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画

  • 宣传画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成语词典大全

如何做宣传画,谁知道能不能介绍一下!!!

怎么做海报和用什么软件做 小草图 首先准备一些与海报画幅同一比例的缩小画纸,一般只有1/8~1/4大小。这种缩小比例的小图称之为小草图,因为其面积较小,海报设计师或专门的编排设计师就有条件试作多幅编排方案,有时候多达20幅、30幅不等。用这些小草图试征求旁人的意见,从中选出数张较好的,依此作为进一步参考。小草图主要表现整体构图效果,而不必表现各构成要素的种种细节。 设计草图 从小草图中选定二三张放大至海报画幅原大,并注意画幅中各种细节的安排及表现手法,这种图样被称之为设计草图。它一般要表示出标题、插图等的粗略效果,正文则采用划直线的方式代表字数和段落,直线与直线之间的距离代表着字的大小。应该注意的是,设计草图虽是广告制作的实验品,但却是个重要阶段。有些小草图放大至设计草图后,效果上即有了显著变化,甚至失去了画面平衡。这时须对放大的稿子再作调整,重新安排画面各构成要素的比例、大小、位置、色彩、形态等。另外,这些设计草图看上去仍然非常潦草,但广告设计师或有经验的广告主却能够从中相当满意地想象出成品广告的模样。 通过电脑设计草图已是快速而有效的方法。 从数张设计草图中选定一张作为最后方案,然后做设计正稿。随着电脑图形图像技术的发展,在海报设计中,电脑图文制作已渐渐替代手工正稿制作。 海报中最基本的一种尺寸是30英寸×20英寸(508×762mm),相当于国内对开纸大小,依照这一基本标准尺寸,按照纸张开度又发展出其他标准尺寸,如全开、四开、八开。常用的尺寸是大度的四开和对开。此外,一些超大型的海报常用于车站的墙面广告和户外广告,有的长达数米。 海报多数是用制版印刷方式制成,供在公共场所和商店内外张贴,DTP技术的熟练运用可以创作出精美的海报广告。当然,也有一些出于临时性目的的海报,不用印刷,只以手绘完成,此类海报属POP性质,如商品临时降价优惠、有奖销售;通知展销会、交易会;时装表演或文艺演出等。这种即兴手绘式海报,主要靠水粉颜料或记号笔等绘制,有时用即时贴代替,大多以手绘美术字为主,有时兼有插图,且较随意、快捷,它不及印刷海报构图严谨。优点是:传播信息及时,成本费用低,制作简便。但随着电脑图文制作技术的发展,这种手绘方式也渐渐被取代。高效快捷的电脑辅助图文设计,以大幅面彩色打印机输出常常用于制作要求较高而批量较少的大型海报广告,比如橱窗和灯箱里的海报广告。 软件:ProPoster 比较不错,网上有汉化版的 定向:作海报的适用范围 准备工作:寻找素材 加工:用PhotoShop CorelDRAW 等软件制作!(设计) 打样校正 成品(张贴)

找到好贴不容易,我顶你了,谢了
宣传画,海报的概念?

"海报[1] "一词演变到2013年,它的范围已不仅仅是职业性戏剧演出的专用张贴物了,变为向广大群众报道或介绍有关戏剧、电影、体育比赛、文艺演出、报告会等消息的招贴,有的还加以美术设计。因为它同广告一样,具有向群众介绍某一物体、事件的特性,所以,海报又是广告的一种。但海报具有在放映或演出场所、街头广以张贴的特性,加以美术设计的海报,又是电影、戏剧、体育宣传画的一种。招贴又名"海报"或"宣传画".属于户外广告.分布在各街道、影剧院、展览会、商业闹区、车站、码头、公园等公共场所。国外也称之为"瞬间"的的街头艺术。招贴相比其它广告具有画面大、内容广泛、艺术表现力丰富、远视效果强烈的特点。 (摘自《应用写作》杂志,吉林省写作学会、长春理工大学主办)

海报是人们极为常见的一种招贴形式,多用于电影、戏剧、比赛、文艺演出等活动。海报中通常要写清楚活动的性质,活动的主办单位、时间、地点等内容。海报的语言要求简明扼要,形式要做到新颖美观。

海报这一名称,最早起源于上海,是一种宣传方式。旧时,海报是用于戏剧、电影等演出,活动的招帖。上海的人通常把职业性的戏剧演出称为“海”,而把从事职业性戏剧的表演称为“下海”。作为剧目演出信息的具有宣传性的招来顾客性的张贴物,也许是因为这个,人们便把它叫做“海报”。正规的海报中通常包括活动的性质、主办单位、时间、地点等内容,多用于影视剧和新品宣传中,利用图片、文字、色彩、空间等要素进行完整的结合。

海报就是用一种抽象或是意境的手法通过海报的形式将影片的主题或某种思想表现出来。而概念海报通常有很大的创意发挥空间,考验制作者的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影片的舞台。

宣传画,宣传画的中国发展

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北伐战争时期,宣传画创作十分活跃。作品多以报刊登载、传单或墙壁画的形式出现。内容以揭露帝国主义侵略、清政府和军阀的残暴与腐败为主,还有的歌颂北伐战士的英勇。20年代末和30年代前期,江西革命根据地曾出现许多粗朴而生动的宣传画,如《挣脱枷锁》、《粉碎敌人进攻》等。30年代最突出的是抗日救亡宣传画。1938年,由周恩来、郭沫若领导的政治部三厅,团结了一批抗日画家,创作了许多抗日宣传画。1932至1934年间,以画家沈逸千为首组织了国难宣传团,携布画先后历十多个省会巡回展出。在40年代,解放区的画家紧密配合抗战任务,创作了许多反汉奸、减租减息、发展统一战线、扩大根据地乃至农业生产、讲究卫生等内容的作品。其形式主要以木刻版画为主,有的利用民间“拉洋片”、“西洋景”的方法,获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宣传画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宣传画家,影响较大的有哈琼文、翁逸之、吴敏、游龙姑、吴性清、钱大昕、杨文秀、周瑞庄 、张汝济等。他们多集中在北京、上海、天津进行宣传画创作。北京、上海、天津遂成为出版宣传画最集中的地区。50至60年代,宣传画配合群众运动而出现了繁荣。这一时期的著名作品有蒋兆和的《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哈琼文的《祖国万岁》,钱大昕的《争取更大的丰收,献给社会主义》,杨文秀的《猪多肥多粮高产》,周瑞庄的《越南南方人民越战越强,坚决打击美国侵略者直至胜利》刘秉礼的《心怀祖国,放眼世界》等。60年代末,宣传画开始出现浮夸、伪饰风,至“文化大革命”发展到极至。

“文革”期间,宣传画印行很多,但题材单调,成了为个人崇拜思潮推波助澜的工具。在艺术上则多公式化、概念化,用大拳头、瞪眼睛和装腔作势的形象表示“革命”,虽然到处张贴,却很难有什么艺术力量。“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宣传画创作跌入低谷,一些公共场合宁愿挂花鸟风景画,也不挂宣传画。70年代末至80年代,宣传画又有了复兴景象,但此时的宣传画,风格趋向多样,不再像50年代那样以写实为主。同时,一些画作也出现了与商业广告的合流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