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语动之以情的意思及解释

  • 关于成语动之以情的意思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四字成语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出自哪里

出处:孔子《论语》:“诱之以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胁之以威,授之以渔,。”

白话释义:用利益去诱惑,用情感去打动,用道理去明了,用威严去胁迫,教授给以捕鱼的技术。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拼音:dongzhiyiqing,xiaozhiyili

意思是:用感情来打动别人的心,用道理来使别人明白。

扩展资料: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典型例子:

唐太宗李世民是个争强好胜之人,自我表现意识极强。在做皇帝前,长期的军旅生活使他有机会接触下层官吏和士兵,并与他们称兄道弟的很有交情。坐上皇帝后,一心想治理好国家,因而在贞观之初能虚心大臣们的正确建议,直言进谏之臣戴胄、王珪、魏征等,成为了李世民的得力助手。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政局日趋好转,太宗在追求奢侈享受的同时,在政治上的作风也逐渐改变了,忘记了贞观之初所说的话,“治国犹如养病,大病初愈,还须细心维持,国家稍安,尤须谨慎。”经常是一意孤行,朝臣中很少有人敢当面进谏。

魏征发现太宗的错误行为渐渐露头时,就开始及时进谏,劝告太宗坚持贞观初年的“志在节俭,求谏不倦”的作风。魏征曾连上四疏,转过年又连上“十思”疏,没过两月又上疏指出徭役过重,已引起百姓怨恨,希望太宗能恢复贞观初年的作风。

晚年的李世民更是自以为是,魏征无奈之下,在太宗为皇孙过生日宴请群臣时,当众批评太宗近来听取大臣的谏言非常勉强,并以具体实例说明太宗前后三种不同的纳谏态度。后来魏征又上疏指出太宗,渐不克终者“十条”。

这十条,每一字,每一句都如实如理,入木三分,太宗在事实面前,也是勇于承认错误,并将这份有分量的奏疏挂在屏障上,表示要朝夕观阅,作为警惕自己的座右铭。

魏征临死前还上言,对太宗的弱点进行了深刻的揭露,这也是他最后一次上疏。太宗甚是感动,亲笔为他撰写碑文。李世民与魏征除了君臣关系,更应该是在进谏、纳谏上摸爬滚打出来的朋友。

动之以情是什么意思

动之以情百[dòngzhīyǐqíng]

用真情打动对方。

中文名

动之以情

外文名

Movewithaffection

释义

用真情打动对方

拼音

dòngzhīyǐqíng

成语度拼音

dòngzhīyǐqíng

成语释义

用真情打动对方。

成语出处

高阳版《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随便他如何导之以理,动之以情,一个只是不肯权松口。”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常与“晓之以理”连用。

成语例句

应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耐心的加以解释.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是什么意思?

用感情打动人心,用道理使人明白。

晓是使人明白的意思,动是打动的意思。

出处: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随便他如何导之以理,动之以情,一个只是不肯松口

用法:作谓语、定语;常与“晓之以理”连用。

英文翻译:Movewithemotionandunderstandwithreason。

扩展资料: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运用:

做群众工作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做好群众工作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确,党的优良传统就是密切联系群众,做群众工作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通过耐心细致、有针对性的宣传发动、教育引导,让群众自觉自愿、心服口服的接受党委政府的决策决定。这样,既能够保证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又能够在面对面、心连心的沟通交流中增进与群众的感情,融洽党群干群关系。

客观的讲,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人民内部矛盾处于多发易发期。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群众工作千头万绪,要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做好的。但不管社会怎么发展,情况怎么复杂,群众思稳定、盼发展、求富裕的共同心愿永远不会变。

任何一项工作,任何一个“疙瘩”,只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给群众讲清楚、说明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局部与大局的关系、当前和长远的关系,而且拿出诚意、拿出认识的换位思考一下,多想想群众之苦,多为群众考虑考虑,多帮助群众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群众自然会理解并支持配合好党委政府的工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人民网-做群众工作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