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语内外交困的意思及解释

  • 关于成语内外交困的意思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四字成语

什么成语最后两个字是“交困”

【成语】:上下交困

【拼音】:shàngxiàjiāokùn

【解释】:指国家和百姓都处于困难的境地。

【出处】:《清史稿·食货志一》:“以中国所有财产抵借外债,积数十年不能清偿。摊派加百捐,上下交困。”

【成语】:内外交困

【拼音】:nèiwàijiāokùn

【解释】:交:同时;困:困境。里里外外都处于困难度的境地。

【出处】:毛泽东《支持美国黑人抗暴斗争的声明》:“它给陷于内外交困的美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

【举例造句】:他现在已经是内外交困,日子很不好过。

【拼音代码】:nwjk

【近义词】:内忧外患、走投无路、山穷水尽

【反义词】:左右逢源、万事亨通

【歇后语】:出门逢债主,回屋难揭专锅

【成语】:公私交困

【拼音】:gōngsījiāokùn

【解释】:公家私人均陷困境。

【出处】:《明史·食货志六》:“虚糜干没,公私交困焉。”

【举例造句】:因为按照我们现在落后农村的生产力,及经常遭受战争属摧毁的环境,若果脱离生产的人太多了,便会养不活,便会公私交困。——《解放日报》1942.9.4

【拼音代码】:gsjk

【反义词】:公私两便

洋务运动内外交困指什么

洋务运动,又称复晚清自救运动、自强运动。该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前期口号为“自强”,后期口号为“求富”制)

洋务运动进行30多年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根本的指导思想是“自强”、“求富”zhidao。其分类思想就是“师夷制夷”、“中体西用”八个字。前四个字“师夷制夷”表明洋务运动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的关系,即学习西方的长技用以抵制西方的侵略道路。

洋务运动内外交困指农民起义和列强入侵。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以及太平天国的打击,清朝的一部分官僚开始认识到西方坚船利炮的威力。为了解除内忧外患,实现富国强兵,以维护清朝统治,开始学习西方文化及先进的技术,这样一部分人被称为洋务派。在此之前一些学者就提出了学习西方国家的优点以增强国力,例如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主张“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不久,因为清政府用领土,主权以及一系列经贸特权暂时填补了外国侵略者的肚子,国内的农民战争也进入低潮,因而呈现了暂时“稳定”的局面,即所谓“中外和好”的“和局”。但是在清朝统治集团中,一些头脑比较清楚的当权者,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以及在中枢执掌大权的恭亲王等人,并没有因为这种“和局”的出现而减少他们对清政府统治的危机感。曾,李,左诸人都为剿灭的太平天国而建立殊勋,他们在借助外国侵略者对太平天国的“华洋会剿”中,亲眼看到了外国侵略者坚船利炮的巨大威力,从而感受到一种潜在的长远威胁。面临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他们继承了魏源等“经事派”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并极力将这种思想付诸于实践他们“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一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二是在中外“和局”的条件下,徐图中兴。

内外交困的近义词

内外交困近义词:

内忧外患,内外交迫,山zhidao穷水尽,焦头烂额,走投无路

内外交困

[拼音] [nèiwàijiāokùn]

[释义] 交:同时;困:困境内。里里外外都处于困难的境地。

[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休再罗索!朕因流贼容猖獗,东事日急,内外交困,不得不百计筹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