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

  • 咬文嚼字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成语词典大全

咬文嚼字,咬文嚼字是什么意思

咬文嚼字(yǎo wén jiáo zì)意思是在词句上斟酌推敲,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也讽刺那些讲话时爱卖弄自己学识的人。

出自〔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四折:“哎,使不的你咬文嚼字。”

【近义词】:字斟句酌,吹毛求疵,句斟字嚼

【反义词】:走马观花,不求甚解,囫囵吞枣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多含贬义

字斟句酌是一个成语,读音是zì zhēn jù zhuó,意思是对每一字、每一句都仔细斟酌、推敲。形容说话或写作的态度十分慎重。

出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宋儒积一生精力,字斟句酌,亦断非汉儒所及。”

译文:宋儒积累一生的精力,字斟句酌,也决不是汉儒所及

走马观花,汉语成语,读音为zǒu mǎ guān huā,意思是指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粗略地观察一下。

出自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译文: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盈,不知不觉中早已把长安的繁荣花朵看完了。

“咬文嚼字”多指死抠字眼;不领会文章的总体思想。也指当众讲话过于字斟句酌;有讽刺意味。

读音:【yǎo wén jiáo zì】

1.他讲话总是咬文嚼字的,让人听着别扭。

2.他写这篇自传时,真是咬文嚼字,一点也不敢马虎。

3. 学习需要思考,但也不能咬文嚼字,钻牛角尖。

4. 谈判的双方都在咬文嚼字,但都没有触到问题的实质。

5. 他说话老爱咬文嚼字,真叫人讨厌。

咬文嚼字,亦作“ 咬文啮字 ”。指过分地斟酌字句。用于讽刺那些专门死抠字眼而不去领会精神实质的人。也讽刺那些讲话时爱卖弄自己学识的人。

咬文嚼字

读 音 yǎo wén jiáo zì

解 释 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

出 处 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四折:“哎,使不的你咬文嚼字。”

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示 例 学习文件不能只~,关键是领会文件的精神实质。

近义词 字斟句酌 细嚼慢咽
反义词 走马观花

就是玩文字游戏,扣字眼来找毛病的意思

咬文嚼字,对《咬文嚼字》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和《不求甚解》这两篇文艺随笔分别表达了朱光潜先生和马南??先生对研究学问的方法的不同见解。不论是“咬文嚼字”还是“不求甚解”都有其积极意义和适用范围,但凡对这两种方法展开辩论,批驳对方的,定是没有真正领会两位先生写这两篇文章的意图。

首先,二者的适用人群不同。朱光潜先生说:“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个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对专业性较强的读者和写作者来说,“咬文嚼字”的方法尤为重要,专业的读者需要通过“咬文嚼字”仔细地领略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如红学家周汝昌先生用毕生的精力读一本《红楼梦》,所收获的感悟绝非一般读者可比。写作者更应当“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以“达到艺术的完美”。杜拉斯的《情人》是一部极端精美的中篇小说,它让读小说的人狂喜,让打算写小说的人害怕。如此佳作绝不是杜拉斯凭借一时的灵感所创作出来的,杜拉斯说,《情人》经过反复的修改,每一段、每一句都重新安排过。由此可见,文学要想达到艺术的完美,非“咬文嚼字”不可。对于绝大多数对文化有着泛泛的爱好的读者来说,“咬文嚼字”一没有精力,二没有必要,通过“不求甚解”的读书增广知识,提升修养,这已经达到了他们读书的目的。

其次,二者的适用范围不同。我国古代的典籍卷帙浩繁,因此诸葛亮会“观其大略,陆象山会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真正值得精读的内容就是令陶渊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内容,陶渊明“会意”的机会少之又少,大多数情况下还是要粗略地泛读。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人们知识面极大地拓宽的同时,过度的“不求甚解”造成人们思维钝化,文化经典被忽视,真正有价值的文字无法进入大众的视野。在这种情况下,“咬文嚼字”的意义反而得到凸显。对现代人而言,应对有那些真正价值的书籍抱着“咬文嚼字”的态度去深究,对那些内容粗浅的文字可选择性地“不求甚解”,平衡两种读书方法成为现代人提升信息素养的关键。

“不求甚解”与“咬文嚼字”从来都不矛盾。事实上,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应该将这两种读书写作的方法相结合,甚至那些经过几年的“咬文嚼字”作出接近于完美的作品的作家,也不能总通过这种费时费力的方法写作。作为中学生,尤其需要学会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以拓宽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