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历

  • 夏历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成语词典大全

我国农历是夏历?即夏朝开始的历法?夏历和商历,周历区别?

我听说商历把夏历12月变为了正月,周历把夏历11月变为正月,那商历的正月初一是夏历的腊月初一吗?

农历是中国目前与格里历(即公历)并行使用的一种历法,人们习称“阴历”,但其实是阴阳历的一种,即夏历,并非真正的“阴历”现在所有的农历,据说我们的祖先远在夏代(公元前17世纪以前)就使用了这种历法。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夏历。解放后还仍然叫做夏历,1970年以后我国改称为"农历"。至于"农历"一名的由来,大概因为由于自古以农立国,所以制订历法必须为农业服务。

商代已有较完善的历法,即为商历。总的说来,是以干支纪日,以太阴(月)纪月,以太阳纪年,用闰月来调整季节。这是一种阴阳合历。平年十二个月,闰年十三个月,年终置闰,叫做十三月。月有大小,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商朝后期,也在年中置闰。用干支纪日,就是用十干和十二支相配合,以纪日期。六十日为一个周期。在甲骨文中发现有完整的干支表,这是我国最早的干支记录。甲骨文中已有“今春。、“今秋”和“日至”的记载,当时已有季节的划分,可能有了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年至)。商代的天文学和历法的进步,与农业生产有密切关系。

周历,古代历法之一,以建子之月(即夏历的十一月)为岁首.

春秋战国时代有所谓夏历、殷历和周历,三者主要的区别在于岁首的月建不同,所以又叫做三正。周历以通常冬至所在的建子之月(即夏历的十一月)为岁首,殷历以建丑之月(即夏历的十二月)为岁首,夏历以建寅之月(即后世通常所说的阴历正月)为岁首。周历比殷历早一个月,比夏历早两个月。由于三正岁首的月建不同,四季也就随之而异。夏殷周三正是春秋战国时代不同地区所使用的不同的历日制度,我们阅读先秦古籍有必要了解三正的差异,因为先秦古籍所据以纪时的历日制度并不统一。举例来说,《春秋》和《孟子》多用周历,《楚辞》和《吕氏春秋》用夏历。《诗经》要看具体诗篇,例如《小雅?四月》用夏历,《豳风?七月》就是夏历和周历并用,凡言“七月”指夏历,“一之日”等处指周历。

夏历,跟农历、阴历,有什么区别?

“农历”和“阴历”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东塘清荷

中国农历与阴历的区别2011-07-1610:01 来源:艺术中国农历和阴历的区别是:农历是以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即回归年)为准.阴历又叫太阴历,是以月相变化一个周期的时间为单位的历法.中国的一种历法,是阴阳历的一种,一般叫作阴历。平年十二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个月大,哪个月小,年年不同)。由于每年的天数比太阳年约差十一天,所以在十九年里设置七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又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个太阳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以利于农业种植等活动。纪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这种历法相传创始于夏代,所以又称为夏历。也叫旧历(农历就是阴历)。太阳历又称为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太阳历的历年近似等于回归年,一年12个月,这个“月”,实际上与朔望月无关。阳历的月份、日期都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较好地符合,根据阳历的日期,在一年中可以明显看出四季寒暖变化的情况;但在每个月份中,看不出月亮的朔、望、两弦。 如今世界通行的公历就是一种阳历,平年365天,闰年366天,每四年一闰,每满百年少闰一次,到第四百年再闰,即每四百年中有97个闰年。公历的历年平均长度与回归年只有26秒之差,要累积3300年才差一日。 现行的公元纪年法是从所谓的耶稣出生之年算起(中国西汉平帝元年),这一年以前的年份叫公元前某年,以后的年份叫公元某年。但应该注意:没有公元零

苏规放:你好。

阴历全称“太阴历”,是以朔望月(月相变化一个周期的时间)为单位的历法。阴历的特征是:月的长短依据天象,历月的平均值大致等于朔望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年的长短只是历月的整倍数。

太阴历,因岁首之不同而有四:秦(朝)建亥;即以现在的阴历十月初一为正月初一。周(朝)建子,即以现在的十一月初一为正月初一。夏(代)建寅,以周(朝)历的三月为正月,为寅月。所以新年春联写“斗柄回寅”。意即在此。因现行的阴历是以夏朝采用建寅的太阴历,故又叫【夏历】。

阴阳历,又称“阴阳合历”。是以月球绕地球一周为一月,再配合地球围绕太阳一周之时数为一年。一年分十二月,大约30日,小月29日每个两、三年增加一个月,叫做闰月。由于它与农业生产的紧密关系,又被称作【农历】。

祝你好运。

阴历,是以月亮的一个圆缺周期纪年的历法。因为中国的古代人把月亮叫做 “太阴” ,所以这种历法就叫做 “阴历” 。现在的人早就不记得什么是阴历了。

阴历在使用中很不准确,跟地球的 “恒星年” 不合拍儿,平均每年会发生 11 天左右的误差。

为了调整这个误差,就在每十九年里面加进去七个 “闰月” 。这就是 “十九年七闰” 、“三年两头闰” 说法的来源。因为在中国古代,历法主要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就把这种调整后的历法叫做 “农历” 。

农历的出现,大约在殷商时期,谁是发明者,已不可考。所以 夏历的说法不正确。

每一年的 “冬至” 这一天,皇帝要在午门发布第二年的历法,所以老百姓把农历又叫做 “皇历” 。

现在的一些人,总是说 “黄历” ,是绝对错误的说法。

一句话:以地球自转纪日、以月亮公转纪月、以地球公转纪年的历法,叫做 “ 农历” 。所以农历是一种 “阴阳历” 。

由于农历的误差大,不能准确指导人们的活动,所以在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政府宪法规定从1912年起,改用公历纪年。把公历 1 月 1 日叫做 “元旦” 了。改农历的正月初一元旦为 “春节” 。新中国延续了这种历法。

因为公历是从西方引进的,所以又叫做 “西历” 。

一些人把公历又叫做 “新历” ,把农历叫做 “老历” 、“旧历” 。

又因为公历是以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作为基本依据的历法,所以又叫做 “阳历” 。

农历,除了一些中国的传统节日以外,基本上没有使用价值了。

夏历、阴历、农历其实就是同样的,只不过是叫法不一样而已

《诗经》中会出现夏历和周历,夏历和周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在很多先秦古籍中所据以纪时的历日制度并不统一。

如《春秋》和《孟子》多用周历;《楚辞》和《吕氏春秋》用夏历,而《诗经》要看具体的篇目,《小雅?四月》用夏历,《豳风?七月》就是夏历,周历与殷历并用。

?因《诗经?豳风?七月》篇里有多种历法并用之现象

,所表现了中国古代的几种历法,不理解这几种历法的存在及其他们之间的关系,很难读懂这篇经典,对经典的解读,必须把握住其中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和其后的背景,而这《诗经?七月》篇中对历法的掌握。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如按今之历法来对照,会对其中的时间、时令很难理解。历法也一直追随着整个人类的延续,而我们一直跟随着历法。历法作为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我们理所应当然把握其一二。

? 对于历法,现今有”古六历”之说,

古六历是指春秋战国和秦朝制定的,包括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六种历法的合称,是我国最早的历法。《诗经?七月》篇中就反映周历、夏历、殷历这三种历法,以下就对中国古代历法以自我之理解分析一二。首先说说周、殷、夏三种历法与“三正”。

夏历是中国古六历之一,传说是夏代创立的历法,

原历法规则已轶失,现只从一些古籍上了解一些内容:采用冬至之月为子月作历算一岁开始,历法年则采用以建寅月开始,即寅正(后来叫做夏正),其大致是采用整数366天为一岁,用减差法和正闰余,来调整时差。夏历采用“定朔法”――以朔日为每月的初一。

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这一点与阴历原则相同

,所以有阴历的成分;另一方面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为一个回归年,并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太阳直射点的周年运动)的变化特征,所以又有阳历的成分?既反映了太阳热力作用对地球的影响,又反映了以月亮为主,加上太阳对地球的引潮力共振的周期变化,融阴月阳年为一体,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殷以十二月为正,色尚白,以鸡鸣为朔。周以十一月为正,色尚赤,以夜半为朔。以鸡鸣为朔。周以十一月为正,色尚赤,以夜半为朔。

”周历比殷历早一个月,比夏历早两个月。由于三正岁首的月建不同,四季也就随之而异。序数纪月法在夏商周三代是不固定的。

对于历法,现今有”古六历”之说,古六历是指春秋战国和秦朝制定的,包括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六种历法的合称,是我国最早的历法。

”周历比殷历早一个月,比夏历早两个月。由于三正岁首的月建不同,四季也就随之而异。序数纪月法在夏商周三代是不固定的。

殷以十二月为正,色尚白,以鸡鸣为朔。周以十一月为正,色尚赤,以夜半为朔。以鸡鸣为朔。周以十一月为正,色尚赤,以夜半为朔。

夏历,顾名思义,乃是有夏一朝的历法,名列「古六历」之一。「古六历」是传说中上古的六种历法,即「夏历」、「殷历」、「周历」、「鲁历」、「黄帝历」、「颛顼历」。

夏历,顾名思义,乃是有夏一朝的历法,名列「古六历」之一。「古六历」是传说中上古的六种历法,即「夏历」、「殷历」、「周历」、「鲁历」、「黄帝历」、「颛顼历」。其中「黄帝历」和「鲁历」由于缺乏历史文献,均已难考,而「夏历」、「殷历」、「周历」则有历史作证。

由于历法涉及到祭祀农桑,乃宗法大事,所以每当改朝换代,历法总要推陈出新。「夏历」、「殷历」、「周历」就分别是夏商周三代的历法。

《诗经》中会出现夏历和周历,夏历和周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农历中,一个月开始于朔日子夜,结束于下一个朔日子夜之前。朔望月的长度大约在29.27至29.83日之间变动着,长期的平均长度是29.530588日(29天12小时44分2.8秒)。

因此,农历一个月是29日或30日。有30日的月份习惯上称做大月。有29日的月份习惯上称做小月,中国夏历对月份的别称如下:

对于历法,现今有”古六历”之说,古六历是指春秋战国和秦朝制定的,包括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六种历法的合称,是我国最早的历法。《诗经?七月》篇中就反映周历、夏历、殷历这三种历法,以下就对中国古代历法以自我之理解分析一二。首先说说周、殷、夏三种历法与“三正”。

纯粹的阴历,可以较为精确地反映月相的变化,但无法根据其月份和日期判断季节,因为它的历年与回归年实际没有关系。

阴历即太阴历,则是以月亮的圆缺变化为基本周期而制定的历法。世界上现存阴历的典型代表是伊斯兰教的阴历,它的每一个历月都近似等于朔望月,每个月的任何日期都含有月相意义。历年为12个月,平年354天,闰年355天,每30年中有11年是闰年,另19年是平年。

纯粹的阴历,可以较为精确地反映月相的变化,但无法根据其月份和日期判断季节,因为它的历年与回归年实际没有关系。

《七月》是《诗经?国风》中最长的一首诗,生动的记载了农民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而其最大的亮点还是诗章咏唱之间提到了两种不同的历法。上面这段文字中有「七月」「九月」「一之日」「二之日」「三之日」「四之日」几个不同的时节。

其中「七月」、「九月」指的就是夏历的七月和九月,而「一之日」、「二之日」、「三之日」、「四之日」则是周历中的一、二、三、四月,对应了夏历的十一月、十二月、一月和二月。

说到夏历与周历,不得不提起《诗经》中的一个名篇――《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v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彼南亩。田??至喜。

《七月》是《诗经?国风》中最长的一首诗,生动的记载了农民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而其最大的亮点还是诗章咏唱之间提到了两种不同的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