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举重若轻的成语大全_四字举重若轻的成语意思

  • 形容举重若轻的成语大全_四字举重若轻的成语意思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成语词典大全

举重若轻,关于举重若轻的诗词

【定风波 苏 轼】 苏 轼

三月七日①沙湖②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③,余独不觉。已而④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⑤且徐行。竹杖芒鞋⑥轻胜马,谁怕?一

蓑烟雨任平生⑦。

料峭⑧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⑨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释】:

①三月七日:指元丰五年(1082)三月七日。

②沙湖:在今湖北黄冈东南十五公里处。

③狼狈:进退都感觉困难。
④已而:不久。

吟啸:吟咏、长啸。表示意态闲适。

⑥芒鞋:草

⑦一蓑烟雨任平生:披着蓑衣在风雨中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一蓑”,一

本作“一莎”,意犹“一袭蓑衣”。

⑧料峭:形容春天的微寒。

⑨萧瑟:风雨吹打树林的声音。

【译文】:

不必去理会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着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走。

竹杖和轻捷的草鞋更胜过马,怕什么!一身蓑衣,足够在风雨中过上它一生。

早春微寒的春

风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信步归去,风雨,天晴,我无谓。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举重若轻,什么是举重若轻的写法

语文版七年级下 郑振铎的《海燕》结尾写到“乡愁啊,如轻烟似的乡愁呀!”有资料说这是一种举重若轻的写法。请问什么是“举重若轻的写法”啊?

好象是有这种说法,如果没有记错的话。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京派小说的一种常有手法,京派小说的历史文化的思考较为丰富而复杂,他们既看到了中国礼教、宗族野蛮统治下的人们的不幸,同时又由衷的赞美这未蒙教化的原始文明的淳厚朴实,甚至在他们的作品中,乡村美丽的山水和人情与保守的文化道德,生活秩序融为一体。京派小说为了到传统中去寻找“原有的素朴与光明”,就不免芜精混杂。它赞美人性的质朴、纯粹,却不泛简单、愚昧,它表现平和、

e69da5e887aa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262353965

达观,却透出超然脱世,与世无争,它欣赏人的自信、自重却带有宗教式的热忱及对人类的悲悯。京派小说的这一精神品格有它特异的价值,他们丰富了京派小说的内容量,从他们关怀那些在社会宝塔底层挣扎而生命顽强一类人物命运看,他们的笔下仿佛生出一种魔力,那些山光水色、平常人事,只须轻灵勾勒点染,便生出美的莹光,他们并不是来粉饰罪孽、贫穷和愚昧的人生,他们是要让人在这美的图画之外倾听到生灵的叹息,正如在一帘秋色之外听到季节的悲风同落叶的低泣,一切文字的美丽到头来终为悲悯的泪水所酿制。把痛苦升华为诗,这正是贯穿于京派小说中的一个重要艺术手法,那就是举重若轻,这种艺术笔力不但丰富了描写的内容而且成为京派小说的显著特色。

京派小说由于运用了“举重若轻的艺术手法,他们在叙述中融入诗意的抒情,在写实中弥漫着浪漫的气息,以东方情调的诗情画意抒写沉重的现实生活,运用文学叙述时,“习惯于应用一切官觉”使直觉印入物象,做到灵动而富有生气。他们并不依靠第一人称的叙述功能,却能在描摹人生中融入浓厚的主观感受,写中国乡村的情致,浪漫的幻想与炽热的内心情感笼罩着作品所提供的人生画面。如:沈从文的《边城》《三三》,废名的《菱荡》《桃园》还有芦焚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举重若轻的例子。这其中包含着作家的人生体验和感情投射,以及象征的运用,纯情人物的描写,自然背景与人物融合,现实与梦境融合,抒情语言的色调和气韵等等。

他们在举重若轻的美学原则下小说大多呈现出散文化的舒卷自如,从结构到语言,围绕表现生活,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完全打破了小说的界线,散到不能再散,汪曾淇的作品几乎完全无高潮,亦无波澜,恰好反映了他在这美学原则下追求形式与生活形态的胶合统一。

我所记得相关的就这么多了,是别人的解释,以前记录下来的,至于出处,我也记不得了,你还是自己查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