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成语盖棺论定的意思及解释

  • 形容成语盖棺论定的意思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四字成语

有一成语,是“盖棺论定”,还是“盖棺定论”

盖棺论定,又叫“盖棺事定百”。发明这句成语的“专利”,大概得属于一千几度百年前一个叫刘毅的人。他说问啦,大丈夫的踪迹,可不敢随随便便混在小人们中间,“盖棺事方定矣”!这以后,唐答、宋、元、明、清,文人墨客,专征引不绝。“盖棺论定”这句话也就传播开去,一直流传到今属天了

据辞书,两种用法皆可。但是以“盖棺论定”较为常见,且较雅驯(典雅纯正)。

1、【词语】:盖棺论定

【注音】:gài?guān?lùn?dìng

【释义】:论定:下结论。盖上棺材盖,才能下结论。人死后对其一生作出评价。

2、【词语】:盖棺定论

【注音】:gài?guān?dìng?lùn

【释义】:盖上棺材盖,才能下结论。指人死后对其一生作出评价。

出处都是:唐·韩愈《同冠峡》诗:“行矣且无然,盖棺事乃了。”

另有:盖棺事定(犹盖棺论定。指人死后对其一生作出评价。出处:明·冯惟敏《耍孩儿·骷髅诉冤》曲:“自古道盖棺事定,入土为安。”)

盖棺事已(盖:遮盖;已:停止。人死了,事情才算完结。泛指终身坚持或追求某种事业。出处: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按:旧版《辞海》释"盖棺事定"曰:"谓人死而事业定也。《晋书·刘毅传》:‘大丈夫盖棺事方定。’后言人死后而贤否定曰盖棺论定。"

《晋书》多家,惜已残佚,无可一一检证,今通行唐官修本《晋书》两刘毅传均无此文,新版《辞海》改释为:"韩愈《同冠峡》诗:‘行矣且无然,盖棺事乃了。’后谓人死以后是非功过才能断定为‘盖棺事定’。亦作‘盖棺论定’。"

有人提出异议:仅取语词之近似以为出处,则在先已有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更先则见《韩诗外传》卷八:"孔子曰:学而不已,阖棺乃止。"何必独取韩愈此诗?(夏闳《"盖棺事定"质疑》,《文献》?1983年03期)

"盖棺定论"的近义词是什么?

盖棺百论定、尘度埃落定

盖棺论定[gàiguānlùndìng]

释义:论定:下结论。盖上棺材盖,才能下结论。人死后对其一生作出评价。

【出自】:唐·韩愈《同冠峡》诗:“行矣且无然,盖棺事乃了。”

造句:

1、在过去说来,她这个小命运已是被问盖棺论定了,然而在今天,这一切都要重新估计。

2、更关键的是相应的判断需要是渐进演变的意见,而不是在每个报告结束时刻的盖棺论定。

3、事情现在还没到盖答棺论定的时候,你先别忙着下结论。

4、即使已经盖棺论定,如有新事证,历史也有回重新翻案的可能。

5、硬着陆派和软着陆派的“论战”好像对中国近期经济命运的市场信念“盖棺论定”。

尘埃落定[chénāiluòdìng]

释义:比喻事情有了结局或结果。

1、是不是,当青春与青涩一同尘埃落定,十七岁的单车就再也掀不起尘土。

2、尘埃落定之后,回忆别来挑拨。

3、葛底斯堡的战事最终尘埃落定。

4、宽恕就是接受现实,忘记痛楚答,因为一切已尘埃落定。

5、?竞标现在已经尘埃落定。

盖棺论定 是什么意思?

“盖棺论定”是一句成语,是指人死后装殓入棺,盖上棺材盖,才能下结论。这是因为活着的人会有很多变数,随时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故,只能人死后对其一生是非功过作出评价,韩愈遭贬时有一首《同冠峡》诗:“行矣且无然,盖棺事乃了。”“盖棺论定”有它的道理,人没死之前,确实不能轻易下结论。

看《资治通鉴》里有两个人物,一个是西汉末年的王莽,一个是隋朝第二个皇帝隋炀帝杨广。这两个人物在没登上最高权力顶峰时,都克尽职守、兢兢业业,得到了士大夫各级官员、甚至老百姓一致好评和拥戴。

王莽的姑姑王政君是汉元帝的皇后,因这种外戚关系,他的叔叔大爷都是王侯将相,而王莽的堂兄弟们顺理成章的成为一色纨绔子弟,声色狗马、骄奢淫逸。而王莽因为父亲死得早,也可能是没有荒淫的资本,反而成全了王莽,也可能王莽压根就是有志向的青年,他刻苦自励、博闻强记,穿戴也像穷书生,在家侍奉寡母、寡嫂,抚养哥哥死后留下的孩子。王莽的美名不胫而走,仕途也一路做到“大司马”的位置,汉朝“大司马”是掌握军队的最高行政长官,那一年,王莽才三十八岁。此时的王莽仍然能礼贤下士,对家属和子女要求很严,二儿子杀了一了一个奴婢,王莽痛责一顿,并迫令他自杀抵命。王莽的母亲病了,公卿列侯打发夫人来问候,王莽的妻子出面迎接,衣不拖地,布仅蔽膝。这些夫人们还以为是王莽的下人丫环,后知是王莽的夫人,都大吃一惊。王莽这些做法得到上下一致好评,羽翼渐丰后,施用铁的手腕,扶植亲信,排除异己,换上自己的四梁八柱,毒死平帝,最终篡夺汉朝天下,建立“新朝”,在位十五年,公元23年被起义军攻入长安被杀。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写过一首《放言》诗,“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这是一首流传很广的诗,《三国演义》五十六回也引用这首诗说曹操,王莽是西汉末年,曹操是东汉末年,他们都篡夺了汉朝的天下,手法和过程也都类似。

白居易唐朝距隋朝年代近,非常清楚隋炀帝种种劣性,诗中可惜没提及隋炀帝杨广。杨广最初并不是太子,只是被封为晋王,也就是说他没资格接班当皇帝,当时的太子杨勇因骄奢淫逸,失宠于隋文帝和皇后独孤氏,史书记载:“晋王知之,弥自矫饰,唯与萧妃居处”;“大臣用事者广皆倾心与交”。有一次,隋文帝与皇后到杨广的住处,杨广把他的一些美姬全都藏到别的屋子,只留下老的、丑的在听候应酬,把穿的、用的也换上朴素淡雅的,并把乐器的弦弄断,落在乐器上的灰尘也不准拂去,表面看去,杨广不好声色,生活俭朴。看到这些,隋文帝“意甚喜”,这样彻底蒙蔽了隋文帝和皇后,为取代太子地位作了充分铺垫。

杨广是一位美男子,文章写得好。《资治通鉴》记载:“晋王广美姿仪,性敏慧,沉深严重;好学,善属文;敬接朝士,礼极卑屈;由此声名籍甚,冠于诸王。”隋文帝最终废掉太子杨勇,立杨广为太子,杨广逐渐掌握大权,在隋文帝因年老病中时就调戏隋文帝的爱妃,切断宫中与外界联系,并害死了隋文帝。当天晚上就把隋文帝的

释 义人死后,在盖棺材百盖的同时下结论。对其人生前一生的度"是""非"作出正确的评价。否则盖不上棺材盖出 处唐·韩愈《同问冠峡》诗:“行矣且无然,盖棺事乃了。”示 例在过去说来,答她这个小专命运已是被~了,然而在今天,这一切都要重新估计。(属茹志娟《在果树园里》)