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语丹书铁契的意思及解释

  • 关于成语丹书铁契的意思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四字成语

古代的担书铁拳是什么东西,又有什么用

您说的应该是丹书铁券。

所谓“丹书铁券”,是指古代帝王颁授给功臣、重臣的一种特权凭证,又称“丹书铁契”,亦即民间叙事中所说的“免死牌”、“免死金牌”,颁授“丹书铁券”的制度最早始于汉高祖刘邦。

丹书铁劵(dānshūtiěquàn)俗称“丹书铁契”,又名“金书铁券”、“金券”、“银券”、“世券”等,省称“铁券”。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为了取信和防止假冒,将铁卷从中剖开,朝廷和诸侯各存一半。

铁劵内容

铁券镌刻的内容一般包括四个方面:一、赐券的日期,赐予对象的姓名、官爵、邑地;二、记载被赐者对朝廷的功勋业绩;三、皇帝给被赐者的特权,如免死等;四、皇帝的誓言。按朝延的有关法律,持有铁券的功臣、重臣及其后代,可以享受皇帝赐予的种种特权。

铁券上的文字在汉时用丹砂填字,称做“丹书铁契”,即“铁券丹书”。

唐以后铁卷不是丹书而是嵌金,《辍耕录》记载唐赐吴越王钱镠的铁卷,形状宛如瓦,高尺余,阔三尺许,卷词黄金镶嵌。誓词有所封的爵衔,官职及受封的功绩等,另刻有“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

明代铁卷依照唐制,不过“所谓免死,除谋反大逆,一切死刑皆免。然免后革爵革薪,不许仍故封,但贷其命耳”(明沈德符《野荻编》)。

铁券外形

铁券是外形如筒瓦状的铁制品,铁券上的信词最初时用丹砂填字,合称“丹书铁契”,即以铁为契,以丹书之,以金为匮,以石为室。梁时用银字填字,即“银券”;隋时用金填字,亦称“金券”、“金书”,所以后世称铁券为“金书铁券”,又因“铁券”可以世代相传,又称铁券为“世券”。

铁券不一定有免死效用,一般仅是赐予官爵、邑地。《后汉书·祭遵传》:“丹书铁券,传于无穷。”

古代丹书铁券是怎么回事?

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当了皇帝后,心中有愧,因为前朝,也就是后周,世宗皇百帝柴荣对赵匡胤很好,而赵匡胤却夺了本应属于柴氏子孙的皇度位,于是立约:凡是柴氏子孙,只要不是叛国罪,任何罪名都可以免死;即使是叛国,也只问要杀他本人就行,而不株连。当然,他并没有把这些诏谕天下,否则,柴氏子孙不就无法无天了么!而是答作为国家机密存放于皇宫之中。一旦柴氏子孙们犯事,就用这个来应付,也算是报答柴荣了。后来北宋灭亡,金军攻入东京,发现了“丹书铁券版”,但北宋已经灭亡。当时的丹书铁券不像《水浒传》中说的那样,可以让柴荣派家人去取来,而是可以算作法律的一部分。这是我所知道的权关于“丹书铁券”的故事。

丹书铁劵(dānshūtiěquàn)俗称“丹书铁契”,又名“金书铁券”、“金券”、“银券”、“世券”等,省称“铁券”。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为了取信和防止假冒,将铁卷从中剖开,朝廷和诸侯各存一半。

唐以后铁卷不是丹书而是嵌金,《辍耕录》记载唐赐吴越王钱镠的铁卷,形状宛如瓦,高尺余,阔三尺许,卷词黄金镶嵌。誓词有所封的爵衔,官职及受封的功绩等,另刻有“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

明代铁卷依照唐制,不过“所谓免死,除谋反大逆,一切死刑皆免。然免后革爵革薪,不许仍故封,但贷其命耳”(明沈德符《野荻编》)[编辑本段]由来典故  丹书铁劵,是封建帝王颁发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类似于现代普遍流行的勋章(或奖章),只不过其形制稍有不同内涵较为宽泛。但从其源流、功能、性质等进行考查,铁券是勋章的雏形。

追溯铁券制度的形式,最早滥觞于战国时的铜节。“铁券”一词始于见于史籍《汉书·高帝纪》和《祭遵传》,其曰“丹书铁契”、“丹书铁券”。程大昌《演繁露》中云,铁券壮如圆筒瓦形,铁质金字,两券合而为一整体,左券颁发给受券人保存,右券藏入皇家内府或宗庙内,遇到特殊情况,将两券合在一起,以检验真假,防止伪造。不过从现存最早的铁券来看,至唐代后期,铁券的分藏制度已有所改变,圆筒瓦形已为覆瓦状,不再对分收藏。

据史料载,早在西汉时期,汉高祖刘邦夺取政权后,为巩固其统治,笼络功臣,颁给功臣丹书铁券,作为褒奖。当时的铁券还无免罪和免死等许诺,仅作为一种封侯的凭证。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北魏孝文帝颁发给宗室、亲近大臣的铁券是作为护身防家之用。南朝的宋齐梁陈四代,颁发铁券已较为普遍。隋唐以后,颁发铁券已成常制,凡开国元勋、中兴功臣以及少数民族首领皆赐给铁券,也给宠宦、宦官颁发铁券。到宋元明清时期,铁券的颁赐逐渐趋于完备。明代起就规定有整套制度,朝廷根据功臣、重臣爵位的高低分为七个等次,各依品级颁发给铁券,不得逾越。

铁券镌刻的内容一般包括四个方面:一、赐券的日期,赐予对象的姓名、官爵、邑地;二、记载被赐者对朝廷的功勋业绩;三、皇帝给被赐者的特权,如免死等;四、皇帝的誓言。按朝延的有关法律,持有铁券的功臣、重臣及其后代,可以享受皇帝赐予的种种特权。

铁券上的文字在汉时用丹砂填字,即“丹书铁契”;梁时用银字填字,即“银券”;隋时用金填字,亦称“金券”,所以后世称铁券为“金书铁券”,又因铁券可以世代相传,又称铁券为“世券”。

现存最早的铁券,是中国历史博物馆珍藏的五代吴越国王钱缪铁券,已千余年历史,据报道,这道铁券是公元896年,唐昭宗为嘉奖吴越王钱缪讨伐董昌有功,特颁赐于钱缪的。铁质铸成,形如覆瓦状,纵29.8厘米,横52厘米,厚2.41厘米,重约132两,上嵌金字350个,正文25行,每行14字,全文端楷甚工,现金字多有剥落。铁券的主要内容是记载被赐者征讨董昌的功绩,因其对朝廷有如此功劳,所以“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意即皇帝可免钱九次死罪),是皇帝赐给臣下的一种奖赏和信物。

由此以来,我国古代的铁券无论其形制如何演变,内容如何丰富,目的始终没有超出“表德彰义,率世历俗”的范畴,这与现代的勋章、奖章的涵义是吻合的。[编辑本段]历史演变  始于汉高祖,后代沿之。原以丹书于铁板,故名。涌进仅为颁发给臣下的一种封侯及荣誉凭证。

南北朝以后,始具有免罪免死的功用。西魏还密赐予欲归附者,作为归附后享有特权的保证,并听世相传袭。

唐朝在制度上作了明文规定。形制历代不一,所世基本上仿唐制。

金朝铁券状如卷瓦,刻字画栏,以金填之,半予功臣,半留内府,以御宝为合。

明洪武二年(1369)封功臣,因唐制有所损益,形亦如瓦,分七等。公二等,一高尺,广一尺六寸五分;一高九寸五分,广一尺六寸。侯三等,一高九寸,广一尺五寸五分;一高八寸五分,广一尺五寸;一高八寸,广一尺四寸五分。伯二等,一高七寸五分,广一尺三寸五分;一高六寸五分,广一尺二寸五分。外刻所赐功臣履历、恩数,中镌免罪,减禄之数。封号四等,佐太祖定天下者,曰开国辅运推诚;从成祖起兵者,曰奉天靖难推诚;余则为奉天翊运推诚和奉天翊卫推诚。武臣曰宣力武臣,文臣曰守正文臣。字嵌以金。凡九十七副,各分左右,左颁给功臣,右藏内府,有事则合之,以取信。洪武三年,赐铁券者公六人,侯二十八人;二十五年,改制铁券,又赐公及故公共八家。永乐初,靖难功臣亦有赐者。[编辑本段]成语属性  拼音:dānshūtiěquàn

解释: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

出处:《后汉书·祭遵传》:“丹书铁券,传于无穷。”

用法:联合式成语,中性成语

示例:然而到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也成了一纸空文。

近义词:丹书铁契、誓书铁卷

词性:中性词

歌词~~《雨伞》和《丹书铁契》的歌词

雨衣

演唱:樊凡

走过太多的时间

心已变得孤单zd

时光的暴雨太久

让人看不清等待

你像上帝的礼物

像件雨衣融入了我

陪伴我梦真起来

保护我不再受伤

过去要怎样的过去

未来要如何的到来

我的旅途永远披着你的专期待

谁在乎谁

这城市早已习惯无所谓

你却温暖我生命的漆黑

晴空沦落世界

什么值得心碎

那瞬间你为我落泪

★(music)★

走过太多的时间

心已变得孤单

时光的暴雨太久

让人看不清等待

你像上帝的礼物

像件雨衣融入了我

陪伴我梦真起来

保护我不再受伤

过去要怎样的过去

未来要如何的到来

我的旅途永远披着你的期待

谁相信谁

这城市早已演够了后悔

你却承担我成长的错位

原来没谁完美

只有谁更珍贵

你的雨衣我渐渐体会

★(music)★

谁相信谁

这城市早已演够了后悔

你却承担我成长的错位

原来没谁完美

只有谁更珍贵

你的雨衣我渐渐体会

陈楚生-丹书铁契

河九曲江万里神州生社稷

庙堂礼江湖义天地有正气属

紫罗袍金缕衣繁华皆可弃

杀声起刀光厉生死不足惜

只为一生坦荡不亏情和义

只为昂首无愧天与地

星月两肩披半世的奔波不停息

百姓祸福心中系

管他日月当空世间乾坤逆

管他荆棘密布风雨疾

盛世人开辟七十载功过谁评议

丹书铁契

青云路通天梯不过一场戏

饥有粮寒有衣平生我志气

徐怀钰-雨伞

曲:陈国华

词:姚若龙

我停下来

呆望着公车站牌

而拥知挤的回忆

抛锚的停靠在脑海

多少次牵着手等待

想搭真爱去未来

最后真爱没来

乌云飘来你跑开我还在

我一个人撑一把雨伞道世界昏暗

伞下很宽却挡不了雨冷风寒

曾两个人撑一把雨伞专眼神交换

雨湿了肩却都笑得很温暖

[MUSIC]

有个男生

担心的给我关怀

我倔强的走开

泪却让眼睛被活埋

一起过生日的愉快

爱到末日的告属白

幸福过站不停

雨中掠过把水花溅起来

我一个人撑一把雨伞走到夜半

寂寞打在思念的伞让我心烦

想两个人撑一把雨伞用心作伴

一说爱到老不改有多难

历史上的丹书铁券真能免死罪吗

你好!所谓“丹书铁券”,是指古代帝王颁授给功臣、重臣的一种特权凭证,又称“丹书铁契”,亦即民间叙事中所说的“免死牌”、“免死金牌”,颁授“丹书铁券”的制度最早始于汉高祖刘邦。

丹书铁劵俗称“丹书铁契”,又名“金书铁券”、“金券”、“银券”、“世券”等,省称“铁券”。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为了取信和防止假冒,将铁卷从中剖开,朝廷和诸侯各存一半。

丹书铁券,是封建帝王颁发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类似于现代普遍流行的勋章(或奖章),只不过其形制稍有不同内涵较为宽泛。但从其源流、功能、性质等进行考查,铁券是勋章的雏形。

铁劵内容:

1.铁券镌刻的内容一般包括四个方面:一、赐券的日期,赐予对象的姓名、官爵、邑地;二、记载被赐者对朝廷的功勋业绩;三、皇帝给被赐者的特权,如免死等;四、皇帝的誓言。按朝延的有关法律,持有铁券的功臣、重臣及其后代,可以享受皇帝赐予的种种特权。

2.铁券上的文字在汉时用丹砂填字,称做“丹书铁契”,即“铁券丹书”。

3唐以后铁卷不是丹书而是嵌金,《辍耕录》记载唐赐吴越王钱镠的铁卷,形状宛如瓦,高尺余,阔三尺许,卷词黄金镶嵌。誓词有所封的爵衔,官职及受封的功绩等,另刻有“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

4.明代铁卷依照唐制,不过“所谓免死,除谋反大逆,一切死刑皆免。然免后革爵革薪,不许仍故封,但贷其命耳”(明沈德符《野荻编》)。

希望对你有帮助。

笼络功臣的工具

《水浒传》中的“誓书铁券”,即是通常所说的“丹书铁券”的一个异称。汉代用丹砂填字,故《汉书》作“丹书铁契”;后梁用银粉填字,故《资治通鉴》作“银券”;辽代用金填字,故《辽史》作“金券”;《明史》则因铁券可世代相传而称为“世券”。此类名目繁多的称呼指的都是一个东西,是君主赐予勋贵功臣免罪免死的一种凭证,因取坚久之意,遂以铁铸之。

丹书铁券的发明人大概是汉高祖刘邦。许慎的《说文》里说“符,信也”。先秦时代,符节是古人用作凭证的一种信物。古代君王分封诸侯、功臣或会盟时都要以竹符为信征,剖分为二,双方各执其一。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分封功臣,与之剖符作誓,大概是觉得竹木易朽,不足以表达自己永有天下的愿望及使功臣世世代代永享富贵爵禄的决心,遂易之以铁,试图提高它的可信度。如此说来,新出现的铁券其实就是一种用特殊材料制成的符节。

史书记载刘邦建立汉王朝后,“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即将皇帝与功臣、重臣的信誓,用丹砂书写在铁券上,装进金匮,藏在用石建成的宗庙内,以示郑重和保证铁券正本的安全。铁券状如瓦形,两券合而为一整体,左券颁发给功臣、重臣,右券藏入皇家内府或宗庙内,遇到特殊情况,将两券合在一起,以检验真假,防止伪造。

汉高祖发明的丹书铁券中的誓词有“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存,爰及苗裔”,虽然皇帝信誓旦旦,但铁券中并没有对功臣免罪免死等许诺,持券者往往以细故获罪,犯常刑亦不得赦免。譬如韩信、彭越都是功臣,结果都落得兔死狗烹的下场。

至于功臣子孙更无免罪特权,稍触刑律,即绳之以法,如陈平的后裔“(陈)何抢人老婆(坐略人妻),结果被处以死刑(弃市)”。司马迁曾作统计:“汉兴,功臣受封者,百有余人”,到了太初(汉武帝年号,前104-101年)年间,只过了一百年,眼下只有五个功臣后裔还封为侯爵,其余的都因犯法而丢了性命、亡了封国。由此可知,汉代铁券并不能起到护身符的作用,仅是皇帝颁给臣下的一种封侯的凭证及荣誉。

明文规定的免罪符

自汉高祖开启用铁契褒奖、笼络勋功之臣的先例,这种政治策略和手段对于巩固和加强统治权力十分有效。自此,后世帝王纷纷仿效颁赐铁契的做法,所谓“后代承业,习而不改”。三国时期,为笼络周边少数民族,蜀汉对南中诸夷、曹魏对关陇氐、羌,都赐予铁券与之会盟。

南北朝时期,战乱频仍,人人皆有朝不保夕之感,富贵世袭更无从谈起。在这一时期,丹书铁券的誓词由汉初的世袭爵禄一改而为免除死罪,成为明文规定的免罪符。543年,东西魏在芒山大战,西魏权臣宇文泰坐骑中箭,险些沦为俘虏,关键时刻幸亏部将李穆救了宇文泰一命。宇文泰大加赞叹,前后赏赐,不可胜计,仍感到不足以为报,于是“特赐铁券,恕以十死”。所谓十死,当然不是打电子游戏奖励十条命,而是允许犯十次死罪不杀的意思。

据考,汉高祖刘邦夺取政权后,为巩固统治笼络功臣,颁给元勋“丹书铁券”作为褒奖。然而,最早的“铁券”并无免罪和免死等特权,仅作为一种加官晋爵封侯的凭证。获赐zhidao铁券的功臣及其子孙中,不乏获罪甚至被处死的人。

“丹书铁券”有了免死的权限,最晚在南北朝时期。早期铁券免死次数大多在3次以下。从北魏至唐代,免死次数不断增加,唐代后期版,受赐铁券者的子孙甚至可以凭铁券免死1至3次。隋唐以后,颁发铁券已成常制,凡开国元勋、中兴功臣以及少数民族首领皆赐给铁券,也给宠宦、宦官颁发铁券权。

到了明代,铁券制度进一步完善,明太祖朱元璋从法律上规范了“丹书铁券”的颁授对象,仅限于立有军功,被封为公、侯、伯的勋臣。与唐代的铁券相比,明代金书铁券的券文已有明显变化。一是谋逆不宥,只宥其他死罪;二是免死的次数较少,子孙不免死。

akjd丹书铁契qwzy什么?

丹书铁契(dānshūtiěqì)俗称zhidao“丹书铁券”,又名“金书铁券”、“金券”、“银券”、“世券”等,省称“铁券”。丹书:用朱砂写字版;铁契:用铁制的凭证权。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

丹书铁卷在哪个朝代才开始拥有免死功能?

在南北朝的时候开始具有免死功能。 1、由来:丹书铁券:皇帝与大臣之间订立誓约的书面材料。

丹书,用朱砂写成的红色的材料,古代用来写誓约。

铁券,当然不是用铁,可能各种材料,用铁意指永不改变。

“丹书铁券”(简称“铁券”,民间俗称“免死牌”),是封建帝王颁发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类似于现代普遍流行的勋章奖章,只不过其形制稍有不同,内涵较为宽泛。但从其源流、功能、性质等进行考查,可以认为“铁券”是勋章的雏形。

“铁券”最初时用丹砂填字,合称“丹书铁契”;梁时以银填字,即“银券”;隋时用金填字,亦称“金券”、“金书”,所以后世称“铁券”为“金书铁券”,又因“铁券”可以世代相传,又称“铁券”为“世券”。下面是它的历史演变:始于汉高祖,后代沿之。原以丹书于铁板,故名。涌进仅为颁发给臣下的一种封侯及荣誉凭证。  南北朝以后,始具有免罪免死的功用。西魏还密赐予欲归附者,作为归附后享有特权的保证,并听世相传袭。  唐朝在制度上作了明文规定。形制历代不一,所世基本上仿唐制。  金朝铁券状如卷瓦,刻字画栏,以金填之,半予功臣,半留内府,以御宝为合。  明洪武二年(1369)封功臣,因唐制有所损益,形亦如瓦,分七等。公二等,一高尺,广一尺六寸五分;一高九寸五分,广一尺六寸。侯三等,一高九寸,广一尺五寸五分;一高八寸五分,广一尺五寸;一高八寸,广一尺四寸五分。伯二等,一高七寸五分,广一尺三寸五分;一高六寸五分,广一尺二寸五分。外刻所赐功臣履历、恩数,中镌免罪,减禄之数。封号四等,佐太祖定天下者,曰开国辅运推诚;从成祖起兵者,曰奉天靖难推诚;余则为奉天翊运推诚和奉天翊卫推诚。武臣曰宣力武臣,文臣曰守正文臣。字嵌以金。凡九十七副,各分左右,左颁给功臣,右藏内府,有事则合之,以取信。洪武三年,赐铁券者公六人,侯二十八人;二十五年,改制铁券,又赐公及故公共八家。永乐初,靖难功臣亦有赐者。

所谓免死金牌实际上称作丹书铁券,俗称“丹书铁契”,又名“金书铁券”、“金券”、“银券”、“世券”等,省称“铁券”。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为了取信和防止假冒,将铁券从中剖开,朝廷和诸侯各存一半。

历史演变

始于汉高祖,后代沿之。原以丹书于铁板,故名。涌进仅为颁发给臣下的一种封侯及荣誉凭证。

南北朝以后,始具有免罪免死的功用。西魏还密赐予欲归附者,作为归附后享有特权的保证,并听世相传袭。

唐朝在制度上作了明文规定。形制历代不一,所世基本上仿唐制。

金朝铁券状如卷瓦,刻字画栏,以金填之,半予功臣,半留内府,以御宝为合。

明洪武二年(1369)封功臣,因唐制有所损益,形亦如瓦,分七等。公二等,一高尺,广一尺六寸五分;一高九寸五分,广一尺六寸。侯三等,一高九寸,广一尺五寸五分;一高八寸五分,广一尺五寸;一高八寸,广一尺四寸五分。伯二等,一高七寸五分,广一尺三寸五分;一高六寸五分,广一尺二寸五分。外刻所赐功臣履历、恩数,中镌免罪,减禄之数。封号四等,佐太祖定天下者,曰开国辅运推诚;从成祖起兵者,曰奉天靖难推诚;余则为奉天翊运推诚和奉天翊卫推诚。武臣曰宣力武臣,文臣曰守正文臣。字嵌以金。凡九十七副,各分左右,左颁给功臣,右藏内府,有事则合之,以取信。洪武三年,赐铁券者公六人,侯二十八人;二十五年,改制铁券,又赐公及故公共八家。永乐初,靖难功臣亦有赐者。

现存最早的铁券,是中国历史博物馆珍藏的五代吴越国王钱缪铁券,已千余年历史,据报道,这道铁券是公元896年,唐昭宗为嘉奖吴越王钱缪讨伐董昌有功,特颁赐于钱缪的。铁质铸成,形如覆瓦状,纵29.8厘米,横52厘米,厚2.41厘米,重约132两,上嵌金字350个,正文25行,每行14字,全文端楷甚工,现金字多有剥落。铁券的主要内容是记载被赐者征讨董昌的功绩,因其对朝廷有如此功劳,所以“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意即皇帝可免钱九次死罪),是皇帝赐给臣下的一种奖赏和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