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资料

  • 老舍资料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成语词典大全

老舍资料,老舍生平简介

(1)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e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2)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3)1899年老舍生于北京。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战争中。全家靠母亲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生活。

(4)1918年毕业,被派任到方家胡同小学当校长。两年之后,晋升为京师教育局北郊劝学员,但是由于很难和教育界及地方上的旧势力共事,很快便主动辞去了这份待遇优厚的职务,重新回到学校教书。

(5)1922年,受礼加入基督教,后在天津南开中学教国文,并在北京教育会、北京地方服务团工作。在此期间,他热衷于社会服务事业,同时还在英文夜校和燕京大学补习英文。

(6)1932年,创作《猫城记》,并在《现代》杂志连载。此后几年,老舍陆续创作了《离婚》和《月牙儿》等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品。

(7)1936年,老舍辞去山东大学教授一职专心从事写作。9月,《骆驼祥子》在《宇宙风》连载,1939年该书由人间书屋正式发行。

(8)1938年,老舍被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常务理事兼总务部主任,对内主持日常会务,对外代表“文协”,并全面负责总会的领导工作。同年7月,随文协西迁重庆。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2017年9月,中国现代文学长篇小说经典《四世同堂》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上市。这是该作自发表以来第一次以完整版形式出版。

1939年,老舍翻译完成的英文版《金瓶梅》在伦敦出版,译名为The Golden Lotus,此版是为西方比较权威的《金瓶梅》译本,先后发行四次。

1944年,创作并由良友复兴印刷公司出版《四世同堂》第一卷《惶惑》。

1946年,受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同年出版《四世同堂》第二卷《偷生》。

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本名舒庆春,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赶集》等。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生平简介:老舍出生于北京一个贫苦旗人家庭。一岁半丧父,襁褓之中的老舍家曾遭八国联军的意大利军人劫掠,还是婴儿的老舍因为一个倒扣在身上的箱子幸免遇难。老舍九岁得人资助始入私塾。1913年,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于1918年毕业。

1918年至1924年间,先后任京师公立第17高等小学校兼国民学校(现方家胡同小学)校长、北京市北郊劝学员、天津南开中学教员、北京一中教员。在此期间,老舍深受五四运动的影响。他说:“‘五四’给了我一个新的心灵,也给了我一个新的文学语言。……感谢‘五四’,它叫我变成了作家”。1921年起,老舍在北京基督教伦敦会缸瓦市堂的英文夜校学习并参加宗教服务

1922年,接受洗礼。同年,在南开中学的一次讲演中他说:“为了民主政治,为了国民的共同福利,我们每个人须负起两个十字架――耶稣只负起一个:为破坏、铲除旧的恶习,积弊,与像大烟瘾那样有毒的文化,我们必须预备牺牲,负起一架十字架。同时,因为创造新的社会与文化,我们也须准备牺牲,再负起一架十字架”。

赴英讲学:1924年秋季,老舍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华语学系任华语讲师,教导英国人认识中国的官话和中国古典文学。业余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开始文学创作。1926年,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

1929年夏季,离英,途经新加坡并滞留半年,在华侨中学任教,并开始创作《小坡的生日》。1930年春季,返回到北京。1930年至1937年间,老舍先后任教于济南的齐鲁大学和青岛的山东大学。其间,创作了《猫城记》、《离婚》、《老舍幽默诗文集》、《骆驼祥子》、《文学概论讲义》等作品。

拓展资料: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老舍离别家小奔赴国难。1938年初,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于武汉成立,老舍被推为常务理事和总务部主任,同年随文协迁到重庆。自此主持文协工作直至抗战胜利。抗战期间老舍团结和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利用各种文艺形式为抗日做贡献。他自己也以团结抗日为题材,运用各种文学体裁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的代表作为长篇小说《四世同堂》。

抗战结束后,老舍于1946年3月接受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在美国写完了《四世同堂》第三部及长篇小说《鼓书艺人》。1949年12月,应周恩来委托文艺界之邀回到北京。回国后曾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民政府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兼书记处书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

自1950年起,老舍写下了以话剧《龙须沟》为代表的大量文艺作品反映人民的新生活,歌颂共产党。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老舍“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同时期创作的话剧《茶馆》是体现老舍文学语言艺术的巅峰之作。

文革迫害:1962年开始,许多文艺作品遭到批判,老舍停止了《正红旗下》的创作。1965年3月-4月,老舍率领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日本。回国后,将旅日见闻写成长篇散文《致日本作家的公开信》,但没有获准发表,老舍只得被迫停笔。此后老舍试图参加文艺工作队,想通过写快板、相声等,来宣传计划生育、科学种田,也未获批准。1966年春季,老舍独自前往北京郊区顺义县以养猪而闻名的陈各庄,跟那里的农民生活在一起,准备写科学养猪的快板。

江青批斗:“老舍每天早上要吃一个鸡蛋,是一个资产阶级作家”,自此,老舍由“文艺工作者”转变为“反革命份子”。1966年8月23日,老舍等29人被红卫兵捆绑之后,整批带往国子监孔庙批斗,在震天的“打倒反革命份子”口号声中,跪着被轮番殴打3小时,期间老舍因不满身上所挂的“反革命份子”字样,而稍有反抗,被斥为“现行反革命”,被继续毒打至深夜,而后又抓到派出所去交由警方讯问。

晚间,遍体鳞伤的老舍,在妻儿的作保之下,终于被接回家,第二天要求继续到警察单位报到。第二天,老舍没前往派出所,独自前往太平湖,在那里不吃不喝坐了一整天,深夜时刻,投湖自杀。同日,老舍家聚集来了许多红卫兵,老舍之子舒乙在恐惧当中,偷偷从家中后门逃走,手中拿着父亲的血衬衫,找周恩来请求保护。25日清晨,老舍的尸体被发现。26日,舒乙拿着北京市文联开出的死亡证明:“我父舒舍予自绝于人民,特此证明”,老舍遗体得以火化,按照“上面”的规定,不准留骨灰。

恢复名誉:1978年初,在邓小平的批示下得到平反,彻底“恢复名誉”,随后在社会上渐渐掀起了老舍热潮。同年6月3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为老舍举行了骨灰安放仪式。作家茅盾致悼词,为老舍平反昭雪,恢复其“人民艺术家”的称号,悼念许久。象征性的骨灰盒里面,放着老舍使用过的钢笔、毛笔、眼镜和茉莉花茶。

作品风格:老舍有文学语言大师的称号。其中包括三百多万字的小说,四十二部戏剧,约三百首旧体诗等。他的作品多为悲剧,作品的语言以北京方言为主,风格幽默。他的代表作是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茶馆》,这两部作品现已列入中国初高中语文必读书目,和大学中文专业必读书目。《茶馆》也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高中华文文学必修的作品。舒乙等人认为老舍的作品中反映了他对满族的隐含的、深沉的、难以言语的真挚的感情。

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优秀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

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致,取材较为宽广,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断魂枪》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老舍是满族正红旗人,北京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时候。

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1966年8月24日,中国作家老舍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暴力批斗,在北京太平湖投湖自尽。

老舍一生勤奋笔耕,创作甚丰,20世纪30年代就成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 、 《猫城记》 、 《离婚》 、 《牛天赐传》 、 《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集《赶集》等。其《骆驼祥子》问世后蜚声文坛,曾先后被译成十几种外文。

40年代的作品有:长篇小说《火葬》 、《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贫血集》 、 《月牙集》 ,以及通俗文艺作品集《三四一》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正红旗下》 ,长篇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 ,散文杂文集《福星集》 ,剧本《龙须沟》 、 《茶馆》等。

老舍文学创作历时40年,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为题材,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人物性格鲜明,细节刻画真实。能纯熟地驾驭语言,善于准确地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老舍以讽刺幽默和诙谐轻松的风格,赢得了人民的喜爱,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抗日战争把老舍卷进了时代的漩涡。1937年10月,重新回到齐鲁大学任教的老舍,在济南行将沦陷的前夕,只身奔赴武汉。1938年 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管协会的日常事务,成为这个团体实际上的主要负责人。1939年6月,他参加全国慰劳总会北路慰问团,慰问抗战军民。

1、人物简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e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信仰基督教,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由于受到文革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2、人物生平

1899年老舍生于北京。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战争中。全家靠母亲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生活。

1908年老舍九岁,得人资助始入私塾。

1913年,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

1918年毕业,被派任到方家胡同小学当校长。两年之后,晋升为京师教育局北郊劝学员,但是由于很难和教育界及地方上的旧势力共事,很快便主动辞去了这份待遇优厚的职务,重新回到学校教书。

1921年,在《海外新声》上发表《她的失败》的白话小小说,署名舍予,这是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老舍的最早的一篇作品,仅有700字。

1922年,受礼加入基督教,后在天津南开中学教国文,并在北京教育会、北京地方服务团工作。在此期间,他热衷于社会服务事业,同时还在英文夜校和燕京大学补习英文。

1923年,在《南开季刊》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London)讲师。

1926年,在《小说月报》上连载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第1期署名“舒庆春”,第2期起改“老舍”。此后三年继续创作,在英国共创作发表了长篇小说三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5] 英国的教书生涯使老舍成为一名合格的作家。

1929年夏,离英回国,在新加坡直流半年,任中学教员。

1930年,回国任齐鲁大学教授,边写作边教学。

1931年,与胡?e青女士结婚,同年发表长篇《小坡的生日》。

1932年,创作《猫城记》,并在《现代》杂志连载。此后几年,老舍陆续创作了《离婚》和《月牙儿》等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品。

1934年,任山东大学文学系教授。

1936年,老舍辞去山东大学教授一职专心从事写作。9月,《骆驼祥子》在《宇宙风》连载,1939年该书由人间书屋正式发行。

1937年,8月返齐鲁大学任教。11月只身奔赴武汉。

1938年,老舍被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常务理事兼总务部主任,对内主持日常会务,对外代表“文协”,并全面负责总会的领导工作。同年7月,随文协西迁重庆。

1939年,老舍翻译完成的英文版《金瓶梅》在伦顿出版,译名为"The Golden Lotus",此版是为西方比较权威的《金瓶梅》译本,先后发行四次。

1944年,创作并由良友复兴印刷公司出版《四世同堂》第一卷《惶惑》。

1946年,受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同年出版《四世同堂》第二卷《偷生》。

1949年,接文艺界三十余位友人信后决定回国,10月离美,12月抵达天津。

1950年,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成立,任副理事长。

1951年,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1953年,当选为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

1957年,《茶馆》发表于《收获》第一期。

1966年,文革中不忍屈辱,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且获投票第一,由于老舍已不在人世,遗憾颁予川端康成。

1978年,老舍得到平反,恢复“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象征性的墓碑上刻写着老舍的一句话:“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3、人物评价

胡风:“舍予是经过了生活底甜酸苦辣的,深通人情世故的人,但他底‘真’不但没有被这些所湮没,反而显得更凸出,更难能而且可爱。所以他底真不是憨直,不是忘形,而是被复杂的枝叶所衬托着的果子。他底客客气气,谈笑风生里面,常常要跳出不知道是真话还是笑话的那一种幽默。现在大概大家都懂得那里面正闪耀着他底对于生活的真意,但他有时却要为国事,为公共事业,为友情伤心堕泪,这恐怕是很少为人知道的。”

舒乙:“生活中的父亲完全是矛盾的。他一天到晚大部分时间不说话,在闷着头构思写作。很严肃、很封闭。但是只要有人来,一听见朋友的声音。他马上很活跃了,平易近人,热情周到,很谈得来。仔细想来,父亲也矛盾。因为他对生活、对写作极认真勤奋;另一方面,他又特别有情趣,爱生活。”

朱光潜:“据我接触到的世界文学情报,全世界得到公认的中国新文学家也只有沈从文与老舍。”

樊骏评价幽默之于老舍:“在某种意义上, 失去了幽默,,就没有了老舍, 更谈不上他在文学史上取得那样的成就与地位。”

4、人物影响

老舍致力于文学的普及和曲艺的改造,是民间曲艺改革的一位先驱者。

老舍和郭沫若等人组织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并担任常务理事兼总务部主任,负责领导日常会务,对外代表“文协”,老舍在担任总务部主任期间团结了全国的抗战文人,使这一时期成为现代文学史上文艺界团结得最好的时期之一。

为纪念老舍先生以及鼓励创作优秀的文艺作品,北京市文联和老舍文艺基金会于1999年创立了老舍文学奖,该奖项主要奖励北京籍作者的创作和在京出版和发表的优秀作品,每两至三年评选一次。

老舍(l899.2.3―1966.8.24),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母亲也是旗人.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一家人的生活。1918年夏天,他以优秀的成绩由北京师范学校毕业,被派到北京第十七小学去当校长。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在英期间开始文学创作。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说月报》杂志连载,立刻震动文坛。以后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赵子曰》和《二马》。奠定了老舍作为新文学开拓者之一的地位。1930年老舍回国后,先后在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任教授。这个时期创作了《猫城记》、《离婚》、《骆驼样子》等长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等中篇小说,《微神》等短篇小说。1944年开始,创作近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四世同堂》。他担任全国文联和全国作协副主席兼北京文联主席,是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常委。1966年“文革”中不堪躏辱投湖自尽。

著作书目:

《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

《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

《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

《文学概论讲义》(理论)1931,齐鲁大学文学院

《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生活

《猫城记》(长篇小说)1933,现代

《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

《老舍幽默诗文集》
1934,的代

《赶集》(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

《樱海集》(短篇小说集)19Z9,人间

《蛤藻集》(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

《老牛破车》(创作经验)1937,人间

《三团一》(曲艺集)1938,重庆独立出版公司

《骆驼样子》(长篇小说)1939,人间;修改本,1955,人文

《火车集》(短篇小说集)1939,上杂

《残雾》(话剧)1940,商务

《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香港作者书社

《张自忠》(话剧)1941,华中图书公司

《大地龙蛇》(话剧)1941,国民图书出版社

《剑北篇》(诗集)1942,文艺奖金管理委员会出版部

《归去来兮》(话剧)1943,作家书屋

《国家至上》(话剧)与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书馆

《谁先到了重庆》(话剧)1943,重庆联友出版社

《桃李春风》(话剧,又名《金声玉报》)与赵清阁合著,

l943,中西书局

《贫血集》(短篇小说集)1944.文聿出版社

《火葬》(长篇小说)1944,晨光

《惶惑》(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

《偷生》(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

《东海巴山集》(短篇小说集)1946,新丰出版社

《微神集》(短篇小说集)1947,晨光

《月牙集》(短篇小说集)
l948,晨光

《方珍珠》(话剧)1950:晨光

《龙须沟》(话剧)1951,大众

《老舍选集》
1951,开明

《春华秋实》(话剧)1953,人文

《老舍短篇小说选》
19567,人文

《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

《茶馆》(话剧)1958,戏剧

《上任》(短篇小说)1958,作家

《四世同堂》(长篇小说,又名《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上下册,

1959,百花;l―3部,四川人民

《正红旗下》(长篇小说),人文
《老舍小说集外集》
1982,北京
《老舍文艺评论集》
1982,安徽人民

《老舍选集》(1―4卷)1982,四川人民

《老舍戏剧全集》(1一4卷)1982,戏剧

《老舍新诗选》
1983,花山

《四世同堂补篇》(长篇小说)1983,百花

《老舍散文选》
老舍资料,老舍生平简介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老舍离别家小奔赴国难。1938年初,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于武汉成立,老舍被推为常务理事和总务部主任,同年随文协迁到重庆。自此主持文协工作直至抗战胜利。抗战期间老舍团结和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利用各种文艺形式为抗日做贡献。他自己也以团结抗日为题材,运用各种文学体裁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的代表作为长篇小说《四世同堂》。

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老舍是满族正红旗人,北京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时候。

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1966年8月24日,中国作家老舍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暴力批斗,在北京太平湖投湖自尽。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e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信仰基督教,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由于受到文革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享年67岁,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姓氏一拆为二),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其它笔名还有舍予、?e青、?e予、非我、鸿来等。

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一个满族正红旗北京贫民家庭。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老舍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赵子日》、《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二马》、《小坡的生日》、《离婚》、《猫城记》、《正红旗下》,剧本《残雾》、《方珍珠》、《面子问题》、《龙须沟》、《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戏剧集》、《柳树井》、《女店员》、《全家福》、《茶馆》,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出口成章》,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及作品集《老舍文集》(16卷)等。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享年67岁,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姓氏一拆为二),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一个满族城市贫民家庭。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满族正红旗人,北京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巷战中,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其它笔名还有舍予、?e青、?e予、非我、鸿来等。

1913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长、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1922年任南开中学国文教员。同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教学之余,读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并正式开始创作生涯。陆续发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三部描写市民生活的讽刺长篇小说。自1925年起,陆续写了3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对乌烟瘴气的教育界做了生动的揭露;《赵子曰》的鞭挞锋芒指向以新派自诩其实醉生梦死的青年学生;《二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国的北京人,讽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产的社会土壤里培植出来的“出窝儿老”的畸形心态――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语,俏皮的幽默笔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风情,通过闭塞守旧、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对于祖国命运的忧虑,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和思想视角。3部作品陆续在《小说月报》上连载后,引起文坛的注目。1926年老舍加入文学研究会。1929年夏,绕道欧、亚回国。在新加坡逗留期间,为当地高涨的民族解放要求所鼓舞,创作反映被压迫民族觉醒的中篇童话《小坡的生日》。1930年回到祖国,任济南齐鲁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并编辑《齐鲁月刊》。

1925年, 老舍第一个长篇《老张的哲学》问世,作品取材于老舍在北京教育界任职时的经历。小说揭露了北洋政府统治下,教育界的黑暗和混乱,在艺术上表现出幽默的艺术风格。

1934年夏到青岛山东大学任中国文学系教授。1936年夏辞去教职,专事文学创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武汉、重庆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工作,任常务理事、总务组长,并组织出版会刊《抗战文艺》。1946年3月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期满后,留美写作。1949年底返回北京。曾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及书记处书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中国剧协和中国曲协理事、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1966年被“四人帮”迫害致死。

老舍一生勤奋笔耕,创作甚丰。20世纪30年代就成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集《赶集》等。其《骆驼祥子》问世后蜚声文坛,标志着老舍现实主义风格的形成,达到了他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曾先后被译成十几种外文。40年代的作品有:长篇小说《火葬》、《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贫血集》、《月牙集》,以及通俗文艺作品集《三四一》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正红旗下》,长篇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散文杂文集《福星集》,剧本《龙须沟》、《茶馆》等。老舍文学创作历时40年,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为题材,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人物性格鲜明,细节刻画真实。能纯熟地驾驭语言,善于准确地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老舍以讽刺幽默和诙谐轻松的风格,赢得了人民的喜爱,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我是文艺界中的一名小卒,十几年来日日操练在书桌上与小凳之间,笔是枪,把热血洒在纸上。可以自傲的地方,只是我的勤苦;小卒心中没有大将的韬略,可是小卒该作的一切,我确是做到了。以前如是,现在如是,希望将来也如是。在我入墓的那一天,我愿有人赠给我一块短碑,上刻: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老舍资料,老舍生平简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享年67岁,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姓氏一拆为二)。满族,北京人正红旗人,人民艺术家。另有笔名?e青、鸿来、非我等。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的作品很多,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二马》、《离婚》、《猫城记》、《正红旗下》《猫》、《母鸡》,剧本《残雾》、《方珍珠》、《面子问题》、《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戏剧集》、《柳树井》、《女店员》、《全家福》、《茶馆》,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出口成章》、《阳光》,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及作品集《老舍文集》(16卷)等。其中,最著名的是:《茶馆》、《龙须沟》、《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断魂枪》。其中《猫》《母鸡》、《养花》?p《北京的春节》等被选入课本。北京市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人生经历
老舍的老年

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巷战中。襁褓之中的老舍,家曾遭八国联军的意大利军人劫掠,还是婴儿的老舍因为一个倒扣在身上的箱子幸免于难。老舍九岁得宗月大师资助始入私塾。1913年,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于1918年毕业。

曾任小学校长(北京东城区方家胡同路小学)、中学教员(北京市第一中学)、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山东大学)、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讲师,任教5年。

笔名来历

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另有?e青、?e予、口青等笔名。因为老舍生于阴历年底,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含有庆贺新春、前景美好之意。舒庆春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含有“舍弃自我”,亦有“忘我”的意思。

“老舍”这一笔名,是他在1926年发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时首次使用的。在“舍予”前面添“老”字,而后面去掉“予”字,便成了现今人们熟知的“老舍”。这个“老”并不表示年龄大,而是含有一贯、永远的意思,合起来就是一贯、永远“忘我”。他用“老舍”这一笔名发表了大量文学作品,以致不少人只知道他的笔名。

看看我给的参考资料就可以了,希望喜欢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享年67岁,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姓氏一拆为二)。满族,北京人正红旗人,人民艺术家。另有笔名?e青、鸿来、非我等。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的作品很多,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二马》、《离婚》、《猫城记》、《正红旗下》《猫》、《母鸡》,剧本《残雾》、《方珍珠》、《面子问题》、《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戏剧集》、《柳树井》、《女店员》、《全家福》、《茶馆》,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出口成章》、《阳光》,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及作品集《老舍文集》(16卷)等。其中,最著名的是:《茶馆》、《龙须沟》、《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断魂枪》。其中《猫》《母鸡》、《养花》?p《北京的春节》等被选入课本。北京市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出自度娘简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享年67岁,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姓氏一拆为二),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一个满族城市贫民家庭。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满族正红旗人,北京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巷战中,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其它笔名还有舍予、?e青、?e予、非我、鸿来等。

1913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长、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1922年任南开中学国文教员。同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教学之余,读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并正式开始创作生涯。陆续发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三部描写市民生活的讽刺长篇小说。自1925年起,陆续写了3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对乌烟瘴气的教育界做了生动的揭露;《赵子曰》的鞭挞锋芒指向以新派自诩其实醉生梦死的青年学生;《二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国的北京人,讽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产的社会土壤里培植出来的“出窝儿老”的畸形心态――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语,俏皮的幽默笔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风情,通过闭塞守旧、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对于祖国命运的忧虑,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和思想视角。3部作品陆续在《小说月报》上连载后,引起文坛的注目。1926年老舍加入文学研究会。1929年夏,绕道欧、亚回国。在新加坡逗留期间,为当地高涨的民族解放要求所鼓舞,创作反映被压迫民族觉醒的中篇童话《小坡的生日》。1930年回到祖国,任济南齐鲁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并编辑《齐鲁月刊》。

1925年, 老舍第一个长篇《老张的哲学》问世,作品取材于老舍在北京教育界任职时的经历。小说揭露了北洋政府统治下,教育界的黑暗和混乱,在艺术上表现出幽默的艺术风格。

1934年夏到青岛山东大学任中国文学系教授。1936年夏辞去教职,专事文学创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武汉、重庆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工作,任常务理事、总务组长,并组织出版会刊《抗战文艺》。1946年3月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期满后,留美写作。1949年底返回北京。曾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及书记处书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中国剧协和中国曲协理事、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1966年被“四人帮”迫害致死。

老舍一生勤奋笔耕,创作甚丰。20世纪30年代就成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集《赶集》等。其《骆驼祥子》问世后蜚声文坛,标志着老舍现实主义风格的形成,达到了他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曾先后被译成十几种外文。40年代的作品有:长篇小说《火葬》、《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贫血集》、《月牙集》,以及通俗文艺作品集《三四一》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正红旗下》,长篇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散文杂文集《福星集》,剧本《龙须沟》、《茶馆》等。老舍文学创作历时40年,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为题材,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人物性格鲜明,细节刻画真实。能纯熟地驾驭语言,善于准确地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老舍以讽刺幽默和诙谐轻松的风格,赢得了人民的喜爱,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我是文艺界中的一名小卒,十几年来日日操练在书桌上与小凳之间,笔是枪,把热血洒在纸上。可以自傲的地方,只是我的勤苦;小卒心中没有大将的韬略,可是小卒该作的一切,我确是做到了。以前如是,现在如是,希望将来也如是。在我入墓的那一天,我愿有人赠给我一块短碑,上刻: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1924年秋季,老舍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华语学系任华语讲师,教导英国人学习中国的官话和中国古典文学。业余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开始文学创作。1926年,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1929年夏季,离英,途经新加坡并滞留半年,在华侨中学任教,创作以新加坡为背景的小说《小坡的生日》。1930年春季,返回到北京。1930年至1937年间,老舍先后任教于济南的齐鲁大学和青岛的山东大学。此间,他看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的国家状况,创作了长篇小说《大明湖》,为所有蒙受侵略之苦的祖国人民抒发愤慨。在这部小说里,他第一次描写了共产党人的形象。1936年写出长篇小说文学代表作《骆驼祥子》。

中文名: 舒庆春
别名: 老舍、字舍予
国籍: 中国
民族: 满族(正红旗)
出生地: 北京
出生日期: 1899年2月3日

逝世日期: 1966年8月24日

职业: 作家

主要成就: 发表了大量影响后人的文学作品

代表作品: 《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

夫人: 胡?e青
老舍资料,老舍生平简介

老舍1899-1966现代作家和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市人出生于城市贫民家庭。幼年丧又靠母亲抚养长大。1912年入北京师范学校爱上了文学。毕业后任天津南开中学国文教员。1924年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在英国六年共发表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1930年回国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大学任教。这期间老舍写了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牛天锡传》《骆驼祥子》和多部短篇小说集。其中尤以《骆驼祥子》影响最大这是一首"旧时代的葬歌"。小说被译成十几种外国文字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抗战爆发后老舍辞去教职以极大热情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战协会其创作范围也不断扩大。

在于我们!在这个网站!在你自己说说的

老舍,原名舒庆春。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e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1]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享年67岁,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姓氏一拆为二),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一个满族城市贫民家庭。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满族正红旗人,北京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巷战中,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其它笔名还有舍予、?e青、?e予、非我、鸿来等。

老舍资料,老舍生平简介

1899年2月3日,老舍生于北京。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战争中。全家靠母亲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生活。

1908年,老舍九岁,得人资助始入私塾。

1913年,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

1918年毕业,被派任到方家胡同小学当校长。两年之后,晋升为京师教育局北郊劝学员,但是由于很难和教育界及地方上的旧势力共事,很快便主动辞去了这份待遇优厚的职务,重新回到学校教书。

1921年,在《海外新声》上发表《她的失败》的白话小小说,署名舍予,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老舍的最早的一篇作品,仅有700字。

1922年,受礼加入基督教,后在天津南开中学教国文,并在北京教育会、北京地方服务团工作。在此期间,他热衷于社会服务事业,同时还在英文夜校和燕京大学补习英文。

1923年,在《南开季刊》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London)讲师。在英国期间,老舍曾使用Colin C. Shu这个英文名字(应为其基督教教名)。

1926年,在《小说月报》上连载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第1期署名“舒庆春”,第2期起改“老舍”。此后三年继续创作,在英国共创作发表了长篇小说三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 英国的教书生涯使老舍成为一名合格的作家。

1929年夏,离英回国,在新加坡直流半年,任中学教员。

1930年,回国任齐鲁大学教授,边写作边教学。

1931年,与胡?e青女士结婚,同年发表长篇《小坡的生日》。

1932年,创作《猫城记》,并在《现代》杂志连载。此后几年,老舍陆续创作了《离婚》和《月牙儿》等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品。

1934年,任山东大学文学系教授。

1936年,老舍辞去山东大学教授一职专心从事写作。9月,《骆驼祥子》在《宇宙风》连载,1939年该书由人间书屋正式发行。

1937年,8月返齐鲁大学任教。11月只身奔赴武汉。

1938年,老舍被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常务理事兼总务部主任,对内主持日常会务,对外代表“文协”,并全面负责总会的领导工作。同年7月,随文协西迁重庆。

1939年,老舍翻译完成的英文版《金瓶梅》在伦敦出版,译名为The Golden Lotus,此版是为西方比较权威的《金瓶梅》译本,先后发行四次。

1944年,创作并由良友复兴印刷公司出版《四世同堂》第一卷《惶惑》。

1946年,受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同年出版《四世同堂》第二卷《偷生》。

1949年,接文艺界三十余位友人信后决定回国,10月离美,12月抵达天津。

1950年,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成立,任副理事长。

1951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1953年,当选为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

1957年,《茶馆》发表于《收获》第一期。

1966年8月24日,“文化大革命”中不忍屈辱,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1978年,老舍得到平反,恢复“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墓碑上刻写着老舍的一句话:“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1)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e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2)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3)1899年老舍生于北京。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战争中。全家靠母亲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生活。

(4)1918年毕业,被派任到方家胡同小学当校长。两年之后,晋升为京师教育局北郊劝学员,但是由于很难和教育界及地方上的旧势力共事,很快便主动辞去了这份待遇优厚的职务,重新回到学校教书。

(5)1922年,受礼加入基督教,后在天津南开中学教国文,并在北京教育会、北京地方服务团工作。在此期间,他热衷于社会服务事业,同时还在英文夜校和燕京大学补习英文。

(6)1932年,创作《猫城记》,并在《现代》杂志连载。此后几年,老舍陆续创作了《离婚》和《月牙儿》等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品。

(7)1936年,老舍辞去山东大学教授一职专心从事写作。9月,《骆驼祥子》在《宇宙风》连载,1939年该书由人间书屋正式发行。

(8)1938年,老舍被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常务理事兼总务部主任,对内主持日常会务,对外代表“文协”,并全面负责总会的领导工作。同年7月,随文协西迁重庆。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2017年9月,中国现代文学长篇小说经典《四世同堂》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上市。这是该作自发表以来第一次以完整版形式出版。

1939年,老舍翻译完成的英文版《金瓶梅》在伦敦出版,译名为The Golden Lotus,此版是为西方比较权威的《金瓶梅》译本,先后发行四次。

1944年,创作并由良友复兴印刷公司出版《四世同堂》第一卷《惶惑》。

1946年,受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同年出版《四世同堂》第二卷《偷生》。

老舍资料,老舍的有关资料
细致细致在细致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男,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e青、鸿来、非我等。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2017年9月,中国现代文学长篇小说经典《四世同堂》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上市。这是该作自发表以来第一次以完整版形式出版。

老舍的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主要作品有:

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火葬》、《二马》、《猫城记》、《离婚》、《蜕》、《文博士》、《小坡的生日》、《骆驼祥子》、《正红旗下》、《牛天赐传》、《无名高地有了名》、《鼓书艺人》、《四世同堂》(包含《惶惑》、《偷生》、《饥荒》三部长篇)? ??

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
2、文艺合集

短篇小说集:《樱海集》、《蛤藻集》、《贫血集》、《东巴山集》、《赶集》、《火车集》

中篇小说集:《月牙集》
文学理论集:《文学概论讲义》

杂感集:《老牛破车》、《小花朵集》

文学语言论集:《出口成章》
通俗文艺集:《三四一》
汉语教材:《灵格风汉语教材》

旧体诗约300首,12万字左右。新诗三首,皆为长诗,分别是:《鬼曲》(1934年)、《成渝路上》(1939年)、《剑北篇》(1939年)? ??

4、曲艺作品

通过搜集整理共有47部,细分有话剧27部、京剧7部、歌剧5部、地方戏剧2部、英译中话剧1部、电影剧本1部、鼓词15篇、相声31段、快板12段、太平鼓词4段、山东快书1段、合作撰写的单弦牌子曲1篇、唱词7篇。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e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信仰基督教,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由于受到文革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个人经历

1899年老舍生于北京。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战争中。全家靠母亲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生活。

1908年老舍九岁,得人资助始入私塾。

1913年,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

1918年毕业,被派任到方家胡同小学当校长。两年之后,晋升为京师教育局北郊劝学员,但是由于很难和教育界及地方上的旧势力共事,很快便主动辞去了这份待遇优厚的职务,重新回到学校教书。

1921年,在《海外新声》上发表《她的失败》的白话小小说,署名舍予,这是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老舍的最早的一篇作品,仅有700字。

1922年,受礼加入基督教,后在天津南开中学教国文,并在北京教育会、北京地方服务团工作。在此期间,他热衷于社会服务事业,同时还在英文夜校和燕京大学补习英文。

1923年,在《南开季刊》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London)讲师。

1926年,在《小说月报》上连载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第1期署名“舒庆春”,第2期起改“老舍”。此后三年继续创作,在英国共创作发表了长篇小说三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英国的教书生涯使老舍成为一名合格的作家。

1929年夏,离英回国,在新加坡直流半年,任中学教员。

1930年,回国任齐鲁大学教授,边写作边教学。

1931年,与胡?e青女士结婚,同年发表长篇《小坡的生日》。

1932年,创作《猫城记》,并在《现代》杂志连载。此后几年,老舍陆续创作了《离婚》和《月牙儿》等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品。

1934年,任山东大学文学系教授。

1936年,老舍辞去山东大学教授一职专心从事写作。9月,《骆驼祥子》在《宇宙风》连载,1939年该书由人间书屋正式发行。

1937年,8月返齐鲁大学任教。11月只身奔赴武汉。

1938年,老舍被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常务理事兼总务部主任,对内主持日常会务,对外代表“文协”,并全面负责总会的领导工作。同年7月,随文协西迁重庆。

1939年,老舍翻译完成的英文版《金瓶梅》在伦敦出版,译名为"The Golden Lotus",此版是为西方比较权威的《金瓶梅》译本,先后发行四次。

1944年,创作并由良友复兴印刷公司出版《四世同堂》第一卷《惶惑》。

1946年,受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同年出版《四世同堂》第二卷《偷生》。

1949年,接文艺界三十余位友人信后决定回国,10月离美,12月抵达天津。

1950年,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成立,任副理事长。

1951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1953年,当选为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

1957年,《茶馆》发表于《收获》第一期。

1966年,文革中不忍屈辱,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且获投票第一,由于老舍已不在人世,遗憾颁予川端康成。

1978年,老舍得到平反,恢复“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象征性的墓碑上刻写着老舍的一句话:“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老舍 (1899~1966)

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满族,北京人。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 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清光绪二十四年生于北京西城小羊圈儿胡同的贫民家庭里,上有三个姊姊和一个哥哥,老舍是家中最小的孩子。父亲舒永寿,是满清正红旗的皇城护军,1900年八国联军,他在与侵略者的巷战中身受重伤,全身被炸成肉花,死于北长街的一家粮店中。从此,老舍一家原本清苦的境况更是雪上加霜.老舍家境困苦,使他的求学道路上也坎坷多艰。从私塾、小学到中学,经济上十分为难,数进数出,还是母亲咬了牙作难和好心人资助,最后才得以进入北京师范学院。 老舍在北京师院的五年学习生活,成绩一直是上等,还受校长方环和语文老师宗子威的影响,开始写诗、散文和演讲,光芒毕露,这是在文化基础上奠定他将来创作生涯的第一步,也是他将来走向社会的一个重要起点。 毕业之后,直接被派任公立小学校长。任上,五四运动爆发,虽不能直接参加,但是反帝国、反封建、争民主的革命潮流,启示了他的思想: 假若没有‘五四’,我很可能终生作这样一个人:兢兢业业地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如是而已,我绝不会忽然想洗去搞文艺。 以前我以为对的变成了不对……这一下子就打乱了两千年来的老规矩,这可不简单!我还是我,只是我的心灵变了,变得敢于怀疑孔圣人了!这还了得!假若没有这一招,不论我怎么爱好文艺,我也不会想到跟才子佳人、鸳鸯蝴蝶有所不同的题材,也不敢对老人老事有任何批判。 这运动使我看见了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明白了一些救国存亡的初步办法。反封建使我体会到中国人的尊严,人不该作礼教的奴隶;反帝国主义使我感到中国人的尊严,中国人不该再做洋奴。这两种认识就是我后来写作的基本思想与情感。 文学革命使他感到狂喜,他开始以白话文创作,写下了他第一篇习作《小铃儿》,叙述小孩子打洋人的故事,这无疑是老舍爱国主义的一个开端。

二十五岁,老舍受聘到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担任华语教员。为了学英文,他开始拚命地念小说,其中威尔斯、莫泊桑、梅瑞狄斯、特别是康德拉(黑暗之心)对他影响甚大,他喜欢这些近代小说写实的态度,尖锐的笔调。这些小说已成为社会的指导者,人生的教科书;不只提供消遣,而是用引人入胜的方法作某一事理的宣传。 到了英国,我就拚命地念小说,拿它作学习英文的课本。念了一些,我的手痒痒了。离开家乡时自然想家,也自然想起过去几年的生活经验为什么不写写呢?老舍‘想家’,其实是想在国内所知道的一切。那些过去就像图画,常在心中往回不已。他开始动笔,舍弃中国小说章回体的旧形式,加上往日的生活经验及他富有幽默的特点,大胆放野地写下去,写成三篇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及《二马》,显示其独特风格和观察的特殊生活领域,为其文学之路,奠定重要基础。

三十一岁回国任教,老舍怀抱着爱国的激情和高昂的创作热情,又由远方的英国切进到他熟悉的古老的中国社会现实中来,再加上对文学理论的研究,这就推动他第一个创作高产和丰收时期。许多重要的长篇小说,如《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甚至今天要讨论的《骆驼祥子》都在这时期创作。这些作品奠定老舍在中国文坛上的重要地位,是他成为一名符其实的大文学家。

1937年,抗战爆发,老舍成为抗战文艺最积极的实践者。以老舍在在文坛的地位,他的爱国热诚和热心公益事业而又具有团结各方力量的吸引力,在武汉组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被推举为常务理事(实际负责人)达八年之久。

我是怎样期待着那大时代锻炼出来的文艺生力军,以严肃的生活,雄美的体格,把白面与文弱等等可耻的形容词从此扫刷了去,而以粗莽英武的姿态为新中国高唱那前进的战歌呢!

他怀抱着爱国热忱的高涨,推动他的社会观和文艺观向着革新的方向发展,所作不出抗战宣传的作品,如《四世同堂》。同时,他也注意到通俗文艺形式,拜访鼓书艺人,学习和讨论鼓书作法,有许多曲艺的创作。同时也融合相声的语言与戏曲的表现手法,大大加强话剧的创作,如《十五贯》。抗战这一大形势,使老舍从学府的生活天地和市民的写作范围突破出来,早期他还着力于赞颂、鼓励群众抗战爱国的热情,到后来,人民的生活愈加困苦,他的眼光不得不转注到抗战背后的社会现象了:国民党消极抗战、顽固统治,小官藉机发国难财,吃抗战饭,老舍将这些面相用讽刺喜剧的形式刻画出来,更显黑暗现象与民族弱点的批判,也深化了老舍的爱国主义。

1949年,老舍回到了他朝思暮想的故乡――北京。他对北京怀有深情,他把北京看做一块宝地,走过旧时代,真诚地投入新生活,开始新的创作热情。这时期有最著名的剧作:《龙须沟》、《茶馆》。但是,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风潮,首要铲除的便是黑五类的文艺家,以老舍在文坛上的崇高地位,当然成为共产党杀鸡儆猴的首要目标。老舍疑惑的是,他也是穷人家出生,一辈子都在为穷人造福利事业,批评资本主义社会的喧嚣、匆忙、拜金、与贫富不均,为什么是黑五类?但不由分说,老舍即成为众矢之的,批斗、攻击、满身是血,最后,带着所有的绝望,在太平湖畔想了不为人知的一夜,然后吃了许多冷水死去了。

编辑本段【著作书目】

《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

《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

《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

《文学概论讲义》(理论)1931,齐鲁大学文学院

《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生活

《猫城记》(长篇小说)1933,现代

《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

《老舍幽默诗文集》1934,当代

《赶集》(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

《樱海集》(短篇小说集)19Z9,人间

《蛤藻集》(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

《老牛破车》(创作经验)1937,人间

《三团一》(曲艺集)1938,重庆独立出版公司

《骆驼祥子》(长篇小说)1939,人间;修改本,1955,人文 代表作之一

《火车集》(短篇小说集)1939,上杂

《残雾》(话剧)1940,商务

《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香港作者书社

《张自忠》(话剧)1941,华中图书公司

《大地龙蛇》(话剧)1941,国民图书出版社

《剑北篇》(诗集)1942,文艺奖金管理委员会出版部

《归去来兮》(话剧)1943,作家书屋

《国家至上》(话剧)与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书馆

《谁先到了重庆》(话剧)1943,重庆联友出版社

《桃李春风》(话剧,又名《金声玉报》)与赵清阁合著,l943,中西书局

《贫血集》(短篇小说集)1944.文聿出版社

《火葬》(长篇小说)1944,晨光

《惶惑》(长篇小说,是《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

《偷生》(长篇小说,是《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

《东海巴山集》(短篇小说集)1946,新丰出版社

《微神集》(短篇小说集)1947,晨光

《月牙儿》(短篇小说集)l948,晨光 代表作之一

《方珍珠》(话剧)1950:晨光

《龙须沟》(话剧)1951,大众 代表作之一

《老舍选集》1951,开明

《春华秋实》(话剧)1953,人文

《老舍短篇小说》1956,人文

《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

《茶馆》(话剧)1958,戏剧 代表作之一

《上任》(短篇小说)1958,作家

《四世同堂》(长篇小说,又名《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上下册,1959,百花;1―3部,四川人民 代表作之一

《正红旗下》(长篇小说,遗著,未完)

《我这一辈子》(中篇小说) 代表作之一

《老舍小说集外集》1982,北京

《老舍文艺评论集》1982,安徽人民

《老舍选集》(1―4卷)1982,四川人民

《老舍戏剧全集》(1一4卷)1982,戏剧

《老舍新诗》1983,花山

《四世同堂补篇》(长篇小说)1983,百花

《老舍散文》1984,百花

《老舍经典作品选》2002,当代世界

《草原》 未知

《第一堂课 》1983年,文集

《猫》未知

老舍 (1899~1966)

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满族,北京人。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 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老舍(l899.2.3―1966.8.24),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母亲也是旗人.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一家人的生活。1918年夏天,他以优秀的成绩由北京师范学校毕业,被派到北京第十七小学去当校长。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在英期间开始文学创作。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说月报》杂志连载,立刻震动文坛。以后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赵子曰》和《二马》。奠定了老舍作为新文学开拓者之一的地位。1930年老舍回国后,先后在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任教授。这个时期创作了《猫城记》、《离婚》、《骆驼样子》等长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等中篇小说,《微神》等短篇小说。1944年开始,创作近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四世同堂》。他担任全国文联和全国作协副主席兼北京文联主席,是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常委。1966年“文革”中不堪躏辱投湖自尽。

著作书目:

《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

《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

《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

《文学概论讲义》(理论)1931,齐鲁大学文学院

《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生活

《猫城记》(长篇小说)1933,现代

《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

《老舍幽默诗文集》
1934,的代

《赶集》(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

《樱海集》(短篇小说集)19Z9,人间

《蛤藻集》(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

《老牛破车》(创作经验)1937,人间

《三团一》(曲艺集)1938,重庆独立出版公司

《骆驼样子》(长篇小说)1939,人间;修改本,1955,人文

《火车集》(短篇小说集)1939,上杂

《残雾》(话剧)1940,商务

《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香港作者书社

《张自忠》(话剧)1941,华中图书公司

《大地龙蛇》(话剧)1941,国民图书出版社

《剑北篇》(诗集)1942,文艺奖金管理委员会出版部

《归去来兮》(话剧)1943,作家书屋

《国家至上》(话剧)与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书馆

《谁先到了重庆》(话剧)1943,重庆联友出版社

《桃李春风》(话剧,又名《金声玉报》)与赵清阁合著,

l943,中西书局

《贫血集》(短篇小说集)1944.文聿出版社

《火葬》(长篇小说)1944,晨光

《惶惑》(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

《偷生》(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

《东海巴山集》(短篇小说集)1946,新丰出版社

《微神集》(短篇小说集)1947,晨光

《月牙集》(短篇小说集)
l948,晨光

《方珍珠》(话剧)1950:晨光

《龙须沟》(话剧)1951,大众

《老舍选集》
1951,开明

《春华秋实》(话剧)1953,人文

《老舍短篇小说选》
19567,人文

《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

《茶馆》(话剧)1958,戏剧

《上任》(短篇小说)1958,作家

《四世同堂》(长篇小说,又名《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上下册,

1959,百花;l―3部,四川人民

《正红旗下》(长篇小说),人文

《老舍小说集外集》
1982,北京
《老舍文艺评论集》
1982,安徽人民

《老舍选集》(1―4卷)1982,四川人民

《老舍戏剧全集》(1一4卷)1982,戏剧

《老舍新诗选》
1983,花山

《四世同堂补篇》(长篇小说)1983,百花

《老舍散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