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语赏罚分明的意思及解释

  • 关于成语赏罚分明的意思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四字成语

赏罚分明是何意?出自于哪?

“赏罚分明”比喻奖赏有功者,处罚有过者,界限非常分明。

此典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三月丙午,入曹。……令无入僖负羁之宫而免其族,报施也。魏犨、颠颉怒曰:‘劳之不图,报于何有!’僖负羁氏。魏犨伤于胸,公欲杀之而爱其材,使问,且视之,病,将杀之。魏犨束胸见使者曰:‘以君之灵,不有宁也?’距跃三百,曲踊三百。乃舍之。杀颠颉以徇于师,立舟之侨认为戎右。”

春秋时期,晋文公打败了卫国和曹国,以前逃难时所受的那股怨气消除了。大家都兴高采烈。赵衰提醒晋文公,说:“大丈夫有怨报怨,也别忘了有恩报恩哪!”晋文公不是个忘恩负义的人,听到赵衰的话说:“当然!当然!请问报谁的恩?”赵衰回答:“当初主公不是说过吗?如果您能够回到晋国的话,必定报答僖大夫的恩情。”晋文公着急地说:“哎呀,真糟糕!他在哪儿呀?为什么曹国大夫的名单上没有他呢?”经过认真地调查,才知道僖负羁被革了职,现在住在北门,成为一般老百姓了。晋文公立刻下令保护北门;然后又下了一道很严厉的命令,说:“不管是谁,只要侵犯了僖家的一草一木,就以死罪论处。”他留下一部分人马在城里,自己回到城外的大营里去。

魏犨和颠颉两个人听到这道命令,心里很不服气。

两人出于嫉妒,带了几名小兵包围僖负羁的房子,从四面八方放起火来。正巧那一天风大,没过多久,北门一带就烧得通红。

狐偃、胥臣等发现北门起火,急忙地领着士兵赶过去。仔细一瞧,原来是僖负羁的家着火了。他们立刻动手救火。一直忙到天亮,才把火扑灭。这时晋文公也赶来,默然地注视着眼前的景象。僖负羁被烧得面目全非,听说晋文公到了,痛苦地睁开眼睛瞧了他一眼,就咽气了。

晋文公非常悲愤。他查出是魏犨和颠颉放的火,就要把他们处死。赵衰说:“他们两个人跟着主公颠沛流离了十九年,最近又出生入死立了大功,还是从轻发落吧!”晋文公说:“有功劳的人就可以犯法吗?那以后我的命令还有用吗?功是功,过是过,赏罚必须分明。”赵衰说:“主公的话当然有道理,不过魏犨是咱们将军当中最勇猛的,杀了他实在可惜。再说这次放火是颠颉指使的,杀了他也就算了,何必再杀魏犨呢?”晋文公,思忖了一会儿,说:“魏犨虽然勇猛,可是受了重伤,看来也活不成了,就按照军令杀了吧!”赵衰说:“让我先去看看。如果他真的不行了,就照主公的话治死他;如果他还很健壮,不如留下他,让他戴罪立功。”晋文公点了点头,说:“由你去办吧!”然后转身对荀林父说:“你把颠颉带到这儿来!”

荀林父带颠颉进来了。晋文公破口大骂:“你为什么违犯军令,烧死僖负羁?”颠颉明白十九年来的功劳算是白费了,无论如何也免不了一死,就毫不客气地挖苦说:“介之推割下大腿的肉给你吃,你把他烧死了;僖负羁给你酒肉吃,当然应该受到同等的对待呀!”晋文公听了,气得青筋暴露说:“介之推是自己跑掉的,怎么能怪我呢?”颠颉顶他一句说:“僖负羁又没跑到绵山上去,你怎么不早点儿去探望他呢?如果你真心诚意地想报恩的话,为什么不去请他来呢?”晋文公更加恼火了,没有心绪再跟他辩解,就叫武士把颠颉推下去斩了。

赵衰奉了晋文公的命令去看魏犨。魏犨的胸脯受了重伤,有气无力地躺着。一听说赵衰来看他,本来心直口快的他竟生出了急智。他叫左右的人尽快用布帛裹紧他的胸脯,咬紧牙根,亲自出来迎接赵衰。赵衰一愣,问他:“听说将军受了重伤,怎么起来了呢?主公叫我来看看你,你还是躺下来休息休息吧!”魏犨说:“主公派大臣来看我,我哪儿敢失礼呀!我知道自己犯的是死罪,如果能免我一死,我将尽力报答主公的大恩和诸位的情义!”说完,他故意在赵衰面前施展他的身手,向前跳了两次,又往高处蹦了三次。赵衰赶紧阻止他说:“将军好好休养,我替你去向主公求情就是了。”

赵衰回去一五一十地向晋文公转告了魏犨的话和又跳又蹦的情形。晋文公虽然心里高兴,嘴里却不说什么。他当着大臣们的面问赵衰:“魏犨和颠颉在一起,颠颉放火,他也不阻挡他,该当何罪?”赵衰说:“革去官职,让他戴罪立功。”于是晋文公就革去了魏犨的官职。大家都倒抽一口冷气,面面相觑,议论着说:“颠颉和魏犨跟着主公颠沛流离,立下不少功劳,最近还打了胜仗。然而一旦犯了军令,重的死罪,轻的革职。如果其他人犯了法,那结局就可想而知!”上下三军全都领教了国君赏罚分明的态度,谁也不敢违法犯纪。

有关‘’赏罚分明‘’的议论文

论“赏罚分明”与“人性化处理”

周诗杰

当今社会很多东西都被冠以“人性化处理”头衔而似乎是皆大欢喜了,那么“赏罚分明”这个“赏”与“罚”的度是否应该人性化处理呢?

我们古人有“赏必明,罚必信”的做法,再来看看他们是如何对待这个度并首期影响的。

《三国演义中》有个很有名的故事叫挥泪斩马谡,当时蜀国的军政首脑诸葛亮在小狐狸马谡失街亭事件并没有把这个“度”人性化。反观孔明一生处事皆以严明二字为首要,在与刘备治军伊始他便反对“凡事与曹操相反,治军安民需宽”的说法,追求的是奖惩严明,而这些也是使得刘备能从并少将寡而成鼎足之势的重要原因。

我们再来看看韩信是如何向刘邦描述项羽的。项羽在要封赏将士时经常是将封印在手上磨掉一个角还舍不得赐予属下,要惩罚将士时又存妇人之仁。项羽这种“度”的模糊最终也必然留不住韩信这样的大将,最终他也只能成为历史的配角。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对于赏罚这个度,明则有益,模糊则必受到历史的惩罚。

反观当今社会,很多人都在这个“人性化”的理念下没有得到应有的对待。我并非反对人性化处事理念,只是许多规定因为人性化处理而模糊了度。在该赏者未赏或少赏时,在该罚者未罚或轻罚时,优秀者丧失积极性,罪恶者得以逍遥。

生命是宝贵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没有错。但“赏”与“罚”这个度在我们社会还不是高度文明的今天是不应该被“人性化”的外衣模糊的,不然一个好的理念将会成为阻碍文明发展的绊脚石。在自觉性还没有达到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应该有严厉的奖惩措施,这样大家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社会才能在好的秩序下进步

赏罚分明的典故引用

汉宣帝时期,渤海、胶东一带盗贼十分猖獗,他们四处作恶。汉宣帝派大臣张敞前去治理,张敞向宣帝请求必须奖赏那些追捕盗贼有功人员,严惩盗贼。到任后,他赏罚分明,差吏们个个奋勇追捕,社会迅速恢复安定

赏罚分明典故

僖负羁是曹国人,曾救过晋文公的命,是晋文公的救命恩人。因此zhidao晋文公在攻下曹国时,为了报答僖负羁的恩情,就向军队下令,不准侵扰僖负羁的家,如果有违反的人,就要处死刑。大将魏平和颠颉却不服从命令,带领军队包围了僖负羁的家,并放火焚屋。魏平爬上屋顶,想把僖负羁拖出杀死。不料,梁木承受不了重量而塌陷,正好内把魏平压在下面,动弹不得,幸好颠颉及时赶到,才把他救了出来。这件事被晋文公知道后,十分气愤,决定依照命令处罚。大臣赵衰(赵国君王的先人)向文公请求:“他们俩人都替国君立下汗马功劳,杀了不免可惜,还是让他们戴罪立功吧!”晋文公说:“功是一回事,过又是一会事,赏罚必须分容明,才能使军士服从命令。”于是便下令,革去了魏平的官职,又将颠颉处死。从此以后,晋军上下,都知道晋文公赏罚分明,再也不敢违令了。

赏罚分明典故

我们学佛念经的根本是什么?就是要了生死,所以要在人间先做菩萨。试想一下,台长给这么多的人看图腾的时候,经常看到一些老妈妈、老伯伯已经在天上了,台长说这个人非常好,他们的子女马上就说:“对对对,他从来不骂人,从来不说人家坏话,是一个很善良的人。”想想看,为什么善良的人能够到天界,而那些恶言恶语、脾气大的人,台长经常看到他们在地府呢?更有甚者,还有些人在地狱呢?这就是善恶分明、赏罚分明,道理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要永不造业,我们哪怕舍去性命,也不要去杀、妄、淫、盗、酒。我们要永远记住,坚决不做坏事,与恶习不要同流合污。

一个人的能力非常有限。我们修心念经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佛力,是菩萨的力量来帮助我们自己。像这次日本的地震,造成了这么多的灾难,然后就是辐射会让更多的人死去,或者生癌症。这不是人自己种的因,才得来的这个果吗?所以,我们在种因的时候,一定要明白,一定会有果出来的,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到因果。台长跟大家讲,在这次的日本地震中,有三座庙完好无损,庙里的和尚也没事情,难道这不是佛菩萨在保佑吗?所以,我们要懂得,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单靠自己的力量,没有佛菩萨给你的佛力,你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

我们现在念经修心,不就是在解决自身的问题吗?我们念经了,靠着佛法的力量,来解决生死问题,来解决生活问题,来解决你命运中各种各样的疑难杂症,实际上这已经是靠着佛菩萨的力量在人间和命运做斗争。虽然说命运很难了脱,但是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力量就是专心念经、修心、修行,再加上佛菩萨的力量,我们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我们做人也好,做事情也好,一定要懂得,一个人单靠自己的力量是很微薄的。大家这次也看见了,在日本的大地震和海啸当中,人是多么的微弱,船舶、桥梁就像一个个玩具一样被推?翻、摧毁,人经常是作茧自缚,因为人总以为自己是最了不起的。实际上人没有什么了不起,再伟大的人也就是这么一生,几十年,人有什么了不起的,人实际上在这个世界上,在这个宇宙中是非常渺小的。所以,台长跟大家讲,一切的法力都是仗着自身来了生死。很多人,比如练气功的,打太极拳的,或者经常慢跑的,以为他自己的能力能够了脱生死,觉得他的身体会好,会长命百岁,殊不知,他的命是由天定的。而我们念佛法门是靠佛菩萨的力量来了脱生死。你靠佛菩萨的力量来了脱生死,那是多么有智慧的人啊。

就像我们做一件事情,自己解决不了的时候,你是不是要求人呢?当你求别人的时候,你的事情能够解决掉,但也并不是所有的事情,你都能够自己解决的。所以,就算你自己修心,如果你不念经,做了一辈子的善事,你也就是一生、两生再投人,当你第三次投人的时候,没准你在哪一世当中会迷失方向,你就不会再修心、再念经,这样的话,你就会有很多麻烦,下辈子没准就变成畜生了。大家一定要明白这些道理。我们不管今生怎么修行,我们来生都是来造大业者,为什么呢?你今生就算修得再好,你难道会感觉到你来生会好吗?你会好,但是是人天福报,不能免除你造大业。什么叫造大业?

因为你这辈子做高官了,你这辈子有钱了,对不起,下辈子你还会做好事吗?很多高官、很多有钱人,这辈子不但没有做多少善事,反而造业,因为一百人当中,有九十个人都会这么做。一百个富人中,有九十多个人都会造业,而且造业造得比穷人更多、更大。所以,我们会在命中令自己造很多的业。我们怎样命令自己不造业呢?我们要懂得,宁可舍命,也不要造杀、盗、淫等恶业,我们虽然不出家,但是我们也不能胡作非为。如果造了杀、盗、淫等恶业,这条命就变成邪命了,变成恶命了,那你下辈子还能不能投人呢?

我们做人,一定要懂得,将来我们死后会去哪里?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是为了什么?犹如很多小朋友读书,天天读,晚睡早起,他们经常在问爸爸妈妈:“你们要我读书好是为了什么啊?”妈妈就会解释说:“好好读书是为了考上中学,考上中学是为了进入大学。”“进入大学又怎样呢?”“因为大学毕业了,你就可以有份好工作,你就可以赚钱,可以养家糊口,可以娶位好太太,买栋好房子。”这就是你所造的因,到了未来可挣得的果。犹如我们现在每天念经,你们要问台长,“台长啊,我念经是为了什么?”台长会告诉你,是为了你以后好啊。那我以后好了,死掉以后怎么办呢?那你死掉以后可以上天啊。道理是一样的。

人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目的,就像我们现在学佛念经,学法门只不过是一个手段,一个方法,并不是代表它的根本。我们学佛念经的根本是什么?就是要了生死,所以要在人间先做菩萨。试想一下,台长给这么多的人看图腾的时候,经常看到一些老妈妈、老伯伯已经在天上了,台长说这个人非常好,他们的子女马上就说:“对对对,他从来不骂人,从来不说人家坏话,是一个很善良的人。”想想看,为什么善良的人能够到天界,而那些恶言恶语、脾气大的人,台长经常看到他们在地府呢?更有甚者,还有些人在地狱呢?这就是善恶分明、赏罚分明,道理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要永不造业,我们哪怕舍去性命,也不要去杀、妄、淫、盗、酒。我们要永远记住,坚决不做坏事,与恶习不要同流合污。

听众朋友们,一个人还活在世界上,虽然还没死,但是他的因也不会因为他没死而有所改变;也不会因为你有钱,这个因就会改变;也不会因为你没有做坏事,你的善因会改变。当一个人活在世界上的时候,他的所有的因果都继续存在着,不会因为你的荣华富贵,不会因为你的高官权势而让你所造的因有所降低。所以,我们不但这辈子不能造业,而且我们永远不能造业。如何控制自己不造业呢?我们要知道自己断掉迷惑和求证真知的难处。在人间,要断除迷惑真的很难,我们天天在要名要利。台长昨天在博客上看到一位网友写了一句,“劝他们信佛,他们怎么就跟我谈钱啊。”也就是说,人一旦钻到钱眼里,他就不一定出得来。我们要明白,这个世界永远要断惑。断惑就是断除迷惑,如果一个人不知道自己做了很多迷惑的事情,他是不能断惑的,求真就很难了。因为真实的东西不会在贪嗔痴里面,不会在迷惑当中。

念佛的人要懂得,断除迷惑比登天还要难。我们在人间要求证真信,就是真正地相信,要明白真正的东西在哪里,而且我们要发愿,要决定去求佛加持。很多人一辈子只知道求菩萨加持,却不知道念经。如果你这辈子多念经,多信佛,多做善事,多做功德,一辈子勤勤恳恳,只做好事,不做坏事,实际上你就充满了智慧,你在人间就是菩萨了,这是你自己给自己的加持。就是说你的境界已经达到人间菩萨的高度了。所以,当你有人间菩萨的意念和愿力的时候,你就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或者四圣道,脱离六道轮回。要记住,我们要真信,平时念经要非常认真,犹如家里出事了,出去求救一样的心,用这样的心来念经,很多事情都会顺利的。

大家要知道,多救人、多度众生就是在弘扬佛法。我们做事情要尽职、尽本分,我们的愿望才能圆满。救一个人也是这样的,你跟他讲信佛念经,人家刚想通了,要开始念经了,你却好大喜功,去救另外一个人,你没有尽职、尽愿力,把事情做得圆满,实际上,这就是有漏,你的功德就会漏掉很多。所以我们要懂得好好地尽职、尽份去帮助人家,我们行、住、坐、卧,要利用一切时间、一切方法念经,出声、默念都是可以的。大家要记住,睡觉时不可以赤身裸体,一定要穿内衣,在地狱里的人,都是赤身裸体的,赤身裸体不能够作为人间真正的人。我们要清清楚楚地知道,对佛菩萨要恭敬,对心中的佛经要敬畏。什么叫敬畏?就是要尊敬和畏惧,绝对不可以放纵。很多女孩子穿着超短裙到庙里去,是不可以的,这是心存不恭敬,怎么可以求到菩萨的庇荫呢?我们睡觉都不可以不穿衣服,何况我们拜佛呢?我们要心存恭敬,要觉得佛菩萨就在我们身边,对恶念我们要吓得都不敢有念头。

念经时,我们要在心里字字句句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那么你的妄念就会慢慢地消除。没有妄念地念经,也可以说是默念。人如果一念经,就有声音,听自己念经的声音,也会慢慢地平静下来,这就叫都摄六根。自己的耳朵也能听到自己心里的声音。大家要记住,我们学佛念经要用心来念,我们学佛、修心、念经靠的是自觉,用自身的能力和自己的感觉来感应佛的力量,那就叫自力与佛力。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做人也好,做事情也好,要明白,我们所有的一切都是暂时的。犹如一些国家,它以为它能够控制全世界,就是大错特错了。所以,我们不要去控制人家,控制人家就是一种不好的欲望,要懂得自律,要懂得用佛的思想来克服自己思维上的孽障,用佛的境界来提升自己在人间所拥有的地位和境界,用菩萨的境界来改变自身的境界,这样的话,你的境界跟菩萨一样了,你也能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台长经常跟大家讲,学佛要学境界。就是说你提升了自己的境界后,你把一切都看穿了,就是放下执着。举个例子,你在山坡下,你只能看见你眼前的一条路;当你在半山坡的时候,你能够看见眼前的十几条公路,然而,当你站到山顶上的时候,你就会觉得这个世界是多么的渺小。这时,你所看到的人和你身处在山坡下看到的人的模样是不一样的。在山顶上看山下面的人就像蚂蚁一样,有时候还看不见,所以,站得高提升境界来看这些人间凡事,能把它看的小,不去追求它,你的境界就会提高,你就是学佛的境界了。

管理者如何做到赏罚分明

适度的奖酬能激励人心,必要的惩戒能让员工更加自律。身为一名管理者,必须对员工做到赏罚分明,这样才能让下属信服,使企业与员工之间达成双赢的局面。下面为大家介绍管理者应该如何做到赏罚分明。一、奖酬时下,各个企业中都有一种普遍存在的情形,就是很多员工在上班时慵慵懒懒,下班后却生龙活虎,似乎从一上班开始就在等待着下班时间的到来,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很多管理者都推出了一系列方案来激励员工的情绪,然而要想取得一定的成效,管理者还需要明白怎样的激励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员工的工作激情。在管理者给予的奖酬要想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首先要明白一些激励理论:期望理论认为:如果个体感到在努力与绩效之间、绩效与奖赏之间、奖赏与个人目标的满足之间存在密切联系,那么他就会付出高度的努力;反过来,每一种联系又受到一定因素的影响。每个员工的个人能力不同,管理者在进行绩效评估时一定要公正、客观,不能一概而论。当员工感到自己的绩效使自己获得奖励时,他会在往后的工作中付出更多的努力。奖赏与个人目标的满足之间的关系在期望理论中尤为重要,当个人由于他的绩效而获得的奖赏满足了与其目标一致的主导需要时,他的工作积极性会非常高,在工作中也会付出更大的努力。强化理论认为:组织的奖励强化了个人的绩效。如果管理层次设计的奖励系统在员工看来是用于奖励卓越的工作绩效的,那么奖励将进一步强化和激励这种良好绩效。公平理论认为:个人在将自己的的付出所得与所得比率同相关他人的比率进行对比,若感到二者之间不公平,将会影响到个体的努力程度.因此企业对员工的奖酬应注意一下几点:1、管理者给予的奖励应该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员工在某些方面的需求,比如管理者要了解员工希望从工作中得到什么,这种希望的获得一方面需要管理者在平时对员工多关注,了解他们切实的需求,另外还需要多沟通,直接询问员工的需求与期望,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做到按需奖酬,对于员工的工作激情具有很大的调动作用。2.奖励的多少应于员工的工作业绩相互挂钩。管理者奖励员工的目的是为了使员工的行为有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如果奖励不与员工的的工作绩效挂钩,那么奖励就失去了意义。可以通过按绩分配,效益分享,按劳分配,目标考核法等至于给予奖励的方式,一般有两种,即奖金部分和非奖金部分。奖金激励是企业最常用的激励方式,因为随着物价的上涨,一般员工的正常薪水只能满足日常的生活开销,而高额的奖金能使员工得到物质上的激励,从而达到让他们努力工作的目的;非奖金部分是指除了加薪制度之外的口头激励方式,管理者要肯定和承认员工的成绩,适时的给予口头的嘉奖或公开的表扬,这种方式能使员工从心理上有种被承认和认可的感觉,从而也能对员工起到激励的作用。作为管理者千万不能吝啬你的语言,一句鼓励,一个微笑起到的作用要远远胜过怒目相斥。二、惩罚惩罚作为一种负强化手段,与奖励这种正强化手段是共生的,二者缺一不可。它可以有效地防止和纠正各种非期望行为,借以保护多数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处罚制度应合理,处罚的目的是鼓励员工在工作中行为审慎。在一个机构中,规章制度所起的作用与法律在社会中的作用一样,违反了这些规章制度就必须受到纪律处分,所以企业确立一个公平公正的纪律处分程序惩戒要想起到既定的目的,就得按号入座,先了解惩戒对象是哪种类型的员工,有的员工好逸恶劳,尽可能的逃避工作,并且抗拒变革,对于这种类型的员工,须以惩罚来强迫、或威胁他们朝向组织的目标努力,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惩罚。而有的员工平时工作努力认真,做事积极谨慎,只是偶尔出现的无心之失,犯了点小错误,对于这样的员工,过于严厉的惩罚反而会挫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受批评的人不仅听不进批评的内容,反倒会因当众被斥而感到屈辱,在这种屈辱感的强烈作用下,内心会愤愤不平,在这种情况下,是不可能平心静气地进行反省的。而鼓励和适当的宽容也许会取得较好的效果,使犯错者心存感激,在工作中会更加努力。当你确实要对属下进行批评时,必须注意当时的场合和氛围,在不伤和气、又给人面子的情况下语重心长地批评,注意批评的言辞不可过于激烈。这是二号人物作为领导者所应该采用的批评原则和方法。另外,还有一种惩罚的方式是变惩罚为奖励,这样达到的激励效果甚至比单纯奖励更好,这就是惩罚的艺术性。总之,管理者做到赏罚分明是企业关注员工心理平衡感和公平感的重要内容,一个能做到赏罚分明的管理者才能使员工内心有公平感,才能达到更好的激励的目的,各社会组织管理层应把对员工公平感的关注融于日常的工作中,从大处着眼,从细处入手,以提高员工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管理人员要做到办事公正,赏罚分明,即把一碗水端平,适时、适当奖赏,适度惩罚,掌握赏罚的艺术性,才能真正做到赏罚公平,才能更出色地打造你的企业和团队。

企业如何真正做到赏罚分明?

首先,领导者以身作则,是让员工“明法令”的第一原则。在此基础上,领导者要经常教育下属,谁若以身试“法”,就一定要对其惩处,以儆效尤。惩处必须在错误行为发生后立即进行,决不拖泥带水。

其次,不能忽视的是,和奖励机制一样,惩罚机制同样百需要付出管理成本,比如监察的手段、人员、机构设置以及对员工惩罚之后的后续工作等,都必须有一套严谨的规范制度。而且,度相比奖励机制,更应把握尺度和程度。任何惩罚,都必须以制止不当行为为限,必须遵守合理、合情、合法的原则。如果员工的任何错误都意味着非常严厉的处罚,则会导致企业轻则士气下降,人人离心,重则面临法律风险和社会形象问题。

其实,热炉最佳的效果,是给予人的就不仅仅是烫,而且会有温暖的感觉了。要在组织内塑造一种热炉效应“赏罚分明”的企专业文化氛围。这样的话,企业一方面要鼓励员工行使自身的权利和义务,以合理化建议等正常渠道完善惩罚制度,积极寻找更多替代惩罚的其他办法;另一方面,更要重视激励型管理机制。只有当员工深刻感受到不违规带来的好处,才能真正理解、认同对违规的处罚,从而减少反感,多了“我认罚”的坦然属和勇气。

赏罚分明是何意?出自于哪?

“赏罚分明”比喻奖赏有功者,处罚有过者,界限非常分明。

此典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三月丙午,入曹。……令无入僖负羁之宫而免其族,报施也。魏犨、颠颉怒曰:‘劳之不图,报于何有!’僖负羁氏。魏犨伤于胸,公欲杀之而爱其材,使问,且视之,病,将杀之。魏犨束胸见使者曰:‘以君之灵,不有宁也?’距跃三百,曲踊三百。乃舍之。杀颠颉以徇于师,立舟之侨认为戎右。”

春秋时期,晋文公打败了卫国和曹国,以前逃难时所受的那股怨气消除了。大家都兴高采烈。赵衰提醒晋文公,说:“大丈夫有怨报怨,也别忘了有恩报恩哪!”晋文公不是个忘恩负义的人,听到赵衰的话说:“当然!当然!请问报谁的恩?”赵衰回答:“当初主公不是说过吗?如果您能够回到晋国的话,必定报答僖大夫的恩情。”晋文公着急地说:“哎呀,真糟糕!他在哪儿呀?为什么曹国大夫的名单上没有他呢?”经过认真地调查,才知道僖负羁被革了职,现在住在北门,成为一般老百姓了。晋文公立刻下令保护北门;然后又下了一道很严厉的命令,说:“不管是谁,只要侵犯了僖家的一草一木,就以死罪论处。”他留下一部分人马在城里,自己回到城外的大营里去。

魏犨和颠颉两个人听到这道命令,心里很不服气。

两人出于嫉妒,带了几名小兵包围僖负羁的房子,从四面八方放起火来。正巧那一天风大,没过多久,北门一带就烧得通红。

狐偃、胥臣等发现北门起火,急忙地领着士兵赶过去。仔细一瞧,原来是僖负羁的家着火了。他们立刻动手救火。一直忙到天亮,才把火扑灭。这时晋文公也赶来,默然地注视着眼前的景象。僖负羁被烧得面目全非,听说晋文公到了,痛苦地睁开眼睛瞧了他一眼,就咽气了。

晋文公非常悲愤。他查出是魏犨和颠颉放的火,就要把他们处死。赵衰说:“他们两个人跟着主公颠沛流离了十九年,最近又出生入死立了大功,还是从轻发落吧!”晋文公说:“有功劳的人就可以犯法吗?那以后我的命令还有用吗?功是功,过是过,赏罚必须分明。”赵衰说:“主公的话当然有道理,不过魏犨是咱们将军当中最勇猛的,杀了他实在可惜。再说这次放火是颠颉指使的,杀了他也就算了,何必再杀魏犨呢?”晋文公,思忖了一会儿,说:“魏犨虽然勇猛,可是受了重伤,看来也活不成了,就按照军令杀了吧!”赵衰说:“让我先去看看。如果他真的不行了,就照主公的话治死他;如果他还很健壮,不如留下他,让他戴罪立功。”晋文公点了点头,说:“由你去办吧!”然后转身对荀林父说:“你把颠颉带到这儿来!”

荀林父带颠颉进来了。晋文公破口大骂:“你为什么违犯军令,烧死僖负羁?”颠颉明白十九年来的功劳算是白费了,无论如何也免不了一死,就毫不客气地挖苦说:“介之推割下大腿的肉给你吃,你把他烧死了;僖负羁给你酒肉吃,当然应该受到同等的对待呀!”晋文公听了,气得青筋暴露说:“介之推是自己跑掉的,怎么能怪我呢?”颠颉顶他一句说:“僖负羁又没跑到绵山上去,你怎么不早点儿去探望他呢?如果你真心诚意地想报恩的话,为什么不去请他来呢?”晋文公更加恼火了,没有心绪再跟他辩解,就叫武士把颠颉推下去斩了。

赵衰奉了晋文公的命令去看魏犨。魏犨的胸脯受了重伤,有气无力地躺着。一听说赵衰来看他,本来心直口快的他竟生出了急智。他叫左右的人尽快用布帛裹紧他的胸脯,咬紧牙根,亲自出来迎接赵衰。赵衰一愣,问他:“听说将军受了重伤,怎么起来了呢?主公叫我来看看你,你还是躺下来休息休息吧!”魏犨说:“主公派大臣来看我,我哪儿敢失礼呀!我知道自己犯的是死罪,如果能免我一死,我将尽力报答主公的大恩和诸位的情义!”说完,他故意在赵衰面前施展他的身手,向前跳了两次,又往高处蹦了三次。赵衰赶紧阻止他说:“将军好好休养,我替你去向主公求情就是了。”

赵衰回去一五一十地向晋文公转告了魏犨的话和又跳又蹦的情形。晋文公虽然心里高兴,嘴里却不说什么。他当着大臣们的面问赵衰:“魏犨和颠颉在一起,颠颉放火,他也不阻挡他,该当何罪?”赵衰说:“革去官职,让他戴罪立功。”于是晋文公就革去了魏犨的官职。大家都倒抽一口冷气,面面相觑,议论着说:“颠颉和魏犨跟着主公颠沛流离,立下不少功劳,最近还打了胜仗。然而一旦犯了军令,重的死罪,轻的革职。如果其他人犯了法,那结局就可想而知!”上下三军全都领教了国君赏罚分明的态度,谁也不敢违法犯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