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语待时而动的意思及解释

  • 关于成语待时而动的意思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四字成语

待时而动什么意思

[dài?shí?ér?dòng]

待时而动

时:时机。意思是等待时机然后百行动。而动作谓语度;指等待时机然后行动。

成语问出处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答而动。《周易·系辞下》

成语示例

1、昭王深自韬晦,养兵恤民专,待时而动。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五回

2、属于自己那属个组织之下的呢,理论是高谈得满激烈地,却是行动上,都表示消极,说是环境太恶劣,只有待时而动云云。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这话谁说的

此句出自《周易·系辞下》,是孔子在阐释易经时说的。意思是伟大的人物都是先修炼自己的才能,待到合适的时机发挥出来。

原文:

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不获,语成器而动者也。

译文

《易经》解卦上六的爻辞说:“王公出猎,登在高墙上瞄射鹰隼,一箭命中,象征着无往不利。”孔子说:“隼是鹰鸟,弓矢是打猎的利器,能执弓而射中禽兽的是人。君子蕴藏着弘大的才器在身上,等待时机的来临,而有所动,还有什么不利的呢?

君子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同理,有所行动时,决无闭结与障碍,精准无比,出外必有收获。这就是平常已经蕴蓄结成了弘大的才器,然后再有所行动,是以出而有获,无事不成。”

扩展资料:

国学大师南怀瑾对“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的阐释

孔子以为一个人要成功一件事业,非要有自己的本事不可。有了学问,有了能力,就是所谓的“藏器于身”。绝不能靠人啊!如果你以为我有几个人帮我做事,你已经注定要失败了,就算成功也是失败的,因为这个天下不是你打来的。

要注意“藏器于身”,大家要注意这个“藏”字,深藏不露,还不要表示出来。有器不用可以,但不可无器。所以当领袖的人要样样都行才可,你不行我都会,才可以当领袖。如果你以为当领袖的人可以不必懂,反正都是别人做的,当领袖的都是无为的,那是你没有把书读通。

无为是无不为,没有不能为的。真的要能合拢这个世界,匡救时代的危机,不是任何人都能的。譬如说唐吴兢《贞观政要》,那是学会了当皇帝用的,不是随便读读的。《资治通鉴》也一样,那是司马光写给皇帝读的,是当皇帝的作业练习本。

所以千万要注意“藏器于身”,能藏器于身,有智慧,有本事,才能创造你的历史。唐太宗样样都行,谈书法,唐太宗书法好;论武功,唐太宗武功好;论诗,唐太宗诗也比别人高明。那真是天才儿童,样样都好。

所以唐代的文化那么盛,因为唐太宗行,才有那么高明的部下,这就在于上边的领导。如果你什么都不懂,你还能当班长?那才是怪事!所以做领袖的,不是笨人能够当的。这是第一,自己要有本事。

第二还要有机会。你有了本事,机会未到,命运未到,我看还是跟我一样,教教书算啦!跷起二郎腿,在茶馆里吃吃茶、吹个牛,还有人听听;如果说评书,还可以混两个钱吃烧饼。你说你本事很大,但这个时代不属于你,命运不属于你,那没有用的……

所以你要成就一番事业,要先问问自己本身的条件够不够。首先你要“藏器于身”,本身要有本事,有条件,如果你说你有个朋友很能干,有个老师会帮你,那是空的;你说你有个好太太,也靠不住啊!也许明天就跟你离婚了!这些都靠不住,甚至连你自己也靠不住。

天下事就是如此,各位千万要注意。所以要“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这是很深刻的道理。然后“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构成了这些条件,便可以“获之无不利”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系辞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什么意思

坚持自我修养,这样抄的等待才不会错过!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先生负经济匡世之才,而其初隐居隆中,啸歌自适,决无用世之志。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及遇先主,为报知己,乃愿出山,鞠躬尽瘁。君子藏器于身是“修己”之事。“修己”不是目的;而待袭时而动:“安人”进而“安百姓”,才是目的。孔门弟子曾参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知!”士的使命,是行仁道于天下,而唯仁者能行仁道。《论语·雍也》云:“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道,己欲达而达人。”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出自哪里?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语出《周易·系辞》;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语出《论语·泰伯》。

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语出《周易·系辞》

解释:君子蕴藏着弘大的才器在身上,等待时机的来临。

原文:

《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

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

译文:

《易经》解卦上六的爻辞说:“王公出猎,登在高墙上瞄射鹰隼,一箭命中,象征着无往不利。”孔子说:“隼是鹰鸟,弓矢是打猎的利器,能执弓而射中禽兽的是人。

君子蕴藏着弘大的才器在身上,等待时机的来临,而有所动,还有什么不利的呢?君子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同理,有所行动时,决无闭结与障碍,精准无比,出外必有收获。这就是平常已经蕴蓄结成了弘大的才器,然后再有所行动,是以出而有获,无事不成。”

2、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语出《论语·泰伯》

解释: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天下无道就隐居不出。

原文: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译文:

孔子说:“坚定信念并努力学习,誓死守卫并完善治国与为人的大道。不进入政局不稳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天下无道就隐居不出。国家有道而自己贫贱,是耻辱;国家无道而自己富贵,也是耻辱。”

扩展资料:

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语出《周易·系辞》。系辞,一般上是指《易传·系辞》或《周易·系辞》。亦称《系辞传》,分为上、下两部分。相传孔子作了7篇阐发和总结《周易》的论述,即通常说的《易传》。

《系辞》是这7种论述中思想水平最高的作品,《系辞》中引用了不少孔子的论述,应当经过了孔子以后儒家的整理,可以说《系辞》是先秦儒家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大成。

2、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语出《论语·泰伯》。《论语·泰伯》:共计21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等等。

本篇的基本内容涉及到孔子及其学生对尧,舜,禹等古代先王的评价。孔子在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的进一步发挥;孔子道德思想的具体内容以及曾子在若干问题上的赏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系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泰伯篇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出自《周易·系辞·下》;“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出自春秋时期孔子弟子编纂的《论语·泰伯篇》。

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原文: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

译文:孔子说:“隼是鹰鸟,弓矢是打猎的利器,能执弓而射中禽兽的是人。君子蕴藏着弘大的才器在身上,等待时机的来临,而有所动,还有什么不利的呢?君子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同理,有所行动时,决无闭结与障碍,精准无比,出外必有收获。这就是平常已经蕴蓄结成了弘大的才器,然后再有所行动,是以出而有获,无事不成。”

2、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原文: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译文:孔子说:“坚定信念并努力学习,誓死守卫并完善治国与为人的大道。不进入政局不稳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天下无道就隐居不出。国家有道而自己贫贱,是耻辱;国家无道而自己富贵,也是耻辱。”

扩展资料: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祖籍宋国栗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系辞

百度百科-论语·泰伯篇

君子藏于身,待时而动是什么意思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出自百《周易》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有卓越的度才能超群的技艺,不到处炫耀.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知或技艺施展出来.如吕尚遇周文王道,就是如此.这话也提醒我内们,在默默无闻的时候,要加强自身修养,等到机会来时,就要充分展露自己的容才华.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要白话文翻译 详细点儿!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有卓越的才能或超群的技艺,不到处炫耀。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出自《易传·系辞传下·第五章》

《周易》一书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易传》是一部战国时期解说和发挥《易经》的论文集,其学说本于孔子,具体成于孔子后学之手。《易传》共7种10篇,它们是《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文言传》、《系辞传》上下篇、《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自汉代起,它们又被称为“十翼”。

《易传》以“一阴一阳之谓道”立论,认为宇宙自然界存在相反属性事物,相反事物的推摩作用是事物变化的普遍规律,六十四卦即反映了这种规律。

扩展资料:

由于《周易》经文深奥简古,春秋期的学者阅读起来已感到十分困难,于是,解释经文的文字开始出现,历史上称为《易传》。《易传》由七篇文章构成,其创作时间离经文形成的时间不是很长(约五六百年),它是解释说明经文的最原始,最权威的文字。

这七篇文章是:《彖传》、《象传》、《系辞传》、《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其中,《彖传》、《象传》、《系辞传》三篇各分上下,加上另外四篇合成“十翼”。“翼”是“羽翼”的意思,有“辅助”之义。

对《易经》的基本原理,《系辞》进行了创造性的阐述和发挥,他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奇偶二数、阴阳二爻、乾坤两卦、八经卦、六十四卦,都由一阴一阳构成,没有阴阳对立,就没有《周易》。它把中国古代早已有之的阴阳观念,发展成为一个系统的世界观,用阴阳、乾坤、刚柔的对立统一来解释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的一切变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易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