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语言语道断的意思及解释

  • 关于成语言语道断的意思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四字成语

何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真心抄是“空性”,本具“寂灭相”。从未出生,故永不断灭。

真心不触六尘,不与六尘境相应。而“言语”,“心性”却必然与“声尘,耳根,耳识心”“法尘,意根,意识心”等诸法相应。如上诸法,皆是生灭法。

如上等义,用“言语道断,心行zhidao处灭”来描述真心体性;而维摩诘大士,用“一默如雷”来显示。

大乘经教,时时处处不离“真心”,如是建立知见,则能近于佛法。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须弥山佛国网

谛深大师开示:什么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坐下弟子及声闻善知识,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为罪孽众生因诽谤佛法故,断章取义之未悟之说,若有人未得开悟以是说者宣示于大众,即为重罪。

善知识,若言语道断,佛如何传法?若于心行处灭,众生杀盗淫妄亦于心行处灭,若如是说,佛陀说法即为欺众,佛说之因缘果报即为妄说,佛所传承戒律即为诳骗大众,佛说经书与咒子即为邪魔外道典集。是故,是种说者,若比丘,必断佛种成地狱火,若世间人,必遭地狱恶鬼畜牲之大不幸。是说之者,为谤佛、谤法、谤戒体相,为不能救人。

善知识,若未得开悟,即以种种断章取义之文,诽谤大善,乃至诽谤诸有,为大罪孽因缘。譬如:一大善为慈悲众生制刀令众获福,却有人偷刀断人生命。于群中说言语道断,心于行处灭者乃如是辈。

善知识,佛说诸法为度大众,称菠萝蜜,若以佛说诽谤余乘,乃鸠毒泼幼子,为无始恶。坐下弟子,若遇罪孽深重之人诽谤汝等,做如是说以破其恶。谛深2015,1,31日23点32分应弟子智弘因有重罪者问。

佛言: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会者近尔,迷百者远乎!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须臾。

东方阳熹释义:

佛说:我所说的成佛(获得究竟的觉度悟和解脱)方法,是念者本问来无念,行者本来无行,言者本来无言,修者本来无修,明白这个道理的人,离成道答(明心见性)就很近了,不明白这个道理的人,离成道还差得很远啊!人们一开口说话,就已经与道版(心性)隔绝了,道(心性)不是通过语言文字和各种的事物能够表达和认权知的,人们在对道(心性)的理解和认知上,即使存在一丝一毫的偏差,也无法获得究竟的觉悟和解脱。

“言语道断,心行路绝”是什么意思?

应该是言抄语道断心行处灭

佛学术语,又云心行处灭言语道断。究竟之真理,言语之道断而不可言说。心念之处灭而不可思念也。心行者心念之异名,心者迁流于刹那,皆云心行。璎珞经下曰:‘一切言语断道心行处百灭。’维摩经阿閦佛品曰:‘一切言语道断。’止观五上曰:‘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故名不可思议境。’仁王经中曰:‘心行处灭,言语道断。同真际,等法性。’俗作‘同断’者误。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言语道断,议没有了,心行处灭,思没有了,叫不可思议。以言显义度,得义言绝,义既是空,空既是道,道既是绝言,故谓言语道断

禅语“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请教出处及其意义?

禅语“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出自璎珞经,其意义是真空妙有的如来真实意,是无法用语言来解说的,同样也不能用思维去推测。

从唯识学的角度来说,人有八个识,分别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

其中第八识【阿赖耶识】就是佛性,就是如来藏,就是真如,每个人都具足,但是一般凡夫体会不到,更别说为之所依。

也就是说【阿赖耶识】是独立于【意识】之外的,所以不论你怎么用思维,作意,思考,这些都只是【意识】的层面。

所以经文告诉我们【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任何的境界显起,都是虚妄的,都不是你的法性真如。不要执着于言语,同样也不要执着于心境。

扩展资料:

佛学术语,又云心行处灭言语道断。究竟之真理,言语之道断而不可言说。心念之处灭而不可思念也。

心行者心念之异名,心者迁流于刹那,皆云心行。璎珞经下曰:‘一切言语断道心行处灭。’维摩经阿閦佛品曰:

‘一切言语道断。’止观五上曰:‘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故名不可思议境。’仁王经中曰:‘心行处灭,言语道断。同真际,等法性。’俗作‘同断’者误。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言语道断,议没有了,心行处灭,思没有了,叫不可思议。以言显义,得义言绝,义既是空,空既是道,道既是绝言,故谓言语道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禅语“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出自璎珞经,其意义是真空妙有的如来真实意,是无法用语言来解说的,同样也不能用思维去推测。

从唯识学的角度来说,人有八个识,分别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

其中第八识【阿赖耶识】就是佛性,就是如来藏,就是真如,每个人都具足,但是一般凡夫体会不到,更别说为之所依。

也就是说【阿赖耶识】是独立于【意识】之外的,所以不论你怎么用思维,作意,思考,这些都只是【意识】的层面。

所以经文告诉我们【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任何的境界显起,都是虚妄的,都不是你的法性真如。不要执着于言语,同样也不要执着于心境。

扩展资料:

《缨络经》曰:“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止观五上》曰:“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故名不可思议境。”;

《文殊师利所说不可思议佛境界经》曰:“文殊师利菩萨言:‘世尊,非思量境界是佛境界。何以故?非思量境界中无有文字,无文字故,无所辩说,无所辩说故,绝诸言论,绝诸言论者,是佛境界。’”

《仁王经》曰:“心行处灭,言语道断。同真际,等法性。”

《六祖坛经》慧能: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以上佛家的论述无非在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不是言语能说出来的,也不是思考想像能够得到的。一说就错,一想也错,叫不可思议,即不可思不可议。这就是所谓的“悟道者,不涉文字语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言语道zd断,心行处灭,言语道断,议没有了,心行处灭,思没有了,叫不可思议。以言显义,得义言绝,义既是空,空既是道,道既是绝言,故谓言语道断。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佛学术语,又云心行处灭言语道断。究竟之真理,言语之道断而不可言说。心念之处灭而不可思念也。心行者心念之异名,心者迁流于刹那,皆云心行。璎珞经回下曰:‘一切言语断道心行处灭。’维摩经阿閦佛品曰:‘一切言语道断。’止答观五上曰:‘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故名不可思议境。’仁王经中曰:‘心行处灭,言语道断。同真际,等法性。’俗作‘同断’者误。

出自楞严经。

?“道”者无不是,唯不在有心里。

心有两种不同的形式状态,一是有心:分为有语言的形式和无语言的形式(心行)。二是无抄心:分为可知的状态和不可知的状态。无心离知亦未觉即于一切如一没有界限,如此一念觉知起即与道分离又回到有我有判断有思维的心行处中,故曰“心行处灭”。楞严经云:“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zd亡。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