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成语死而死矣的意思及解释

  • 形容成语死而死矣的意思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成语词典大全

“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的翻译?

翻译:唉!死和生,不过是昼夜之间的事罢了,死就死了,可是像我这样境界险恶,危难层迭交错涌现,实在不是世间的人所能忍受的。痛苦过去以后,再去追思当时的痛苦,那是何等的悲痛啊!

“痛定思痛”一词,最早出自唐代韩愈的《与李翱书》,后经过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的发展,形成了现代我们所熟悉的成语——痛定思痛。

原文选段:

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释义:

到通州,几乎由于不被收留而死;靠了一条小船渡过惊涛骇浪,实在是没有办法,对于死本已置之度外了!唉!死和生,不过是昼夜之间的事罢了,死就死了,可是像我这样境界险恶,危难层迭交错涌现,实在不是世间的人所能忍受的。痛苦过去以后,再去追思当时的痛苦,那是何等的悲痛啊!

出自: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扩展资料

主题思想:

该文简略概括地叙述了作者出使元营、面斥敌酋汉奸、被扣押冒死逃脱、颠沛流离、万死南归的冒险经历,反映了民族英雄文天祥坚定不移的战斗意志、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生死不渝的爱国激情。

作者成就:

开庆元年(1259年),补授承事郎、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时元军攻鄂州(今武汉武昌),宦官董宋臣主张迁都避兵。

文天祥尚未就职,即上书宋廷,建策建方镇分地防守,从民兵中选精兵,破格选用将帅。并请除杀动摇民心的董宋臣,未被采纳,辞官回乡。后起任刑部郎官、知瑞州、尚书左司郎官等职。

文天祥在文学研究上除了《御试策—道》这篇哲学专著外,再无其它专题研究或专著,这是由于当是的环境不允许他坐下来进行专题研究所致。

除对策、封事等外,他在百忙中不却友人之所托,写了大量的文稿,其中包括序言、墓志铭,寿序、赞、颂、祝辞、书、启、跋等各种不同形式的文体。

唉!死和生,不过是昼夜之间的事罢了,死就死了,可是像我这样境界险恶,坏事层叠交错涌现,实在不是人世间所能忍受的。痛苦过去以后,再去追思当时的痛苦,那是何等的悲痛啊!

此句出自南宋文天祥为《指南录》所作的一篇序文《指南录后序》。

“痛定思痛”最早出自唐·韩愈《与李翱书》:“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白话文:“如果痛定的人,想在疼痛的时候。”拼音是tòngdìngsītòng。指悲痛的心情平定之后,回想当时的痛苦。

《指南录后序》简略概括地叙述了作者出使元营、面斥敌酋汉奸、被扣押冒死逃脱、颠沛流离、万死南归的冒险经历。

反映了民族英雄文天祥坚定不移的战斗意志、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生死不渝的爱国激情。其文被收录在苏教版语文必修三专题三。

扩展资料:

一、《指南录后序》写作背景

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正月,元军兵临临安城下,南宋满朝文武惊慌失措。文天祥挺身而出,受命于危难之际,出使元营谈判。

在敌人面前,文天祥慷慨陈词,力图挽狂澜于既倒,税负敌方撤军。元军扣留了文天祥,并于二月九日押解北上。二月二十九日夜,文天祥一行在镇江逃脱,历尽艰险。

经真州等地到大通州,然后航海南下,先到温州,再转福州。他把患难之中所写的诗编成《指南录》,写有自序,每首诗前,多有小序,故该文称后序。

二、痛定思痛成语解析

【示例】: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白话文:境界危险厌恶,坏事层叠交错涌现,实在不是人世间所能忍受的。痛苦过去以后,再去追思当时的痛苦,那是何等的悲痛啊!

【语法】:复杂式;作谓语、定语、状语;表示受挫折后的教训

【近义词】悲痛欲绝、切肤之痛、柔肠百结、痛不欲生、不堪回首

【反义词】悠然自得、至死不悟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指南录后序

百度百科-痛定思痛

唉!死生是早晚间的事,死就死了,可是像我这样境界险恶,坏事层叠交错地出现知,不是人世间所能忍受的。痛苦过后,追思当时的痛苦,那是何等的悲道痛啊!

痛定思痛tòngdìngsītòng

【解释】:指悲痛的心情平静以后,再追想当时所受的痛苦。常含有警惕未来之意。

【出自】:唐·韩愈《与李翱书》:“今而思之,如专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

【示例】: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何如哉!◎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近义词】:痛不欲生、悲痛欲绝

【反义词】:悠然自得

【语法】:复杂式;作谓语、定语、状语;表示受挫属折后的教训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有个叫颜回的可算是一个好学的人,他从不因心情不好而影响学习,也不第二次犯同样的错误。可是他现在死了,就再也没有听说有好学的人了。

原文: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翻译:

颜回二十九岁的时候,头发全都发白,死的很早。孔子哭得很悲伤,说道:“自从我有了颜回这样好学的弟子,学生更加亲近我了。”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谁是最好学的呢?”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学生最喜欢学习,他不把怒气发泄到别人头上,不犯第二次同样的错误。但他命太短而死,现在就再也没有听说有好学的人了。”

赏析:

在三千弟子中,孔子最喜欢的学生是颜回,不仅因为他好学不倦,始终努力实践孔子的理想,还因为他有“不迁怒,不贰过”的修养。“不迁怒”意为不把自己的怒气发到别人头上;“不贰过”是指不重复犯错误。人难免要犯错误,但决不能重复犯错误。比如说谎骗了父母或老师,但经指出后就要坚决改正,决不能再犯。如果再犯,就是“贰过”,就是明知故犯。再如玩电脑游戏玩过了头,结果耽误了功课,学习成绩下降。这种情况发生后一定要吸取教训,以后绝不再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要做到“不贰过”,首先要总结教训,其次要有改正错误的决心。记住了这两点,错误就不会再犯。

参考资料

李培宗.《论语全解》.济南:齐鲁书社,2008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百?”孔子对日:“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解释句子中的词

弟子(度学生)孔子的子(词缀,在古代表示对诸知子的尊称)闻(听说)

(我的学生中)有个叫颜回的可算是一个好学的人,他从不因心道情不好而影响学习,也不第二次犯同样的错误。可是他现在死了,就再也没有听说有好学的人了。

孔子认为学习要专心致志不回受心情的影响,也不同样的错误犯两次,颜回做到了这些。

如果满意,请及答时采纳!

而死固付之度外矣的之是什么意思

之:代词,代指“它”,这里指生死。

整句意思是:对于生死已置之度外了。

出自南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原文节选:

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译文:

经过海安、如皋,总计三百里,元兵与盗贼往来其间,没有一天不可能死;到通州,几乎由于不被收留而死;靠了一条小船渡过惊涛骇浪,实在是没有办法,对于死本已置之度外了!

唉!死和生,不过是早晚间的事罢了,死就死了,可是像我这样境界险恶,危难层叠交错地涌现,实在不是世间的人所能忍受的。痛苦过去以后,再去追思当时的痛苦,那是何等的悲痛啊!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正月,元军兵临临安城下,南宋满朝文武惊慌失措。文天祥挺身而出,受命于危难之际,出使元营谈判。在敌人面前,文天祥慷慨陈词,力图挽狂澜于既倒,税负敌方撤军。元军扣留了文天祥,并于二月九日押解北上。

二月二十九日夜,文天祥一行在镇江逃脱,历尽艰险,经真州等地到大通州,然后航海南下,先到温州,再转福州。他把患难之中所写的诗编成《指南录》,写有自序,每首诗前,多有小序,故该文称后序。

主旨赏析:

该文简略概括地叙述了作者出使元营、面斥敌酋汉奸、被扣押冒死逃脱、颠沛流离、万死南归的冒险经历,反映了民族英雄文天祥坚定不移的战斗意志、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生死不渝的爱国激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指南录后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