-cn

内圣外王,内圣外王"最先出自哪部文献
出自《庄子?天下篇》

内圣外王是一个成语,读音是nèi shèng wài wáng,意思是指内具有圣人的才德,对外施行王道。

从现存史料上看,“内圣外王之道”最早见于《庄子?天下篇》,现录其文于后: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古之所谓道术者,果恶乎在?曰:“无乎不在。”曰:“神何由降?明何由出?”曰:“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

天下研究学术的人很多很多,都认为自己掌握了真理而且达到了无以复加、登峰造极的境界。那么,古时候所说的有关天道的规律,果真又存在哪里呢?回答是:“无处不在。”如果再问:“自然赋予的灵妙从何处降临?人们所拥有的睿智又从哪里产生?”回答是“玄圣有他诞生的原因,圣王也有他出现的根由,因为他们全都源于宇宙万物本体混一的道。”

“内圣外王”之修行,止私心,禁私欲,乃是修己达人、德化王道的主要途径。“外王”似乎比“内圣”要难,所以,儒学自创派起,未有成王者,孔老夫子也仅得“素王”之荣誉称号而已。

内圣,是说他的内心致力于心灵的修养,外王,是说他在社会活动中好似君王。这不是说他必须是一国的政府首脑,从实际看,圣人往往不可能成为政治首脑。“内圣外王”是说,政治领袖应当具有高尚的心灵,至于有这样的心灵的人是否就成为政治领袖,那无关紧要。--《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

“内圣外王”作为一种人格理想和政治理想,

636f7079e799bee5baa631333431346436

其强调的是在既定的社会体制下的自身修行,并不对外部社会制度有所诉求,要求制度的建设与改善,即要求完善自己的精神层次,但不要求外部制度对肉身的保障。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古代修身为政的最高理想。

“内圣外王”之道,后世学者无一例外将其归于儒家的主要思想,但并非儒家首创。孔子的儒学思想内涵深远,内容丰富,既能体现在道德、人格方面,也体现在其政治思想方面。

与西方民主、宪政、自由主义制度相比,“内圣外王”中的通过内修的济世功用,以实现个人理想和达济社会,进而达到王道社会这一中国传统政治理想。

在中国封建社会,由于专制皇权导致人治而法治不及,加上其思想主张缺少分权制衡、社会制度建构的非正义性而导致其实施起来较难,常常出现“内圣不外王,外王不内圣”的局面,是一种政道有余但治道不足的表现。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内圣外王

内圣外王”一词最早出自《庄子?天下篇》。

内圣外王,指内具有圣人的才德,对外施行王道。

内圣外王"最先出自:《庄子》

“内圣外王”最先出自哪部文献?(C)

A、《论语》
B、《孟子》
C、《庄子》
D、《道德经》
好像是出自《庄子?天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