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语章甫荐履的意思及解释

  • 关于成语章甫荐履的意思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成语词典大全

带履的成语有???

以冠补履

履薄临深

戴天履地

冠上履zhidao下

步履蹒跚专

步履维艰

不衫不履

冠履倒易

冠履倒置

戴圆履方

分香卖履

冠袍带履

履霜坚冰

临深履薄

履舄交错

履穿踵决

履霜之戒

履险如夷属

卖履分香

如履薄冰

席丰履厚

削足适履

步履蹒跚蹒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形容走路腿脚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样了。

步履维艰指行走困难行动不方便。

冠履倒易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

冠履倒置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

卖履分香旧时比喻人临死念念不忘妻儿。

如履薄冰履:践、踩在上面。象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跋履山川形容远道奔波之苦。参见“跋山涉水”。

孤履危行指行为孤高独特。

纳履决踵纳:穿;履:鞋;决:破裂;踵:脚后跟。穿鞋而后跟即破。比喻穷困、窘迫。

纳履踵决纳:穿;履:鞋;踵:脚后跟;决:破裂。提上鞋,鞋的脚后跟处却破裂。形容处境困难。

如履平地履:踩。像走在平地上一样。比喻从事某项活动十分顺利。

如履如临形容做事极为小心谨慎。

席履丰厚比喻祖上遗产丰富。也形容生活优裕。同“席丰履厚”。

杖履相从指追随左右。

杖履纵横形容游人来往不绝。

履薄临深比喻身处险境,必须十分谨慎。

履穿踵决鞋子破了,露出脚后跟。形容很贫苦。

履霜坚冰履:踩,踏。踩着霜,就想到结冰的日子就要到来。比喻看到事物的苗头,就对它的发展有所警戒。

履霜之戒走在霜上知道结冰的时候快要到来。比喻看到眼前的迹象而对未来提高警惕。

履舄交错鞋子杂乱地放在一起。形容宾客很多。

履险如夷走在危险的地方就象走在平地一样。比喻平安地渡过困境。

履机乘变犹随机应变。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履仁蹈义履、蹈:执行。指履行仁义之道。

履霜知冰比喻见事物的征兆可预知其严重后果。

履丝曳缟穿丝履,着缟衣。形容奢侈。

履汤蹈火身入汤火。比喻处苦难之境。

履险蹈危指经历危险。

履险若夷走险路如行平地。比喻不畏困难或本领高强。同“履险如夷”。

履信思顺笃守信用,思念和顺。

履盈蹈满指荣显至极。

履足差肩足与足,肩与肩相接近,形容极亲近。

戴天履地戴:顶着天;履:踏,踩着。头顶着天,脚踩着地。形容人活在天地之间。比喻恩德深广,如天高地厚。

戴圆履方履:踩着;圆、方:古人以为天圆地方。头顶着天,脚踩着地。指生活在人间。

冠上履下比喻上下分明,尊卑有别。

贵冠履轻头足比喻主次或轻重颠倒。

临深履薄面临深渊,脚踩薄冰。比喻小心谨慎,惟恐有失。

席丰履厚席:席子;指坐具;丰:多;履:鞋子,指踩在脚下的东西;厚:丰厚。比喻祖上遗产丰富。也形容生活优裕。

安常履顺习惯于平稳的日子,处于顺利的境遇中。同“安常处顺”。

曝骨履肠暴露尸骨,踩踏肠子。极言所酿战祸之惨烈。

步雪履穿形容人穷困潦倒。

承星履草头戴星光,脚踏草地。形容早出晚归辛勤劳作。

戴清履浊犹戴天履地。清指天,浊指地。

戴霜履冰形容不怕严寒,奔波于外。

戴玄履黄犹戴天履地。玄指天,黄指地。形容人活在天地之间。

登锋履刃踩踏刀剑的锋刃。比喻冲锋陷阵在最前头。

登高履危比喻诚惶诚恐。

蹈仁履义遵循仁义之道。

葛屦履霜冬天穿著夏天的鞋子。比喻过分节俭吝啬。

含霜履雪比喻品行高洁。

行不履危不走有危险的地方。

监市履狶比喻善于体察事物。

剑及履及形容行动坚决迅速。同“剑及屦及”。

进退履绳前进后退均合规矩。同“进退中绳”。

据义履方根据正道立身行事。

足不履影比喻循规蹈矩。

不衫不履衫:上衣;履:鞋子。不穿长衫,不穿鞋子。形容不修边幅的样子。

分香卖履旧时比喻人临死念念不忘妻儿。

冠袍带履帽子、袍子、带子、鞋子。泛指随身的必须用品。

削足适履适:适应;履:鞋。因为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和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的牵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

以冠补履冠:帽子;履:鞋子。用帽子补鞋。比喻以贵重物品配贱物。

郑人买履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黄冠草履粗劣的衣着。借指平民百姓。有时指草野高逸。同“黄冠草服”。

截趾适履脚大鞋小,切断脚趾去适应鞋子的大小。比喻勉强凑合或无原则的迁就。

截趾适履犹削足适履。比喻本末倒置或勉强凑合。

鸣玉曳履佩玉饰曳丝履。指获高官厚禄。

遗簪弊履比喻旧物或故情。同“遗簪坠屦”。

遗簪堕履比喻旧物或故情。同“遗簪坠屦”。

遗簪坠履比喻旧物或故情。同“遗簪坠屦”。

西装革履身穿西装,脚穿皮鞋。形容衣着入时。

刖趾适履鞋小脚大,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和鞋的大小。比喻不合实际,勉强迁就,生搬硬套。

章甫荐履冠被垫在鞋子下。比喻上下颠倒。

整冠纳履比喻易招惹嫌疑的行动。

正冠纳履端正帽子,穿好鞋子。古时讲李树下不要弄帽子,瓜田里不要弄鞋子,以避免有偷李摸瓜的嫌疑。亦作“正冠李下...

郑人实履郑人:春秋时期郑国人。履:鞋。郑国人买鞋。比喻只相信书本,不相信客观实际。多用以讽刺教条主义者。

步履蹒跚蹒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形容走路腿脚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样了。

步履维艰指行走困难行动不方便。

冠履倒易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

冠履倒置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

卖履分香旧时比喻人临死念念不忘妻儿。

如履薄冰履:践、踩在上面。象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跋履山川形容远道奔波之苦。参见“跋山涉水”。

孤履危行指行为孤高独特。

纳履决踵纳:穿;履:鞋;决:破裂;踵:脚后跟。穿鞋而后跟即破。比喻穷困、窘迫。

纳履踵决纳:穿;履:鞋;踵:脚后跟;决:破裂。提上鞋,鞋的脚后跟处却破裂。形容处境困难。

如履平地履:踩。像走在平地上一样。比喻从事某项活动十分顺利。

如履如临形容做事极为小心谨慎。

席履丰厚比喻祖上遗产丰富。也形容生活优裕。同“席丰履厚”。

杖履相从指追随左右。

杖履纵横形容游人来往不绝。

履薄临深比喻身处险境,必须十分谨慎。

履穿踵决鞋子破了,露出脚后跟。形容很贫苦。

履霜坚冰履:踩,踏。踩着霜,就想到结冰的日子就要到来。比喻看到事物的苗头,就对它的发展有所警戒。

履霜之戒走在霜上知道结冰的时候快要到来。比喻看到眼前的迹象而对未来提高警惕。

履舄交错鞋子杂乱地放在一起。形容宾客很多。

履险如夷走在危险的地方就象走在平地一样。比喻平安地渡过困境。

履机乘变犹随机应变。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履仁蹈义履、蹈:执行。指履行仁义之道。

履霜知冰比喻见事物的征兆可预知其严重后果。

履丝曳缟穿丝履,着缟衣。形容奢侈。

履汤蹈火身入汤火。比喻处苦难之境。

履险蹈危指经历危险。

履险若夷走险路如行平地。比喻不畏困难或本领高强。同“履险如夷”。

履信思顺笃守信用,思念和顺。

履盈蹈满指荣显至极。

履足差肩足与足,肩与肩相接近,形容极亲近。

戴天履地戴:顶着天;履:踏,踩着。头顶着天,脚踩着地。形容人活在天地之间。比喻恩德深广,如天高地厚。

戴圆履方履:踩着;圆、方:古人以为天圆地方。头顶着天,脚踩着地。指生活在人间。

冠上履下比喻上下分明,尊卑有别。

贵冠履轻头足比喻主次或轻重颠倒。

临深履薄面临深渊,脚踩薄冰。比喻小心谨慎,惟恐有失。

席丰履厚席:席子;指坐具;丰:多;履:鞋子,指踩在脚下的东西;厚:丰厚。比喻祖上遗产丰富。也形容生活优裕。

安常履顺习惯于平稳的日子,处于顺利的境遇中。同“安常处顺”。

曝骨履肠暴露尸骨,踩踏肠子。极言所酿战祸之惨烈。

步雪履穿形容人穷困潦倒。

承星履草头戴星光,脚踏草地。形容早出晚归辛勤劳作。

戴清履浊犹戴天履地。清指天,浊指地。

戴霜履冰形容不怕严寒,奔波于外。

戴玄履黄犹戴天履地。玄指天,黄指地。形容人活在天地之间。

登锋履刃踩踏刀剑的锋刃。比喻冲锋陷阵在最前头。

登高履危比喻诚惶诚恐。

蹈仁履义遵循仁义之道。

葛屦履霜冬天穿著夏天的鞋子。比喻过分节俭吝啬。

含霜履雪比喻品行高洁。

行不履危不走有危险的地方。

监市履狶比喻善于体察事物。

剑及履及形容行动坚决迅速。同“剑及屦及”。

进退履绳前进后退均合规矩。同“进退中绳”。

据义履方根据正道立身行事。

足不履影比喻循规蹈矩。

不衫不履衫:上衣;履:鞋子。不穿长衫,不穿鞋子。形容不修边幅的样子。

分香卖履旧时比喻人临死念念不忘妻儿。

冠袍带履帽子、袍子、带子、鞋子。泛指随身的必须用品。

削足适履适:适应;履:鞋。因为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和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的牵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

以冠补履冠:帽子;履:鞋子。用帽子补鞋。比喻以贵重物品配贱物。

郑人买履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黄冠草履粗劣的衣着。借指平民百姓。有时指草野高逸。同“黄冠草服”。

截趾适履脚大鞋小,切断脚趾去适应鞋子的大小。比喻勉强凑合或无原则的迁就。

截趾适履犹削足适履。比喻本末倒置或勉强凑合。

鸣玉曳履佩玉饰曳丝履。指获高官厚禄。

遗簪弊履比喻旧物或故情。同“遗簪坠屦”。

遗簪堕履比喻旧物或故情。同“遗簪坠屦”。

遗簪坠履比喻旧物或故情。同“遗簪坠屦”。

西装革履身穿西装,脚穿皮鞋。形容衣着入时。

刖趾适履鞋小脚大,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和鞋的大小。比喻不合实际,勉强迁就,生搬硬套。

章甫荐履冠被垫在鞋子下。比喻上下颠倒。

整冠纳履比喻易招惹嫌疑的行动。

正冠纳履端正帽子,穿好鞋子。古时讲李树下不要弄帽子,瓜田里不要弄鞋子,以避免有偷李摸瓜的嫌疑。亦作“正冠李下...

郑人实履郑人:春秋时期郑国人。履:鞋。郑国人买鞋。比喻只相信书本,不相信客观实际。多用以讽刺教条主义者。

如履百薄冰以冠补履

履薄临深

戴天履地

冠上履下

步履度蹒跚

步履维艰

不衫不履

冠履倒易

冠履倒置

戴圆履方

分香卖履

冠袍问带履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履霜坚冰答

临深履薄

履舄交错

履穿踵专决

履霜之戒

履险如夷

卖履分香

席丰履属厚

削足适履

郑人买履

写出两个带“履”的成语!

安常履顺跋履山川不衫copy不履步履蹒跚步履维艰步雪履穿承星履草戴清履浊戴霜履冰戴天履地戴玄履黄戴圆履方蹈仁履义登锋履刃登高履危分香卖履葛屦履霜孤履危行冠履倒易冠履倒置冠袍带履冠上履下贵冠履轻头足百含霜履雪黄冠草履监市履狶剑及履及截趾适履截趾适履进退履绳据义履方临深履薄履薄临深履穿踵决履机乘变履仁蹈义履霜坚冰履霜之戒履霜知冰履丝曳缟履汤蹈火履舄交错度履险蹈危履险如夷履险若夷履信思顺履盈蹈满履足差肩卖履分香鸣玉曳履纳履决问踵纳履踵决曝骨履肠如履薄冰如履平地如履如临西装革履席丰履厚席履丰厚削足适履行不履危遗簪弊履遗簪堕履遗簪坠履以冠补履刖趾适履章甫荐履杖履相从杖履纵横整冠答纳履正冠纳履郑人买履郑人实履足不履影

又以谪去,意不自得,乃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翻译

Inexile,notcomplacent,butDuFuinXiangshui,QuYuan

由于被贬谪离开京城,自己感到很不得意;等到坐船渡过湘水的时候,就写了一篇赋来凭吊屈原

这一句出自《吊屈原赋》,是汉代文学家贾谊的作品。

吊屈原赋(并序)(1)

谊为长沙王太傅,既以谪去(2),意不自得。及渡湘水(3),为赋以吊屈原。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4)。其终篇曰:“已矣哉!国无人兮,莫我知也。”遂自投汨罗而死(5)。谊追伤之,因自喻(6)。其辞曰:

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7)。侧闻屈原兮(8),自沉汨罗。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9)。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10)。呜呼哀哉!逢时不祥(11)。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12)。闒茸尊显兮,谗谀得志(13)。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14)。谓随、夷溷兮,谓跖、蹻为廉(15);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铦(16)。吁嗟默默,生之亡故兮(17)。斡弃周鼎,宝康瓠兮(18)。腾驾罢牛,骖蹇驴兮(19)。骥垂两耳,服盐车兮(20)。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21)。嗟苦先生,独离此咎兮(22)。

谇曰(23):已矣(24)!国其莫我知兮,独壹郁其谁语(25)?凤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远去(26)。袭九渊之神龙兮,沕深潜以自珍(27)。偭蟂獭以隐处兮,夫岂从虾与蛭螾(28)?所贵圣人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藏。使骐骥可系而羁兮,岂云异夫犬羊(29)?般纷纷其离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30)。历九州而相其君兮,何必怀此都也(31)?凤凰翔于千仞兮,览德辉而下之(32)。见细德之险征兮,遥增击而去之(33)。彼寻常之污渎兮,岂容吞舟之巨鱼(34)?横江湖之鱣鲸兮,固将制于蝼蚁(35)。

词句注释

(1)屈原:战国时期楚国文学家,后自沉于湘水支流汨罗江。此赋是贾谊赴长沙王太傅任途中,经过湘水时所作。屈原自沉于湘水支流汨罗江,贾谊触景生情,作此凭吊屈原同时亦以自伤。

(2)长沙王:指西汉长沙王吴芮的玄孙吴差。太傅:官名,对诸侯王行监护之责。谪(zhé):贬官。

(3)湘水:在今湖南境内,注入洞庭湖。贾谊由京都长安赴长沙必渡湘水。

(4)《离骚》赋:楚辞既称辞也称赋。

(5)汨罗:水名,湘水支流,在今湖南岳阳市境内。

(6)因自喻:借以自比。

(7)恭承:敬受。嘉惠:美好的恩惠,指文帝的任命。俟罪:待罪,这里是谦词。

(8)侧闻:谦词,说不是正面听到,尊敬的说法。

(9)造:到。讬(tuō):同“托”,寄托。先生:指屈原,古人单称先生而不称名,表示尊敬。

(10)罔极:没有准则。殒(yǔn):殁,死亡。厥:其,指屈原。

(11)不祥:不幸。

(12)伏窜:潜伏,躲藏。鸱枭:猫头鹰一类的鸟,古人认为是不吉祥的鸟,此喻小人。翱翔:比喻得志升迁。

(13)闒(tà):小门。茸:小草。

(14)逆曳:被倒着拖拉,指不被重用。倒植:倒立,指本应居高位反居下位。

(15)随:卞随,商代的贤士。夷:伯夷。二者都是古贤人的代表。溷(hún):混浊。跖:春秋时鲁国人,传说他是大盗。蹻(jué):庄蹻,战国时楚国将领,庄蹻接受楚顷襄王之命开辟云南,后来退路被秦国斩断,他回不来就在云南做了王,客观上背叛了楚国。传说中这两个人成为“坏人”的代表。

(16)莫邪(yé):古代宝剑名。铅刀:软而钝的刀。铦(xiān):锋利。

(17)默默:不得志的样子。生:指屈原。无故:《文选》注谓“无故遇此祸也”。

(18)斡(wò):旋转。斡弃:抛弃。周鼎:比喻栋梁之材。康瓠(hù):瓦罐,比喻庸才。

(19)腾驾:驾驭。罢(pí):.疲惫。骖:古代四马驾一车,中间的两匹叫服,两边的叫骖。蹇:跛脚。

(20)服:驾。《战国策·楚策》:“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中坂纤延,负辕不能上。”骥是骏马,用骏马来拉盐车,比喻糟蹋有才能的人。

(21)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荐:垫。履:鞋。章甫荐履:用礼帽来垫鞋子。渐:逐渐,这里指时间短暂。

(22)离:通“罹”,遭遇。咎:灾祸。

(23)讯曰:告曰。相当于《楚辞》的“乱曰”。

(24)巳矣:“算了吧”之意。

(25)壹郁:同“抑郁”。

(26)漂漂:同“飘飘”,飞翔貌。高逝:飞得高高的。自引:自己升高。

(27)袭:效法。九渊:九重渊,深渊。沕(wù):深潜的样子。

(28)偭(miǎn):面向。蟂獭(xiāotǎ):水獭一类的动物。从:跟随。虾(há):蛤蟆。蛭(zhì):水蛭,蚂蟥一类。螾:同“蚓”,蚯蚓。这两句是说面向蟂獭一类动物隐居,不与蛤蟆、水蛭、蚯蚓一类小虫为伍。

(29)系:用绳系住。羁:用络头络住。这两句的意思是能够停留的地方就停留,就像犬、羊哪样。

(30)般:久。纷纷:乱纷纷的样子。尤:祸患。夫子:指屈原。意思是说屈原自己该走不走,长久停留在那乱纷纷的地方,怎么不会遭祸呢。

(31)历:走遍。相:考察。此都:指楚国都城郢。这是贾谊为屈原提的建议,要他到处走一走,看到有贤君才停下来帮助他。

(32)千仞:极言其高。仞,七尺为一仞。览:看到。德辉:指君主道德的光辉。

(33)细德:细末之德,指品德低下的国君。险征:危险的征兆。曾击:高翔。曾,高飞的样子。去:离开。

(34)污渎:污水沟。

(35)鱣(zhān):鲟一类的大鱼。鲸:鲸鱼。固:本来。《庄子·庚桑楚》:“吞舟之鱼,砀而失水,则蝼蚁苦之。”

白话译文

贾谊做了长沙王的太傅,已经由于被贬谪离开京城,自己感到很不得意;等到坐船渡过湘水的时候,就写了一篇赋来凭吊屈原。屈原是楚国的贤能之臣。遭受谗言的诬陷而被放逐,作了离《离骚》这篇文章,文章的结尾说:“算了罢,国家没有一个正直贤能的人,没有一个人了解我啊”于是就跳到汨罗江自杀了。贾谊我追念感伤这件事情,借此来比喻自己,那文章的词句说:

恭敬地承受这美好的恩惠啊,到长沙去做官。途中听说屈原啊,自己沉到汨罗江自杀了。到了这湘江后写一篇文章投到江水中啊,(我)恭敬的凭吊屈原先生,(你)遭受了世间无尽的谗言啊,乃至毁灭了自己的生命。唉!唉!遭逢的时代不好啊。鸾鸟凤凰躲避流窜啊,猫头鹰却在高空翱翔。宦官内臣尊贵显耀啊,用谗言奉承阿谀的人能得志;贤才能臣无法立足啊,端方正派的人却郁郁不得志。世人都认为卞随、伯夷恶浊啊,认为盗跖、庄蹻廉洁,(认为)宝剑莫邪粗钝啊,铅质的刀锋利。慨叹抱负无法施展,屈原你无故遇祸啊!这就好比是抛弃了周鼎,而把瓦盆当成了宝物啊;乘坐、驾驶疲牛,使跛驴作骖啊,反让骏马吃力的去拖盐车啊;帽冠低居在下,鞋履反高高再上;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是不会长久的。慨叹先生你真不幸啊,竟遭遇到这样的祸难!”

总之:算了吧!整个国家没有一个人了解我啊,一个人独自忧愁抑郁能够和谁说呢?凤凰飘飘然向高处飞去啊,自己本来就打算远走高飞。效法深渊中的神龙啊,深深地潜藏在渊底来保护自己;弃离了蟂獭去隐居啊,怎么能够跟从蛤蟆与水蛭、蚯蚓?我所认为珍贵的东西是圣人的神明德行啊,要远离污浊的世界而自己隐居起来;假使骐骥也能够被束缚而受羁绊啊,怎么能够说与狗和羊有分别呢?盘桓在这样混乱的世上遭受祸难啊,也是您的原因。无论到哪里都能辅佐君主啊,又何必留恋国都呢?凤凰在千仞的高空翱翔啊,看到人君道德闪耀出的光辉才降落下来;看到德行卑鄙的人显出的危险征兆啊,就远远的高飞而去。那窄窄的小水沟啊,怎么能够容下吞舟的巨鱼?横行江湖的鳣鱼、鲸鱼,(出水后)也将受制于蝼蚁。

创作背景

这篇《吊屈原赋》,是贾谊因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而受毁谤与排挤,在汉文帝三年(前177年)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以后所作。

贾谊十八岁即以能“诵诗属书”而著名于郡中,经太守吴廷尉的引荐,被文帝召为博士,不久即赴任太中大夫。贾谊希图革新政治,提出“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等一系列建议,受到汉文帝的赏识,一度欲提拔他任公卿之位,但遭到周勃、邓通等将相大臣的诋毁,说他“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终于未受重用。汉文帝四年(前176年),贾谊被调出京城,改任长沙王太傅。于是,在屈原之后,又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走向长沙。

长沙,在当时中原人的眼中是一个多雨潮湿的荒僻之地,而诸侯王太博这个职位只对诸侯王负有辅导之责,并没有处理实际政事的权力,所以,贾谊怀着忧郁的心情缓缓南下。当他来到湘江边上时,屈原投江自沉的情景不由在脑海中展现开来。距当时100余年前,忠洁不阿的屈原受谗流放该地,此时自己也遭诬陷谪遣长沙,这是非常相似的境遇。贾谊触景感慨,写下了汉赋名篇《吊屈原赋》。

作者简介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初年文学家。又称贾太傅、贾长沙、贾生。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东)人。汉文帝时,由洛阳郡守吴公推荐,召至朝廷,一年中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因遭群臣忌恨,出为长沙王太傅。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后,贾谊深自歉疚,忧伤而死。赋以《鵩鸟赋》《吊屈原赋》为最有名。其政论散文堪称文采斐然,最为人称道的政论作品是《过秦论》《陈政事疏》(一称《治安策》)和《论积贮疏》。后人辑其文为《贾长沙集》,另有《新书》十卷。

毛遂自荐组词荐字的成语

『包含有“荐”字的成语copy』

“荐”字开头的成语:无

第二个字是“荐”的成语:无

第三个字是“荐”的成语:百(共5则)[c]称贤荐能度[f]飞谋荐谤 [j]饥馑荐臻 举善荐贤 [z]章甫荐履

“荐”字结尾的成语:(共2则)[m]毛遂自荐 [q]祁奚之荐

『章甫荐履』

『拼音』zhānfǔjiànlǚ

『首拼』zfjl

『释义』冠被垫在鞋子下。比知喻上下颠倒。

『康熙字典』章、甫、荐、履。

『出处』《文选·贾道谊》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

『示例』无

求《吊屈原赋》原文及翻译

谊为长沙王太傅,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度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哉!国无人兮,莫我知也。”遂自投汨罗而死。谊追伤之,因自喻,其辞曰:

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呜呼哀哉!逢时不祥。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阘茸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世谓随、夷为溷兮,谓跖、蹻为廉;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铦。吁嗟默默,生之无故兮;斡弃周鼎,宝康瓠兮。腾驾罢牛,骖蹇驴兮;骥垂两耳,服盐车兮。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独离此咎兮。

讯曰:已矣!国其莫我知兮,独壹郁其谁语?凤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远去。袭九渊之神龙兮,?"深潜以自珍;偭蟂獭以隐处兮,夫岂从虾与蛭蟥?所贵圣人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藏;使骐骥可得系而羁兮,岂云异夫犬羊?般纷纷其离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历九州而其君兮,何必怀此都也?凤凰翔于千仞兮,览德辉而下之;见细德之险徵兮,遥曾击而去之。彼寻常之污渎兮,岂能容夫吞舟之巨鱼?横江湖之鳣鲸兮,固将制于蝼蚁。

【译文】

“我奉诏待罪长沙,来到湘水边上,不由追念起自沉汩罗的屈原。你遭到世上无穷的谗言,乃至损灭了自己的生命;你真是可哀叹啊,逢上了这个不祥的时代!现在是鸾凤隐伏逃窜啊,而怪鸟却在高空翱翔;无才的不肖之徒靠谗谀得志,享受尊贵,贤明的圣人却无法立足,横遭诬言;说卞陋、伯夷恶浊,盗跖、庄却成了廉洁;称莫邪这样的宝剑为锈钝,锈刀却被赞为锋利。你实在无法施展抱负啊,为此而身亡!这就好比抛弃周鼎,却视瓦盆为宝物;将疲牛跛驴为作骖,反让骏马去拖盐车;帽冠低居在下,鞋履反巍巍高居。先生你真不幸啊,竟遭遇到这样的祸难!”

贾谊在赋中对屈原的遭遇表示的深切悼惜,其实就是对自身处境的伤感,因为两人经历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他是将自己心中的愤慨不平与屈原的忧愁幽思融汇在一起,以表达对世间贤人失意、小人得志这种不公平状况的极大不满。不过,在感情一致的前提下,贾谊并不赞同屈原以身殉国的行动。他认为尽管环境恶劣,也应当顽强地活下去,自己虽然将居住在卑湿的长沙,或许因此而不能长寿,但仍不愿去自尽。他在《吊屈原赋》中表示(译文):

“天下九州都会有施展抱负的地方,又何必仅苟怀这一个都城?凤凰在千仞之上飞翔,选择有道德生辉的地方落下;如见到苛细的小人,险恶的征兆就重击翅膀离去。

【原文】

秦孝公据肴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横,兼韩、魏、燕、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谬、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而延敌,九国之师逡巡遁逃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解,争割地以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飘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施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朴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鍉,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溪以为固。良将劲驽,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材能不及中庸,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倔起阡陌之中,率罢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不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不銛于钩、戟、长铩也;谪戌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曩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招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肴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翻译

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卫着,借以窥视周王室(的权力),有席卷天下、征服九州、横扫四海的意图和并吞八方荒远之地的雄心。在那时候,(有)商君辅佐他,对内建立法规制度,大兴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实行连衡策略,使山东诸侯自相争斗。这样,秦人毫不费力地夺取了西河之外的土地。

孝公死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先后)继承已有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向南攻取汉中,向西吞并巴、蜀,向东割取肥沃的地盘,向北占领要害的郡邑。诸侯恐慌害怕,开会结盟,谋求削弱秦国的办法。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致天下的优秀人才,订立合纵盟约,结成一体。在这个时候,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位封君,都见事明,有智谋,心地诚而讲信义,待人很宽厚,对贤能之士很敬重,(他们)以合纵之约击破秦的连横之策,将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的部队结成联军。在这时,六国士人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等人为他们出谋划策,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等人(为各国)沟通意见,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等人统率他们的军队。他们曾经以十倍于秦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开往函谷关去攻打秦国。秦人大开关门引敌深入,九国的军队(却)迟疑起来,不敢入关。秦人没有丢失一支箭那样的消耗,天下的诸侯(却)已陷入狼狈不堪的境地了。这样一来,纵约解散了,各诸侯国争着割地来贿赂秦国。秦有富余的力量利用对方弱点来制服他们,追赶(九国的)败兵,百万败兵横尸道路,血流(成河),大盾牌也漂浮得起。(秦人)凭借这有利的形势,割取天下的土地,(重新)划分山河的区域。强国主动表示屈服,弱国(按时)入秦朝拜。待到孝文王、庄襄王依次继位,他们统治的时间不长,秦国没有什么大事。

到始皇的时候,他大大地发展了前六代君主的功业,挥舞着长鞭来驾驭全中国,将东周、西周和各诸侯国统统消灭,登上最尊贵的宝座来统治天下,用种种刑具来迫害全国人民,威风震慑四海。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性命听凭秦的下级官吏处理。于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守卫边境,击退匈奴七百多里;胡人(再)不敢到南边来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接着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为的是使百姓变得愚蠢;毁坏著名的城邑,杀掉英雄豪杰;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去掉刀刃和箭头,用来铸成十二个金人,以便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然后踏上华山修城墙,借用黄河做护城河,上有亿丈高的城墙,下临不可测量的深渊,作为坚固(的防御工事)。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天下已经安定,始皇心里自以为关中的险固地势,方圆千里的铜墙铁壁,正是子孙万代的帝王基业。

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依然)震慑着边远地区。可是,陈涉不过是个破瓮做窗户、草绳做户枢的贫家子弟,是氓、隶一类的人,(后来)做了被迁滴戍边的卒子;才能不如中等人,并没有孔丘、墨翟那样的贤德,也不像陶朱、猗顿那样富有。(他)脐身于戍卒的队伍中,从田野间突然奋起发难,率领着疲惫无力的士兵,指挥着几百人的队伍,掉转头来进攻秦国,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回声似的应和他,都带着粮食,影子似地跟着他。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齐起事,消灭了秦的家族。

可以断言,一统天下的秦王朝并不是弱小得(无力抵抗),雍州的地势,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还是从前那个样子。陈涉的地位并不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的国君更尊贵;锄头木棍并不比钩戟长矛更锋利;那迁滴戍边的卒子的(作战能力)并不比九国部队更强;(至于)深谋远虑,行军用兵的策略,(陈涉)也比不上九国的武将谋臣。可是条件好者失败而条件差者成功,功业完全相反,为什么呢?假使拿山东诸国跟陈涉比一比长短大小,量一量权势力量,那简直是天渊之别了。然而秦凭借着它的区区之地,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招致八州的列国诸侯来朝拜自己,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然后将天下作为一家私产,用崤山、函谷关作为宫墙;一个戍卒发难就毁掉了天子七庙,皇子皇孙都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耻笑,是什么原因呢?就因为不施行仁义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

【原文】

秦孝公据肴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横,兼韩、魏、燕、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谬、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而延敌,九国之师逡巡遁逃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解,争割地以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飘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施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朴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鍉,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溪以为固。良将劲驽,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材能不及中庸,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倔起阡陌之中,率罢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不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不銛于钩、戟、长铩也;谪戌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曩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招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肴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翻译

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卫着,借以窥视周王室(的权力),有席卷天下、征服九州、横扫四海的意图和并吞八方荒远之地的雄心。在那时候,(有)商君辅佐他,对内建立法规制度,大兴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实行连衡策略,使山东诸侯自相争斗。这样,秦人毫不费力地夺取了西河之外的土地。

孝公死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先后)继承已有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向南攻取汉中,向西吞并巴、蜀,向东割取肥沃的地盘,向北占领要害的郡邑。诸侯恐慌害怕,开会结盟,谋求削弱秦国的办法。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致天下的优秀人才,订立合纵盟约,结成一体。在这个时候,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位封君,都见事明,有智谋,心地诚而讲信义,待人很宽厚,对贤能之士很敬重,(他们)以合纵之约击破秦的连横之策,将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的部队结成联军。在这时,六国士人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等人为他们出谋划策,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等人(为各国)沟通意见,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等人统率他们的军队。他们曾经以十倍于秦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开往函谷关去攻打秦国。秦人大开关门引敌深入,九国的军队(却)迟疑起来,不敢入关。秦人没有丢失一支箭那样的消耗,天下的诸侯(却)已陷入狼狈不堪的境地了。这样一来,纵约解散了,各诸侯国争着割地来贿赂秦国。秦有富余的力量利用对方弱点来制服他们,追赶(九国的)败兵,百万败兵横尸道路,血流(成河),大盾牌也漂浮得起。(秦人)凭借这有利的形势,割取天下的土地,(重新)划分山河的区域。强国主动表示屈服,弱国(按时)入秦朝拜。待到孝文王、庄襄王依次继位,他们统治的时间不长,秦国没有什么大事。

到始皇的时候,他大大地发展了前六代君主的功业,挥舞着长鞭来驾驭全中国,将东周、西周和各诸侯国统统消灭,登上最尊贵的宝座来统治天下,用种种刑具来迫害全国人民,威风震慑四海。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性命听凭秦的下级官吏处理。于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守卫边境,击退匈奴七百多里;胡人(再)不敢到南边来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接着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为的是使百姓变得愚蠢;毁坏著名的城邑,杀掉英雄豪杰;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去掉刀刃和箭头,用来铸成十二个金人,以便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然后踏上华山修城墙,借用黄河做护城河,上有亿丈高的城墙,下临不可测量的深渊,作为坚固(的防御工事)。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天下已经安定,始皇心里自以为关中的险固地势,方圆千里的铜墙铁壁,正是子孙万代的帝王基业。

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依然)震慑着边远地区。可是,陈涉不过是个破瓮做窗户、草绳做户枢的贫家子弟,是氓、隶一类的人,(后来)做了被迁滴戍边的卒子;才能不如中等人,并没有孔丘、墨翟那样的贤德,也不像陶朱、猗顿那样富有。(他)脐身于戍卒的队伍中,从田野间突然奋起发难,率领着疲惫无力的士兵,指挥着几百人的队伍,掉转头来进攻秦国,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回声似的应和他,都带着粮食,影子似地跟着他。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齐起事,消灭了秦的家族。

可以断言,一统天下的秦王朝并不是弱小得(无力抵抗),雍州的地势,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还是从前那个样子。陈涉的地位并不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的国君更尊贵;锄头木棍并不比钩戟长矛更锋利;那迁滴戍边的卒子的(作战能力)并不比九国部队更强;(至于)深谋远虑,行军用兵的策略,(陈涉)也比不上九国的武将谋臣。可是条件好者失败而条件差者成功,功业完全相反,为什么呢?假使拿山东诸国跟陈涉比一比长短大小,量一量权势力量,那简直是天渊之别了。然而秦凭借着它的区区之地,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招致八州的列国诸侯来朝拜自己,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然后将天下作为一家私产,用崤山、函谷关作为宫墙;一个戍卒发难就毁掉了天子七庙,皇子皇孙都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耻笑,是什么原因呢?就因为不施行仁义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

两个带履的成语

如履薄冰以冠补履

履薄临深知

戴天履道地

冠上履下

步履蹒跚

步履维艰

不衫不履

冠履倒易

冠履倒置

戴圆履方

分香卖履

冠袍带履

瓜田不纳履,李回下不整冠

履霜坚冰

临深履薄

履舄交错

履穿踵决

履霜之戒

履险如夷

卖履分香

席丰履厚

削足适履

郑人买答履

【安常履顺】安:习惯于;处:居住,居于;顺:适合,如意。习惯于平稳的日子,处于顺利的境遇中。

【步履安详】步履:步行;安详:安稳。迈步走路,从容安稳。

【步履艰难】指行走困难行动不方便。

【步履蹒跚】蹒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形容走路腿脚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样了。

【步履如飞】形容脚步轻盈,走路快速如飞。

【跋履山川】形容远道奔波之苦。参见“跋山涉水”。

【步履维艰】指行走困难行动不方便。

【不衫不履】衫:上衣;履:鞋子。不穿长衫,不穿鞋子。形容不修边幅的样子。

【步雪履穿】形容人穷困潦倒。

【包元履德】元:善。指心怀善意,行为具有高尚的品德。是古代对帝王的谀词。

【操履无玷】操履:操行;玷:白玉上的污点。操守洁白,没有一点污点。

【承星履草】头戴星光,脚踏草地。形容早出晚归辛勤劳作。

【登锋履刃】踩踏刀剑的锋刃。比喻冲锋陷阵在最前头。

【戴高履厚】戴:顶着;履:踩着。头顶天脚踩地。指人活在天地之间。

【登高履危】比喻诚惶诚恐。

【戴清履浊】犹戴天履地。清指天,浊指地。

【蹈仁履义】遵循仁义之道。

【戴霜履冰】形容不怕严寒,奔波于外。

【戴天履地】戴:顶着天;履:踏,踩着。头顶着天,脚踩着地。形容人活在天地之间。比喻恩德深广,如天高地厚。

【戴玄履黄】犹戴天履地。玄指天,黄指地。形容人活在天地之间。

【戴圆履方】履:踩着;圆、方:古人以为天圆地方。头顶着天,脚踩着地。指生活在人间。

【分香卖履】旧时比喻人临死念念不忘妻儿。

【葛屦履霜】冬天穿着夏天的鞋子。比喻过分节俭吝啬。

【冠履倒施】冠:帽子;履:鞋子。比喻上下颠倒,尊卑不分。

【冠履倒易】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

【冠履倒置】冠:帽子;履:鞋子。帽子和鞋的位置换了。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

【孤履危行】指行为孤高独特。

【冠袍带履】帽子、袍子、带子、鞋子。原指旧时帝王官宦上朝时或聚会时穿的服装。现泛指随身的必须用品。

【冠上履下】比喻上下分明,尊卑有别。

【黄冠草履】粗劣的衣着。借指平民百姓。有时指草野高逸。同“黄冠草服”。

【含霜履雪】比喻品行高洁。

【践冰履炭】踩冰踏炭。比喻历经各种艰险。

【剑及履及】形容行动坚决迅速。同“剑及屦及”。

【剑履上殿】履:鞋。佩着剑,穿着鞋上朝。指受到极大的优待。

【监市履狶】比喻善于体察事物。

【进退履绳】前进后退均合规矩。同“进退中绳”。

【据义履方】义:义理;履:遵循;方:方法。依据道义,遵循理法。指为人正直不苟。

【截趾适履】脚大鞋小,切断脚趾去适应鞋子的大小。比喻勉强凑合或无原则的迁就。

【截趾适履】犹削足适履。比喻本末倒置或勉强凑合。

【卖履分香】旧时比喻人临死念念不忘妻儿。

【席丰履厚】席:席子;指坐具;丰:多;履:鞋子,指踩在脚下的东西;厚:丰厚。比喻祖上遗产丰富。也形容生活优裕。

【席履丰厚】比喻祖上遗产丰富。也形容生活优裕。同“席丰履厚”。

【屣履造门】屣履:穿鞋而不拔上鞋跟。拖着未穿好的鞋登门拜访。形容急于会见的匆忙情状。

【西装革履】身穿西装,脚穿皮鞋。形容衣着入时。

【削趾适履】适:适应;履:鞋。因为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和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的牵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

【削足适履】适:适应;履:鞋。因为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和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的牵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

【衣弊履穿】弊:坏;履:鞋。衣服穿破了,鞋子磨漏了。形容人很贫穷。

【衣敝履空】衣服破烂,鞋子穿孔。形容贫穷

【以冠补履】冠:帽子;履:鞋子。用帽子补鞋。比喻以贵重物品配贱物。

【以剑补履】用宝剑来补鞋子。指所用的方法、措施无法解决问题。比喻运用不当。

【遗簪败履】遗:遗失;履:鞋子。掉落的簪和鞋子,比喻旧物。比喻能勾起人们怀旧之情的故物。

【遗簪弊履】比喻旧物或故情。同“遗簪坠屦”。

【遗簪堕履】比喻旧物或故情。同“遗簪坠屦”。

【刖足适履】因为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和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的牵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

【刖趾适履】鞋小脚大,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和鞋的大小。比喻不合实际,勉强迁就,生搬硬套。

【遗簪坠履】比喻旧物或故情。同“遗簪坠屦”。

【足不履影】比喻循规蹈矩。

【章甫荐履】冠被垫在鞋子下。比喻上下颠倒。

【整冠纳履】比喻易招惹嫌疑的行动。

【正冠纳履】端正帽子,穿好鞋子。古时讲李树下不要弄帽子,瓜田里不要弄鞋子,以避免有偷李摸瓜的嫌疑。亦作“正冠李下”。

【履险蹈危】指经历危险。

【履险犯难】履:行走;犯:不顾。比喻冒着生命危险,迎着困难去干。

【履舄交错】履舄:泛指鞋子。鞋子杂乱地放在一起。形容宾客很多。

【履险若夷】走险路如行平地。比喻不畏困难或本领高强。同“履险如夷”。

【履险如夷】履:踩踏;夷:平坦。走在危险的地方就象走在平地一样。比喻平安地渡过困境。

【履信思顺】笃守信用,思念和顺。

【履盈蹈满】指荣显至极。

【履足差肩】足与足,肩与肩相接近,形容极亲近。

【曝骨履肠】暴露尸骨,踩踏肠子。极言所酿战祸之惨烈。

【轻裘朱履】裘:皮袄;履:鞋。穿着轻暖的皮袍和红色便鞋。形容闲适安逸的生活。

【如履薄冰】履:践、踩在上面。象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如履春冰】履:踩。好像踩着春天薄薄的冰。比喻在危险的境地而提心吊胆。

【如履平地】履:踩。像走在平地上一样。比喻从事某项活动十分顺利。

【如履如临】形容做事极为小心谨慎。

【束带蹑履】束带:扎紧衣服;蹑履:穿鞋。指穿戴整肃,用来表示恭敬。

【涉艰履危】形容闯越重重困难。同“涉危履险”。

【三千珠履】珠履:鞋上以珠为装饰,富贵之人用之。形容贵宾众多且豪华奢侈。

【涉危履险】跋涉危难,经历险阻。形容闯越重重困难。

【使者屣履】使者:指汉朝的暴胜之,为直接使者;屣履:趿着鞋。趿着鞋迎客。形容对贤士的恭敬。

【行不履危】不走有危险的地方。

安常履顺跋履山川不衫不履步履蹒跚步履维艰步雪履穿承星履草戴清履浊戴霜履冰戴天履地戴玄履黄戴圆履方蹈仁履义登锋履刃登高履危分香卖履葛屦履霜孤履危行冠履倒易冠履倒置copy冠袍带履冠上履下贵冠履轻头足含霜履雪黄冠草履监市履狶剑及履及截趾适履截趾适履进退履绳据义履方临深履薄履薄临深履穿踵决履机乘变履仁蹈义履霜坚冰履霜之戒履霜知冰履丝曳缟履汤蹈火履舄交错履险蹈危履险如夷履险若夷履信思顺履盈蹈满履足差肩卖履分香鸣玉曳履纳履决踵纳履踵决曝骨履肠如履薄冰如履平地如履如临西装革履席丰履厚席履丰厚削足适履zd行不履危遗簪弊履遗簪堕履遗簪坠履以冠补履刖趾适履章甫荐履杖履相从杖履纵横整冠纳履正冠纳履郑人买履郑人实履足不履影

看书吧

履#lǚ

【释义】①鞋:衣履|西装革履。②踩;走:履险如夷|如履薄冰。③脚步:步履。④实行;执行:履行|履约。

【履历】#lǚlì①个人的经历:履历表。②指记载个人经历的材料。

〖例句〗别看她年纪轻轻,履历一点不比咱们浅。

【履行】#lǚxíng实行(自己答应做的或应该做的事)。

〖例句〗我已经向父母保证,不再沉迷于电子游戏了,我一定会履行承诺。

===================关于这个字的更多的信息=================

履〈动〉

(会意。小篆字,从尸,即人;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履在战国以前一般只作动词用。一般用“屦”称鞋子。用“鞋”是唐以后的事了。本义:践踏)

同本义

履霜,履虎尾。――《易·坤》

可以履霜。――《诗·魏风·葛屦》

履蒯席。――《礼记·玉藻》

地履其黄。――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足之所履。――《庄子·养生主》

又如:履危(蹈践高危之处);履亩(勘查田亩);履虎尾(踩踏虎尾);履迹(踏着前人的足迹);履霜(踩踏霜地。比喻由眼下迹象而警戒未来);涉水如履平地;履冰(行于冰上);履冰狐(踏冰而过的狐狸);履坦(行于)

履lǚ

⒈鞋:草~。取~。

⒉踩,践踏:~险如夷。如~薄冰。

⒊做,实行:~行。~约。

⒋脚步:步~维艰。步~稳健。

①个人的经历。

②记载履历的文件、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